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结束,满嘴余香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123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弦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故结课技能和导课技能一样,是衡量教师教学技能高低的重要标志。正如特级教师李观博说:“一节课上下来后,也要注意这节课的结课方式。比方说,吃花生,如果开始和中间吃的花生都很香,而最后一颗却是发霉的,那么其结果不但香味也没有了,而且留下满嘴苦涩。一堂课的结束也是如此,结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可以说,精彩的结束语,让人满嘴余香,回味无穷。对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结束语的使用原则
  (一)目标明确,提高效率。好的结课是为实现课时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师必须以课时既定目标为依据来确定“结束”内容的实施方式和方法。由于中学生自制能力差,所以教师提出的要求要具体。比如: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识记哪些词语或哪几句话、弄清哪几个问题、叙述哪件事情等。由于目标简单、明确,容易统一学生学习步调;分量要适当,学生成功有望,容易使学生在课堂尾声中再掀起一个思维小高潮,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二)方法灵活,事半功倍。中学生注意力的最佳状态可保持在30分钟左右,课堂尾声的四、五分钟,是学生注意力相对分散和比较疲乏的时刻。在这段时间里,再要求学生承担一定负荷,就要靠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如:进行一分钟即兴演讲、一分钟记忆比赛、一分钟课堂发问、一分钟课堂小测验等。这些做法可以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大脑快速运动,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记忆、思考、整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首尾呼应、脉络贯通。注意首尾呼应,使结束语和导入语脉络贯通。有些结束语实际上就是对导入语设疑的总结性回答,或者是导入语思想内容的进一步延续和升华。如果导入语精心设疑步阵,而讲课时和结束语中却无下文,或者结束语又是悬念顿生,另搞一套,则会使学生思路紊乱,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探索。只有前后一致,主线清晰,才是一节完美的课。
  (四)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充满情趣的结束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浓厚的兴趣得到保持。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设疑、释疑、再设疑的过程。为了立疑激趣,引导学生不断思维,课堂尾声处可紧扣主体设计,设置一些必要的悬念,力求做到收中寓展,隐线纤纤。为学习后继课程埋下伏笔。所设悬念应“悬”而可“解”,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
  (五)扣住题意、妙语生辉。一堂课的好结尾是“言有尽而意无
  穷,余言尽在不言中”。讲究结尾用语,可根据课程主题、特点或用具有鼓动性、号召性强的语言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推向浪尖;或用含蓄、深沉的话语促人深思,让学生课后回味。
  二、结束语的常用方式
  (一)归纳式结束语:即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阶段,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以达到巩固、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它要求教师用简明、扼要、有条理的语言进行总结;还可以配合板书的形式,既有系统性,又不遗漏知识要点,让学生的认识和记忆完整;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炼的语言归纳概括课文的思想内容与写作特色,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二)点拨式结束语:即把教学过程中得出的结论,进一步进行发散性思考,以拓宽知识的覆盖面和适用面,并加深对已学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如学习《故乡》一课时,引导学生重点分析闰土的性格特点,在教学结尾进可启发学生用这种方法分析课文中另外的人物——杨二嫂的性格特点。再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结束时,教师可向学生留一问题:如果于勒在船上发现菲利普夫妇,他会跟他们相认吗?这些发散性很强的题目,会在学生的心里激起层层波浪,促使他们根据课文作出种种联想,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力。
  (三)过渡式结束语:即在结尾时,使现有的教学内容与上一个教学内容和下一个教学内容发生联系,从而使学生明白所学的知识之间具有某种内在联系,激发起努力巩固已学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例如: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四篇文章:《鼎湖山听泉》、《林中小溪》、《飞红滴翠记黄山》、《画山绣水》虽是同属写景散文。但是它们的写法不同,文章结构的线索也不相同。这一组文章共同构成了游记散文的一些主要的写法。在单篇教学的结尾,都可以采用承上启下法,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启发学生预习下一课文,为学好下一课打下基础。
  (四)回味式结束语:即教师用浓郁的色彩,含蓄的艺术手段来结束一堂课,使学生达到“滴滴香浓,意犹未尽”的效果,课后引起咀嚼回味,展开丰富的想象。特级老师于漪的经验是:“用点睛之笔,把文章的精髓鲜明地突现在学生眼前。”例如,她教《茶花赋》一文,在课结束前,出示了一幅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挂图。文章赞美了千树万树的茶花,为何仅只画这一朵呢?又为何在课将结束时才出示给学生看?其用意不仅在顺着文章的脉络帮助学生理解有关语句,更在于把这鲜艳绚丽的童子面茶花的形象印在他们的心上,用这美好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田里撒播热爱祖国的种子,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深情。
  (五)比较式结束语:即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采用辨析、比较、讨论等方式结束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意在加深和扩展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例如:在学习杜牧的《山行》时,可以此为例,向课外延伸,找几首同一个作者但内容不同的诗,或者内容相同而作者不同的诗来一番比较,肯定会让学生获得许多课堂上所没有的新感受、新体会。
  总之,一个绝妙精彩的结尾与令人钟情的开头有机结合,似锦上添花,促人振奋,使课堂教学始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反之,则虎头蛇尾,很难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甚至会使已达到的教学效果付之东流。所以,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的结尾,以达到“精彩结束,满嘴余香”的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灌云县杨集中学
其他文献
一、农村初中学生历史学业水平现状  历史作为一门考查学科,自2005年纳入我市中考,用开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分值为60分,成为学生升学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市初中而言,历史已经不再是边缘学科,它的重要性正在逐步体现,各学校都在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然而纵观近几年的中考,不难发现,学生历史学业成绩城区和农村学校存在明显的差距,以2011年刚刚结束的我区中考为例:我区共有初中学校
期刊
心理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教学中,一般都能重视读图、析图等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地图的培养与训练,而学生的心理地图是学生学习地理的资源库。那么,什么是心理地图?心理地图有何重要意义?如何训练学生心理地图呢?  一、心理地图  所谓心理地图,是人脑对地理事物形成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演变和发展的重视,这些头脑中的地图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感知世界的方式。它
期刊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必须把创新作为目标,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主旨。下面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教师自身要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和源泉,在创新学习中,一个学生能否提出创新问题,
期刊
近年来,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和深化,高校招生方式方法的多元化,高考录取大众化,让广大考生倍受鼓舞,高校所开设的专业,几乎涵盖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让高中学生看到了读书的希望。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国大多数学校开设艺术专业,有美术、音乐、舞蹈、影视传媒等,为一部分有艺术天赋和爱好的学生发挥特长提供了机遇,也让很多高中学校教学拥有了特色,很多高中学校在尝试多元化办学。但在广大高中学校升学率大大提高和学生
期刊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自古有之,但多以语言、动作、图片和简单的实物来烘托气氛,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甚至是人工智能。充分的交互性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在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中创设情境,能在教学中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兴趣,激发联想。  一、创设故事情境,凸显童真童趣  创设故事情境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
期刊
教育应该消除师生之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的局面,用平等、民主来取代独断专行与师道尊严,这是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根据这个理念,教师除了应该创造生活情景来进行教学以外,还有一点更为重要,那就是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强大的心理场。在这一个“
期刊
最新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设计了几个板块的教学任务。其中Project 板块是各单元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该板块为培养学生的交际输出能力提供了必要的语言材料,其设置的任务侧重于检查学生说和写的能力,与前面Reading所训练的听、读能力有机地结合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在该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于本单元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不断体验语言输出过程所带来
期刊
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巧。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积极性,它能够使学生全神贯注进行思考、进入良好的思维情景中。然而目前农村学校的许多教师对有效提问的认识不足,理解不深,存在着提问肤浅,形式单调,联系不紧密,要求不明确等等弊端,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厌学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的提问,必须是有严密的科学性、逻辑性,即教师要有效提问。一方面所提
期刊
中国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古诗词的教学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本人在农村初级中学任教已十五年有余,平时对古诗词教学也做了许多研究和尝试。  一、 古诗词审美教学的重要意义  做为一个现代人,如果缺乏基本的美学修养,不懂得美,不会欣赏和创造美,那么
期刊
笔者认为学校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听课,抓紧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搞好听课活动。它是向课堂要质量的重要举措,打造优质课的必要途径,也是集他人之长为一身,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方法,更是督查了解教者是否进行素质教育,贯彻探索教学法的重要渠道。  对于教育者来说,从心理学上分析,人的本性都是愿意把好的一面展示给人看,所以被听者都会努力上好课,达到最佳效果,让听者尽力满意。这样在准备上就必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