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教学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实践探究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i25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模块化教学”风起云涌,尤其是在强调实训操作的一些职业院校更加突出,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中。
  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模块化教学实施的前提
  1.教材内容内部之间的整合。进行实践时所使用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08年修订版教材,包括15章内容,内容非常详细丰富,但显得分散,前后聯系不太紧密,为了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在实践中将其进行了优化重组,打破现有教材的局限,形成了新的模块。
  2.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的整合。学生实际包括政治理论素养和生活体验,系统科学安排后的模块能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再现、运用,唤起学生已有的或正在拥有的生活体验,从而使学生进入模块化情境并进行有效的探究,引发共鸣,获得学习的兴趣。
  3.教材与教材之外信息材料的整合。有三种途径:一是对现有的教材的基本内容进行重组、保留或适当删减;二是在此基础上增补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实例;三是利用来自网络、课外书籍、报纸杂志、电视节目等的鲜活材料,组成新的模块。
  4.教师的选择。教师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模块化教学的成败,所以,教师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点:(1)专业素养。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如在第一部分理论成果论的讲述方面,教师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等知识,以及对伟人的生平、人格魅力及伟大贡献了如指掌,否则很难胜任。(2)教师性格,需活泼开朗,善于沟通与交流,能尊重理解学生,具有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模块化教学的实施过程
  1.教材的内容。教材共有十五章内容,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内容相对不感兴趣,章节稍显零乱,于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将第一章到第七章节组合成“理论成果模块”,分别讲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及伟人的丰功伟绩和人格魅力;将第八、九、十、十一、十四、十五章节重组为“中国特色——‘中国模式’模块”,重点讲述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依靠力量、领导核心以及这一模式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将十二、十三章重组为“祖国统一模块”,讲述祖国统一的历史、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以及中国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中国如何处理对外关系等等;最后独立设计时政热点模块。经过模块化内容重组,既可以使内容自称体系,还可理论联系实际,加入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将时政热点探讨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引发学生共鸣,升华了爱国自豪感和责任感,道德素养得以提升。
  2.教学内容模块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重构为三大模块,每一模块下又分诸多子模块,总体更系统,更严密,更具有逻辑性。具体如下:
  模块一:理论成果(第1-7章)(24学时)
  包括:(1)革命
  (2)改革
  (3)富强
  (4)发展
  模块二:“中国模式”(第8、9、10、11、14、15章)(20学时)
  包括:(1)特色经济
  (2)特色政治
  (3)特色文化
  (4)特色领导核心
  (5)和谐社会
  模块三:祖国统一(第12、13章)(8学时)
  包括:(1)一国两制
  (2)台湾问题
  (3)恐怖主义
  (4)中国外交
   三、模块化教学实施效果
  1.学生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
  2.学生道德素养得到提高。
  3.教师教学手段多样化,学生新鲜感强,教师队伍信心大增,为其他同行教师树立了榜样。
  四、“思政课”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几点建议
  1.配备高专业水平教师。目前,不少院校教师不专业,某种程度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了帮助解决剩余教师的课程。同时,部分教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这种课可有可无,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果。模块化教学要求教师的专业水平要熟练,专业钻研较深,且驾驭课本内容、驾驭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强。
  2.大力开发校本教材。目前的教材都是在完整的课程观下编写的,讲究知识的完整性,是不太适合模块化教学的,这是限制模块化教学推行的一个障碍。学校应组织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参与适合自己的教材的开发和编写。
  3.教师要有团队合作意识,讲究分工合作,经常沟通交流,合作协调。
  4.模块化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要推行“无界化理念”,实行“资源共享”。教学管理部门要做好统筹和计划,以免发生时间上、师资上的冲突。
  模块化教学并不是实训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的专利,只要操作得当,思想政治理论课亦可推行这一教学模式,且能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大大提高教学实效性。
  作者单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个性小结法”就是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带有学生个性的小结。它的特点是:小结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丰富的,方法是巧妙的,知识是梳理过的,并且是易于学生记忆的。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历史,不但便于学生快速地理解、记忆历史,而且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下面我简单地谈谈活用哪些“个性小结法”趣学历史    一、“压缩——释放知识”法    “压缩”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
摘 要:《用目光倾听》构建了一种以阅读为主的情感模式,有效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朴实而真诚的语言,施以切实灵活的教学手法,可以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形成。让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母爱之所在,学会“与人交往要真诚”的道理。  关键词:教学 设计    一、特点分析    1.教材分析  《用目光倾听》是一篇儿童诗歌,课文用妈妈一句最平常的话开头,显得很亲近。一个“最”字点明了妈妈对我教育的一贯性。文章开篇点题
我市推行的新一轮课改中,经不断探索,摆在数学教师面前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数学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升每节课的教学水平,坚持“质量第一”原则,把工夫下在课前,效果体现在课中,素质展现在课后。为此,本人在努力做到下面几点:  一、课前功夫  課前对本节课要上的概念、例题和相应的教学内容熟悉若干遍,翻阅参考书,精选好课堂上的练习题和课后的作业。对本节课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识字是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基础。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阶段的识字量明显增多,如何让学生识记生字成为语文教学的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生字呢?我认为,识字教学,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汉字结构规律,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趣味教学中轻松、快乐地识字。通过实践,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浅谈如下: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已经越来越频繁,对于英语学习已经开展的非常广泛。从幼儿园到大学,英语的学习也一直是必修课程。那么,在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即初中,由于有些学生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常常会形成心理障碍。那么,就要对症下药,寻根朔源,端正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转变学习英语的一些不良心理问题,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走出困境,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本文试图探讨初中英语学习心理障碍产生的
新课程标准满载着时代的气息向我们走来,如扑面春风,令人耳目一新。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强调除了知识学习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得到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探究未知世界兴趣的能力,同时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作为新时代的化学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能否选用适当的教学
[摘要]《品德与社会》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积极促进学生发展,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道德与社会认知、判断、行为,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一堂课的目标、教学、测评需要一致性,整个过程应该渗透“以学定教”的目标、教学、评估一致性的理念。  [关键词]目标;教学;评估;一致性;目标分类表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关作文教学的有用理论却非常少,有些理论根本没有可操作性。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以为,我们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写作教学的效率。    一、做好素材的积累    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就形象地说明了写作与积累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积累一般可分为两类:一是文字材料,如文言名句,經典名著,甚而古今中外的时文轶事,
[摘要]学生的思想品德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实践修正才能形成。在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仅要理解、感受生活,更要从儿童的视角去理解学生的生活,利用教材并创设情境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判断道德两难问题,使他们不断提高道德认知,从而获得道德体验,提升道德品质。  [关键词]思想品德;儿童生活;教与学  [中图分类号]G62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
高中地理是中学学科教学体系中一门特殊学科,它知识内容复杂,综合性强,与其他学科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这种密切的科际联系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能够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释地理现象、说明地理原理,为全面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加强地理科际联系是现实的客观要求     高中地理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兼容,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并重等明显特点,其综合性强、联系广。在高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