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作为学生科学素养启蒙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倡导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积淀科学创造潜能。要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立场,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究。游戏是学生的天性,是学生的生活方式,倘若学习如游戏般快乐,学生将进步神速。笔者在近几年的小学科学教学中,以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趣中学、玩中思,实现科学与游戏的完美融合,通过科学游戏课程的建构,让科学与游戏珠联璧合。
一、 追寻科学与游戏的平衡
游戏是一种娱乐形式的活动,在中国古代,游戏与教育几乎格格不入,以“玩物丧志”之嫌而被拒之于学校之外。重“功利”轻“游戏”的传统思想导致学生学习生活单调乏味、学习效果一般。福禄贝尔、陈鹤琴等国内外教育专家认为“教育应具有游戏性”,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学游戏化是有效教学的必由之路。
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快乐探究。游戏让学生放松,愉悦学生精神世界,游戏与科学不应是一对矛盾与对立关系,游戏对于科学教育来说不是“洪水猛兽”,科学与游戏之间是可以平衡的,游戏中有科学,科学亦可游戏化。笔者在科学游戏课程建构中追寻科学与游戏的平衡,力求科学内容趣味化,贴近学生生活,迎合学生学习心理,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的自主化,提高科学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太阳和影子”一课中,笔者以学生生活经验为起点,将科学探究改编成游戏,组织学生从“踩影子”游戏开始,经历了“手影游戏”“人体标杆”“影子移位”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游戏中充分而有效地认识了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
让我们树立科学开放的课程观,辩证地看待游戏,让游戏与课程从对立走向对接,在科学教学中借力游戏的功效,提高科学教学质效。
二、促进教学与游戏的融合
“用糖衣把学习材料裹起来,用机巧的方法引起学生探究兴趣”是科学游戏的宗旨,科学游戏是教学与游戏的融合,即教学游戏化,科学教师将科学包上游戏的外衣,用游戏趣味、娱乐性诱发学生主动探究。教学游戏化是实现科学与游戏融合的途径,笔者通过创建科学教学与游戏融合型课堂,促进教学与游戏的融合。
科学教学与游戏融合型课堂体现在多层次的融合,课堂既要彰显科学性,又要体现游戏性,教学中将科学问题、教学情境、活动过程等方面与游戏的融合,凸显科学问题生活化、教学情境趣味化、科学活动游戏化,让科学课堂弥漫着游戏的乐趣,绽放着游戏精神与科学精神。例如,“照镜子”一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笔者教学时将科学探究与游戏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镜子的作用,体验探究的乐趣。笔者首先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如何让室外的明媚阳光照亮教室”的问题,接着,让学生通过“阳光接力打靶”游戏解决问题,认识和体验“反射”。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笔者让学生分组玩镜子,让学生照一照、看一看,在游戏性实践活动中发现各种有趣的科学现象,为了进一步感知镜子的特点和作用,笔者继续组织学生“玩潜望镜”“玩万花筒”“照哈哈镜”,整堂课学生沉浸在游戏的氛围之中。科学与游戏兼容的课堂,让理性的科学探究富有情感色彩,让学生在玩中做科学,在趣中学科学。
三、 实现科学与游戏的合璧
课程资源作为孕育学生文化与精神的土壤,应当具有多样丰富的养分。科学游戏课程是科学与游戏两颗明珠合璧的结晶,科学游戏课程的建构为学生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让学生在游戏中成长,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涵养了学生游戏审美精神与科学素养。
科学游戏课程的建构是从教学游戏化到课程游戏化的嬗变,笔者不再止于点的层面,而是拓宽到面的境界,从课程角度将科学与游戏整合为一体。笔者基于游戏资源和形式开发科学游戏,并根据学生年龄段分类整理建构,力求科学游戏主题化、系列化。笔者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将小学阶段的科学教材进行梳理与拓展,将科学游戏划分为四个板块九个系列:板块一:水的系列游戏、植物的生长系列游戏;板块二:声音的系列游戏、空气的系列游戏;板块三:力的系列游戏、磁的系列游戏、光的系列游戏;板块四:电的系列游戏、宇宙的系列游戏。科学主题游戏的系列化,让科学游戏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完整,使“让学生在科学游戏中快乐成长、健康发展”的构想成为可能。
科学游戏课程将游戏与科学有机整合到一起,让游戏化教学在科学课程中生根,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享受到游戏的快乐,让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感受科学的神奇,科学的课堂因游戏变得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科学和游戏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兩者不可分割。让我们立足科学教育,将“科学”与“游戏”有机融合,实现“科学游戏”与“校本课程”的对接,让学生“无为地嬉游,情趣地生长”。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增补课题《“科学游戏”校本建构的实践研究课程》(JY37)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郭里园新村小学校)
□责任编辑:陈 易
一、 追寻科学与游戏的平衡
游戏是一种娱乐形式的活动,在中国古代,游戏与教育几乎格格不入,以“玩物丧志”之嫌而被拒之于学校之外。重“功利”轻“游戏”的传统思想导致学生学习生活单调乏味、学习效果一般。福禄贝尔、陈鹤琴等国内外教育专家认为“教育应具有游戏性”,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学游戏化是有效教学的必由之路。
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快乐探究。游戏让学生放松,愉悦学生精神世界,游戏与科学不应是一对矛盾与对立关系,游戏对于科学教育来说不是“洪水猛兽”,科学与游戏之间是可以平衡的,游戏中有科学,科学亦可游戏化。笔者在科学游戏课程建构中追寻科学与游戏的平衡,力求科学内容趣味化,贴近学生生活,迎合学生学习心理,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促进学生科学探究的自主化,提高科学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太阳和影子”一课中,笔者以学生生活经验为起点,将科学探究改编成游戏,组织学生从“踩影子”游戏开始,经历了“手影游戏”“人体标杆”“影子移位”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游戏中充分而有效地认识了太阳与影子的变化规律。
让我们树立科学开放的课程观,辩证地看待游戏,让游戏与课程从对立走向对接,在科学教学中借力游戏的功效,提高科学教学质效。
二、促进教学与游戏的融合
“用糖衣把学习材料裹起来,用机巧的方法引起学生探究兴趣”是科学游戏的宗旨,科学游戏是教学与游戏的融合,即教学游戏化,科学教师将科学包上游戏的外衣,用游戏趣味、娱乐性诱发学生主动探究。教学游戏化是实现科学与游戏融合的途径,笔者通过创建科学教学与游戏融合型课堂,促进教学与游戏的融合。
科学教学与游戏融合型课堂体现在多层次的融合,课堂既要彰显科学性,又要体现游戏性,教学中将科学问题、教学情境、活动过程等方面与游戏的融合,凸显科学问题生活化、教学情境趣味化、科学活动游戏化,让科学课堂弥漫着游戏的乐趣,绽放着游戏精神与科学精神。例如,“照镜子”一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笔者教学时将科学探究与游戏结合,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镜子的作用,体验探究的乐趣。笔者首先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提出“如何让室外的明媚阳光照亮教室”的问题,接着,让学生通过“阳光接力打靶”游戏解决问题,认识和体验“反射”。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笔者让学生分组玩镜子,让学生照一照、看一看,在游戏性实践活动中发现各种有趣的科学现象,为了进一步感知镜子的特点和作用,笔者继续组织学生“玩潜望镜”“玩万花筒”“照哈哈镜”,整堂课学生沉浸在游戏的氛围之中。科学与游戏兼容的课堂,让理性的科学探究富有情感色彩,让学生在玩中做科学,在趣中学科学。
三、 实现科学与游戏的合璧
课程资源作为孕育学生文化与精神的土壤,应当具有多样丰富的养分。科学游戏课程是科学与游戏两颗明珠合璧的结晶,科学游戏课程的建构为学生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让学生在游戏中成长,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涵养了学生游戏审美精神与科学素养。
科学游戏课程的建构是从教学游戏化到课程游戏化的嬗变,笔者不再止于点的层面,而是拓宽到面的境界,从课程角度将科学与游戏整合为一体。笔者基于游戏资源和形式开发科学游戏,并根据学生年龄段分类整理建构,力求科学游戏主题化、系列化。笔者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将小学阶段的科学教材进行梳理与拓展,将科学游戏划分为四个板块九个系列:板块一:水的系列游戏、植物的生长系列游戏;板块二:声音的系列游戏、空气的系列游戏;板块三:力的系列游戏、磁的系列游戏、光的系列游戏;板块四:电的系列游戏、宇宙的系列游戏。科学主题游戏的系列化,让科学游戏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完整,使“让学生在科学游戏中快乐成长、健康发展”的构想成为可能。
科学游戏课程将游戏与科学有机整合到一起,让游戏化教学在科学课程中生根,让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享受到游戏的快乐,让学生在欢快的游戏中感受科学的神奇,科学的课堂因游戏变得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科学和游戏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兩者不可分割。让我们立足科学教育,将“科学”与“游戏”有机融合,实现“科学游戏”与“校本课程”的对接,让学生“无为地嬉游,情趣地生长”。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增补课题《“科学游戏”校本建构的实践研究课程》(JY37)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郭里园新村小学校)
□责任编辑:陈 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