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文字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表现。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经验,以贵州盘县部分中小学为调查对象,通过实践考察、问卷调查等方式总结了中小学生语言文字使用现状,以分析原因,探求解决对策,从而推动中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
关键词:语言文字 规范化 现状与对策
一、中小学生语言文字使用现状调查和分析
本文以盘县的6所中小学为研究对象,以问卷法和查阅学生作文材料为主,以访问、座谈、个案调查等为辅进行了调查。从6所中小学20个班级中抽取了200多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抽取了所在班级的作文200多份,调查中小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状况、能力、习惯和态度,得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语音走调。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学生均不到80分,农村中小学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更是不能令人满意。中小学生语音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方言重、错读异读词和多音多义字、望字生音、盲目模仿时尚等几个方面,平翘舌音、鼻音混淆的现象极为普遍。
2、文字不规范。本文对不规范用字、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错字等进行了调查,在学生用字当中,写繁体字不是主要问题,错别字总量竟高达不规范用字的90.1%,可见其严重程度。
3、词语滥用。词汇不规范具体表现在滥用方言和文言词语、中西合璧语和港台语,生造滥用新词,乱用缩略语和简称等。
4、语法、标点不规范,错用误用。大部分学生不明词语的意随意滥用和生造,句子成分搭配不当或残缺不全,句子混杂,表意混乱,滥用关联词、结构不清、意义不明,出现“反语法”的现象,标点错用误用等等。
5、学生规范意识淡薄,学校语言文字机构建设落后。学生对学好普通话十分重视,但对现行各项语言文字使用标准不是很熟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很重视。
二、中小学生语言文字使用现状原因分析
1、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政策措施。虽然2001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但国家有关部门对语言文字政策宣传力不够,很多教师都不知道何为语言文字法,中小学生对国家语言文字有关法律法规更是陌生,只有不超过35%的同学知道《语言文字法》。另一方面是语言文字现有规范标准问题至今未能完全解决。
2、语言文字使用环境恶化,影响到中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规范。社会上语言文字使用环境的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在:
(1)繁体字回潮,简化字、错别字混乱不堪。
(2)语音异常走调,出现北方土语、洋味普通话等。
(3)滥用省略,随意缩写。
(4)生造词语,文理不通。
(5)滥用英语。
3、学校语言文字环境的失范制约着学生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
(1)典范教材失范。现行教材中出现了注音错误、简化字和繁体字错用乱用、词形错误、数字误写。比如《美丽的中国城》:“他们把在白人误解和歧视下的满腔愤怒,像山洪暴发一样倾泄无遗。”其中的“倾泄”是“倾泻”之误。
(2)普通话测试的典范教材失范。《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也存在着严重的失范现象,其提供的50篇朗读作品中存在用词不当、成分残缺、搭配失调、使用数字不当、标点符号欠妥等现象。
(3)语言文字教学分量不足,教师语言文字素养参差不齐。在语文教学中,脱离语言形式架空分析的东西太多,实际的语言教学太少,师生两方面的语言教学意识都比淡薄,这就达不到语文教学的实际目的。
(4)中小学生个性心理不成熟。中小学生正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对外界事物缺乏准确的判断力。崇洋媚外、追求时尚以及趋附、迎合等心理因素在作怪,很多学生模仿港台电影电视剧中的港腔港调,喜欢逆潮流而行,在用字上大用“繁”、“古体”等等。
三、加强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营造良好的社会语言文字使用环境。首先要加强法制宣传,创设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氛围;其次要加强策略引导,增强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意识。
2、突出语言文字教学的核心地位。首先要破除传统的读解理论,走出讲解分析的误区;其次要打破文选模式,编写单项训练教材,加强听说读写训练,把每篇课文语言文字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都挖掘出来。
3、发挥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作用。首先,语文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自身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意义的认识;其次,语文教师必须熟悉现行汉字的各项规范标准,了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规范观、语言观,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参考文献
[1] 于根元《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2月。
[2] 吕冀平《当前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关键词:语言文字 规范化 现状与对策
一、中小学生语言文字使用现状调查和分析
本文以盘县的6所中小学为研究对象,以问卷法和查阅学生作文材料为主,以访问、座谈、个案调查等为辅进行了调查。从6所中小学20个班级中抽取了200多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抽取了所在班级的作文200多份,调查中小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状况、能力、习惯和态度,得出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语音走调。普通话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学生均不到80分,农村中小学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更是不能令人满意。中小学生语音不规范主要表现在方言重、错读异读词和多音多义字、望字生音、盲目模仿时尚等几个方面,平翘舌音、鼻音混淆的现象极为普遍。
2、文字不规范。本文对不规范用字、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错字等进行了调查,在学生用字当中,写繁体字不是主要问题,错别字总量竟高达不规范用字的90.1%,可见其严重程度。
3、词语滥用。词汇不规范具体表现在滥用方言和文言词语、中西合璧语和港台语,生造滥用新词,乱用缩略语和简称等。
4、语法、标点不规范,错用误用。大部分学生不明词语的意随意滥用和生造,句子成分搭配不当或残缺不全,句子混杂,表意混乱,滥用关联词、结构不清、意义不明,出现“反语法”的现象,标点错用误用等等。
5、学生规范意识淡薄,学校语言文字机构建设落后。学生对学好普通话十分重视,但对现行各项语言文字使用标准不是很熟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很重视。
二、中小学生语言文字使用现状原因分析
1、缺乏有效的宣传和政策措施。虽然2001年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但国家有关部门对语言文字政策宣传力不够,很多教师都不知道何为语言文字法,中小学生对国家语言文字有关法律法规更是陌生,只有不超过35%的同学知道《语言文字法》。另一方面是语言文字现有规范标准问题至今未能完全解决。
2、语言文字使用环境恶化,影响到中小学生语言文字的规范。社会上语言文字使用环境的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在:
(1)繁体字回潮,简化字、错别字混乱不堪。
(2)语音异常走调,出现北方土语、洋味普通话等。
(3)滥用省略,随意缩写。
(4)生造词语,文理不通。
(5)滥用英语。
3、学校语言文字环境的失范制约着学生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
(1)典范教材失范。现行教材中出现了注音错误、简化字和繁体字错用乱用、词形错误、数字误写。比如《美丽的中国城》:“他们把在白人误解和歧视下的满腔愤怒,像山洪暴发一样倾泄无遗。”其中的“倾泄”是“倾泻”之误。
(2)普通话测试的典范教材失范。《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也存在着严重的失范现象,其提供的50篇朗读作品中存在用词不当、成分残缺、搭配失调、使用数字不当、标点符号欠妥等现象。
(3)语言文字教学分量不足,教师语言文字素养参差不齐。在语文教学中,脱离语言形式架空分析的东西太多,实际的语言教学太少,师生两方面的语言教学意识都比淡薄,这就达不到语文教学的实际目的。
(4)中小学生个性心理不成熟。中小学生正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对外界事物缺乏准确的判断力。崇洋媚外、追求时尚以及趋附、迎合等心理因素在作怪,很多学生模仿港台电影电视剧中的港腔港调,喜欢逆潮流而行,在用字上大用“繁”、“古体”等等。
三、加强中小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1、营造良好的社会语言文字使用环境。首先要加强法制宣传,创设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氛围;其次要加强策略引导,增强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意识。
2、突出语言文字教学的核心地位。首先要破除传统的读解理论,走出讲解分析的误区;其次要打破文选模式,编写单项训练教材,加强听说读写训练,把每篇课文语言文字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都挖掘出来。
3、发挥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积极作用。首先,语文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自身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意义的认识;其次,语文教师必须熟悉现行汉字的各项规范标准,了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规范观、语言观,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参考文献
[1] 于根元《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2月。
[2] 吕冀平《当前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问题》,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