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方法论与跨学科:中国艺术乡建的审思与展望

来源 :美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j0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彻底重塑世界发展格局,促使人類反思既有发展道路与生活方式。2020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时间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显现出中国力量。而这一年,按照党中央的部署与安排,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小康社会。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文脉、其根基在于乡村。中华民族迈向未来生态文明,其基础、其可能在乡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农村地区,这一矛盾尤为突出。正因如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艺术承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艺术参与乡村建设是历史赋予艺术的责任与使命。
  回望过去,2000年以来,艺术参与乡村建设的实践在中国乡村逐渐兴起。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中国大地进一步掀起了艺术乡建的热潮。北有许村计划,南有羊磴艺术合作社,东有青田计划,西有石节子美术馆,重庆腹地有柳荫计划、兴隆计划,不一而足。今天,对中国艺术乡建进行审思,既是回望,也是展望,是立足当下的一次理论行动。
  作为一种价值观
  中国、艺术、乡建,这三个术语汇集在一起的时候,首先表征了一种价值观。
  中国五千年文明延续至今。21世纪,中国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乡村占地广袤,中国应该如何走出一条城乡融合发展的道路,让乡村成为美好生活的表征呢?中国需要在实践中走出自己的道路。
  中国高等教育,在服务中国工业化进程、服务中国成为世界制造工厂等方面可谓居功甚伟,为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在面向未来的创新型社会,在面向未来的生态文明时代,中国高等教育需要一场新的自我革命。
  面向生态文明时代的教育,应该是“以地方共同体的共同福祉为旨归的有根教育”。这种教育只能从乡土社会中生长出来,最佳的探索是从艺术教育开始。因为,艺术从来都是以其超越既定领域的创新,作为引领自身发展目标与灵魂的。因此,艺术参与乡村建设,是一种立足中国乡土观照人类未来、立足艺术实践探索学科发展的价值与理想。这一种价值与理想,在一个应远离“利己主义”的时代,像一座高高的精神灯塔,为千千万万的青年人,指引着行进的方向。
  作为一种方法论
  中国艺术乡建是一种朝向现实的行动与实践。乡村建设如何开展?乡村建设如何承载艺术理想?艺术与生活如何重回天地人和谐的审美状态?艺术如何加强城市与乡村的联系,实现城乡的互参与融合?这些不是仅靠理论推演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切实地放在一个个社会实验室中进行实验、创新的。
  实践出真知。“摸着石头过河”,是一种实践论和方法论。“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并不是“白猫黑猫”的理论标榜,而是说只有“干”“让人民真正得实惠”,才是有效的“社会理论”。“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是干出来的。”真正的理论是在“干”中提炼与生长出来的,而不是简单地拿西方的经济学理论、社会学理论、艺术学理论来套中国的现实与实践。
  借用西方的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实践,好像中国的实践处处乱象丛生。有些学者离开了西方理论,面对中国的实践,则长期处于失语状态。是时候改变从理论到理论、借西方论中国的知识生产模式了。朝向热火朝天的、丰富的中国现场,唯有实践,才能回答什么是我们所向往的美好生活的问题。
  由此,实践成为我们朝向现实的方法论,实践成为我们塑造未来的工具箱。我们要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在实践中修正理论,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在实践中生成属于中国自身的理论。
  作为一种跨学科
  艺术参与乡村建设,这一种基于整体的社会生活,面向现实的行动实践,无论用哪一个单一学科来应对,都会显得无所适从。2020年,适逢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推动“交叉学科”成为中国第14个独立的学科门类。“中国艺术乡建”应该作为一种“跨学科”的交叉学科,成为中国第14个学科门类中的一员。
  在艺术参与乡村建设的中国实践中,社会艺术学应该成为“中国艺术乡建”下的一个一级学科方向。以“血缘宗亲”为基质的中国乡村,应该可以发展成为一种超越西方和城市以陌生人社会为基底的社会网络,重构一门以“亲情家园”为旨归的社会艺术学。虽然这里采用了社会艺术学的称谓,但是它将区别于在西方艺术体制与网络中生长出来的艺术社会学的结构与面貌。在现代城市艺术体制中生长出的以交换价值为特征的艺术经济学,将需要在社会艺术学的格局下加以重新讨论。
  中国广袤的非城市区域,从高原到深海,从草原到丘陵与盆地,地理面貌丰富。“中国艺术乡建”下还应该生长出“生态艺术学”学科方向,不仅是立足工业文明,讨论垃圾如何处理与分类,讨论循环经济如何发展,更是立足人与自然的深刻关联,在“天地人合一”的文化传统中、在“艺者,农也”的艺术本源中重塑“生态艺术学”。
  “艺术遗产活化”或许应该成为“中国艺术乡建”下的第三个学科方向。这就需要我们以当代艺术、当代媒介激活乡土遗产,让沉睡在乡村的曾经被我们遗忘、遗弃甚至抵制的遗产,重新在对接现代生活的过程中焕发活力。只有我们重新赋予传统新的时代价值,把它从“文化进化论”的价值链条中解放出来,它才能真正被每个持有者和传承者视为具有内在价值的文化珍宝,才能使我们自身从西方中心主义、城市中心主义或民族中心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否则,各种文化遗产的保护,都是在各种“中心—边缘”文化结构中所作的自我差异化的表演。“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由此才能成为一种真正可实现的理想。
  “艺术乡建教育”是“中国艺术乡建”下一个不可或缺的学科方向。既有的以工作室教学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没有培养出实际所需的人才服务于乡村建设。因此,在乡村建设“艺术创新社会实验室”,探索“在地性”“协作化”“综合性”的艺术教育改革,本身就是为“中国艺术乡建”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的根本保障。同时,通过广泛的社会美育实践,让面向生态文明、朝向美好生活的社会参与式艺术成为人民普遍能够接受的艺术形态。只有专业教育与社会美育有机结合,才是中国艺术乡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必然路径。
  四川美术学院具有根植乡土的文化传统:从深厚的乡土文脉中诞生了《父亲》等经典名作;2003年,建设乡村中的大学校园——虎溪校区,获得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亚洲唯一殊荣;2012年,在贵州羊磴发起羊磴艺术合作社计划;2018年,成立艺术与乡村研究院,在北碚柳荫、南川建设艺术创新社会实验室;2019年,在美术学下设公共艺术与社会美育方向,将艺术参与乡村建设的实践纳入学科方向进行建设;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实施“百年百校百村: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2020年,在成渝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提出贯通城乡、建设成渝艺术走廊的计划;同年,创办《中国艺术乡建》,期待它为人类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国乡村振兴、为艺术学学科建设贡献微薄的力量。
  知即是行!行而后有真知!
  (黄政/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与乡村研究院院长)本文选自《中国艺术乡建》(第一辑),人民美术出版社2020年出版。
其他文献
摘 要:汉画像石、画像砖是中国古代绘画与雕刻高度结合的艺术珍品,从汉画像石、画像砖的造型特点、构图经营和用线方法上,我们能够感受到汉代艺术那种粗犷豪放、不事细节的雄浑之美,和飞扬流动、优雅浪漫的理想之美。  关键词:汉画像石 画像砖 雄浑 造型 自然 气势  唐代诗论家司空图在其诗论专著《二十四诗品》中将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分为二十四种风格,每格一品,而列为首品的是“雄浑”。就美学品位而言,文学与艺
期刊
摘 要:在现今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村庄景观迎来了建设的新时期。乡村景观规划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协调和建立统一的城乡体系,以乡村景观美景度、敏感度、可达度、相容度和可居度等景观特征为中,沿袭现有的村庄肌理、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人性化景观布局的,结合村庄特色产业和现代生态打造环境节点,设计形式、色彩和空间符合乡村田园风光特征,完善的公共交通设施,有利于提高村民生活品质,建设
期刊
摘 要:河南地处中原,文化底蕴深厚,特色文化资源的数量多、品位高、类型全。但目前河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高端创意人才不足、市场化程度低和知名品牌少等问题。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坚持以文化创新为主导,走文化提升产业、产业带动发展的道路。一方面借助政府针对文化创意产业新的融资政策,将特色文化产业巨大的资金需求和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结合起来,解决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特殊文化资源
期刊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培养丰富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的教育。高等艺术院校作为专业艺术人才培养、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在美育教育与美育引领方面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使命光荣。近年来,西安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美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
期刊
唐代韩愈在《师说》中谈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千百年来,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均围绕着这一问题,美术教学亦是如此。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当今师生之间应保持怎样的教学关系,才能成为先进、可持续、符合教学发展规律的呢?这也是很多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  美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审美能力,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近年来围绕
期刊
摘 要:传统的中国家居环境布置中就有用木材和竹材来装点室内环境和制作室内家具的习惯。因此,实木家具和圆竹家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直至现代仍为人们所喜爱。竹集成材家具是近几年开发出来的新生竹家具,材料具有大自然赋予的独特美感及优越的特性,并具有生态性和环保性,在快节奏和强压力的社会里,竹质家具给人的无论物质感受还是感性感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竹集成材 餐桌文化 竹与人  [大学生创
期刊
两口子在吵架,三岁的女儿不知什么时候从房间出来,直愣愣地盯着爸爸妈妈看。  两口子齐声说:“看什么看,睡觉去!”  女儿说:“睡觉没意思,我要看热闹。”  (暮春)  选自《故事会》
期刊
摘 要:随着国家对美育的不断重视,美育的普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然而普及的程度目前还远远不够,具体而言,不仅表现在教育资源的不足上,还表现在学校美育教师、社会美育机构从业人员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育管理手段的相对落后上,更表现在美育的研究基础还不够深入上。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书法教育的民族性、普及性和衍生性三个方面论述了书法教育应该成为美育普及的重要基础之一,以及其他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
期刊
摘 要:普及舞蹈教育是相对于专业舞蹈教学而言的。它不同于以舞蹈演员为培养目标的精英化教学,而是以推广为目的,崇尚“人人皆可舞”的理想,不使舞蹈束之高阁,借由赏舞蹈、学舞蹈、编舞蹈的方式让参与者在实践中积累动作感知、提升审美品位,从而达到美感教育的目的。舞蹈具有动作感知的生命之美、似是之间的造型之美、情感表达的经验之美。本文以舞蹈学理论为基础,围绕舞蹈本体动作的核心,思考普及舞蹈教育实践活动在美育培
期刊
公交车上,因为是下班高峰期,一小伙子说道:“挤什么挤,别挤了!我都过了好几站了都下不了车!”  另一小伙子就说道:“大哥别说了,你比我好,我只是路过的都被挤上来了!”  这时一四十多岁的大叔就说了:“都让让,都让让,让我过去,我是这辆车的司机,现在是谁在开车啊?”  选自《报刊精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