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教材说明
《生活真方便》是教科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童年的乐园》这一活动主题的一个主题活动。第四单元“我生活的地方”是根据《新课标》中“了解、关心自己生活过的地方的发展变化”这一内容要求而设置的,旨在让学生知道自己家乡的名称,能描述家乡的大致方位,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资源、公共设施,并爱护它们,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这一单元包括“我的家,在这里”、“童年的乐园”、“请到我的家乡来”、“明天更美好”四个活动主题。《生活真方便》是第二个活动主题的第二个主题活动。前面的部分已经让学生了解了自己的家乡,并体会到它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这一部分内容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熟悉自己生活的地方,了解周围的环境、设施给生活带来的种种方便,并通过调查,发现自己生活的地方还有哪些不够方便,懂得提出改进意见,使我们生活的地方变得更加美好,从而喜欢和爱护自己生活的地方,爱护这里的一草一木。教学内容真正凸显《新课标》中所倡导的“让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课程理念。依据《新课标》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内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周围的环境和设施为自己的生活提供的方便,在生活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幸福成长,热爱生活,喜欢自己生活的地方。
2.教学重点:了解周围的环境和设施给自己生活提供的方便,在生活中体验快乐,进而喜欢自己生活的地方。
3.教学难点:通过调查,发现自己生活的地方有哪些不方便,爱护生活环境及设施。
二、 教学过程
活动一:演绎生活,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演绎生活地方的美丽景色和基础设施。
(整体感知家乡的公园、学校、商场、银行、邮局及各种文化体育等生活场景)
2.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受生活的方便。
3.交流谈话,引入课题。
活动二:调查交流,学会探究
1.课件出示课本的主题图。
2.调查汇报:学生说一说自己生活地方的环境、设施给生活提供了哪些方便?
(让学生分别交流各自观察到的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充分感受生活的方便、快乐和幸福,喜欢自己生活的地方,热爱生活。并在书中作记录。)
3.小组交流调查自己生活不方便的地方,发表自己相关的建议。
(先以小组为单位,同学间相互交流,课前调查自己生活不方便的地方,提出合理建议,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建言献策。
(各组轮流交流,分享利用信息资源,对家乡的生活环境和实施提出看法和意见,培养学生关爱生活的责任感。)
活动三:情境体验,提升情感
1.演一演:学生表演“怎样爱护生活环境和设施”的情景片断。
(指导学生参考书中插图的情景,或创作生活实景,进行模拟表演)
2.看一看:让学生,观看课件演示的几个保护生活居住环境的例子。
(培养学生保护生活环境和设施的意识)
3.写一写:自己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什么感受?
(让学生联系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做心灵笔记,感悟提高。)
活动四:课后延伸,建议践行
1.小组讨论,形成班级集体意见,给学校附近的居委会或建设部门写改善生活环境和增设生活设施的建议书。
2.指导学生课后分工合作,完成送交《建议书》的任务。
3.提出希望,课后延伸。
三、 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以现实的生活为背景,围绕低年级学生生活中“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多个层面的生活素材,为学生回归生活、体验感悟提供了清新的源头。
该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凭借教材《生活真方便》所呈现的一个个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精心构筑趣味性、开放性、多样性的活动平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获取富有个性的真切体验,提取蕴涵多重价值的生活经验。
课堂伊始,设计演绎生活地方的美丽景色,让学生以新的感觉走近生活,感受生活环境的优美,感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学会观察,学会资源的整合和积累,对社区环境及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有了初步的了解,喜欢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课堂上,让学生围绕“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生活的地方有哪些方面不够方便呢?”这个难题,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由于学生课前有了充分的准备,都会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相信学生不但乐意而且也能够将自己的发言记录下来。当学生懂得改进生活的方法后,在今后生活的日子里,他们就会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心,对自然现象和生活问题产生探究的兴趣,处处留意生活、时时改善生活,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后通过让学生模拟表演“爱护生活环境和设施”的情景和观看课件演示的几个保护生活居住环境的例子,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爱护维护自己生活环境的重要性。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引导学生为爱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建言献策,给学校附近的居委会或建设部门写改善生活环境和增设生活设施的建议书,学会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美化和改善生活的小博士和小卫士。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创设鲜活的载体来引导学生真情地走进并“点击”生活的精彩、享受生活的情趣、体验生活的价值,充分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基本特征,真是一个生活化的课堂。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