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使课堂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就能发挥它的优势,能生动直观的展示客观事物本身的本质属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以有效地实现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这对于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下面就谈谈在小学几何知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一点见解。
【关键词】多媒体;几何图形;有效教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给数学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也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形象,复杂难懂的数学问题简单明了,枯燥乏味的数学问题丰富有趣等等。
1 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是丰富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就应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用多媒体设计出多幅图案:如:粉笔盒、牙膏盒、书、足球、台灯罩等图案,显示后,让学生找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再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教师用红线绿点蓝面分别标出棱、顶点和面,图像显示模拟逼真,使学生很快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又如:在六年级“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为了理解‘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这一问题,我设计了这样一幅动画:一个小猴坐着一辆带方形车轮的车,在音乐中前进,小猴被颠得一上一下,学生见了哄堂大笑。教师又演示了小猴坐在椭圆形车轮的车上,小猴仍被颠得一上一下。这是为什么?学生的思维被真正的激活了。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后,在音乐声中,小猴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平稳前进,车轴画出一条直线,全班响起热烈掌声。三次动画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积极的思维。
2 展示知识形成过程,降低教学的难度
小学生知识有限,形象思维在他们头脑里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采用多媒体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动态音像功能不仅能把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强烈刺激作用,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四年级“平行线、垂线的认识”时,我先在屏幕上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辩认两条直线的位置有何不同,然后出示量角器逐一量出两条直线之间夹角的画面,使学生理解平行线、垂线之间的本质区别。同时多媒体还能把复杂信息分解为简单的连续信息,以利于学生对复杂信息的识别。例如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进程:
2.1 探讨体积大小与什么条件有关。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如何解决体积计算方法的问题,利用电脑演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改变。
2.2 探讨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利用电脑依次显示:①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②把这样的6个正方体摆成一排;③把这样的正方体3排摆成一层;④同樣的共摆2层(最后得到一个体积为36立方厘米的长方体)。
2.3 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并对照本组实验报告单说出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总个数的关系,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
2.4 归纳体积公式。
2.5 验证公式。
以上教学进程,多媒体的优化组合发挥得淋漓尽致,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 变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弄清概念
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通常是:直接感知——表象——概念系统,因而小学生要建立起高度抽象的数学概念比较难。在小学几何知识教学中更应遵循这一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然后引导学生概括出概念。如:教学“射线、直线”两概念时,单靠语言表述和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做说明,学生很难理解“无限长”的含义,因此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弄清概念。首先在屏幕上出现一亮点,然后是亮点向一方徐徐移动,引出一条不断延长的线,这时老师告诉学生这条线可无休止的延长,这样学生就会形象的理解“无限长”的含义,从而得出:射线是无限长的,且只有一个端点。讲直线时,可以从亮点处向两端无限延长,帮助学生理解。
4 化难为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知识的储备量也有限,所以在感知事物时还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在判断事物时经常会以外部特征为标准,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各种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用直观形象的办法表示出来,从而发展学生的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化难为易,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比如:在六年级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们可以制作以围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顶点和直角边旋转一周而形成的一个立体图形的三维动画,使各类几何体能在静态和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理解速度。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又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仔细分析教材后,发现这一课的难点是:如何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就是长方形。于是,通过制作(圆柱的认识)的教学课件,利用计算机动画把圆柱的侧面展开过程演示出来。学生在看了动画以后,很容易在大脑里形成圆柱侧面展开的全过程,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就是长方形,并正确地说出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这堂课的难点就迎刃而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践表明,计算机显示的图像可产生动态美;它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去探究知识的奥秘,能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有效地提高信息反馈的频率。计算机显示的图像变换过程,又是一个揭示数学知识内在规律的真实美和科学美,它有助于学生解除视听疲劳,保持旺盛精力,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计算机辅助教学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插上一对有力的翅膀,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在课堂上尽情飞翔,同样也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 5 节约上课时间,显著提高学习的效率
传统的教学手段,为节省上课时间,教师一般在课前准备大量的小纸条,把板书的重点内容逐条写上;为增加课堂练习量,教师把各式习题抄在小黑板上。可老师的板书、教具的演示、教学挂图的张贴等等,往往占用了许多的时间。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可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只要操作小小的鼠标,就可以让学生一边看着精美的教学图片,一边听着教师的生动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动静结合,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非常容易就能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的构建。借助多媒体还能进行高密度知识的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它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
尤其复习课上,经常要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公式、概念进行梳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运用。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就显现出来了。如复习几何图形时我就利用计算机动态变化功能演示,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变长或变短,正方形就变成了长方形,长方形的一条边如果变长或变短,长方形就变成了梯形,梯形的一个底变为0,梯形就变为三角形了,演示使学生体会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梯形与长、正方形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图形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公式之间有没有联系呢?三角形面积公式与梯形面积公式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能不能用一个公式统一起来呢?通过操作、观察、分析使学生明白:长方形一条边变短,长方形就变成了梯形,正方形的一条边变长也可以变成梯形,把三角形可以看成上底是0的特殊梯形。这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就可用梯形公式来解答了。如此,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达到了融会贯通的目的。
如教学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角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点时,屏幕上先出现一条直线;然后以一端为端点重叠的另一直线慢慢向上旋转成一个角;直线再向上旋转,出现几个新的角,并与前一个角进行大小比较,想一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恢复到原来的角,把角的边的长度延长,再与原来的角进行重叠比较,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发生变化。通过课件的教学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并且还能节省许多宝贵的时间。
6 运用多媒体課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在于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对小学生来说,理解问题的思路多、新、奇、巧和猜想等创新求异的思维,也是创新思维,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有很多的途径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能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更方便的实现这一目的了。
例如:在六年级教学“用圆规作圆”这一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首先掌握在纸上画圆的方法。接着提问:你能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吗?学生积极思考,一边讨论,一边模拟,在学生积极的反馈之后,用计算机呈现动画:一位同学在操场上打桩、拉线、绕圈,画出一个很大的圆。接着,教师适时诱导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更好的方法?请同学们课后实际试一试。这样,学生不但通过技能练习,掌握了知识,还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获得更为稳固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了创新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又如,在六年级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种实验来启动学生思维:取同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将圆锥盛满水,然后倒入圆柱中,学生发现三次正好倒满。此时,学生就会猜想: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是不是一比三呢?怎样证明这个猜想呢?这种实验演示,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灵活渗透于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它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把学生带进一个个奇趣的情境,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的获取知识的氛围,诱发学生主动、积极、灵活地去思维。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难的问题容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难懂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使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由死学到会学,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难以达到的。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远不止这些,它需要我们从教学进程最优化的角度去研究,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为课堂教学服务。
【关键词】多媒体;几何图形;有效教学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给数学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优化和学生素质的提高。也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形象,复杂难懂的数学问题简单明了,枯燥乏味的数学问题丰富有趣等等。
1 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是丰富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就应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地再现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用多媒体设计出多幅图案:如:粉笔盒、牙膏盒、书、足球、台灯罩等图案,显示后,让学生找出长方体或正方体。再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教师用红线绿点蓝面分别标出棱、顶点和面,图像显示模拟逼真,使学生很快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又如:在六年级“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为了理解‘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这一问题,我设计了这样一幅动画:一个小猴坐着一辆带方形车轮的车,在音乐中前进,小猴被颠得一上一下,学生见了哄堂大笑。教师又演示了小猴坐在椭圆形车轮的车上,小猴仍被颠得一上一下。这是为什么?学生的思维被真正的激活了。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后,在音乐声中,小猴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平稳前进,车轴画出一条直线,全班响起热烈掌声。三次动画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积极的思维。
2 展示知识形成过程,降低教学的难度
小学生知识有限,形象思维在他们头脑里占主导地位,抽象思维过程,仍然离不开具体形象的支持。采用多媒体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动态音像功能不仅能把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强烈刺激作用,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四年级“平行线、垂线的认识”时,我先在屏幕上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辩认两条直线的位置有何不同,然后出示量角器逐一量出两条直线之间夹角的画面,使学生理解平行线、垂线之间的本质区别。同时多媒体还能把复杂信息分解为简单的连续信息,以利于学生对复杂信息的识别。例如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进程:
2.1 探讨体积大小与什么条件有关。启发学生提出有关如何解决体积计算方法的问题,利用电脑演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改变。
2.2 探讨体积与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利用电脑依次显示:①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②把这样的6个正方体摆成一排;③把这样的正方体3排摆成一层;④同樣的共摆2层(最后得到一个体积为36立方厘米的长方体)。
2.3 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并对照本组实验报告单说出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总个数的关系,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
2.4 归纳体积公式。
2.5 验证公式。
以上教学进程,多媒体的优化组合发挥得淋漓尽致,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 变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弄清概念
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通常是:直接感知——表象——概念系统,因而小学生要建立起高度抽象的数学概念比较难。在小学几何知识教学中更应遵循这一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创造条件,使学生获得丰富的表象,然后引导学生概括出概念。如:教学“射线、直线”两概念时,单靠语言表述和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做说明,学生很难理解“无限长”的含义,因此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弄清概念。首先在屏幕上出现一亮点,然后是亮点向一方徐徐移动,引出一条不断延长的线,这时老师告诉学生这条线可无休止的延长,这样学生就会形象的理解“无限长”的含义,从而得出:射线是无限长的,且只有一个端点。讲直线时,可以从亮点处向两端无限延长,帮助学生理解。
4 化难为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知识的储备量也有限,所以在感知事物时还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在判断事物时经常会以外部特征为标准,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各种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把一些抽象的概念用直观形象的办法表示出来,从而发展学生的的思维,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化难为易,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比如:在六年级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们可以制作以围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顶点和直角边旋转一周而形成的一个立体图形的三维动画,使各类几何体能在静态和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理解速度。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和不易操作的实验活动过程进行处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又如:在教学“圆柱的认识”时,仔细分析教材后,发现这一课的难点是:如何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就是长方形。于是,通过制作(圆柱的认识)的教学课件,利用计算机动画把圆柱的侧面展开过程演示出来。学生在看了动画以后,很容易在大脑里形成圆柱侧面展开的全过程,他们清楚地认识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就是长方形,并正确地说出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这堂课的难点就迎刃而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践表明,计算机显示的图像可产生动态美;它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理,去探究知识的奥秘,能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有效地提高信息反馈的频率。计算机显示的图像变换过程,又是一个揭示数学知识内在规律的真实美和科学美,它有助于学生解除视听疲劳,保持旺盛精力,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效率。所以,计算机辅助教学好比是给学生的思维插上一对有力的翅膀,让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在课堂上尽情飞翔,同样也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 5 节约上课时间,显著提高学习的效率
传统的教学手段,为节省上课时间,教师一般在课前准备大量的小纸条,把板书的重点内容逐条写上;为增加课堂练习量,教师把各式习题抄在小黑板上。可老师的板书、教具的演示、教学挂图的张贴等等,往往占用了许多的时间。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可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生动、便捷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课件,只要操作小小的鼠标,就可以让学生一边看着精美的教学图片,一边听着教师的生动讲解或多媒体播出的声音。动静结合,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学生非常容易就能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的构建。借助多媒体还能进行高密度知识的传授,对信息进行优化处理。它利用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容量大、速度快、效果也更好。
尤其复习课上,经常要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公式、概念进行梳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运用。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就显现出来了。如复习几何图形时我就利用计算机动态变化功能演示,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变长或变短,正方形就变成了长方形,长方形的一条边如果变长或变短,长方形就变成了梯形,梯形的一个底变为0,梯形就变为三角形了,演示使学生体会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梯形与长、正方形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图形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公式之间有没有联系呢?三角形面积公式与梯形面积公式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能不能用一个公式统一起来呢?通过操作、观察、分析使学生明白:长方形一条边变短,长方形就变成了梯形,正方形的一条边变长也可以变成梯形,把三角形可以看成上底是0的特殊梯形。这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就可用梯形公式来解答了。如此,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达到了融会贯通的目的。
如教学角的大小与角的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角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点时,屏幕上先出现一条直线;然后以一端为端点重叠的另一直线慢慢向上旋转成一个角;直线再向上旋转,出现几个新的角,并与前一个角进行大小比较,想一想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恢复到原来的角,把角的边的长度延长,再与原来的角进行重叠比较,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发生变化。通过课件的教学演示,学生很容易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并且还能节省许多宝贵的时间。
6 运用多媒体課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主要特征在于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对小学生来说,理解问题的思路多、新、奇、巧和猜想等创新求异的思维,也是创新思维,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有很多的途径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能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更方便的实现这一目的了。
例如:在六年级教学“用圆规作圆”这一知识时,教师要求学生首先掌握在纸上画圆的方法。接着提问:你能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吗?学生积极思考,一边讨论,一边模拟,在学生积极的反馈之后,用计算机呈现动画:一位同学在操场上打桩、拉线、绕圈,画出一个很大的圆。接着,教师适时诱导学生: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的更好的方法?请同学们课后实际试一试。这样,学生不但通过技能练习,掌握了知识,还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获得更为稳固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了创新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又如,在六年级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一种实验来启动学生思维:取同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将圆锥盛满水,然后倒入圆柱中,学生发现三次正好倒满。此时,学生就会猜想: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是不是一比三呢?怎样证明这个猜想呢?这种实验演示,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高层次、高效率的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灵活渗透于数学知识的教学中,它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把学生带进一个个奇趣的情境,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的获取知识的氛围,诱发学生主动、积极、灵活地去思维。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难的问题容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难懂的数学问题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使学生乐学,爱学,使学生由死学到会学,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难以达到的。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远不止这些,它需要我们从教学进程最优化的角度去研究,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为课堂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