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意油画与表现油画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xiong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画是绘画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自油画传入中国以来,油画艺术受到中国传统美术文化的熏陶和影响,逐渐衍生出民族化特征,形成了写意油画这一新的表现形式。写意油画与西方油画创作的主流表现油画,从创作理念到创作技巧,都有着明显的不同,对比显著。认真剖析写意油画和表现油画,探寻两者的异同点,是油画艺术发展中一个极有意义的课题。本文在介绍写意油画和表现油画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力图从促进油画艺术发展的角度,辨析两者的关系,以供参考。
  油画艺术诞生于15世纪的欧洲。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完善,油画以其色彩丰富、表现逼真、质感强烈、立体感明显等优势特征,逐渐成为绘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更是西方绘画的主流画种,现存于世的西方著名画作以油画为主。
  一、油画进入我国的主要途径
  油画传入我国的时间较早,据考证,明代中期,便有西方传教士将油画带入中国。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油画仅仅供宫廷陈设、欣赏之用,并未引起我国美术界的关注。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中西方文化交流开始频繁。我国美术界也在洋务运动和变法图强的社会大潮中重新审视西方美术艺术的价值,油画作为西方绘画的主流形式和西方文化的重要艺术代表,引起了美术界的重点关注,油画真正作为美术学科,被有目的和有意识地引进学习。当时,油画进入我国的途径主要有三种。
  (一)西方传教士的带入
  以郎世宁为代表的宫廷御用西方画家,专为皇家作画,为了迎合东方审美取向,他们在油画技巧上进行了一定本土化的改良,淡化了画面的明暗反差,突出了细节的刻画,形成了较为独特的中国宫廷油画风格。另外,以范廷佐为代表的传教士,则面向中国普通民众进行油画宣传教育,其在上海开办了“土山湾孤儿图画院”,对大量儿童进行了系统的油画知识和技能教育,因此徐悲鸿说土山湾是中国西洋画的摇篮。
  (二)随着通商进入
  早在乾隆年间,广州作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对外开放口岸,成为中西方商品贸易流动的集散地,这些商品就包括了西方油画或者油画的印刷品。这些油画作品成为我国民间画师竞相临摹的对象,并由此产生了中国画师创作的外销油画。由于它是民间行为,这些油画相对于宫廷画师在创作上更加自由,更加接近于西方油画的本质风格,被西方称为“中国风物的手绘照片”。
  (三)中国留学生的主动学习
  大批中国留学生到西方学习,是中国美术界真正从理论层面研究油画的关键。例如,李铁夫在1887年到加拿大英属阿灵顿美术学院就读,被称为“悟到西方油画技术真谛的第一人”。之后还有李毅士、李叔同、冯钢百等人赴西方各国学习油画,成为油画艺术在中国传播的先驱,他们学成归来后,积极开展了油画教育工作,使油画在中国得以迅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油画艺术迎来新的春天,各種油画流派百花齐放,各展风采。油画在中国的本土化和民族化特征也逐渐明显,最终形成了具有深厚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写意油画风格,与西方表现油画遥相呼应,珠联璧合,共同推动了现代油画艺术的繁荣发展。
  二、写意油画
  中国绘画深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表达了传统中国文人在哲学、信仰、道德、艺术等方面的认知和态度。和其他中国传统艺术一样,中国绘画也是文人借物抒情的载体,讲究艺术上的主客观高度统一,重神韵,轻肖似,构图上极为灵活,善于线条的使用,呈现出画面清新、意境清旷的审美特点,这就是“写意”风格。油画传入中国以来,经过百年演化融合,被打上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烙印,东方的哲学思维与西方的技艺手法相互交融,注重神韵流露的写意与注重细节刻画的写实相互结合,油画创作逐渐显现出独具魅力的中国艺术风采,写意油画由此而生。
  写意油画明显寄寓着浓重的中国传统文人的情感色彩,画作已经超越了美术艺术作品的本身,成为一种高度自我和忘我的艺术。正所谓:“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意境极妙。可以说,写意油画是西方油画技艺在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下的全新绘画艺术形式。与西方油画相比,写意油画在创作中不仅突出画作的描述性和记录性,还承载着中国传统哲学精神观念,以笔写意,以画抒情,以心悟道。因此,写意油画对于画面虚实的处理挥洒飘逸,通过大象无形的意境,激发出观者的无限想象;通过变“焦点透视”为“散点透视”,提升了绘画的表现自由度,各种物象灵活布置于画面之中,使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细腻。写意油画在艺术审美上的情感体验高于形式表达,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思想,在似与不似之间,润物无声地显现出旷达大气、谦和朴素之美,充分彰显了中国油画的人文性、本土性和民族性。
  三、表现油画
  表现油画是表现主义绘画的主要代表。表现主义绘画产生于德国,并在20世纪初期流行于北欧。表现主义绘画是与现实主义绘画和自然主义绘画对立的艺术流派,其不承认现实存在的客观性,以人的主观为唯一真实,重在体现作者的自我情感和感受,通过夸张甚至荒诞地运用绘画技巧来进行宣泄表达。表现主义绘画也有其深刻的哲学思想背景和基础,深受尼采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斯泰纳的神秘主义的影响。
  表现油画的产生,是当时德国社会状况的艺术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社会动荡,暗流涌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即将迎来重大的转折,何去何从的迷茫和躁动,让艺术家在创作中大胆使用扭曲而抽象的线条、简洁而夸张的形状、浓郁而刺激的色彩,通过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来表达对社会、宗教、战争、自然的看法和情感。表现主义油画强调:“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找各种关系的和谐。”这一思想深刻影响着后世各种艺术流派的创作,也成为现代艺术的典型代表。
  四、写意油画与表现油画的关系
  (一)写意油画与表现油画的异同点
  在情感表达方面,写意油画和表现油画都是通过画作来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表达个人感受和个人情绪。而在具体风格上,写意油画空灵高远,给人淡泊宁静的感觉,表现油画则激情激荡,营造出激动不安的氛围。在思想基础上,写意油画具有明显的出世意蕴和禅宗色彩,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自我修为的观念息息相关,因此写意油画更加关注情趣、洒脱、诗情画意的完美统一。表现油画则具有强烈的入世思想和抗争精神,强调西方文化中的责任意识和自由精神,因此表现油画更加关注凝练、率真、爆发释放的实现。在绘画技法上,写意油画和表现油画都是对传统油画创作技法的革新,都在积极突破传统油画技法的束缚,都否定了传统油画技法将写实放在首位的观念。在创作风格上,写意油画偏重使用青、黄、赤、白、黑五色,以营造或含蓄、或豪放的意境。而表现油画则偏重使用补色和原色,突出作品的精神感召力。
  (二)写意油画是表现油画中国化的表达创新
  油画对我国而言是外来绘画艺术形式,中国油画是基于西方油画的根基不断进行民族化和本土化创新发展而来的。无论是写意油画还是表现油画,都突出了情感的表达,这一点上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表现油画的流行时期与油画在中国普及时期较为吻合,因此表现油画对于中国油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吴冠中的画作笔势流畅,线条浓郁,有着典型的表现主义特点,但作品意境又清新秀雅,符合中国传统艺术审美情趣,是表现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因此吴冠中也被誉为“东方的马蒂斯”。
  (三)表现油画对写意油画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油画的本源在西方,中国油画的发展需要追根溯源,认真学习西方油画的精髓。表现主义油画发展较为成熟,其创作理念和技巧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只有更好地学习,才能更好地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才能使中国油画与西方油画的艺术差异性更加富有魅力,使中国油画发展更加具有生命力。
  五、结语
  写意油画和表现油画是东西方文化背景差异的艺术化体现,认真剖析写意油画和表现油画,探寻两者的异同点,是油画艺术发展中一个极有意义的课题,值得不断探索,以推动油画艺术在我国的持久发展。
  (深圳市龙岗区大芬美术馆)
  作者简介:梁剑(1977-),男,广东河源人,硕士,中级美术师,研究方向:油画。
其他文献
汉字是古老的自源文字中的表意文字,它不但直接与汉语息息相关,而且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高度一致。文化帮助人们理解汉字,汉字又记录着中华文化。本文从先秦时期的建筑文化入手,旨在通过汉字构形分析,更加直观地了解当时的建筑文化,探究汉字所承载的建筑文化信息,加深对汉字与文化“互证关系”的理解。  一、汉字与建筑文化  (一)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概览  除了史料记载以外,汉字形体也蕴含丰富的建筑文化信息。透过一
期刊
文化是民族传承的动力,是民族凝聚力的源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要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当前,国家逐渐重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了新要求。怎样有效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高效利用文化馆这一渠道进行有益尝试,是近些年来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力度,创新服务方式,将文化覆盖范围扩大,是本文要进行的课题探索。  新时代,我国要不
期刊
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的最后解释,也是决定一切基本的原因。通俗地讲,任何一件文艺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都像一面镜子一样映射了作品所产生时代环境的方方面面。列宁曾经称赞“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作为资产阶级贵族身份的托尔斯泰曾经和长兄共赴高加索参加战役,在多次的战役中,他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
期刊
节日狂欢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一种暂时超越。当今中国的节日可以分为传统中国节日、外来节日(西方节日)与新兴节日(人造节日)。本文主要阐述非中国传统节日的审美内涵,从非中国传统节日在当今中国的表现入手,通过揭示此类节日所具有的仪式化、狂欢化、情感化与生命感,引申出非传统节日的审美价值与影响。其目的是引导人们正确把握节日的审美内涵,从中汲取美好感悟与积极力量。  一、中国非传统节日在当今中国的表现  (一
期刊
中华文明有着五千年辉煌的历史,在音乐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许多精彩的篇章,而唱论是中国古典文艺理论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早在多年以前,古人就对唱论所处年代的声乐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出了许多在现代音乐演唱过程中仍传承发扬的重要声乐理论。在我国古代传统的文献中,和古典声乐理论有关的论著有很多,这些带有真正效用的音乐理论是中华民族传统声乐文化的宝贵遗产,很多理论一直影响着现代音乐理念的发
期刊
神话传说的艺术生命在于其深刻的内涵和便捷的沟通。因此,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山区,与凤羽镇有关的神话非常有趣。很多老者认为,“老人不讲古,年轻人没有谱”“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而讲故事就是“劝人”的“书”。当地人使用这种特殊的形式和内容劝人、教导人、影响人和塑造人。神话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了解生活。在凤羽镇,人们经常讲述神话故事,节日是最佳时间。因此,本文研究了凤羽镇的相关传说,以便
期刊
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可以用“字里乾坤”来形容。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小小的方块字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因子。汉字的字形是由若干部件构成的,从汉字中体悟中华文化的实质上就是窥测部件中包含的文化信息。笔者选取汉字的“酉”部件,从中体悟汉字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容。  一、汉字的构形与文化  学者王宁在《汉字构形学导论》中说,“汉字与文化有着互证关系”,如果从严格意义上来理解汉字与文化的互证关
期刊
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在音乐发展史中无疑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当时,艺术空前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演奏家。他们在承袭古典主义时期哲学性音乐的基础上,开始新的探索和新的突破,也对音乐的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和新的认知。李斯特作品创作倾向于发挥钢琴的外在表现力,演奏技法征服了整个欧洲。  音乐上的浪漫主义时期开端稍晚于文学上的,大约从19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初。浪漫主义突破了循规蹈矩的古典
期刊
声乐艺术表演的美学特征就是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最终掀起听众思维的碰撞,直接触动观众的情感,满足听众的情感需求。为了引起听众的共鸣,情感的处理、咬字的清晰程度、作品节奏的把握、音色的处理和舞台的表现力都尤为重要。  声乐艺术表演是人类心灵对世界感应的产物,它能使听者感受到表演者内心的活动,使听者或放松,或紧张,或感动,和表演者产生共鸣。人们通过欣赏声乐艺术表演,能够提高自身审美。声乐艺术表演也是一
期刊
西北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古代被视为边塞要地,尤其是西汉时期。同时,西北地区风貌奇特,吸引许多文人来往此地,这些文人在途中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其作品内容丰富,不仅对当时的西北文学起到推动作用,更是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影响。这些文人的籍贯不属于西北地区,没有在西北接受教育,只是在某一时间段来到西北,之后离开。本文以西汉时期往来西北的文人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西汉西北地区的社会发展状况,分析了其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