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沉重,而帮助其找到科学有效的学习工具,则是教育教学指导的重要任务。基于此,本文从思维导图出发,结合实践对高中地理教学进行分析,阐述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并结合预习环节、课堂讲解环节、复习环节探究其应用策略,以期对提高地理学科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教学实践;应用分析
一、引言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博赞发明的一种发散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在主题关键词:之间利用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从而形成直观、形象的发散式图形。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创新教学方法,引入科学合理的思维工具则成为教育工作者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近几年思维导图的“走红”,无疑为教学创新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于思维导图的应用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并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不断积累思维导图应用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
在高中阶段,地理课程内容复杂、知识点众多,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更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实现对地理知识的有效梳理,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效果。思维导图具有形状发散、颜色鲜明、直观呈现、逻辑清晰、内容精炼等特点,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体来讲:(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思维导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人脑的思考过程用直观图形、线条呈现出来,从而使思维的表达更加清晰、明了,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分析降低了新知识学习的难度,在更加生动、直观的氛围中完成了对知识的分析。由此可知,学生依托思维导图能够调动积极的学习情感,从导图中分析、探究知识内容,进而调动起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地理探究的兴趣。(二)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高中地理学科知识庞杂,学生在学习新知,复习旧知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梳理,并找到恰当的理解与记忆方法。思维导图中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隶属关系十分清晰,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我偏好设计导图,对地理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处理与整合,进而形成条理清晰的发散式图形,而这能够对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形成有效的锻炼,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三)有利于促进教学互动沟通。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面面俱到的了解,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则造成了教学沟通的障碍,针对此,思维导图的应用则为师生之间的沟通搭建了桥梁,例如教师通过对学生思维导图的检查与分析,发现学习的盲区,并作出针对性点拨与指导,促使学生完善思维导图,提高教学沟通效果。(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导图是思维过程的具体呈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学生对直观图形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够激发学生的逻辑分析,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能够启发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合,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促使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五)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在高中地理学科的备考中,知识复习是教学的重点,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则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实现知识梳理,建立知识框架,并探索知识细节,将各个学段的地理知识囊括在思维导图中,这样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独立知识点的理解,更能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复习效果。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一)思维导图在课程预习中的应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习前置的思想逐渐渗透,促使学生课前展开有效的自主学习则成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而预习则是促使学生学习前置的重要步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创新预习过程,引导学生在导图中自主完成新知的初步探究,例如在“地球的运动”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式、规律进行初步探究,并结合昼夜交替现象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影响,从而构建本节课知识的框架,提炼课程学习的关键词,为教师的课堂讲解做好准备。此外,教师还可以在预习阶段为学生制作思维导图,要求学生根据导图内容自觉完成教材的阅读与知识的梳理,并将思维导图理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例如在“常见天气系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思维导图过程中,结合冷暖气团特点,从气温、气压、湿度、密度的角度进行发散,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自觉对比,并配合问题进行导图分析: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导图内容分析雨区的位置;说一说降水为何发生在冷、暖空气相汇处,而不单纯发生在冷空气或暖空气控制的一侧?风是大气的运动,你能否从大气运动这一角度来分析一下“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句俗语中包含的地理知识?这样的设计指导,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抓住重点,促使学生结合导图探究完成预习任务,并初步实现了对常见天气系统的类型以及成因的分析,为课堂知识学习与探究做好铺垫。
(二)思维导图在课堂讲解中的应用
在课堂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做出进一步探究与思考。例如在分析“水循环与洋流”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为学生出示了地球洋流分布的思维导图,图形中“洋流”是中心词,然后根据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差异,明确洋流的旋转方向;再从中低纬度到中高纬度,形成副热带环流、副极地环流等。教师在学生分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则提出问题: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地处北极圈内为什么终年不冻。学生根据北大西洋暖流的流动方向,分析原因,并说明暖流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应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例如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教学指导中,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设计思维导图,展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形式,并分析其中的原因,这样的合作教学指导能够实现学生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有效激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中的应用 在地理课程复习中,教师应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完成复习任务,教师则通过检查与指导,完善思维导图,这样既能够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机会,也能够推动教学任务的落实,提升复习效率。例如在“工业”相关知识的复习中,教师要求学生围绕“工业”这一中心词进行分散思考,并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形成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思维导图;在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按照“区位选择”、“工业地域形成”、“工业区域”、“投入与产出”、“工业的发展”设计分支,并在分支中填充重要知识点,设计相关案例,从而完成对知识点的回顾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此外,教师为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组织学生思维导图绘制竞赛,结合地理课程知识为学生安排设计任务,鼓励学生通过独立分析与整合知识,绘制思维导图,并在课堂上对比、分享,评出优秀作品,作为学生课程复习的参考。例如在学习了地表形态相关知识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地表形态”为中心词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分析与评判,教师发现一些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严谨、细致,其中一幅以同心圆的形式,将知识点从中心向四周分散,二级主题中“山麓地形”与“河流地貌”相对比,营造地表的自然力量与人为力量相对比;在进一步的扥分散中,各个知识点的内容精炼又全面,基本上实现了对这一模块知识的全覆盖,且不同知识点之间利用箭头建立联系,例如营造地表形态中的力量中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而两种运动形式的结果则是出现褶皱山和断块山,而这也是山麓地形的主要体现。由此可见,在这一思维导图中,各个知识点不仅清晰地呈现出来,更建立了严谨的逻辑关系,有效理顺了学生的复习思路,提升了自主复习效果。
四、总结与反思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教师应深入分析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课程之间的契合性,在预习环节,引导学生自主绘制导图,提高自学效果;在课堂讲解中引入思维导图,引导课堂互动,提高知识讲解效率;在复习阶段,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引导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
当然,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其应用优势十分明显,但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教学研究,从辩证的角度分析思维导图的应用,并通过教学反思,注意其在应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而加以纠正与调整,例如合理把握思维导图的应用时机,在上文阐述中可以看出从预习到课堂讲解再到课后复习,思维导图均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时每刻都可以应用思维导图,教师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应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关键点,帮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突破学习困境,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在导图的辅助下完成地理知识的探究、把握与应用;再如注重对学生的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呈现的思维导图也是个性鲜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地为学生提供思维导图,则由于不同思维方式的冲突,很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理解的误区,针对此,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的同时,也交给学生绘制的方法,指导学生绘制的步骤,并激励学生结合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尝试设计思维导图,在教学考核与评价中,教师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评析,给出修改意见,以不断完善导图,并提高学生的自主绘制能力。总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突破,也需要在总结与反思中不断完善,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窦涵霏.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52-53.
[2]唐刚.试论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才智,2019(30):110.
[3]何晓丹.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以“自转光照圖”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102-103.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教学实践;应用分析
一、引言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博赞发明的一种发散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在主题关键词:之间利用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从而形成直观、形象的发散式图形。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创新教学方法,引入科学合理的思维工具则成为教育工作者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近几年思维导图的“走红”,无疑为教学创新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对于思维导图的应用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并在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不断积累思维导图应用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
在高中阶段,地理课程内容复杂、知识点众多,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更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实现对地理知识的有效梳理,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效果。思维导图具有形状发散、颜色鲜明、直观呈现、逻辑清晰、内容精炼等特点,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体来讲:(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思维导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人脑的思考过程用直观图形、线条呈现出来,从而使思维的表达更加清晰、明了,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分析降低了新知识学习的难度,在更加生动、直观的氛围中完成了对知识的分析。由此可知,学生依托思维导图能够调动积极的学习情感,从导图中分析、探究知识内容,进而调动起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地理探究的兴趣。(二)有利于提高学生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高中地理学科知识庞杂,学生在学习新知,复习旧知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类型的知识进行梳理,并找到恰当的理解与记忆方法。思维导图中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隶属关系十分清晰,教师在教学指导中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我偏好设计导图,对地理学科知识进行分析、处理与整合,进而形成条理清晰的发散式图形,而这能够对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形成有效的锻炼,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三)有利于促进教学互动沟通。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面面俱到的了解,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则造成了教学沟通的障碍,针对此,思维导图的应用则为师生之间的沟通搭建了桥梁,例如教师通过对学生思维导图的检查与分析,发现学习的盲区,并作出针对性点拨与指导,促使学生完善思维导图,提高教学沟通效果。(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导图是思维过程的具体呈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能够提高学生对直观图形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够激发学生的逻辑分析,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能够启发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合,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促使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五)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在高中地理学科的备考中,知识复习是教学的重点,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则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实现知识梳理,建立知识框架,并探索知识细节,将各个学段的地理知识囊括在思维导图中,这样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独立知识点的理解,更能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复习效果。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一)思维导图在课程预习中的应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习前置的思想逐渐渗透,促使学生课前展开有效的自主学习则成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必然要求,而预习则是促使学生学习前置的重要步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创新预习过程,引导学生在导图中自主完成新知的初步探究,例如在“地球的运动”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式、规律进行初步探究,并结合昼夜交替现象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影响,从而构建本节课知识的框架,提炼课程学习的关键词,为教师的课堂讲解做好准备。此外,教师还可以在预习阶段为学生制作思维导图,要求学生根据导图内容自觉完成教材的阅读与知识的梳理,并将思维导图理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例如在“常见天气系统”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设计思维导图过程中,结合冷暖气团特点,从气温、气压、湿度、密度的角度进行发散,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自觉对比,并配合问题进行导图分析: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导图内容分析雨区的位置;说一说降水为何发生在冷、暖空气相汇处,而不单纯发生在冷空气或暖空气控制的一侧?风是大气的运动,你能否从大气运动这一角度来分析一下“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句俗语中包含的地理知识?这样的设计指导,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抓住重点,促使学生结合导图探究完成预习任务,并初步实现了对常见天气系统的类型以及成因的分析,为课堂知识学习与探究做好铺垫。
(二)思维导图在课堂讲解中的应用
在课堂知识讲解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做出进一步探究与思考。例如在分析“水循环与洋流”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为学生出示了地球洋流分布的思维导图,图形中“洋流”是中心词,然后根据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差异,明确洋流的旋转方向;再从中低纬度到中高纬度,形成副热带环流、副极地环流等。教师在学生分析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则提出问题: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地处北极圈内为什么终年不冻。学生根据北大西洋暖流的流动方向,分析原因,并说明暖流对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还应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例如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教学指导中,教师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设计思维导图,展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形式,并分析其中的原因,这样的合作教学指导能够实现学生思维的碰撞与交流,有效激發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思维导图在课后复习中的应用 在地理课程复习中,教师应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思维导图,完成复习任务,教师则通过检查与指导,完善思维导图,这样既能够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机会,也能够推动教学任务的落实,提升复习效率。例如在“工业”相关知识的复习中,教师要求学生围绕“工业”这一中心词进行分散思考,并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形成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思维导图;在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按照“区位选择”、“工业地域形成”、“工业区域”、“投入与产出”、“工业的发展”设计分支,并在分支中填充重要知识点,设计相关案例,从而完成对知识点的回顾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此外,教师为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组织学生思维导图绘制竞赛,结合地理课程知识为学生安排设计任务,鼓励学生通过独立分析与整合知识,绘制思维导图,并在课堂上对比、分享,评出优秀作品,作为学生课程复习的参考。例如在学习了地表形态相关知识后,教师要求学生以“地表形态”为中心词设计思维导图,通过对学生作品的分析与评判,教师发现一些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严谨、细致,其中一幅以同心圆的形式,将知识点从中心向四周分散,二级主题中“山麓地形”与“河流地貌”相对比,营造地表的自然力量与人为力量相对比;在进一步的扥分散中,各个知识点的内容精炼又全面,基本上实现了对这一模块知识的全覆盖,且不同知识点之间利用箭头建立联系,例如营造地表形态中的力量中有“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而两种运动形式的结果则是出现褶皱山和断块山,而这也是山麓地形的主要体现。由此可见,在这一思维导图中,各个知识点不仅清晰地呈现出来,更建立了严谨的逻辑关系,有效理顺了学生的复习思路,提升了自主复习效果。
四、总结与反思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教师应深入分析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课程之间的契合性,在预习环节,引导学生自主绘制导图,提高自学效果;在课堂讲解中引入思维导图,引导课堂互动,提高知识讲解效率;在复习阶段,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引导学生构建地理知识体系。
当然,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其应用优势十分明显,但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教学研究,从辩证的角度分析思维导图的应用,并通过教学反思,注意其在应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而加以纠正与调整,例如合理把握思维导图的应用时机,在上文阐述中可以看出从预习到课堂讲解再到课后复习,思维导图均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时每刻都可以应用思维导图,教师在地理课程教学中,应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关键点,帮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突破学习困境,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在导图的辅助下完成地理知识的探究、把握与应用;再如注重对学生的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能力,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呈现的思维导图也是个性鲜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如果一味地为学生提供思维导图,则由于不同思维方式的冲突,很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理解的误区,针对此,教师在应用思维导图的同时,也交给学生绘制的方法,指导学生绘制的步骤,并激励学生结合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尝试设计思维导图,在教学考核与评价中,教师可以对思维导图进行评析,给出修改意见,以不断完善导图,并提高学生的自主绘制能力。总之,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突破,也需要在总结与反思中不断完善,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窦涵霏.高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52-53.
[2]唐刚.试论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才智,2019(30):110.
[3]何晓丹.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初探——以“自转光照圖”为例[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