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立足学情,对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表达方式进行实践研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学习方式的要求,提出“UGC式表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学生自主读书、思考,在自我唤醒中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二是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对知识提出个性化的解读。“UGC式表达”是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问题的一个路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精神。
【关键词】“表达”;小学生;语文教学;“UGC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许多探索。
一、大数据背景下“UGC式表达”的实质
互联网术语“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是指互联网用户主动创造并上传分享的内容。“UGC模式”提倡用户个性化发展,并将个人的与众不同展现出来,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就是UGC的现实印证。将“UGC模式”借用在语文教学中,是指注重学生自身的体验和创造,在学生独立思考内化沉淀的基础上,提倡学生自由表达,自我产生学习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为学生创造恰当的时机,提供技术支持,并设计评价量规,保障过程性监督。学生自我产出内容的过程,就是个性化得到发展的过程。
二、解构课堂:为“UGC式表达”培植土壤
(一)自主阅读,酝酿UGC
阅读,第一步应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学生静静读书的过程,也是学生将读到的内容在心中慢慢沉淀的过程,像酿酒一样需要时间。很多教师拿到阅读材料,先给学生介绍作者、写作背景、作品特点、时代意义等,这十几分钟的铺垫无非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而这样一番铺垫实在是教师干预过多,学生听完对课文已经兴味索然。
(二)独立撰写,产生UGC
学生的独立阅读自然产出内容,这里的内容产出一定是在学生自我思考、酝酿的基础上,学生有了不吐不快的欲望,这时让学生独立撰写是最佳时机。课堂需要教师让位,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语文课尤其如此。
例如教学《海底两万里》时,在较偏远的农村小学,学生10分钟大约能写100—200字的阅读感受;然而在相对发达的县城小学,学生10分钟就可以写200—400字的阅读感受。实践证明,内容的自我产出需要合适的土壤。农村语文课堂长期存在教师主体现象,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自我的内容积累;县城学校课堂教师引导、辅助教学做得更好,学生主体地位凸显,自我内容积累丰富,UGC视野更加广阔。
(三)个性表达,创新UGC
互联网时代是内容创新的时代,学生是未来时代的主人,当前的语文课堂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注重学生自我表达,关注学生内容创新。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语文课《小王子》,教师问学生:“小王子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这本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学生自主表达的题目,然而还没等学生举手,教师就在屏幕显示小王子的样子,学生一下子有了定向思维,说出来的小王子的形象和屏幕中显示的人物形象一模一样。而另一位教师则巧妙地留白,让学生自由表达,鼓励学生说的小王子形象很有个性,学生个个表达得不一样。
三、重建表达:为“UGC式表达”创造条件
(一)在诗歌类课文中为UGC创设情境
儿童是天然的诗人,儿童的童言童语就是最美的诗句。诗歌类的课文非常适合儿童展开想象,进行个性化的内容创造。
【案例】以苏教版一年级语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课文教学为例,学完了课文中的“我想变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穿梭”这样优美的句子,提问:“孩子,美好的夏天,你想变点什么呢?”给孩子约3分钟的思考时间,教师不提示、不说话,静静等待,这恰当的时机就产生了。这时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教师只鼓励、表扬,不越俎代庖,那么,“我想变一朵荷花,在荷花池里美丽开放”“我想变一棵大树,在路边执勤站岗”这样的好句子学生就会信手拈来。
(二)在散文类课文中为UGC创造时机
散文类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放心大胆交给学生,解放学生的手、嘴、眼、耳和思维,由学生在自主阅读、独立感悟的基础上创作内容。
【案例】以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桂花雨》课文教学为例,当学生学完课文第五自然段,设计了作者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说说:“为什么母亲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你能帮助作者解决这个困惑吗?如果让你评论这条说说,你会回复什么内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喜欢对别人的说说发表评论的特点,创造了这个产生UGC的恰当时机,自然,学生的个性解读一定最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三)在故事类课文中为UGC创新内容
20世纪70年代末,吕叔湘呼吁:“中小学语文课所用时间在各门课程中历来居首位……10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都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案例】以苏教版六年级课文《螳螂捕蝉》为例,教师设置一段有意思的人物对话提示:
“吴王:众位爱卿,本王从政以来,我吴国国泰民安,太平盛世,本王一直想……大臣1:……大臣2:……大臣3:……吴王: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让学生自己设计对话内容,抓住学生爱玩爱表现的天性,通过对话训练,既释放了学生的天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
“UGC式表达”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虽然只是初步探索,但是通过不断实践、反思,相信它会以顽强的生命状态继续发展。在这一课程的实践探索中,我们的理念还不够成熟完善,但我们教研团队会继续深入钻研下去,为新时代教學的改革与创新尽绵薄之力。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表达”;小学生;语文教学;“UGC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许多探索。
一、大数据背景下“UGC式表达”的实质
互联网术语“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是指互联网用户主动创造并上传分享的内容。“UGC模式”提倡用户个性化发展,并将个人的与众不同展现出来,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就是UGC的现实印证。将“UGC模式”借用在语文教学中,是指注重学生自身的体验和创造,在学生独立思考内化沉淀的基础上,提倡学生自由表达,自我产生学习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只是为学生创造恰当的时机,提供技术支持,并设计评价量规,保障过程性监督。学生自我产出内容的过程,就是个性化得到发展的过程。
二、解构课堂:为“UGC式表达”培植土壤
(一)自主阅读,酝酿UGC
阅读,第一步应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学生静静读书的过程,也是学生将读到的内容在心中慢慢沉淀的过程,像酿酒一样需要时间。很多教师拿到阅读材料,先给学生介绍作者、写作背景、作品特点、时代意义等,这十几分钟的铺垫无非是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而这样一番铺垫实在是教师干预过多,学生听完对课文已经兴味索然。
(二)独立撰写,产生UGC
学生的独立阅读自然产出内容,这里的内容产出一定是在学生自我思考、酝酿的基础上,学生有了不吐不快的欲望,这时让学生独立撰写是最佳时机。课堂需要教师让位,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语文课尤其如此。
例如教学《海底两万里》时,在较偏远的农村小学,学生10分钟大约能写100—200字的阅读感受;然而在相对发达的县城小学,学生10分钟就可以写200—400字的阅读感受。实践证明,内容的自我产出需要合适的土壤。农村语文课堂长期存在教师主体现象,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没有自我的内容积累;县城学校课堂教师引导、辅助教学做得更好,学生主体地位凸显,自我内容积累丰富,UGC视野更加广阔。
(三)个性表达,创新UGC
互联网时代是内容创新的时代,学生是未来时代的主人,当前的语文课堂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注重学生自我表达,关注学生内容创新。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语文课《小王子》,教师问学生:“小王子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形象?”这本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学生自主表达的题目,然而还没等学生举手,教师就在屏幕显示小王子的样子,学生一下子有了定向思维,说出来的小王子的形象和屏幕中显示的人物形象一模一样。而另一位教师则巧妙地留白,让学生自由表达,鼓励学生说的小王子形象很有个性,学生个个表达得不一样。
三、重建表达:为“UGC式表达”创造条件
(一)在诗歌类课文中为UGC创设情境
儿童是天然的诗人,儿童的童言童语就是最美的诗句。诗歌类的课文非常适合儿童展开想象,进行个性化的内容创造。
【案例】以苏教版一年级语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课文教学为例,学完了课文中的“我想变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穿梭”这样优美的句子,提问:“孩子,美好的夏天,你想变点什么呢?”给孩子约3分钟的思考时间,教师不提示、不说话,静静等待,这恰当的时机就产生了。这时给学生充分说的机会,教师只鼓励、表扬,不越俎代庖,那么,“我想变一朵荷花,在荷花池里美丽开放”“我想变一棵大树,在路边执勤站岗”这样的好句子学生就会信手拈来。
(二)在散文类课文中为UGC创造时机
散文类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放心大胆交给学生,解放学生的手、嘴、眼、耳和思维,由学生在自主阅读、独立感悟的基础上创作内容。
【案例】以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桂花雨》课文教学为例,当学生学完课文第五自然段,设计了作者在朋友圈发了一条说说:“为什么母亲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你能帮助作者解决这个困惑吗?如果让你评论这条说说,你会回复什么内容?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喜欢对别人的说说发表评论的特点,创造了这个产生UGC的恰当时机,自然,学生的个性解读一定最能体现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三)在故事类课文中为UGC创新内容
20世纪70年代末,吕叔湘呼吁:“中小学语文课所用时间在各门课程中历来居首位……10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都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案例】以苏教版六年级课文《螳螂捕蝉》为例,教师设置一段有意思的人物对话提示:
“吴王:众位爱卿,本王从政以来,我吴国国泰民安,太平盛世,本王一直想……大臣1:……大臣2:……大臣3:……吴王: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让学生自己设计对话内容,抓住学生爱玩爱表现的天性,通过对话训练,既释放了学生的天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
“UGC式表达”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虽然只是初步探索,但是通过不断实践、反思,相信它会以顽强的生命状态继续发展。在这一课程的实践探索中,我们的理念还不够成熟完善,但我们教研团队会继续深入钻研下去,为新时代教學的改革与创新尽绵薄之力。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