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书法教学中,少见篆书的身影,书法要以古为师,在小学高段书法教育中不仅要教授学生传统意义上的毛笔书写方法,同时要重视书法美学的构建,提高学生对书法审美情趣。
【关键词】 大篆书法;小学阶段;审美情趣
庄子曾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篆书产生过程和书写工具也揭示了庄子的这句古言。大篆书法最珍贵的部分就是它的“古”,它不是腐朽而是古雅共存,古质而今妍,无心处平淡天然,处心为之也。在传统书法创作中,一幅好的作品往往具有高远而古雅的意境。只有具有这种意境才能把作品上升到高层次的审美体会中。中国文字脱胎于象形字的演变而不断进化成形,当千年前古人在月中习字,这种情愫也映射在现在我们的内心中。
一、通古寻今,笔墨触人生
1.学习大篆的优势
大篆因产生的年代久远,自带古拙气,它的笔法比后期产生的书体相对简单。因小学生对书法的入门程度基本都处于起步阶段,大篆都以象形字为主,趣味性强,学生接受性高。简单几个大字或是单独的大字,悠然成形,别具观赏气息。在习书期间,学生都会存在字体结构把握不精准,不懂得看帖等毛病,而学习大篆就可以帮助学生慢慢克服这些毛病,端正他们对书体的认识,避免笔弱、笔俗、笔斜等毛病。
中国书法是以线条为标准的艺术形式,篆书线条表现在线条凝浑、圆含,在学习书法初期,如果能够夯实学习篆书,可以在后期对理解其他字形有着更深入的剖析理解,可谓大有裨益。
2.学习大篆的初步要求
在小学阶段,笔者认为学生在学习书法期间要分清“字体”和“书体”两个概念,启功先生在《古代字体论稿》一书中指出所谓“字体”, 即是指文字的形状 ,它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指文字的组织构造以至它所属的大类型、总风格, 例如说某字是像什么形、指什么事、某字是什么形什么声;或看它是属于篆、隶、草、真、行的哪一种 。其二是指某一书家、某一流派的艺术风格。例如说欧体、颜体等。而书体简单可以概括为是被社会民众认可的书写风格。
笔者提出这两个概念的原因很简单,了解中国书法的大致类型和创作类别是书法教育的一个目标。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学生会把书法课习得的大篆字体混用到日常的书写中,因此要给学生简单说明一下书法课学习的字体不宜出现在作业本中。
小学高段学习大篆的基本要求:首先大篆结字之美要体现象形的感觉,有一定的动静变化,其次尽量写出金石气。在教学中,笔者推荐学习《毛公鼎》和《散石盘》。
康有为说:“圆笔用绞”“圆笔不绞则萎”。大篆的用笔无疑含有“绞”的成分,“绞”则必“转”,故邱振中名之为“绞转”笔法,以说明在行笔过程中要使用笔毫不同的侧面。(见表一)
二、楷笔天下,端倪初生
书法教育具有两个最明显的特征:一个是“艺术性(审美)”,另外一个则是“规范性(实用)”,这决定了它具有学科融合性,同时也引出了书法教育其实是具有高度审美的概念。如果脱离艺术美去向学生传授书法,只是单纯强调书写的功能性,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对书法课堂的淺层次的理解。
笔者强调在高段书法教学中适度加入篆书学习的必要性是因为看到了学生在没有任何准备的前提下,在学校和课外机构学习了楷体、颜体、欧体等。小学高段的书法课程中也开始学习对名帖的临摹,教材也采用了不同的楷书风格作品,同时这些范字中风格迥异,结构表现形式多样,这个挑战不仅出现在学生身上,也给笔者同样带来挑战:(见表二)
总之,书法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需要比较高的艺术素养去熏陶和渗透学生。同时,随着课堂的展开,教师及时评价和课后评价对学生书法学习会产生较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站在较高的艺术视野,给予学生更多的美学建议,让他们的视野跳出大众审美,养成一定专业素养下的审美标准。小学书法老师依然需要不断汲取大量知识,丰富自身,才能应对书法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关键词】 大篆书法;小学阶段;审美情趣
庄子曾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篆书产生过程和书写工具也揭示了庄子的这句古言。大篆书法最珍贵的部分就是它的“古”,它不是腐朽而是古雅共存,古质而今妍,无心处平淡天然,处心为之也。在传统书法创作中,一幅好的作品往往具有高远而古雅的意境。只有具有这种意境才能把作品上升到高层次的审美体会中。中国文字脱胎于象形字的演变而不断进化成形,当千年前古人在月中习字,这种情愫也映射在现在我们的内心中。
一、通古寻今,笔墨触人生
1.学习大篆的优势
大篆因产生的年代久远,自带古拙气,它的笔法比后期产生的书体相对简单。因小学生对书法的入门程度基本都处于起步阶段,大篆都以象形字为主,趣味性强,学生接受性高。简单几个大字或是单独的大字,悠然成形,别具观赏气息。在习书期间,学生都会存在字体结构把握不精准,不懂得看帖等毛病,而学习大篆就可以帮助学生慢慢克服这些毛病,端正他们对书体的认识,避免笔弱、笔俗、笔斜等毛病。
中国书法是以线条为标准的艺术形式,篆书线条表现在线条凝浑、圆含,在学习书法初期,如果能够夯实学习篆书,可以在后期对理解其他字形有着更深入的剖析理解,可谓大有裨益。
2.学习大篆的初步要求
在小学阶段,笔者认为学生在学习书法期间要分清“字体”和“书体”两个概念,启功先生在《古代字体论稿》一书中指出所谓“字体”, 即是指文字的形状 ,它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指文字的组织构造以至它所属的大类型、总风格, 例如说某字是像什么形、指什么事、某字是什么形什么声;或看它是属于篆、隶、草、真、行的哪一种 。其二是指某一书家、某一流派的艺术风格。例如说欧体、颜体等。而书体简单可以概括为是被社会民众认可的书写风格。
笔者提出这两个概念的原因很简单,了解中国书法的大致类型和创作类别是书法教育的一个目标。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学生会把书法课习得的大篆字体混用到日常的书写中,因此要给学生简单说明一下书法课学习的字体不宜出现在作业本中。
小学高段学习大篆的基本要求:首先大篆结字之美要体现象形的感觉,有一定的动静变化,其次尽量写出金石气。在教学中,笔者推荐学习《毛公鼎》和《散石盘》。
康有为说:“圆笔用绞”“圆笔不绞则萎”。大篆的用笔无疑含有“绞”的成分,“绞”则必“转”,故邱振中名之为“绞转”笔法,以说明在行笔过程中要使用笔毫不同的侧面。(见表一)
二、楷笔天下,端倪初生
书法教育具有两个最明显的特征:一个是“艺术性(审美)”,另外一个则是“规范性(实用)”,这决定了它具有学科融合性,同时也引出了书法教育其实是具有高度审美的概念。如果脱离艺术美去向学生传授书法,只是单纯强调书写的功能性,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对书法课堂的淺层次的理解。
笔者强调在高段书法教学中适度加入篆书学习的必要性是因为看到了学生在没有任何准备的前提下,在学校和课外机构学习了楷体、颜体、欧体等。小学高段的书法课程中也开始学习对名帖的临摹,教材也采用了不同的楷书风格作品,同时这些范字中风格迥异,结构表现形式多样,这个挑战不仅出现在学生身上,也给笔者同样带来挑战:(见表二)
总之,书法教学过程是一种教师需要比较高的艺术素养去熏陶和渗透学生。同时,随着课堂的展开,教师及时评价和课后评价对学生书法学习会产生较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站在较高的艺术视野,给予学生更多的美学建议,让他们的视野跳出大众审美,养成一定专业素养下的审美标准。小学书法老师依然需要不断汲取大量知识,丰富自身,才能应对书法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