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政府越重视,社区教育工作开展越有实效,社区居民越满意。促进政府持续推动社区教育工作,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乃大势所趋。文章以江苏省为例,介绍了江苏社区教育现状,指出了构建指标体系的重要性,提出了构建指标的基本要求,分析了构建指标体系的现实意义,阐述了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研究重点及创新之处。
[关键词]目标考核;社区教育;学习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9)02-0043-05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06年对社区教育下的定义是: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因此,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同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具有教育连续性、社会适应性、教育手段多样性等特点,具有不可低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演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推进过程中,社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社区居民也逐渐意识到社区教育的魅力和价值,并产生了一定的参与要求,但由于各个地区重视程度不同,導致社区教育出现不同的结果。有些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教育,给予一定的资金、人员、政策支持,该区域内社区教育机构开展的社区教育工作如火如荼,得到了社区居民较好地反馈和赞誉;而有些地方政府对社区教育重视不够,各项支持不足,基层社区教育机构很难正常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出现了如社区治理难、文明化程度滞后等现象。
要正确评价政府绩效,建立一套既科学、又充分考虑到具体区域实情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首要前提。鉴于此,作者认为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非常重要及必要,旨在通过对政府社区教育工作的考核,提升政府行政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以社区教育公共责任和人民至上为理念,提高行政工作实效,促进社区教育发展,让其处于健康、良性的环境下运转,提升社区治理工作和社区文明程度,提高居民对社区教育的满意度。
一、江苏社区教育现状
(一)各地陆续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但政府重视程度高低不均
江苏各地都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但发展不均衡。苏南、苏中片区社区教育工作呈现一片良好的发展态势,苏北片区则普遍才启动。由于社区教育起步较晚,因此各地政府对社区教育认识不一,重视程度也不同。少部分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如南京、常州、南通、无锡等,不仅在人员配备、经费支持等方面给力,而且都相继成立了社会(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或“终身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常州还成立了常州市推进终身教育工作联席机构;苏州工业园区将公共教育作为民生工程的一大内容来考核,在设置考核指标时,公共教育占2分,分别由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社区教育与关工委工作组成,而其中社区教育工作考核占0.5分,权重与其他国民教育系列等同等分值,这给社区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更多的是动力。政府重视,为社区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一些地方政府则认为社区教育需要,但不重要,这就导致这些地方政府在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时在体系、队伍建设方面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清晰、经费保障力度不够。
(二)社区教育工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缺乏深度和广度
目前,全省各个社区开展的社区教育课程和活动种类繁多,但主要集中在书法、绘画、歌唱、广场舞、太极、瑜伽等文体类活动方面,少部分社区开展了健康养生类、智能手机应用类等课程和活动。普遍缺乏提升居民精神层面和生命质量方面的课程和活动,比如开设生命教育、隔代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深层次的课程。参与并接受社区教育的始终是热衷于社区活动的人员,缺乏一定的广度,应该积极动员全员参与,提高参与度。
(三)社区教育工作虽已开展,但未有考核,难以提升其工作高度
社区教育工作虽已开展多年,但就社区教育工作而言,针对政府进行考核的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因此,没有系统地考核,没有完整地评估,就没有促进改革和提升的动力,难以进一步推动和提升社区教育工作。
二、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正确认识政府在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应有责任,是准确定位社区教育发展的理论前提,更是推动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的实践基础。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速建成学习型社会,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尤为重要。指标是一种反映事物性质的量化确定手段,是一种量的数据,它是一套统计数据系统[1],或者是通过定量分析以评价社会生活状况的变化[2]。
(一)构建该体系是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教育也在同步跟进,社区教育亦是如此。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对政府能否执行党的决定、形成科学发展理念、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最好验证。从目前全国和省域社区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各级政府在社区教育事业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政府对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其工作方式直接关系着社区教育发展的兴衰。因此,建立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是有效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策略与机制之一。
(二)构建该体系是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和提升政府形象的有效途径 社区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涉及到每个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能促进政府高度重视并推进社区教育工作,促使政府加强执行和推广力度,进一步丰富居民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居民满意便会有一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自然能改善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政府的公信力和公众形象便会提升。
(三)构建该体系是进一步推动社区教育工作,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有力保障
通过对政府开展社区教育工作进行考核、排名,由政府牵头宣传、部署、推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让更多机构、组织、人员投身于社区教育事业之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办居民需要的、满意的社区教育,为百姓终身学习服务。政府统筹社区教育工作,让更多居民知晓、参与、满意,为其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能加快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步伐。
三、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
指标体系以县(市、区)政府为考核对象,重点考察政府对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居民的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为导向,将社区教育开展的特色与成效作为结果进行检验。指标的构建,注重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并行、现实与发展相促进,进行系统地设计。
(一)指标具有普适性、可操作性
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要行之有效、充分考虑各地实情。指标应具有普适性,适用于全面系统地评估各县(市、区)政府社区教育工作。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突出重点、全面系统、动态与静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能反映地方政府社区教育工作的实效和业绩。
(二)考核对象明确为县(市、区)政府部门
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考核的对象是县(市、区)政府部门,而非教育主管部门。原因有三点:一是现有的国家和省级社区教育的评价和考核多以县(市、区)为考核对象,这个层级的政府在组织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方面已有一定的积累,形成了初步的经验;二是以县(市、区)政府为考核对象,能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既考量宏观层面党委和政府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又从微观层面考量县(市、区)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及其各项社区教育活动开展的实效;三是以县(市、区)政府为考核对象,能更有效推动“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参与、社会积极支持”的社区教育工作运行机制的落实,更有利于联合多部门共同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实现更大范围上的资源整合和更广空间上的平台搭建,切实推动社区教育各项工作。政府部门对本区域的资源合理地配置、利用、开发等,是协调、组织整个区域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对政府社区教育工作的考核,进一步增强政府行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强调居民的知晓度、参与度与满意度
指标体系中应有居民的参与,让居民参与到指标评价体系,是对政府所提供的行政服务进行评价,对行政工作予以肯定的依据,同时也能暴露出政府服务于社区教育的问题所在,并促使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改进。居民对政府社区教育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能反映出政府部门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政治热情和工作深度。
(四)注重个性发展及特色成效
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不但要有普遍性的考核指标,还应有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如结合区域特色,开展个性化的活动和教育课程,满足地区差异带来的个性化发展,注重特色及成效。
四、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现实意义
指标的功能是提供信息,监测现有状况,借此间接指向公共政策的改进[3]。指標体系的构建是实现评价目标的技术手段,基于政府目标考核和居民满意的社区教育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运作,具有评估现状、激励进步、推进建设等多重功能[4]。
(一)有利于提升社区文明程度,促进社区治理
社区教育具有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养、创建社区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社区建设等多项功能。它与社区建设、社区治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教育,通过开展各类文化课程和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准;通过举办各类知识和科学技术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养,提升社区精神文化建设水平,改善社区环境,促进社区文明化程度,提高社区治理的有效性。
(二)有利于促进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提升政府政绩工程
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是加强政府部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间接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履职尽责情况和对领导干部政绩的一个重要考核。通过指标体系中明确、合理的内容,明确相关人员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使其明确“要干什么”“干好什么”等,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以居民至上为宗旨,在居民的监督之下,为居民服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将评估结果与其考核、奖惩相结合,有利于激励工作人员奋发向上、干事创业,锻造其坚定的政治立场、精湛的业务水平、过硬的工作作风,提升实实在在的政府政绩。
(三)有利于培育政府的主导、介入和推动作用,完善社区教育体制机制
政府组织开展的社区教育工作要有良好的居民参与基础,要体现居民的意愿和需求,这就必须在政府的年度工作计划或短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并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培育政府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介入和推动作用,以政府为主导的规划,加上有效地介入、推动和互动回应,便能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的体制机制。
五、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研究重点及创新之处
(一)主要内容(见表1) 1.完善頂层设计、创新评价机制。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和江苏省教育厅等11个部门《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完善顶层设计、创新评价机制、保障制度供给、营造学习氛围,破解社区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难题,推动全省社区教育事业向规范化、特色化发展,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
2.建立指标体系基本轴线。指标框架体系围绕全省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开展,同时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指数和城市文明、教育现代化指数开展。
3.保障措施。(1)体系构建。主要考核各县(市、区)政府在本区域内对三级网络体系的构建情况。(2)机制建设。主要指在社区教育工作中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承担的角色、年度社区教育工作计划及总结、社区教育工作发展规划及目标责任制建设、社区教育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档案管理制度、表彰奖励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3)经费保障。包括社区教育经费投入、经费筹措渠道、经费使用情况等。
4.队伍建设。主要考核社区教育3支队伍(专兼职教师、管理者、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社区教育工作者业务培训情况、社区教育人力资源库(智库)建设情况等。
5.示范创新。作为加分项目,主要考核政府注重理论研究和品牌建设,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有改革、有创新、实施效果好,起到示范作用。
6.终端建设。作为加分项目,主要指辖区内各类社区教育基地如学习苑、游学基地、名师工作室、学习体验基地、养教联动基地、农科教基地等建设情况[5]。
(二)研究重点
1.建立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动态数据库。在“江苏学习在线”网站上开辟专栏,用于上传工作动态、征询意见、成果展示,强化过程监控,以便对社区教育工作进行常态化、真实性、科学性地考核。
2.以县(市、区)政府为考核对象,以此把握全省社区教育发展动态,寻找差距,促进相互交流学习,推进机制创新,促进均衡发展。
3.发布江苏省县(市、区)级社区教育发展排行榜。每年常态化发布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考核结果,以排行榜的形式发布,鼓励先进,促进后进。
(三)创新之处
目前,对于社区教育国内已有多位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尚未触及[6]。本研究是在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构建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填补了制度的不足。指标体系的构建,将推动地方政府把社区教育纳入目标考核,有助于确定政府的主导地位,推动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体现政府工作的有效性;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今后社区教育的发展将起到指导示范作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六、结语
为了做实做好社区教育工作,通过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以此来规范相关的目标和行为,通过政府自我评价和居民评价来客观、公正地反映,让政府成为居民幸福生活的建设者和创造者,让居民成为政府社区教育工作的评价者和受益者。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对于准确评估社区教育发展水平、科学指导后续发展方向意义重大[7]。希望通过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能进一步促进政府对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推动由政府主导的全省社区教育健康、均衡地发展,补足所有教育类型中暂为“短板”的社区教育,突显社区教育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进程中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庆芳,吴寒光.社会指标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邓国胜.非营利性组织评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孙阳,杨小微,徐冬青.中国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之探讨[J].教育研究,2013(10).
[4]郑方辉,邱佛梅.法治政府绩效评价:目标定位与指标体系[J].政治学研究,2016(2).
[5]侯怀银.社区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6]曹伟,丁雪华.社区教育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4(11).
[7]吴砥,尉小荣,卢春,石映辉.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4(1).
[作者简介]丁晓华(1980-),女,江苏开放大学社会教育处项目管理科科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区教育、老年教育。
[责任编辑 方 仁]
[关键词]目标考核;社区教育;学习型社会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9)02-0043-05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2006年对社区教育下的定义是: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因此,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同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具有教育连续性、社会适应性、教育手段多样性等特点,具有不可低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新时代中国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演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推进过程中,社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社区居民也逐渐意识到社区教育的魅力和价值,并产生了一定的参与要求,但由于各个地区重视程度不同,導致社区教育出现不同的结果。有些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教育,给予一定的资金、人员、政策支持,该区域内社区教育机构开展的社区教育工作如火如荼,得到了社区居民较好地反馈和赞誉;而有些地方政府对社区教育重视不够,各项支持不足,基层社区教育机构很难正常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出现了如社区治理难、文明化程度滞后等现象。
要正确评价政府绩效,建立一套既科学、又充分考虑到具体区域实情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是首要前提。鉴于此,作者认为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非常重要及必要,旨在通过对政府社区教育工作的考核,提升政府行政公共管理和服务能力,以社区教育公共责任和人民至上为理念,提高行政工作实效,促进社区教育发展,让其处于健康、良性的环境下运转,提升社区治理工作和社区文明程度,提高居民对社区教育的满意度。
一、江苏社区教育现状
(一)各地陆续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但政府重视程度高低不均
江苏各地都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但发展不均衡。苏南、苏中片区社区教育工作呈现一片良好的发展态势,苏北片区则普遍才启动。由于社区教育起步较晚,因此各地政府对社区教育认识不一,重视程度也不同。少部分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教育,如南京、常州、南通、无锡等,不仅在人员配备、经费支持等方面给力,而且都相继成立了社会(社区)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或“终身教育服务指导中心”);常州还成立了常州市推进终身教育工作联席机构;苏州工业园区将公共教育作为民生工程的一大内容来考核,在设置考核指标时,公共教育占2分,分别由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社区教育与关工委工作组成,而其中社区教育工作考核占0.5分,权重与其他国民教育系列等同等分值,这给社区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但更多的是动力。政府重视,为社区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一些地方政府则认为社区教育需要,但不重要,这就导致这些地方政府在推进社区教育工作时在体系、队伍建设方面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清晰、经费保障力度不够。
(二)社区教育工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缺乏深度和广度
目前,全省各个社区开展的社区教育课程和活动种类繁多,但主要集中在书法、绘画、歌唱、广场舞、太极、瑜伽等文体类活动方面,少部分社区开展了健康养生类、智能手机应用类等课程和活动。普遍缺乏提升居民精神层面和生命质量方面的课程和活动,比如开设生命教育、隔代教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深层次的课程。参与并接受社区教育的始终是热衷于社区活动的人员,缺乏一定的广度,应该积极动员全员参与,提高参与度。
(三)社区教育工作虽已开展,但未有考核,难以提升其工作高度
社区教育工作虽已开展多年,但就社区教育工作而言,针对政府进行考核的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因此,没有系统地考核,没有完整地评估,就没有促进改革和提升的动力,难以进一步推动和提升社区教育工作。
二、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正确认识政府在教育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应有责任,是准确定位社区教育发展的理论前提,更是推动社区教育健康发展的实践基础。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速建成学习型社会,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尤为重要。指标是一种反映事物性质的量化确定手段,是一种量的数据,它是一套统计数据系统[1],或者是通过定量分析以评价社会生活状况的变化[2]。
(一)构建该体系是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取得了较为瞩目的成就。教育也在同步跟进,社区教育亦是如此。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对政府能否执行党的决定、形成科学发展理念、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最好验证。从目前全国和省域社区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各级政府在社区教育事业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政府对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其工作方式直接关系着社区教育发展的兴衰。因此,建立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是有效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策略与机制之一。
(二)构建该体系是提高政府执行力、公信力和提升政府形象的有效途径 社区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涉及到每个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能促进政府高度重视并推进社区教育工作,促使政府加强执行和推广力度,进一步丰富居民精神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政府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居民满意便会有一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自然能改善公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政府的公信力和公众形象便会提升。
(三)构建该体系是进一步推动社区教育工作,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有力保障
通过对政府开展社区教育工作进行考核、排名,由政府牵头宣传、部署、推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让更多机构、组织、人员投身于社区教育事业之中,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办居民需要的、满意的社区教育,为百姓终身学习服务。政府统筹社区教育工作,让更多居民知晓、参与、满意,为其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能加快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步伐。
三、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
指标体系以县(市、区)政府为考核对象,重点考察政府对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居民的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为导向,将社区教育开展的特色与成效作为结果进行检验。指标的构建,注重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并行、现实与发展相促进,进行系统地设计。
(一)指标具有普适性、可操作性
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要行之有效、充分考虑各地实情。指标应具有普适性,适用于全面系统地评估各县(市、区)政府社区教育工作。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突出重点、全面系统、动态与静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能反映地方政府社区教育工作的实效和业绩。
(二)考核对象明确为县(市、区)政府部门
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考核的对象是县(市、区)政府部门,而非教育主管部门。原因有三点:一是现有的国家和省级社区教育的评价和考核多以县(市、区)为考核对象,这个层级的政府在组织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方面已有一定的积累,形成了初步的经验;二是以县(市、区)政府为考核对象,能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既考量宏观层面党委和政府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教育理念,又从微观层面考量县(市、区)的三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及其各项社区教育活动开展的实效;三是以县(市、区)政府为考核对象,能更有效推动“政府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参与、社会积极支持”的社区教育工作运行机制的落实,更有利于联合多部门共同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实现更大范围上的资源整合和更广空间上的平台搭建,切实推动社区教育各项工作。政府部门对本区域的资源合理地配置、利用、开发等,是协调、组织整个区域社区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通过对政府社区教育工作的考核,进一步增强政府行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强调居民的知晓度、参与度与满意度
指标体系中应有居民的参与,让居民参与到指标评价体系,是对政府所提供的行政服务进行评价,对行政工作予以肯定的依据,同时也能暴露出政府服务于社区教育的问题所在,并促使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改进。居民对政府社区教育工作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满意度,能反映出政府部门在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政治热情和工作深度。
(四)注重个性发展及特色成效
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不但要有普遍性的考核指标,还应有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如结合区域特色,开展个性化的活动和教育课程,满足地区差异带来的个性化发展,注重特色及成效。
四、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现实意义
指标的功能是提供信息,监测现有状况,借此间接指向公共政策的改进[3]。指標体系的构建是实现评价目标的技术手段,基于政府目标考核和居民满意的社区教育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运作,具有评估现状、激励进步、推进建设等多重功能[4]。
(一)有利于提升社区文明程度,促进社区治理
社区教育具有提高社区成员的文明素养、创建社区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社区建设等多项功能。它与社区建设、社区治理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教育,通过开展各类文化课程和活动,提升社区居民的文化水准;通过举办各类知识和科学技术培训,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养,提升社区精神文化建设水平,改善社区环境,促进社区文明化程度,提高社区治理的有效性。
(二)有利于促进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提升政府政绩工程
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是加强政府部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间接对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履职尽责情况和对领导干部政绩的一个重要考核。通过指标体系中明确、合理的内容,明确相关人员具体的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使其明确“要干什么”“干好什么”等,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以居民至上为宗旨,在居民的监督之下,为居民服务,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强化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将评估结果与其考核、奖惩相结合,有利于激励工作人员奋发向上、干事创业,锻造其坚定的政治立场、精湛的业务水平、过硬的工作作风,提升实实在在的政府政绩。
(三)有利于培育政府的主导、介入和推动作用,完善社区教育体制机制
政府组织开展的社区教育工作要有良好的居民参与基础,要体现居民的意愿和需求,这就必须在政府的年度工作计划或短期发展规划中提出,并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培育政府在社区教育工作中的主导、介入和推动作用,以政府为主导的规划,加上有效地介入、推动和互动回应,便能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的体制机制。
五、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研究重点及创新之处
(一)主要内容(见表1) 1.完善頂层设计、创新评价机制。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目的是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和江苏省教育厅等11个部门《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教育的实施意见》精神,完善顶层设计、创新评价机制、保障制度供给、营造学习氛围,破解社区教育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难题,推动全省社区教育事业向规范化、特色化发展,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服务。
2.建立指标体系基本轴线。指标框架体系围绕全省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开展,同时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指数和城市文明、教育现代化指数开展。
3.保障措施。(1)体系构建。主要考核各县(市、区)政府在本区域内对三级网络体系的构建情况。(2)机制建设。主要指在社区教育工作中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承担的角色、年度社区教育工作计划及总结、社区教育工作发展规划及目标责任制建设、社区教育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档案管理制度、表彰奖励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3)经费保障。包括社区教育经费投入、经费筹措渠道、经费使用情况等。
4.队伍建设。主要考核社区教育3支队伍(专兼职教师、管理者、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社区教育工作者业务培训情况、社区教育人力资源库(智库)建设情况等。
5.示范创新。作为加分项目,主要考核政府注重理论研究和品牌建设,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有改革、有创新、实施效果好,起到示范作用。
6.终端建设。作为加分项目,主要指辖区内各类社区教育基地如学习苑、游学基地、名师工作室、学习体验基地、养教联动基地、农科教基地等建设情况[5]。
(二)研究重点
1.建立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动态数据库。在“江苏学习在线”网站上开辟专栏,用于上传工作动态、征询意见、成果展示,强化过程监控,以便对社区教育工作进行常态化、真实性、科学性地考核。
2.以县(市、区)政府为考核对象,以此把握全省社区教育发展动态,寻找差距,促进相互交流学习,推进机制创新,促进均衡发展。
3.发布江苏省县(市、区)级社区教育发展排行榜。每年常态化发布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考核结果,以排行榜的形式发布,鼓励先进,促进后进。
(三)创新之处
目前,对于社区教育国内已有多位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尚未触及[6]。本研究是在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和构建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填补了制度的不足。指标体系的构建,将推动地方政府把社区教育纳入目标考核,有助于确定政府的主导地位,推动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体现政府工作的有效性;指标体系的构建,对今后社区教育的发展将起到指导示范作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六、结语
为了做实做好社区教育工作,通过构建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以此来规范相关的目标和行为,通过政府自我评价和居民评价来客观、公正地反映,让政府成为居民幸福生活的建设者和创造者,让居民成为政府社区教育工作的评价者和受益者。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对于准确评估社区教育发展水平、科学指导后续发展方向意义重大[7]。希望通过基于政府目标考核的社区教育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能进一步促进政府对社区教育的重视程度,推动由政府主导的全省社区教育健康、均衡地发展,补足所有教育类型中暂为“短板”的社区教育,突显社区教育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进程中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庆芳,吴寒光.社会指标体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邓国胜.非营利性组织评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孙阳,杨小微,徐冬青.中国教育公平指标体系研究之探讨[J].教育研究,2013(10).
[4]郑方辉,邱佛梅.法治政府绩效评价:目标定位与指标体系[J].政治学研究,2016(2).
[5]侯怀银.社区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6]曹伟,丁雪华.社区教育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4(11).
[7]吴砥,尉小荣,卢春,石映辉.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4(1).
[作者简介]丁晓华(1980-),女,江苏开放大学社会教育处项目管理科科长,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社区教育、老年教育。
[责任编辑 方 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