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新帅

来源 :书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872007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生于河南鹤壁,别署乾堂,民盟盟员。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鹤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印社理事、青少年书法杂志社编辑等。书法、篆刻作品曾获首届王安石奖全国书法展最高奖,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篆刻单项最高奖,“爱国和谐”朵云轩首届篆刻展一等奖,河南省五四文艺奖银奖,第二届陈介祺奖万印楼篆刻艺术展优秀奖,首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篆刻展铜奖,第三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篆刻展最高奖,首届“华佗杯”全国书法篆刻展一等奖等;并曾入选全国第六、第七、第八届篆刻艺术展,全国第三届草书作品展,首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篆刻展,第二屆“平复帖杯”全国书法展等。其人入选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出版有《焦新帅篆刻·心经》《焦新帅篆刻·廿四诗品》。
其他文献
关键词:萧云从行草;笔法;结体;章法;墨法  萧云从,安徽芜湖人,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幼而好学,笃志书绘,寒暑不废。其画或人物或山水,远近闻名。人物造型准确,形象栩栩;山水清疏秀润,饶有逸趣;而书法传世甚少,多流为画作题跋。殊不知,其书篆、隶、真、行、草五体兼善。行草、小楷高雅古朴,推方履度,动必中庸,行草尤得王右军藏骨含筋法而另辟蹊径。萧云从受晋唐书家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虞世南、欧阳询、柳公
期刊
关键词:中国画;照片;工笔画;题材;展览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创办于1949年,是中国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美术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1]2019年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出现入选的中国画作品“抄袭”摄影照片的事件,一时被文艺圈热议(图1)。它也再次引发关于中国画传统价值的主体性以及全国美展中国画作品的工笔画、写意画之争等更为人们关注的论题。  一、照片作为
期刊
内容提要:目前黄钺山水画存世作品大约有20幅,但学界对其的系统整理、出版长期阙如。本文在研究黄钺生活背景的基础上,结合作品,从构图、笔墨等方面深入探讨黄钺师承及其山水画特点。其早年作品主要得董源、黄公望遗意,温和秀润;中年时受王原祁影响很大,画面趋于典雅工致、沉雄厚重;晚年远追倪、黄,多了萧疏简淡的意味。  关键词:平淡;沉雄;萧疏;简淡;娄东派  黄钺,安徽芜湖人,原名戊,字左君,后来于原名上添
期刊
张大千(1899—1983)可谓20世纪中国画坛的风云人物,他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多彩的传奇人生,也创造了多样的艺术世界,更引起了褒贬不一的社会舆论。如果按照传统文人画家“画品即人品”的观点来评价他,张大千实在使人难以立下结论,但是人们又不免会被其异彩纷呈的笔墨风采吸引。与20世纪诸多中国画家相似,张大千的绘画从传统而来,自言“临川、衡阳二师所传,石涛、渐江诸贤之作,上窥董巨,旁猎倪黄,莫不心摹手追
期刊
王叔晖是“京派”画家群体中少有的女性艺术家。其早年自学绘画,后拜师吴静汀、吴光宇、徐燕孙,并尤以徐燕孙对其影响最大。此后,王叔晖以卖画为生,自言新中国成立前“画了二十多年,不论什么扇画、条屏、中堂,百子图、百美图都画,画了有一千多张。但是,好作品并不多,因为那时我来不及仔细推敲,我要赶时间,要多画。我靠卖画养家,靠卖画给母亲治病,不多画就揭不开锅。只有到解放后,我的艺术创作道路才算是真正开始”。可
期刊
关键词:书法基础教育;现状;对策  一、书法基础教育的现状  1.书法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汉字是现在仍在使用的、世界上少有的、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中国自古讲究“字如其人”。就字的结构来看,它的各部分俯仰、避让、呼应都给人以启示,如做人要谦逊、大度、宽容、尊重他人等。中国古典书论也包含大量文人“以书为教”的内容。张彦远在《法书要录》中说,“书非小道,本以助人伦、穷物理,神化不能以藏其秘,灵怪不能
期刊
河南鄭州人,1970年生,字元甫,署原圃元甫、清邑元甫、清阳元甫。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古琴学会会员。
期刊
最近,我收到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刘俊京先生发来的数十幅近作图片。赏析之余,其笔墨间蕴含的思想、才情,深深地打动了我。  我与刘俊京先生相识多年,可以说是其书法粉丝。先生之所以能够驰誉书坛,是与他的经历、人格以及文化背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他坚持用书法来增进修养,用涵养来磨炼书法,在挥毫泼墨间抒写自己的性情,并使之个性化、情绪化、灵性化、意志化、精神化,与物神游,
期刊
时下书法活动举办频繁,相应地,各类印刷精美的书法作品集日益增多,作品的形式更是花样翻新、目不暇接。也不知何时开始,我翻阅此类书法作品集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一本厚厚的大书,哗啦啦,几分钟就翻完了,看完,头脑中往往一片空白。如果哪件作品能让人的视线在翻阅中稍稍停留,看完还留有余味,回頭再看,那这一定是一件好作品。初识毛欢,就是因为这样的阅读机缘。  我于毛欢,是先识其书,后识其人。毛欢的作品,偶然一阅,
期刊
十年前认识本家吴云斌时,其人潇洒俊爽,十年后还是潇洒俊爽。有的人天生显老,有的人愈活愈年轻,吴云斌就属于后者。十年之间人没有怎么变化,他的字却更精神自然了。书法能养人,同时也磨人,云斌从书法中养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重庆山高水深,云斌的书法也是山高水深,甚至还有了某种超脱与自逸。我在云斌幽雅的工作室中向外眺望,一脉江水蜿蜒而过,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此时仿佛置身于一种怀古的情境之中,禁不住就想挥毫。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