独木龙舟节的隐喻表达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l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黔东南清水江中游及其支流巴拉河一带的苗族地区村寨每年都开展独木龙舟节,并因此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任何民俗文化都是当地民族逻辑体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本文通过描述贵州清水江苗族独木舟节,分析其在地缘与血缘当中的意义,探索在这个狂欢活动中原始表达的变化,揭示独木龙舟节对于民间文化高潮的延续以及整合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
  一、独木龙舟节中的地缘与血缘
  (一)地缘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生活在清水江流域的苗族人民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独木龙舟节。独木龙舟节在苗语中被称为“恰仰翁”,就是划船龙的意思,又名“娄翁”就是吃龙肉的意思。它是集苗族竞技体育、宗教信仰、民族服饰、饮食、鼓舞文化于一体的、具有浓烈苗族风格的传统活动。乾隆刻本《镇远府志》卷九的记载较早,其文曰:“清(水)江苗人于五月二十五作龙舟戏,形制诡异,以大树挖槽为舟,两树并合而成。舟极长,约四五丈,可载三四十人,皆站立划桨,险极。是日,男女及其粉饰。”
  同治年间,徐家干《苗疆闻见录》的记叙同样简略:“(苗人)好斗龙舟。岁以五月二十为端节,竞渡于清江宽深之处。其舟以大整木刳成,长五六丈,前安龙头,后置凤尾,中能容二三十人,短桡激水,行走如飞。”
  每个节日都有其动人的神话传说,独木龙舟节也如此,最为流行和被苗族人民所認可的是与恶龙相斗的传说。传说在很多年前,有一个叫阿保的老人,他和他的孩子到河里去打鱼,在船后面的孩子被河里的恶龙拖入水中,阿保跳进河里,找到了龙洞,看见龙洞里面有一条长龙,小孩已经被咬死了,还被当作枕头。老人气急了,回到家中思考如何为儿子报仇,他想了想发现龙洞中没有水,于是他就去砍了很多柴,将这些柴放到龙洞口点火烧了起来。火烧了三天三夜,飘上来的浓烟也让天黑了九天九夜,没有光亮,牛没有办法吃草,人也没有办法工作。第九天的时候,有个女的背着孩子到河边洗衣服,孩子就坐在河边玩,嘴里还有节奏地喊着“咚咚哆,咚咚哆”,没想到这个时候天就渐渐地变亮了。人们出来后,就发现江上漂浮着一条被烧死的恶龙,胆子大的男子就上前查看,消息传出去后,人们就纷纷赶来分龙肉,就在那天夜里,恶龙就托梦给人们,希望大家能够用杉树木做成它的样子,在清水江上划上几日,它会保佑人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于是,人们就按照分龙的顺序来确定划龙舟的日子。五月初五由胜秉开始划,他们分得龙头,然后就是得龙身及龙腰的塘龙、溶山,接着是得龙尾的施洞。最为特色的是龙船为青色的杨家寨,由于他们去得最晚,只分到龙杂,而传说龙杂是青色的,所以到现在杨家寨的龙船一直是青色的。从这个传说可以看出,每个村寨分得龙的肢体是一种对当地社会组织关系和权力分布的隐喻表达。各个村寨之间在地缘上是一个整体,但也是独立的权力个体,它们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对于以农耕为主的苗族人民来说,水源、气候、自然环境对于所有村寨来说非常重要,在没有外来威胁时,族规或村规可以规范和约束村民,但是有外部威胁时,村民就会团结一致。这就是上述传说中体现的所有自然村寨会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为了强调这种共同体的归属感,就会以村寨为单位,以地缘关系为纽带举行很多重要的公共活动来将这些村寨联系在一起。
  (二)血缘
  清水江独木龙舟节的龙舟非常特殊,并不是一条龙舟就代表一个自然村寨,事实上,它代表的是每一个姻亲集团,也就是同姓氏具有血缘关系的氏族。民国时期,王嗣鸿在《台江边胞生活概述》一文中说:“每届划龙船,船数无定,大概每一较近之宗族有船一只。惟以族中分辈登高而声大者二人为船首。”但是,苗族都是聚族而居,也就形成了以村寨为单位的表象。从上述地缘关系来看,事实上一个村寨中若是有几个家族,那么就会有几条龙船参加活动,而且从伐木开始,到后来的竞技活动结束,都必须由自己家族的人完成。在苗族传统的社会价值体系中,一个村寨内一个“老祖”(父亲祖先)的后代在父系血缘关系上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面除了权力的分配也有家族的认同感。独木龙舟节也非常能体现父系血缘的梳理,在一条龙舟上的人被认为具有相同的父系血缘关系,那么他们之间是不能够通婚的。如果是不同家族的,在龙舟上也会被视为双方具有兄弟的情谊,一般也是不开亲的。
  在苗族社会内部,大多村寨仍然还有“寨老”制度,寨老主持寨内的大小事务,独木龙舟节也由寨老来主持。“鼓主”是主办龙舟节的人,因为龙舟节是以氏族为单位主办,而苗族传统观念以鼓代表氏族,每一个鼓主掌握一个小鼓,作为身份的象征。鼓主是氏族推选出来的,每届龙舟节结束以后,原鼓主就会杀猪办酒,决定下届鼓主,当然鼓主的条件也是相当苛刻的,必须是族中德高望重、子孙满堂、家底殷实的人才能胜任,这样的机会非常难得,所以一般在被推选为鼓头后都不会推脱,很多家庭还会积极创造条件希望成为鼓头,这不仅能够代表自己在氏族中的地位,也能够增加荣誉。鼓头在活动中会受到来自氏族的包括舅家的礼物,但也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船头撑镐者”及“锣手”都必须是血缘亲属。
  在《苗疆闻见录》中,“好斗龙舟”的“斗”字用于独木龙舟节中非常得当,独木龙舟节不仅仅比的是竞渡中的输赢,似乎在最开始这种竞争就开始了,如亲属的多少、收获礼物的多少。在得知自己成为鼓主后,人们就会通知自己的亲友,尽可能出动所有亲友,然后亲友就会提前准备。当节日到来的那天就会收到很多礼物,举办得越隆重、越热闹,鼓主家就越有面子。而送来的礼物大多会挂在龙头,鼓主也会用很大的声音和其他人交谈,似乎在向别人炫耀自己的财富。按理说,将礼物挂在龙头上是不利于船的行进,但是从这个现象来看,这种竞技是在比彼此背后强大的血缘社会关系网络。
  二、仪式中的狂欢
  狂欢,是群众性文化活动中表现出的突破一般社会规范的理性精神。每当对这个世界的狂欢节进行探索的时候,人们很容易想到尼采关于酒神精神的阐释。独木龙舟节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一种文明社会中的理性狂欢活动,人类即是动物,因而为自然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创造者。对于苗族传统的、社会功能多样的独木龙舟节,就其最初的功能而言,主要用于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逐渐有了娱乐和经济效益的功能,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动中狂欢的宗教因素日益减弱,但狂欢的氛围没有稍减。   宋代朱辅《溪蛮丛笑》“富贵坊”条记载:“竞渡预以四月八日下船,俗聚饮江岸,舟子各招他客,盛列饮馔,以相夸大。或独酌,食前方丈,群蛮环视如云,一年盛事,名‘富贵坊’。”这也就是说独木龙舟节在宋代就已经开始盛行了,并已经有所记录。
  四月初八下船要举行下水仪式,仪式结束以后一般会在江的两岸宴请宾客,场面盛大。在下水仪式中有专门的祭祀活动,开划之前要先试划,试划不用全副武装地穿民族服装,人员也不用全部上船。开划仪式开始时,各个氏族就将龙舟移入河中,将母子船捆绑在一起。第二天早晨举行正式的开划仪式,鼓主准备一只白公鸡、三碗米酒、一元贰角钱、一块刀头肉以及香纸,放在河边的方桌上,桌子脚上捆有一根剥皮去叶、上面留有三个丫叉的五倍子树,一束白纸剪成纸吊吊,还有三棵芭茅草。根据苗族传统观念,五倍子树象征上天天梯,三个丫叉象征三个神,即飞神“香达”、跳神“噶哈”,还有一个能喊动雷公的神。
  祭祀时,由一手持黑伞的巫师主持,众人手持芭茅草参加,由巫师面对龙舟做祈祷,先唱古歌里的《十二个蛋》和《跋山涉水》的词,然后念:“我手里拿着只白公鸡,一罐米酒甜蜜蜜,這山叫一叫,那山喊一喊,请你们下来保龙船,让它平静游大江,向前石不挡,掉头草不拦,身子光滑像石板。”祈祷完后,巫师把白公鸡杀死,用鸡血淋在五倍子树上,并扯下鸡翅上的羽毛夹在树丫叉上,鸡煮熟后盛在大碗里放桌上,然后烧香和纸,倒酒,捏一点祭品洒在地上,接着,龙舟在寨子附近的水面划上一圈。然后放三声铁炮,才启程。
  在中国传统社会,农村开划仪式是具有原始意义的娱神活动,祭祀神灵祖先,祈求得到庇佑。原始祭祀活动看着好像是非理性的行为表现,但参与者具有更多的神圣感与敬畏感,所以原始的祭祀活动是非常有狂欢精神的,而现在的独木龙舟节活动中的群体狂欢俨然是这种原始祭祀狂欢的延续。在苗族的独木龙舟节的活动中,大量现象表现出集体意识中的新旧交替,现代社会的狂欢精神是原始文化的遗存,很多古老的仪式都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三、结语
  从恶龙的传说来看,清水江两岸的苗族先民有组织地举行独木龙舟节,是在抵御外来威胁,人们甚至能够从中看到端午节划龙舟的影子。苗族先民用自己的智慧赋予其独特的意义,作为联系清水江流域地缘与血缘的工具,将这片区域的人们团结起来,抵抗外来的力量。独木龙舟节至今仍是以当地苗族人民为主导的节日活动,具有当地苗民的独特特征。笔者认为,对于这种有显著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要积极消除现代化的影响,让这些璀璨的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得到更好的延续。
  (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
  作者简介:韦鑫(1992-),女,贵州贵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史。
其他文献
节日狂欢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暂时超越。当今中国的节日可以分为传统中国节日、外来节日(西方节日)与新兴节日(人造节日)。本文主要阐述非中国传统节日的审美内涵,从非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今中国的表现入手,通过揭示此类节日所具有的仪式化、狂欢化、情感化与生命感,引申出非传统节日的审美价值与影响。其目的是引导人们正确把握节日的审美内涵,从中汲取美好感悟与积极力量。  一、中国非传统节日在当今中国的表现  (一
期刊
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辉煌的历史,在音乐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篇章,而唱论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早在多年以前,古人就对唱论所处年代的声乐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出了许多在现代音乐演唱过程中仍传承发扬的重要声乐理论。在我国古代传统的文献中,和古典声乐理论有关的论著有很多,这些带有真正效用的音乐理论是中华民族传统声乐文化的宝贵遗产,很多理论一直影响着现代音乐理念的发
期刊
神话传说的艺术生命在于其深刻的内涵和便捷的沟通。因此,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山区,与凤羽镇有关的神话非常有趣。很多老者认为,“老人不讲古,年轻人没有谱”“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而讲故事就是“劝人”的“书”。当地人使用这种特殊的形式和内容劝人、教导人、影响人和塑造人。神话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在凤羽镇,人们经常讲述神话故事,节日是最佳时间。因此,本文研究了凤羽镇的相关传说,以便
期刊
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可以用“字里乾坤”来形容。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小小的方块字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子。汉字的字形是由若干部件构成的,从汉字中体悟中华文化的实质上就是窥测部件中包含的文化信息。笔者选取汉字的“酉”部件,从中体悟汉字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容。  一、汉字的构形与文化  学者王宁在《汉字构形学导论》中说,“汉字与文化有着互证关系”,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理解汉字与文化的互证关
期刊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在音乐发展史中无疑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艺术空前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演奏家。他们在承袭古典主义时期哲学性音乐的基础上,开始新的探索和新的突破,也对音乐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和新的认知。李斯特作品创作倾向于发挥钢琴的外在表现力,演奏技法征服了整个欧洲。  音乐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开端稍晚于文学上的,大约从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初。浪漫主义突破了循规蹈矩的古典
期刊
声乐艺术表演的美学特征就是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最终掀起听众思维的碰撞,直接触动观众的情感,满足听众的情感需求。为了引起听众的共鸣,情感的处理、咬字的清晰程度、作品节奏的把握、音色的处理和舞台的表现力都尤为重要。  声乐艺术表演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它能使听者感受到表演者内心的活动,使听者或放松,或紧张,或感动,和表演者产生共鸣。人们通过欣赏声乐艺术表演,能够提高自身审美。声乐艺术表演也是一
期刊
西北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古代被视为边塞要地,尤其是西汉时期。同时,西北地区风貌奇特,吸引许多文人来往此地,这些文人在途中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其作品内容丰富,不仅对当时的西北文学起到推动作用,更是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这些文人的籍贯不属于西北地区,没有在西北接受教育,只是在某一时间段来到西北,之后离开。本文以西汉时期往来西北的文人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西汉西北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分析了其游
期刊
油画是绘画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自油画传入中国以来,油画艺术受到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熏陶和影响,逐渐衍生出民族化特征,形成了写意油画这一新的表现形式。写意油画与西方油画创作的主流表现油画,从创作理念到创作技巧,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对比显著。认真剖析写意油画和表现油画,探寻两者的异同点,是油画艺术发展中一个极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在介绍写意油画和表现油画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力图从促进油画艺术发展的角度,辨析两者
期刊
现代钢琴的奏法是在古钢琴奏法的基础上,随着乐器和音乐的发展,不断演变、不断完善而形成的。进入20世纪以来,众多流派、不同弹奏法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催生了一些较为平衡合理、融合各学派思想精华的基本奏法。  钢琴的奏法,是指依据音乐的要求,科学地运用手的弹奏动作来完成、达到所需声音的方法。这些奏法按照音与音之间的触键动作,简单地分为两类:“连”与“断”。当后一个音弹响后,前一个音上的手指再松开,这样的
期刊
美术设计元素是政治、文化、艺术、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文化瑰宝,是国与国相互交流的重要内容。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积极吸收、传承与创新各种美术设计元素,逐步实现稳步发展。没有各种美术设计元素背景下的文化遗产作为支撑,中国现代艺术设计便没有如此辉煌的成就。本文简要分析了美术设计元素在现当代文化、艺术和市场经济中的应用,并分析了现代艺术设计与中国文化相互融合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一、美术设计元素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