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的教学环节也在逐步完善。新课标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过程体验,提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亲身感受、体验的学习机会。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贯穿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能够让学生积累数学学习经验,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能够为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奠定了基础。
一、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的特点
(一)亲身感受性强
体验式的学习要求学习的主体真实的,亲自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得到感同身受的学习效果,可以说亲身感受性是体验式学习的主要特征之一。体验式的学习环节是直接的,不掺杂任何的中间物质,而体验所获得的感受具有自我性,他人是无法替代的。体验式的学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學习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领悟数学知识。
(二)体验过程的个体性
体验式的学习过程带有很强的个体性,可以说,体验的过程也是体现学生个性特点的过程。实践证明,无论是动作行为的体验,还是行为结果的体验都具有很强的个体性,每个个体所获得的体验也是不同的。每个学生所获取的知识结构以及感受经验都是与众不同的,因此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形成独特的感受经验具有促进作用。
(三)体验过程具有调适性
由于体验的过程具有亲身感受性的特点,因此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会进行自我调适,通过自我体验、感知,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需要我们注意的一点是体验式的学习也是学生自我知识经验不断扩充的过程,因为学生会持续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为之后形成更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学生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对自身的认知活动实行自我监控,当出现认知冲突后学生会有意识进行相应的调适。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往往会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总喜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他们渴望发现新事物,研究新事物。小学数学老师应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发现问题以及提问题的能力,尽可能让学生在锻炼与展现这些能力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与相关的数学原理。例如数学老师在教学生学习小时、分钟以及秒之间的换算知识时,可以要求学生自带一个小钟表,提升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们往往会对这节课充满好奇心,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将会得到提升。在学习《图形的认知》这一节内容时,数学老师应带领学生动手制作图形,像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圆等等,在亲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这些图形的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在解决图形类的数学问题时,学生往往会使用主动探究的成果解决图形类的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
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数学学科而言,问题是数学学科中的核心内容,是数学的心脏,同时也是学生思维发展方向的动力。问题情境的设置从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以及创造性的问题,进而让广大的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与此同时,需要我们明确的是数学问题的设置还应具备一点的愉悦性,也就是应创设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会主动地去探究,而不是由于问题的枯燥或复杂而产生退怯心理。
(三)在数学教学环节中开展操作活动
数学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心灵感受的过程,事实表明离开操作活动的体验是苍白无力的。相关的教育学者指出,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记忆与模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主动探索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是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手段。通过动手操作,一方面能让学生得到大量的感性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亲自参与的实践活动,学生的感受性比较强,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也比较深,在之后的练习过程中不容易忘。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时,数学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操作活动,在每个小学生的桌子上放20个小圆片,不同的桌子上要求小学生分成不同的份,有的是3个一份,有的是5个一份,有的是7个一份,要求学生说出分的结果。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学生会对《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学习起来也会轻松许多。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体验式的学习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老师的引导与组织作用,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体验式的学习方法不仅锻炼了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提升数学成绩的重要手段,此种学习方法受到了广大数学老师的青睐,相信体验式学习在未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
【作者单位:那坡县城厢镇中心小学 广西】
一、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的特点
(一)亲身感受性强
体验式的学习要求学习的主体真实的,亲自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以得到感同身受的学习效果,可以说亲身感受性是体验式学习的主要特征之一。体验式的学习环节是直接的,不掺杂任何的中间物质,而体验所获得的感受具有自我性,他人是无法替代的。体验式的学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求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學习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领悟数学知识。
(二)体验过程的个体性
体验式的学习过程带有很强的个体性,可以说,体验的过程也是体现学生个性特点的过程。实践证明,无论是动作行为的体验,还是行为结果的体验都具有很强的个体性,每个个体所获得的体验也是不同的。每个学生所获取的知识结构以及感受经验都是与众不同的,因此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形成独特的感受经验具有促进作用。
(三)体验过程具有调适性
由于体验的过程具有亲身感受性的特点,因此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会进行自我调适,通过自我体验、感知,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需要我们注意的一点是体验式的学习也是学生自我知识经验不断扩充的过程,因为学生会持续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为之后形成更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学生在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对自身的认知活动实行自我监控,当出现认知冲突后学生会有意识进行相应的调适。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体验式学习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
小学生往往会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总喜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他们渴望发现新事物,研究新事物。小学数学老师应抓住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主动探究、主动发现问题以及提问题的能力,尽可能让学生在锻炼与展现这些能力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与相关的数学原理。例如数学老师在教学生学习小时、分钟以及秒之间的换算知识时,可以要求学生自带一个小钟表,提升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们往往会对这节课充满好奇心,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将会得到提升。在学习《图形的认知》这一节内容时,数学老师应带领学生动手制作图形,像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圆等等,在亲自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这些图形的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在解决图形类的数学问题时,学生往往会使用主动探究的成果解决图形类的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
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数学学科而言,问题是数学学科中的核心内容,是数学的心脏,同时也是学生思维发展方向的动力。问题情境的设置从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以及创造性的问题,进而让广大的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数学知识。与此同时,需要我们明确的是数学问题的设置还应具备一点的愉悦性,也就是应创设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会主动地去探究,而不是由于问题的枯燥或复杂而产生退怯心理。
(三)在数学教学环节中开展操作活动
数学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过程,是师生之间心灵感受的过程,事实表明离开操作活动的体验是苍白无力的。相关的教育学者指出,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记忆与模仿,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主动探索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是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重要手段。通过动手操作,一方面能让学生得到大量的感性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亲自参与的实践活动,学生的感受性比较强,对数学知识的记忆也比较深,在之后的练习过程中不容易忘。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时,数学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操作活动,在每个小学生的桌子上放20个小圆片,不同的桌子上要求小学生分成不同的份,有的是3个一份,有的是5个一份,有的是7个一份,要求学生说出分的结果。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学生会对《有余数的除法》这一数学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学习起来也会轻松许多。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体验式的学习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老师的引导与组织作用,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体验式的学习方法不仅锻炼了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提升数学成绩的重要手段,此种学习方法受到了广大数学老师的青睐,相信体验式学习在未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
【作者单位:那坡县城厢镇中心小学 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