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作为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物理学科的特点,积极挖掘物理学潜在的规律,让物理教学充满活力。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地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励学生勤思、多问。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对于高中教师来说,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一定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的目的是在教学中怎样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能力。以下是我在十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强化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从高一刚入学时,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生活就很难有规范、有规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关键。物理知识的学习,其目的就是教师能用所学到的规律解决问题。学不是目的,用是关键。如果学生对物理学科感兴趣,就能够主动积极地去探究物理方面的奥秘。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应该乐于并善于动手做实验;对于一道物理题,先要审题,再找条件,最后利用条件解决问题等。有了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就为以后学好物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既要重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要重视培养学生非逻辑思维能力。一是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图像,养成运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的习惯。二是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变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避免定式思维的消极影响。三是辐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发散思维所提供的众多答案或假设的比较、分析、综合、选择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思维的辐合,从中选择出一个最佳答案,在获得创造性结果的同时,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四是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掌握对称性、和谐性、简洁性、多样统一性、守恒性等构成物理美的基本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决物理问题;在物理实践训练中,教师要让学生对美的创造所依赖的物质材料的性能、结构、特征、形态等必须有透彻的了解,并让学生重视创造技法的学习与运用。五是学生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的培养。教师应善抓教育契机,设疑激发兴趣,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重视例题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例题的教学是学生学习概念、规律之后,实现知识迁移、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重要环节。对例题的教学如果全部采用“教师示范、学生听”的僵化模式,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没有发挥好例题的应用作用。教师要根据每道例题的特点,探寻每道例题的创造因素,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必修1课本上有一道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其除了培养学生解题习惯以外,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例题的分析,让学生找到基本的规律和方法,以及对题目的拓展分析、问题的灵活变换、规律的巧妙运用。教师要精心示范,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观察,总结规律,并且对于规律分析变换,充分利用来解决问题,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利用一题多解,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能力。对于应用型的物理题目,对于知道的条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并提出条件,让学生看看有几种方法求解,并且对于基本的规律进行发散、引导,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方法有如下几种:
1. 一般公式法
一般公式法是指选用速度、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式,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注意方向性。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其余与正方向相同者取正,与正方向相反者取负。
2. 平均速度法
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这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 中间时刻速度法
利用“前一段时间t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此公式适用于任何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些问题应用它可以避免常规解法中出现的问题,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
4. 逆向思维法
逆向过程处理是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如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可看成做反向的匀加速运动,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可看成做反向的匀加速运动,该方法一般用在末状态已知的情况。
5. 巧选参考系法
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的性质一般不同,通过变换参考系,可以简化物体的运动过程。
总之,物理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方法,积极地引导、点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多方种能力,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新沂市启明中学)
对于高中教师来说,教师所面对的学生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一定的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的目的是在教学中怎样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能力。以下是我在十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
一、强化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从高一刚入学时,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习、生活就很难有规范、有规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关键。物理知识的学习,其目的就是教师能用所学到的规律解决问题。学不是目的,用是关键。如果学生对物理学科感兴趣,就能够主动积极地去探究物理方面的奥秘。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应该乐于并善于动手做实验;对于一道物理题,先要审题,再找条件,最后利用条件解决问题等。有了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就为以后学好物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既要重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要重视培养学生非逻辑思维能力。一是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图像,养成运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的习惯。二是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变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避免定式思维的消极影响。三是辐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发散思维所提供的众多答案或假设的比较、分析、综合、选择的能力,使学生通过思维的辐合,从中选择出一个最佳答案,在获得创造性结果的同时,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四是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掌握对称性、和谐性、简洁性、多样统一性、守恒性等构成物理美的基本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决物理问题;在物理实践训练中,教师要让学生对美的创造所依赖的物质材料的性能、结构、特征、形态等必须有透彻的了解,并让学生重视创造技法的学习与运用。五是学生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精神的培养。教师应善抓教育契机,设疑激发兴趣,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重视例题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例题的教学是学生学习概念、规律之后,实现知识迁移、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重要环节。对例题的教学如果全部采用“教师示范、学生听”的僵化模式,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没有发挥好例题的应用作用。教师要根据每道例题的特点,探寻每道例题的创造因素,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必修1课本上有一道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其除了培养学生解题习惯以外,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例题的分析,让学生找到基本的规律和方法,以及对题目的拓展分析、问题的灵活变换、规律的巧妙运用。教师要精心示范,引导学生注意分析观察,总结规律,并且对于规律分析变换,充分利用来解决问题,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利用一题多解,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能力。对于应用型的物理题目,对于知道的条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并提出条件,让学生看看有几种方法求解,并且对于基本的规律进行发散、引导,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方法有如下几种:
1. 一般公式法
一般公式法是指选用速度、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式,它们均是矢量式,使用时注意方向性。一般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其余与正方向相同者取正,与正方向相反者取负。
2. 平均速度法
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之和的一半,这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 中间时刻速度法
利用“前一段时间t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此公式适用于任何一个匀变速直线运动,有些问题应用它可以避免常规解法中出现的问题,简化解题过程,提高解题速度。
4. 逆向思维法
逆向过程处理是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反向研究问题的方法。如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可看成做反向的匀加速运动,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可看成做反向的匀加速运动,该方法一般用在末状态已知的情况。
5. 巧选参考系法
一个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的性质一般不同,通过变换参考系,可以简化物体的运动过程。
总之,物理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方法,积极地引导、点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多方种能力,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新沂市启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