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些年,小学数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基于此,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更需精细化落实,并且在落实过程中学生和教师要开展对话。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组学习;思维对话
从分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来看,充分提高了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的思维起到了很好的培养作用。这充分说明,当下的数学教学不仅要分组学习,还要在分组学习中使学生和教师开展思维对话,让思维发生碰撞,从而形成问题火花,让学生在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中得到成长。
一、当前小学数学分组学习中暴露出的主要弊端
首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停留在指导上,思维对话比较少。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之下进行,并且学生在组内合作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然而,数学教师并未和学生一起参加到合作学习中,完全交由学生自己进行。其实,如果教师适当参与,反而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合作探究变得更高效。
其次,形式大于实际。在当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很多教师在上课时动不动就采用这种方式。其实有些课完全不需要这样做,在采用这种方式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反而容易流于形式。特别是在很多的公开课中,通过几次磨课之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就变成了实打实的“表演”,学生和教师成了“演员”。
二、在小学数学分组学习中有效开展思维对话的主要方式
(一)加强小组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策略,它使学生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数学知识[1]。如果小学生想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得更出色,就必须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人民币样币,让学生独立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首先,教师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手中拿着不同面额的人民币样币。其次用他们认为最合适、最科学的方法组合出不同的面额。最后,教师提供一定的實物价格,让小学生快速拿出不同面额组合好的样币,比一比哪一组的速度最快。在这个过程中,每组学生都有序进行活动,在组长的领导下分工协作。在该环节中,师生通过分组合作开展思维对话,达到了分组学习的目的。
(二)注重教学情景有效创设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是教师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教学情景中学生的学习会更高效[2]。例如,讲授“平均分”时,完全可以借助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为此,教师可按照如下步骤操作:将棍子每3根捆成1捆,一共是12根棍子,那么能捆几捆?然后把12根棍子分成3部分,每部分有几根?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小学生通常喜欢第一种,因为第一种非常简单,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口算,就能得出结果。那么,学生怎么能理解平均被分成3部分并立即采用正确的方法将这些木棍划分呢?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12根棍子看成12张卡片,分法与上类似。这样一来,学生很快掌握了原本以为不好算的第二种方法。后来,不管要求怎样平分,他们马上想到了这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发生思维对话,教师通过创设“打纸牌”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种方法,灵巧而又高效。
(三)师生和生生有效互动教学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为小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3]。例如,在“钟表的认识”一节课中,教师一连串的问题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当听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表现得非常激动。这种生动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顺利地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内容,为有效教学打下基础。放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制成一张表格,使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充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新课改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以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唐文娟,苏伟.小学数学教学中分组学习下思维对话式教学的有效运用[J].中外交流,2019,26(48):368-369.
[2]姜勇.创新教学模式:针对“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读书文摘(中),2018(8):61.
[3]周健.让数学思维可见:基于对话式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以《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为例[J].文理导航,2019(2).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组学习;思维对话
从分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来看,充分提高了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的思维起到了很好的培养作用。这充分说明,当下的数学教学不仅要分组学习,还要在分组学习中使学生和教师开展思维对话,让思维发生碰撞,从而形成问题火花,让学生在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中得到成长。
一、当前小学数学分组学习中暴露出的主要弊端
首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停留在指导上,思维对话比较少。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之下进行,并且学生在组内合作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然而,数学教师并未和学生一起参加到合作学习中,完全交由学生自己进行。其实,如果教师适当参与,反而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合作探究变得更高效。
其次,形式大于实际。在当前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很多教师在上课时动不动就采用这种方式。其实有些课完全不需要这样做,在采用这种方式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反而容易流于形式。特别是在很多的公开课中,通过几次磨课之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就变成了实打实的“表演”,学生和教师成了“演员”。
二、在小学数学分组学习中有效开展思维对话的主要方式
(一)加强小组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策略,它使学生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数学知识[1]。如果小学生想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得更出色,就必须真正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认识人民币”一课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人民币样币,让学生独立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首先,教师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手中拿着不同面额的人民币样币。其次用他们认为最合适、最科学的方法组合出不同的面额。最后,教师提供一定的實物价格,让小学生快速拿出不同面额组合好的样币,比一比哪一组的速度最快。在这个过程中,每组学生都有序进行活动,在组长的领导下分工协作。在该环节中,师生通过分组合作开展思维对话,达到了分组学习的目的。
(二)注重教学情景有效创设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是教师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教学情景中学生的学习会更高效[2]。例如,讲授“平均分”时,完全可以借助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为此,教师可按照如下步骤操作:将棍子每3根捆成1捆,一共是12根棍子,那么能捆几捆?然后把12根棍子分成3部分,每部分有几根?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小学生通常喜欢第一种,因为第一种非常简单,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口算,就能得出结果。那么,学生怎么能理解平均被分成3部分并立即采用正确的方法将这些木棍划分呢?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12根棍子看成12张卡片,分法与上类似。这样一来,学生很快掌握了原本以为不好算的第二种方法。后来,不管要求怎样平分,他们马上想到了这种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发生思维对话,教师通过创设“打纸牌”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第二种方法,灵巧而又高效。
(三)师生和生生有效互动教学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为小学生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3]。例如,在“钟表的认识”一节课中,教师一连串的问题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当听到这些问题时,学生表现得非常激动。这种生动的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顺利地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内容,为有效教学打下基础。放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制成一张表格,使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充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新课改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以合作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唐文娟,苏伟.小学数学教学中分组学习下思维对话式教学的有效运用[J].中外交流,2019,26(48):368-369.
[2]姜勇.创新教学模式:针对“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读书文摘(中),2018(8):61.
[3]周健.让数学思维可见:基于对话式数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以《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为例[J].文理导航,2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