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2年发生在北京大学的“讲义费风潮”,是民国教育史上非常著名的事件。其中显露的北大管理制度与校园文化,蔡元培、胡适、鲁迅等文化名人的态度、做法与文化取向等,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而如果从大学“讲义”的角度重新审视“风潮”发生的具体背景,则可见学生、教员、学校的不同表现,恰恰折射出民国大学讲义生产与使用的不同侧面。本文即从上述三方的态度表现入手,探究其背后的“讲义生态”,将其看作现代大学教育发展的某种动态过程,或有助于以历史的眼光重新审视“风潮”的发生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