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次,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或见闻吗?请以“石头与山头”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病文展示】
事实之花开在行动的枝头 (39分)①
山西省实验中学杨溢洋
每个人都是拥有理性思维的独立个体,对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分析与判断,但是分析与判断永远正确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唯有采取行动,勤勉实干,踏踏实实地努力过、行动过后,才能明白事实,才能掌握真理。②
主观个人臆想会使人陷入一种盲目与自大的境地,会不经思考地做出错误的论断。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生来就长相丑陋,成为别人的笑柄。当他打算凭借自己嘻哈的外表进驻电影界时,得到了媒体和许多评论家的嘲笑与讽刺。但他没有因此放弃、停止。没有经过事实的验证,没有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切都是未知数。果不其然,他凭借自己付出的汗水、努力与艰辛,再加上他滑稽搞笑的外表,一炮而红,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一颗灿烂的明星。假如当初的卓别林没有选择努力与行动,恐怕他还只是一个找不到自我、被人嘲笑的无头苍蝇。因此,事实之花开在行动的枝头。③
敢于尝试,敢想敢干往往是真正的良策。林肯的母亲没有像林肯的父亲那般“聪慧”的头脑,她只是想要移开石头,没有过多的推测与思考,但她行动了,努力了,就这么简单的成功了。而林肯的父亲尽管有着“独到”的见解,但他却盲目自信,没有行动,没有努力,只能是一事无成。④思考有时候体现一个人的智慧,但他可能阻碍了人通往成功、事实的道路。相反,敢想敢干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勇气,凭借这份勇气,使通向成功、通向事实的道路更加平坦。⑤
但是没有合理的思考也是不行的。否则的话,只能是像无头苍蝇一般乱飞乱撞。不讲究方法,不加思索地蛮干也确实不可取。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时,没有一味地推理,也没有拼命地做实验。他研究、分析各种物质的材质、性能,选取了一个合理的研究方向——竹子,最终不断地刷新灯泡连续发光的记录,但这其中又饱含了他多少行动的汗水。上万次的失败,也是上万次的成功才拼凑了他那伟大的发明。⑥
脚踏实地做事,踏踏实实地做人,不要幻想凭借一朝一夕的推断就可以掌握事实,掌握真理。只有付出了无数的辛苦的行动与汗水的人,才能乘上通往事实与真理的航船,扬帆起航。
①题目大且空,“事实”的内涵包罗万象。
②点明论点——行动的重要性。语言平实,略显直白。若能引以警句,效果会更好。
③论据引述与观点关系牵强,论证不够缜密。开头说的是主观臆断的害处,与随后的事例无内在关系,而且举例之后的分析亦流于形式,说理不够。
④对材料的分析略显片面。
⑤引用材料后的论证转向思考的重要性,有点离开题旨。分析略显单薄,若能佐以其他事例会更好。
⑥论点与论据关系仍然不够紧密。用爱迪生发明灯泡这一事例说明“行动离不开合理的思考”,不太具有典型性,说服力不强。若用来证明实践的重要性则更为恰当,更何况本文的核心并非要证明“思考的合理性”。此处须仔细斟酌。
【病因分析】
1.立意不够开阔。全文围绕“分析判断与行动”这一点展开论证,强调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若能深入分析材料寓意,明确“通过实践才能透过表象看清事物的本质”这一主旨,再进行层层深入的立体分析,会使文章更充实、深刻。
2.论证过程中思路不够清晰,谋篇布局缺乏精心的构思,分论点与之后的事实论据有不吻合、关系牵强之嫌。
3.语言平实,缺少文采;行文单一,略有重复,缺少道理论证。
4.论据显得单薄、乏力;叙例不当,往往直接强调观点。同时,缺少深入的例析,且整篇文章的事例论据较少。
【升格技巧】
1.行文思路要清晰、开阔。在明确了只有“行动才能掌握事实、取得成功”这一点后,可以条分缕析,将立意延展开来,逐层加以论证。首先,在认识事物的这一层面,可以论证“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清事物本质,掌握真理”;其次,可以拓展到人生道路层面,围绕“个人的成功亦离不开行动”这一方面加以论证。逐层深入,开阔境地。
2.在明确了论点之后,要选配恰当的事例,而使用论据是为了证明观点。因此,在引述事例时,要注意叙述的角度、侧重点,力求精准地证明观点,还要注意论据之前的立意与之后的深入分析。
3.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加入对比、道理、比喻等多种手法,充分调动平时积累起来的素材,让文章显得饱满自如。
4.注重文采,力求通过语言之美化解素材之平。
【升格作文】
用实践撷取真理之花 (53分)
力行而后知其真。世间万事万物往往不会赤裸于我们面前,而要拨开迷雾,探得本质,就要采取行动,勤勉实干。唯有实践才能撷取真理之花,抵达成功的彼岸。
耳闻之不如目见,目见之不如足践。
固有经验和惯性思维往往会遮蔽我们认知的双眼,束缚我们探寻真理的翅膀。因此,“绝知此事须躬行”,必须借助实践才能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林肯的母亲没有像他的父亲那样止于判断,她更愿意去亲自一试,才发现了“山头”的真相。伽利略没有轻信“重物比轻物先落地”的“常识”,在比萨斜塔上用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亲自试验,才证实了二者同时着地的真理。故不亲自实践,绝不能臆断其有无。
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古今中外,一切伟大的成功都离不开实践的艰难付出。唯有付诸实践,才能铸就绝世伟业。行万里路,才能著绝代书。司马迁19岁时游淮阴,追踪韩信早年的足迹;访齐鲁,瞻仰孔庙,观察儒风习俗;到彭城,搜集高祖刘邦的传说故事;达大梁,凭吊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著名夷门……正是有此行万里路的亲身实践,才最终铸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不朽《史记》。如果李时珍没有在崇山峻岭间历尽千难万险去考察实践,哪会有百万巨著《本草纲目》流传万代?如果苏轼没有月夜乘舟访石钟山“与风水相吞吐”的洪钟大吕,又怎会感慨“事不目见耳闻”,而不可臆断其有无?有哪位才俊的成功能离开艰苦卓绝的实践?行动让我们更加坚定,跋涉让我们更加勇敢。
实践中的顽强尝试,让人愈挫愈勇,是努力中的艰难探索提炼出了我们的潜力,并让人生走向辉煌。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由于长相丑陋,出道之初常被他人取笑,当他打算进驻电影界时,更是被众多媒体和评论家嘲讽。然而,卓别林并没有因为外界的不看好而放弃自己的尝试与努力,最终凭借滑稽的外表和幽默的表演,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一颗耀眼的喜剧明星。正是这份敢于实践的勇气,才击碎了大众的偏见,树起世界电影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看来,实践得放下架子,并且准备吃苦,需静下心来扎实做事,仔细琢磨反复推敲。实践还很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虚伪和勉强。
三国里马谡在司马懿大军压境时,自以为熟读兵书而自告奋勇。然而,到街亭,不因地制宜,只知纸上谈兵,将两万主力驻扎在孤山顶上。副将王平根据街亭地形,提出“山顶扎营,若魏军断我水源,并以火攻,恐不战而溃。莫若引军下山当道扎营”。马谡不但拒不接受王平进言,还指责王平:“你怎么知道。孙子兵法上不是说‘居高临下,以一当十’吗?”结果,马谡被魏军围困,不战而败,最终痛失街亭。因此,再好的理论也不能脱离实际。只有亲自调查研究,才能避免教条主义。
实践是一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还世间万物以本真;实践更是一个伟大的缔造者,它冲破一切荆棘坎坷,创造出无数卓越成就。而只有当实践化为艰苦卓绝的汗水,才能浇灌出最惊艳的花朵。唯有付诸实践,才能撷取真理之花;唯有付诸行动,才会看到成功之虹!
【点评】修改后文章审题更加准确,立意也更开阔,举例也更加充实、恰当。论证的主体部分分层说理,论据之间也有了联系,结构更为明晰。修改后文章主要对“实践对认识事物的重要性和对个人成功的重要性”两个层面加以论证:以材料中林肯的父母和伽利略两个事例论证“只有实践才可以透过表象看清事物本质”这一层面;再以司马迁、卓别林的例子论证“个人的成功亦离不开实践与行动”这一层面,进一步阐释实践的伟大力量;接下来反面补充不实践的恶果;最后自然地得出有力结论和启示。改文体现一定的构思,使文章条理清楚,更有深度、广度。
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次,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或见闻吗?请以“石头与山头”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病文展示】
事实之花开在行动的枝头 (39分)①
山西省实验中学杨溢洋
每个人都是拥有理性思维的独立个体,对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分析与判断,但是分析与判断永远正确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唯有采取行动,勤勉实干,踏踏实实地努力过、行动过后,才能明白事实,才能掌握真理。②
主观个人臆想会使人陷入一种盲目与自大的境地,会不经思考地做出错误的论断。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生来就长相丑陋,成为别人的笑柄。当他打算凭借自己嘻哈的外表进驻电影界时,得到了媒体和许多评论家的嘲笑与讽刺。但他没有因此放弃、停止。没有经过事实的验证,没有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切都是未知数。果不其然,他凭借自己付出的汗水、努力与艰辛,再加上他滑稽搞笑的外表,一炮而红,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一颗灿烂的明星。假如当初的卓别林没有选择努力与行动,恐怕他还只是一个找不到自我、被人嘲笑的无头苍蝇。因此,事实之花开在行动的枝头。③
敢于尝试,敢想敢干往往是真正的良策。林肯的母亲没有像林肯的父亲那般“聪慧”的头脑,她只是想要移开石头,没有过多的推测与思考,但她行动了,努力了,就这么简单的成功了。而林肯的父亲尽管有着“独到”的见解,但他却盲目自信,没有行动,没有努力,只能是一事无成。④思考有时候体现一个人的智慧,但他可能阻碍了人通往成功、事实的道路。相反,敢想敢干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勇气,凭借这份勇气,使通向成功、通向事实的道路更加平坦。⑤
但是没有合理的思考也是不行的。否则的话,只能是像无头苍蝇一般乱飞乱撞。不讲究方法,不加思索地蛮干也确实不可取。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时,没有一味地推理,也没有拼命地做实验。他研究、分析各种物质的材质、性能,选取了一个合理的研究方向——竹子,最终不断地刷新灯泡连续发光的记录,但这其中又饱含了他多少行动的汗水。上万次的失败,也是上万次的成功才拼凑了他那伟大的发明。⑥
脚踏实地做事,踏踏实实地做人,不要幻想凭借一朝一夕的推断就可以掌握事实,掌握真理。只有付出了无数的辛苦的行动与汗水的人,才能乘上通往事实与真理的航船,扬帆起航。
①题目大且空,“事实”的内涵包罗万象。
②点明论点——行动的重要性。语言平实,略显直白。若能引以警句,效果会更好。
③论据引述与观点关系牵强,论证不够缜密。开头说的是主观臆断的害处,与随后的事例无内在关系,而且举例之后的分析亦流于形式,说理不够。
④对材料的分析略显片面。
⑤引用材料后的论证转向思考的重要性,有点离开题旨。分析略显单薄,若能佐以其他事例会更好。
⑥论点与论据关系仍然不够紧密。用爱迪生发明灯泡这一事例说明“行动离不开合理的思考”,不太具有典型性,说服力不强。若用来证明实践的重要性则更为恰当,更何况本文的核心并非要证明“思考的合理性”。此处须仔细斟酌。
【病因分析】
1.立意不够开阔。全文围绕“分析判断与行动”这一点展开论证,强调行动的正确性和重要性。若能深入分析材料寓意,明确“通过实践才能透过表象看清事物的本质”这一主旨,再进行层层深入的立体分析,会使文章更充实、深刻。
2.论证过程中思路不够清晰,谋篇布局缺乏精心的构思,分论点与之后的事实论据有不吻合、关系牵强之嫌。
3.语言平实,缺少文采;行文单一,略有重复,缺少道理论证。
4.论据显得单薄、乏力;叙例不当,往往直接强调观点。同时,缺少深入的例析,且整篇文章的事例论据较少。
【升格技巧】
1.行文思路要清晰、开阔。在明确了只有“行动才能掌握事实、取得成功”这一点后,可以条分缕析,将立意延展开来,逐层加以论证。首先,在认识事物的这一层面,可以论证“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清事物本质,掌握真理”;其次,可以拓展到人生道路层面,围绕“个人的成功亦离不开行动”这一方面加以论证。逐层深入,开阔境地。
2.在明确了论点之后,要选配恰当的事例,而使用论据是为了证明观点。因此,在引述事例时,要注意叙述的角度、侧重点,力求精准地证明观点,还要注意论据之前的立意与之后的深入分析。
3.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加入对比、道理、比喻等多种手法,充分调动平时积累起来的素材,让文章显得饱满自如。
4.注重文采,力求通过语言之美化解素材之平。
【升格作文】
用实践撷取真理之花 (53分)
力行而后知其真。世间万事万物往往不会赤裸于我们面前,而要拨开迷雾,探得本质,就要采取行动,勤勉实干。唯有实践才能撷取真理之花,抵达成功的彼岸。
耳闻之不如目见,目见之不如足践。
固有经验和惯性思维往往会遮蔽我们认知的双眼,束缚我们探寻真理的翅膀。因此,“绝知此事须躬行”,必须借助实践才能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林肯的母亲没有像他的父亲那样止于判断,她更愿意去亲自一试,才发现了“山头”的真相。伽利略没有轻信“重物比轻物先落地”的“常识”,在比萨斜塔上用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亲自试验,才证实了二者同时着地的真理。故不亲自实践,绝不能臆断其有无。
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古今中外,一切伟大的成功都离不开实践的艰难付出。唯有付诸实践,才能铸就绝世伟业。行万里路,才能著绝代书。司马迁19岁时游淮阴,追踪韩信早年的足迹;访齐鲁,瞻仰孔庙,观察儒风习俗;到彭城,搜集高祖刘邦的传说故事;达大梁,凭吊信陵君“窃符救赵”中的著名夷门……正是有此行万里路的亲身实践,才最终铸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不朽《史记》。如果李时珍没有在崇山峻岭间历尽千难万险去考察实践,哪会有百万巨著《本草纲目》流传万代?如果苏轼没有月夜乘舟访石钟山“与风水相吞吐”的洪钟大吕,又怎会感慨“事不目见耳闻”,而不可臆断其有无?有哪位才俊的成功能离开艰苦卓绝的实践?行动让我们更加坚定,跋涉让我们更加勇敢。
实践中的顽强尝试,让人愈挫愈勇,是努力中的艰难探索提炼出了我们的潜力,并让人生走向辉煌。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由于长相丑陋,出道之初常被他人取笑,当他打算进驻电影界时,更是被众多媒体和评论家嘲讽。然而,卓别林并没有因为外界的不看好而放弃自己的尝试与努力,最终凭借滑稽的外表和幽默的表演,成为世界电影史上一颗耀眼的喜剧明星。正是这份敢于实践的勇气,才击碎了大众的偏见,树起世界电影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看来,实践得放下架子,并且准备吃苦,需静下心来扎实做事,仔细琢磨反复推敲。实践还很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来不得半点虚伪和勉强。
三国里马谡在司马懿大军压境时,自以为熟读兵书而自告奋勇。然而,到街亭,不因地制宜,只知纸上谈兵,将两万主力驻扎在孤山顶上。副将王平根据街亭地形,提出“山顶扎营,若魏军断我水源,并以火攻,恐不战而溃。莫若引军下山当道扎营”。马谡不但拒不接受王平进言,还指责王平:“你怎么知道。孙子兵法上不是说‘居高临下,以一当十’吗?”结果,马谡被魏军围困,不战而败,最终痛失街亭。因此,再好的理论也不能脱离实际。只有亲自调查研究,才能避免教条主义。
实践是一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还世间万物以本真;实践更是一个伟大的缔造者,它冲破一切荆棘坎坷,创造出无数卓越成就。而只有当实践化为艰苦卓绝的汗水,才能浇灌出最惊艳的花朵。唯有付诸实践,才能撷取真理之花;唯有付诸行动,才会看到成功之虹!
【点评】修改后文章审题更加准确,立意也更开阔,举例也更加充实、恰当。论证的主体部分分层说理,论据之间也有了联系,结构更为明晰。修改后文章主要对“实践对认识事物的重要性和对个人成功的重要性”两个层面加以论证:以材料中林肯的父母和伽利略两个事例论证“只有实践才可以透过表象看清事物本质”这一层面;再以司马迁、卓别林的例子论证“个人的成功亦离不开实践与行动”这一层面,进一步阐释实践的伟大力量;接下来反面补充不实践的恶果;最后自然地得出有力结论和启示。改文体现一定的构思,使文章条理清楚,更有深度、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