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分析仪检验对急慢性白血病患者的检验诊断价值。
方法选择慢性白血病患者11例(慢性组)、急性白血病患者42例(急性组)以及健康体检志愿者3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并行组间比较。
结果急性组与慢性组的WBC与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GB或Hb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比较急性组与慢性组的WBC与Hb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组CRP显著高于急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血液分析仪对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血液检验分析的效果较为可靠,具较高的诊断参考价值。
关键词:白血病检验血液分析仪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627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374-02
在当前诊疗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疾病诊断的要求愈发变高。与此同时,白血病为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在我国所有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居第六位,是对人们健康与生命颇具威胁的严重性疾病之一。而在白血病的临床诊断检测过程中,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以及C-反应蛋白(CRP)三项指标尤为关键。我科室近年内对收治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均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了上述指标的分析,同时结合血涂片观察,从而避免了发生白血病漏诊的情况,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室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3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为本研究对象,其中慢性白血病患者11例(20.8%),将其定义为慢性组,本组内包括男5例,女6例,年龄3~72岁,平均(36.3±2.6)岁;急性白血病患者42例(79.2%),将其定义为急性组,本组内包括男19例,女23例,年龄3~73岁,平均(36.7±2.8)岁。另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包括男14例,女16例,年龄3~71岁,平均(35.8±2.7)岁。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以及体质量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在该层面的可比性。
1.2方法。抽取每组对象晨空腹血2ml置于真空抗凝管内,摇匀后均在2h内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验其血小板、WBC、Hb与CRP,仔细记录所有检测数据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血涂片复查的标准为:①血小板≤50×109/L或≥400×109/L,WBC≤3.5×109/L或≥12.0×109/L,Hb≤100g/L或≥180g/L,CRP≥20mg/L;②检测结果表现出报警信号。
1.3〖JP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给予处理,其中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并行X2检验,比较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急性组与慢性组的WBC与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b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比较急性组与慢性组的WBC与Hb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组CRP显著高于急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作为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目前白血病的临床病死率是非常高的,该疾病对其患者的生活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该疾病也是一种具高度一致性的恶性血液疾病,其最主要的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白血病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并具有分化成熟障碍的现象,部分可伴有减少乃至凋亡的现象。就白血病的临床特征来看,主要为其患者的造血器官或者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出现不能控制的增生与积聚,并在对其他组织与器官产生广泛浸润,进而进入到末梢血液中,最终导致患者的白细胞的质与量均出现异常。
通常情况下,白血病患者在初诊时无论是其症状,还是外周血细胞以及体征等,均表现有多样性的变化,故诊断具有一定难度,而一旦及时地做出早期诊断,其对临床治疗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均意义重大。在具体的诊断过程中,其血WBC、Hb以及CRP均为几项非常重要的考察指标。从本研究结果来看,与对照组健康体检人群比较,急慢性白血病其外周血Hb相对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而WBC与CRP又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學意义(P<0.05),同时比较急性组与慢性组的WBC与Hb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组CRP显著高于急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血液分析仪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血样的检验质量的,而且应较传统检测方式更为准确与快速,同时也具有较好可重复性,这也可以通过血涂片复查获得验证。但参考笔者临床经验,需要指出的是,一旦检测到患者表现有大量的细胞异常以至于导致仪器在白细胞分类结果出现异常时,仪器也可能难以克服干扰继而导致误诊,故笔者认为,在血细胞计数全自动化分析的今天,对出现报警信号或出现血细胞计数异常时,进行外周血涂片镜检尤为重要,避免漏诊现象,但总体而言,采用血液分析仪对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血液检验分析的效果较为可靠,具较高的诊断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之南,沈梯.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3-123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3-137
[3]陈淑霞,王宇宵.白血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红细胞生成素及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变化[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56
[4]黄燕.应用血液分析仪后检出急慢性白血病10例[J].医学信息,2011,24(1):477
[5]李斓,崔艳琴,邢吉燕,等.外周血涂片镜检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J].贵州医药,2013,37(8):731-732
方法选择慢性白血病患者11例(慢性组)、急性白血病患者42例(急性组)以及健康体检志愿者3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并行组间比较。
结果急性组与慢性组的WBC与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GB或Hb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比较急性组与慢性组的WBC与Hb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组CRP显著高于急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血液分析仪对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血液检验分析的效果较为可靠,具较高的诊断参考价值。
关键词:白血病检验血液分析仪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9.627
【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9-0374-02
在当前诊疗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人们对疾病诊断的要求愈发变高。与此同时,白血病为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在我国所有肿瘤患者中的发病率居第六位,是对人们健康与生命颇具威胁的严重性疾病之一。而在白血病的临床诊断检测过程中,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以及C-反应蛋白(CRP)三项指标尤为关键。我科室近年内对收治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均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了上述指标的分析,同时结合血涂片观察,从而避免了发生白血病漏诊的情况,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室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3例急慢性白血病患者为本研究对象,其中慢性白血病患者11例(20.8%),将其定义为慢性组,本组内包括男5例,女6例,年龄3~72岁,平均(36.3±2.6)岁;急性白血病患者42例(79.2%),将其定义为急性组,本组内包括男19例,女23例,年龄3~73岁,平均(36.7±2.8)岁。另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包括男14例,女16例,年龄3~71岁,平均(35.8±2.7)岁。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以及体质量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在该层面的可比性。
1.2方法。抽取每组对象晨空腹血2ml置于真空抗凝管内,摇匀后均在2h内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验其血小板、WBC、Hb与CRP,仔细记录所有检测数据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血涂片复查的标准为:①血小板≤50×109/L或≥400×109/L,WBC≤3.5×109/L或≥12.0×109/L,Hb≤100g/L或≥180g/L,CRP≥20mg/L;②检测结果表现出报警信号。
1.3〖JP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给予处理,其中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并行X2检验,比较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急性组与慢性组的WBC与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b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比较急性组与慢性组的WBC与Hb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组CRP显著高于急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作为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目前白血病的临床病死率是非常高的,该疾病对其患者的生活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该疾病也是一种具高度一致性的恶性血液疾病,其最主要的病理学特征主要表现为白血病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并具有分化成熟障碍的现象,部分可伴有减少乃至凋亡的现象。就白血病的临床特征来看,主要为其患者的造血器官或者骨髓中的白血病细胞出现不能控制的增生与积聚,并在对其他组织与器官产生广泛浸润,进而进入到末梢血液中,最终导致患者的白细胞的质与量均出现异常。
通常情况下,白血病患者在初诊时无论是其症状,还是外周血细胞以及体征等,均表现有多样性的变化,故诊断具有一定难度,而一旦及时地做出早期诊断,其对临床治疗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均意义重大。在具体的诊断过程中,其血WBC、Hb以及CRP均为几项非常重要的考察指标。从本研究结果来看,与对照组健康体检人群比较,急慢性白血病其外周血Hb相对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而WBC与CRP又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學意义(P<0.05),同时比较急性组与慢性组的WBC与Hb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慢性组CRP显著高于急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血液分析仪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血样的检验质量的,而且应较传统检测方式更为准确与快速,同时也具有较好可重复性,这也可以通过血涂片复查获得验证。但参考笔者临床经验,需要指出的是,一旦检测到患者表现有大量的细胞异常以至于导致仪器在白细胞分类结果出现异常时,仪器也可能难以克服干扰继而导致误诊,故笔者认为,在血细胞计数全自动化分析的今天,对出现报警信号或出现血细胞计数异常时,进行外周血涂片镜检尤为重要,避免漏诊现象,但总体而言,采用血液分析仪对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进行血液检验分析的效果较为可靠,具较高的诊断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之南,沈梯.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3-123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3-137
[3]陈淑霞,王宇宵.白血病患者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红细胞生成素及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变化[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3):56
[4]黄燕.应用血液分析仪后检出急慢性白血病10例[J].医学信息,2011,24(1):477
[5]李斓,崔艳琴,邢吉燕,等.外周血涂片镜检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意义[J].贵州医药,2013,37(8):73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