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现状及对策探析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是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介应用和传播的重要参与者。虚拟空间下的大学生网络行为已成为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瓶颈与短板。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教育管理机制,培育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强化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创新技术平台开发与研究是破解当前困境的关键课题。
  关键词:微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对策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网络媒介息息相关,而其在网络空间行为的管理与引导也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无疑也提醒着我们加大对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研究,抓牢互联网主阵地,破解高校思想工作的短板。
  一、“微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内涵界定
  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在无声无息中渗透人们的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的海量性、传播的及时性、个性化与社群化是其转播的主要特征,这也极大的满足与迎合了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为人们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带了巨大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也为网络空间行为的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作为信息时代网络新媒体的重要参与者,大学生多半时间也花费在网络虚拟空间,这对其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有着深刻的影响。
  基于我国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分析发现,法律意识淡薄,遵纪守法能力及维权意识不足,网络行为跟风现象严重,伦理道德失范是目前大學生网络行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就是指大学生在网络虚拟平台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违反具有社会普遍认可度的法律与道德内在规范与准则的非理性行为。这些行为主要表现为:随意转发谣言,宣泄私人情感,發布消极言论;网络诈骗;侵犯让人隐私,语言攻击;网络直播出现色情内容等,这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成形的大学生产生了不良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并探索有效的教育对策关乎着大学生全面发展,高校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微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成因分析
  当前,由于我国网络环境法制建设和伦理道德建设相对滞后,参与主体在认知、情感和自我控制能力方面的特点以及高校管理应对机制薄弱等原因使得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现象日益突出。
  (一)主体特点
  当代大学生普遍追求个性化,越来越追求自主性与独立性发展,自我管理能力较弱,这也是导致网络行为失范的主体性原因。在虚拟的空间下,越来越多的学生片面的追求个人的价值与利益需求,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缺乏对行为后果的深入考虑,对网络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缺乏辨别能力,社会责任感也逐渐弱化,政治觉悟也相对较低。这种对自身生理和心理的超前过度需求与其尚未成熟的心理情感以及现实满足矛盾的激烈碰撞,使得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交往障碍,逃避现实,在网络空间寻求一种心理慰藉与自我满足,形成包括宣泄、破坏、逃避心理等。此外,大学生薄弱的自律意识与能力也加速其对网络虚拟空间的依赖,导致其丧失学习生活动力,不利于其个性及心理的独立发展。
  (二)法律道德建设滞后
  大学生法律道德意识较弱,虚拟的网络空间更是给了他们逃避现实责任的虚假表象,这也是近年来网络违背道德、网络违法、甚至网络犯罪行为发生的主体原因。主要表现在网络空间下的大学生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守法意识与能力不足及维权意识与能力不足;网络媒体对拜金主义、追求名利的过分渲染;网络伦理与道德观念的严重缺失等。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发生没有任何概念,在他们的意识里可能只是图个新鲜、好奇心的驱使,对行为的严重性质缺乏理性的认识,这也充分地暴露了网络空间法律道德建设的滞后性。
  (三)高校管理应对机制薄弱
  “实习护士虐童案”、“女大学生裸贷案”、“大学生性侵案”等一系列在互联网上发酵传播的舆情事件,暴露出高校在应对网络失范行为方面的瓶颈,没有建立完善高效全面的应对措施与机制。其次,高校在对学生日常管理中,没有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缺乏对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有效预测及重大热点问题舆论引导。
  三、“微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引导策略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频发,吸引了越来越人的眼球,也成为“标题党”们关注的重点。而在这行为的背后,隐藏的是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缺失、道德品质的残缺、文化素养的遗失,这不仅影响着大学生专业的学习、生理心理的健康的发展,也消极的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在这样的背景下,全社会必须承担其维护网络安全这个任重道远的责任。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为风华正茂的大学生营造一个风情气正的网络空间我们义不容辞。这也要求我们必须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教育管理机制,培育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强化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创新技术平台开发与研究,积极搭建立体多元应对平台,帮助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与价值观,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
  (一)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理念,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虚拟的网络空间使得文化冲击与价值模糊大行其道,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政治工作带来了重大的挑战,也阻碍着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实现。这也暴露了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弊端,要求我们在网络技术大行其道的背景下,不断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理念,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学会顺应潮流,紧密贴合实际,创新教育方法,将传统的单向填鸭式教育转向双向互动、多元体验式的实践教育模式。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内在特点,发掘现代网络技术的平台优势,实现在“做”中“学”,将高校思政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去,充分利用线上线下主题教育活动,增强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这也就要求建立一支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较强的师资队伍。在学生工作中,高校教师作为高校学生德育建设的引导者与规范者,优化队伍建设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的养成,因此,一方面高校教师要明确职责、细化分工,掌握基本的网络技能,另一方面也要求高校教师具备扎实全面的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法律规范知识储备,切实做到身正为范,为人师表。   (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培育网络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
  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必须毫不动摇地守好阵地,坚持思想引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首先,要抓住网络行为主体,在健全和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上下功夫,以重大纪念日和重要事件为契机,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高校应积极加强教育引导工作,使大学生成为净化网络空间、保障网络安全的主力军,帮助其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提升自身价值,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其次,要重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的培育,提升大学生的网络自律能力和法律素养。利用网络调查问卷、网络行为数据等技术手段,持续对学生政治观点、思想动态、心理健康、学习状况、关注热点、生活需求等方面数据进行系统采集、动态观测与综合分析,有针对性的开展网络思政工作。通过选取网络失德违法典型案例和网络自律正面典型案例对比分析,做到入脑入心入行。
  (三)规范网络行为教育管理机制,搭建立体多元应对平台
  应对高校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一方面需要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教育管理机制,另一方面需要搭建好大学生利益诉求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空间,拓宽表达渠道,引导大学生理性的、恰当的表達自身利益诉求。如搭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增加学生专属网络板块和讨论空间,完善内容与形式;开通网络课堂,通过互联网平台以論坛、讲座、报告会等形式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对网络泛滥信息的快速辨识信息真伪能力;开展网络调查,及时排查潜在矛盾和问题;将学生的网络行为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纳入学校规章制度,建立相应奖惩机制;加强舆论疏导,净化网络空间,做到早发现、早介入,争取在短时间内获得舆论引导的控制权,避免形成大规模群体舆论,对学校正常管理造成不良影响,同时要提高学校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对现代媒介的认识深度和应用能力。完善新媒体工作平台,微信公众号等在线上对学生思想进行正面引导。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1]胡纵宇.影响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主要因素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23-26.
  [2]徐嘉辉,王彩婷.网络空间下大学生法律素养提升问题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0下):260-265.
  [3]王蓉.论大学生网络行为中的法律意识[J].法制与社会,2013(3):228-229.
  [4]韩成霞,王克婴.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与规范[J].理论观察,2016(5):139-140.
  [5]徐晓燕,程刚,王艳娟.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的缺失及其培养路径[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585-589.
  [6]帕哈尔丁· 赛福丁.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与规范浅析[J].教育探索,2016(2):99-101.
  [7]王蓉.论大学生网络行为中的法律意识析[J].法制与社会,2013(3):228-229.
  基金项目:浙江音乐学院2016年思政课题,项目代码:1090X4841609。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分布式控制》课程的实际教学经验进行总结,以案例准备、问题提出、实施讨论和总结思考的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深化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同时,通过以案例为基础的课程设计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綜合运用能力。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显著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  0 引言  《分布式控制系统》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现代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重要专业课程,该课程依托该专业的相关基础课程,实现了学生
期刊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土地资源的稀缺,高层,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城镇中不断涌现出来。随之而来的深基坑支护工程也越来越多,周围施工环境越来越复杂,支护方案,施工难度要求很高。在深基坑支护中,安全管理问题面临严峻的挑战,据建设部2012年~2013年事故统计,坍塌事故是继高空落物事故之后第二大事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本文就深基坑施工质量管理、安全防护策略
期刊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和深化,师范生技能训练的训练与培养越来越成为师范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师范生技能训练在各高师院校不断强化“学术性”、强调“综合性”的追求中正呈现出弱化的趋势。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省部分高师院校中师范生对师范技能训练方式在认知、途径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从师范生、学校分别阐述师范生师范技能薄弱的原因,进而探讨如何加强师范生的教学技能训练,以期为改进师范技能训练方法贡献
期刊
摘要:通常说来,拓展训练与传统教学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有很大区别,我们不能把它看作是简单的娱乐加体育的方式,它本质上是以心理体验为手段并以身体活动为载体的教育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更是体育社会功能的充分体现与有效延伸。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设拓展训练课程,不仅可以充实教学内容也可以达到拓展训练的目的,我们认为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徑。  关键词:高校体育;拓展训练;课程教学  引言:当今,我国教育改
期刊
摘要:目前,高校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存在理论与写作实践的脱节现象,教学成果不甚理想,部分学生消极写作,写作保量而不保质。因此,有必要建立高校基础写作课程的有效课堂,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本文将就如何建立高校基础写作有效课堂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基础写作;有效课堂;写作实践;写作主体  一、高校基礎写作课堂教学现状  基础写作课程是文学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是大学阶段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期刊
摘要:韩星崇拜已成为当代女大学生娱乐和寻求精神寄托的重要方式之一。韩星崇拜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全球一体化、社会转型衍生的工具理性价值观形成,视觉文化兴起。以当红的韩国偶像剧《太阳的后裔》为现实题材,对当代女大学生韩星崇拜做客观的行为定性,解读追星背后的实质——精神诉求、信仰缺失。  关键词:偶像崇拜;精神诉求;信仰缺失;视觉文化;工具理性  最近《太阳的后裔》这部迷你剧在中国内地的收视率惊
期刊
摘要:我校在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探索出了针灸推拿技能培养5年不断线、临床见习“早入手,早锻炼”培养模式,为了更好的了解我们培养学生的质量和就业工作的情况,对我校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进行抽样调研,通过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得出针灸推拿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报告,反馈指导实践。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分析;对策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在推动高等教育教
期刊
摘要:为适应当前新世纪人才素质的需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高校体育教学要针对以往存在的“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现象,坚持“三个面向”,立足改革,勇于创新。推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有利于促进建立新的教学理论,更新体育教师观念,并通过素质教育传递,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对创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研究,调查、分析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发现体育教
期刊
摘要:为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结合环境科学实验的教学要求对任务式教学法进行了创造性的过程设计,并详细阐明了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任务式教学法;实验教学;应用  1 前言  任务式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90年代盛行于英语教学界到现在已发展到各个学科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所谓任务式教学法就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
期刊
摘要:存现句体现汉语作为话题突出型语言的典型特征,是现代汉语中比较有特点的一种句式。笔者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因为存现句的结构性较强,因此老师们一般会采用公式法教学并将其纳入容易教授的教学内容中,但是简单的几个公式并不能充分展示存现句独特的表达功能,更不能使学生完全掌握并熟练运用该句型。本文在梳理存现句本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定本研究中存现句的界定标准、范围和分类,然后对泰国留学生汉语学习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