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2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人文教育在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说到底,语言学本质上是一门人文科学。它跟别的人文科学一样,可以利用科学技术的帮助进行它的工作,但是它自身不会变成一门技术科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有三层意义:第一是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学生的精神领域。第二是强调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第三是追求自由的精神,即强调个人的自由与尊严,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与自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
当前语文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困扰,语文教学太注重知识的传授,往往将一篇篇原本情文并茂的好文章分割得支离破碎,语文教师也像老夫子,语文课上得单调刻板,索然无味。本来语文应该是最生动、最有味、最有情趣的一门课程,可它带给我们的却不是快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我着重从人文教育的三层意义入手,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教育。
首先,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地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如,教学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我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品味诗歌深邃的寓意,理解作者写作时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明晰:作者以异常热烈而深情的笔调描写江南雪的滋润美艳,充分展露自己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和江南雪的滋润美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朔方的雪,作者用粗犷的抒情笔调赞颂这与“凛冽的天宇”奋飞搏战的孤独而倔强的“雨的精魂”。字里行间包含着诗人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教学这篇作品,既可让学生欣赏到优美的江南雪景和壮美的朔方飞雪,又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因此,散文诗《雪》不仅是一支不同凡响的雪之绝唱,更是一曲响彻云霄的人的精神的赞歌!
其次,语文课程要突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强调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创造原本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手段。在知识经济时代特征逐渐凸显的今天,创新正在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哪一个时代对创新有着如此急切的呼唤,没有哪一个时代对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如此迫切的需要。”(《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说过“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啊,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都可以有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并运用这种精神实现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更好地为社会、为国家,甚至为全人类服务,首先要坚信这一点。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就围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从多层面展开论述。教学时,我着重让学生自主探究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自问:“我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吗?我是一个拥有创造力的人吗?”然后明确肯定所有学生:“你们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着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他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第三,人文教育要体现追求自由的精神,即强调个人的自由与尊严,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与自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张载曰“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名人名言都是告诉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怀疑的精神,通过怀疑而明辨是非,从而建设新的学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之所以能在数学领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优异成果,正是由于他对书本上现成的公式、定理和结论,能够大胆见疑、科学释疑。他攀登数学高峰的第一步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2003年,就读于监利县黄歇口镇中心小学的小聂利,偶然发现蜜蜂不靠双翅振动依然可发出嗡嗡声音,于是她对书本上“蜜蜂靠翅膀振动发声”的观点提出质疑。经过反复的实验后,聂利认定,蜜蜂真正发声器应该是双翅根部下的两个小黑点,并撰写出科学小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虽然昆虫专家否定了小黑点是蜜蜂发声器官的观点,但聂利的怀疑精神、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仍得到了广泛肯定。不少人士称,体现在聂利身上的离经叛道和勇于怀疑的精神,比“蜜蜂的发声器官”这个发现本身更为可贵。可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是多么重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构建学生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教学者应把语言文字知识不断内化为学生人文素养,这是时代赋予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人文教育在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说到底,语言学本质上是一门人文科学。它跟别的人文科学一样,可以利用科学技术的帮助进行它的工作,但是它自身不会变成一门技术科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有三层意义:第一是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学生的精神领域。第二是强调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第三是追求自由的精神,即强调个人的自由与尊严,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与自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
当前语文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困扰,语文教学太注重知识的传授,往往将一篇篇原本情文并茂的好文章分割得支离破碎,语文教师也像老夫子,语文课上得单调刻板,索然无味。本来语文应该是最生动、最有味、最有情趣的一门课程,可它带给我们的却不是快乐。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我着重从人文教育的三层意义入手,潜移默化地进行人文教育。
首先,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地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如,教学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我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品味诗歌深邃的寓意,理解作者写作时的丰富内涵。引导学生明晰:作者以异常热烈而深情的笔调描写江南雪的滋润美艳,充分展露自己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和江南雪的滋润美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朔方的雪,作者用粗犷的抒情笔调赞颂这与“凛冽的天宇”奋飞搏战的孤独而倔强的“雨的精魂”。字里行间包含着诗人对寒冷环境的反抗,也是对不屈的、斗争的品格的歌颂,有荷戟独彷徨的孤寂之感,也有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滋润美艳的“南方的雪”,寄托了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蕴蓄了鲁迅反抗冷酷现实社会的斗争品格。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一般美好的世界。教学这篇作品,既可让学生欣赏到优美的江南雪景和壮美的朔方飞雪,又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因此,散文诗《雪》不仅是一支不同凡响的雪之绝唱,更是一曲响彻云霄的人的精神的赞歌!
其次,语文课程要突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强调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创造原本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手段。在知识经济时代特征逐渐凸显的今天,创新正在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哪一个时代对创新有着如此急切的呼唤,没有哪一个时代对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如此迫切的需要。”(《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说过“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啊,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都可以有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并运用这种精神实现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更好地为社会、为国家,甚至为全人类服务,首先要坚信这一点。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就围绕“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这个中心从多层面展开论述。教学时,我着重让学生自主探究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自问:“我具备创造性的思维吗?我是一个拥有创造力的人吗?”然后明确肯定所有学生:“你们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着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他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第三,人文教育要体现追求自由的精神,即强调个人的自由与尊严,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与自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张载曰“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名人名言都是告诉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怀疑的精神,通过怀疑而明辨是非,从而建设新的学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之所以能在数学领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优异成果,正是由于他对书本上现成的公式、定理和结论,能够大胆见疑、科学释疑。他攀登数学高峰的第一步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2003年,就读于监利县黄歇口镇中心小学的小聂利,偶然发现蜜蜂不靠双翅振动依然可发出嗡嗡声音,于是她对书本上“蜜蜂靠翅膀振动发声”的观点提出质疑。经过反复的实验后,聂利认定,蜜蜂真正发声器应该是双翅根部下的两个小黑点,并撰写出科学小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虽然昆虫专家否定了小黑点是蜜蜂发声器官的观点,但聂利的怀疑精神、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仍得到了广泛肯定。不少人士称,体现在聂利身上的离经叛道和勇于怀疑的精神,比“蜜蜂的发声器官”这个发现本身更为可贵。可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是多么重要。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构建学生人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教学者应把语言文字知识不断内化为学生人文素养,这是时代赋予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