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营造充满磁性的语文课场?教学中只要我们以学生的兴趣做为突破口,根据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到课伊始,趣意生;课正行,趣意浓;课已尽,趣犹存,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这样的课堂必将成为学生恋恋不舍的课堂。
[关键词] 激趣 持趣 存趣 促学
卢梭在《爱弥尔》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的东西”。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余耳”的效果,让学生觉得上语文课是一种美的享受。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教学往往气氛沉闷,教师精疲力竭,学生收效甚微。罗大佑的《童年》中唱道: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它本意虽然不在批评教育,但恰恰成了如今不少学生的课堂心理写照。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营造充满磁性的语文课场,结合工作实践经验,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课前激趣,依文择策,营造主动学习场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语文教学作为一门精湛艺术,课前激趣,犹如文章的“凤头”、戏剧的序幕、相声的开场、说书人的起讲,一开始就要有吸引人心的作用,从而敲响教学的第一锤。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基础,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头,犹如磁石吸铁,紧扣学生的心弦。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种类繁多,学生不同,课文不同,导入的方式也就不同。教学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下面浅谈其中几点:
1.设置悬念
我常常从审题、解题入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向学生提出:“小朋友,我们都知道,人有脚,许多动物也有脚,爬山虎是植物,它怎么也有脚呢?它的脚究竟是怎样的?看看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他们渴求了解知识的欲望油然而生。
2.创设情境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均处于直观具体的感受阶段,因此,通过图画、多媒体课件、表演等方式创设情境,能让学生接受到直观的知识,容易消化吸收。例如,我在教学《观潮》一课时,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介绍钱塘江大潮的短片。在短片中,钱塘江气势汹涌的潮水,震耳欲聋的响声,让学生不时的发出赞叹声。我抓住时机,说道:“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样雄伟壮观的大潮的好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此时学生兴致勃勃,产生了愉快的情感,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3.巧设谜语
用一个小谜语来引入新课是低年级孩子最喜欢的,他们对猜谜语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以谜语导入新课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如在执教一年级课文《荷叶圆圆》一课时,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这一则谜语:“池里一只碗,大雨落不满,小雨纷纷下,珍珠一串串。”这则谜语言简意赅,读来琅琅上口,又充满神秘,学生将感觉与认知相结合,经过分析和判断,纷纷举手发言,猜对谜底是荷叶,此时学生油然而生一种认同感和成就感。这样的导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探求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
二、课中持趣,依情激情,搭建主动学习场
轻松进入课堂学习后,如何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课文,从而领悟作者表达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依据学生此时的学习热情和文本内容,选择适合学习的有效策略,把学生这种积极的学习兴趣保持下来。
持趣方法一:读法灵活多样
阅读与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读法的设计因课文的不同而灵活多变。对于内容较长的课文,我采用让学生快速默读的方法,当然,得用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采用竞赛的办法,让学生比一比,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文本中获取的信息比较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篇幅较短语言优美的课文,可采用教师范读,听录音朗读,学生比赛朗读等形式进行。感情深沉的课文如《和时间赛跑》,可采用先品其味,然后通过朗读来诠释。对于内容有趣的课文,可采用分角色来朗读,如《陶罐和铁罐》,学生略显稚嫩但不失原味的朗读,让全班同学都笑乐了,在笑声中,他们懂得了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有时给一个小组读完了,全班同学觉得还不过瘾,又给第二个小组读,就这样全班同学在愉悦的朗读中快乐地过了一堂课。
持趣方法二:巧设提问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语文课堂的提问非常重要。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把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使学生保持浓厚兴趣,由浅入深的提问引领着学生去探究、发现课文的主旨。
持趣方法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主要是为了配合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表演中能揣摩角色的神态、心理,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创作过程。这些表演往往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兴趣也最高,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如《画家和牧童》一课,等到分析完课文,学生有些疲惫了,注意力稍有松懈时,让学生试演这一出大画家与小牧童的对手戏,学生在练演、展演中再次以激情投入课堂,松怠的脑子一下子又有了精神。课堂也再次呈现高潮。
持趣方法四:学科整合
现在小学开设的课程大约有十几种,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往往都是体育、音乐、美术等实践性强的课文,有的孩子巧妙的把这些科目与语文进行对比,戏称糖与水的关系。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糖适量的溶入水中,让语文这潭活水,也变得有滋有味。如教学《蜜蜂引路》一文时,写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那段话,我变语言文字为绘画,要求他们读懂后,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简笔画画出蜜蜂、花丛、园子和小房子的位置。学生们兴趣极高,非常认真地画起来,教室里鸦雀无声。不一会儿,一幅幅形象不同,但内容、位置差不多的简笔画就画成了。这样学生对这段文字的学习就非常感兴趣,而且印象也很深刻。低年级有一篇课文叫《快乐的节日》,文章写得很美,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那么长的一篇课文让学生背下来肯定是有难度的。于是想到了反复听歌的方法,舒缓的音乐犹如一股强磁力,很快吸引了学生,你会发现即使你不让他跟着唱,他也会情不自禁地哼起来,几遍之后就差不多会背了。 整个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
三、课尾存趣,升华主题,形成主动学习场
一个好的结尾会让学生余味无穷,终身难忘。我在阅读教学中注意精心设计具有思考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结尾。如配乐欣常一段精彩的片段,品味一幅美丽的图画,完成一项有趣的练习等。另外,笔者认为,学生要学好语文,除了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指导提高语文能力之外,还应在课外的阅读中增长知识,把学生在阅读课中诱发出来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延续到新的学习中去,做到“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如在《妈妈的账单》一课结束时,我再次点出主题: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价的,是广博的。接着手持另外两个关于母爱的绘本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和《逃家小兔》,娓娓地向他们讲述其中的精彩片段,伴随着我激情的讲述学生临近松怠的情绪再次高涨,纷纷问我:“老师您可以借我吗?”“老师图书馆有吗?”“我今晚就去书城看”......
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学中只要我们以学生的兴趣做为突破口,根据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到课伊始,趣意生;课正行,趣意浓;课已尽,趣犹存,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这样的课堂必将成为学生恋恋不舍的课堂。
[关键词] 激趣 持趣 存趣 促学
卢梭在《爱弥尔》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的东西”。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余耳”的效果,让学生觉得上语文课是一种美的享受。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语文教学往往气氛沉闷,教师精疲力竭,学生收效甚微。罗大佑的《童年》中唱道: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它本意虽然不在批评教育,但恰恰成了如今不少学生的课堂心理写照。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营造充满磁性的语文课场,结合工作实践经验,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课前激趣,依文择策,营造主动学习场
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语文教学作为一门精湛艺术,课前激趣,犹如文章的“凤头”、戏剧的序幕、相声的开场、说书人的起讲,一开始就要有吸引人心的作用,从而敲响教学的第一锤。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基础,也是优化课堂教学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开头,犹如磁石吸铁,紧扣学生的心弦。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种类繁多,学生不同,课文不同,导入的方式也就不同。教学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下面浅谈其中几点:
1.设置悬念
我常常从审题、解题入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向学生提出:“小朋友,我们都知道,人有脚,许多动物也有脚,爬山虎是植物,它怎么也有脚呢?它的脚究竟是怎样的?看看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他们渴求了解知识的欲望油然而生。
2.创设情境
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均处于直观具体的感受阶段,因此,通过图画、多媒体课件、表演等方式创设情境,能让学生接受到直观的知识,容易消化吸收。例如,我在教学《观潮》一课时,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介绍钱塘江大潮的短片。在短片中,钱塘江气势汹涌的潮水,震耳欲聋的响声,让学生不时的发出赞叹声。我抓住时机,说道:“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样雄伟壮观的大潮的好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好!”此时学生兴致勃勃,产生了愉快的情感,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3.巧设谜语
用一个小谜语来引入新课是低年级孩子最喜欢的,他们对猜谜语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以谜语导入新课既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如在执教一年级课文《荷叶圆圆》一课时,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这一则谜语:“池里一只碗,大雨落不满,小雨纷纷下,珍珠一串串。”这则谜语言简意赅,读来琅琅上口,又充满神秘,学生将感觉与认知相结合,经过分析和判断,纷纷举手发言,猜对谜底是荷叶,此时学生油然而生一种认同感和成就感。这样的导入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猜谜的过程中为了找到正确的答案,探求知识的欲望被激起,自然就使他们以最佳的思维状态进入到学习中来。
二、课中持趣,依情激情,搭建主动学习场
轻松进入课堂学习后,如何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课文,从而领悟作者表达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依据学生此时的学习热情和文本内容,选择适合学习的有效策略,把学生这种积极的学习兴趣保持下来。
持趣方法一:读法灵活多样
阅读与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读法的设计因课文的不同而灵活多变。对于内容较长的课文,我采用让学生快速默读的方法,当然,得用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采用竞赛的办法,让学生比一比,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文本中获取的信息比较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篇幅较短语言优美的课文,可采用教师范读,听录音朗读,学生比赛朗读等形式进行。感情深沉的课文如《和时间赛跑》,可采用先品其味,然后通过朗读来诠释。对于内容有趣的课文,可采用分角色来朗读,如《陶罐和铁罐》,学生略显稚嫩但不失原味的朗读,让全班同学都笑乐了,在笑声中,他们懂得了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有时给一个小组读完了,全班同学觉得还不过瘾,又给第二个小组读,就这样全班同学在愉悦的朗读中快乐地过了一堂课。
持趣方法二:巧设提问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语文课堂的提问非常重要。提问得法,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在课堂上把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使学生保持浓厚兴趣,由浅入深的提问引领着学生去探究、发现课文的主旨。
持趣方法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主要是为了配合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表演中能揣摩角色的神态、心理,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创作过程。这些表演往往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兴趣也最高,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如《画家和牧童》一课,等到分析完课文,学生有些疲惫了,注意力稍有松懈时,让学生试演这一出大画家与小牧童的对手戏,学生在练演、展演中再次以激情投入课堂,松怠的脑子一下子又有了精神。课堂也再次呈现高潮。
持趣方法四:学科整合
现在小学开设的课程大约有十几种,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往往都是体育、音乐、美术等实践性强的课文,有的孩子巧妙的把这些科目与语文进行对比,戏称糖与水的关系。教学中我尝试着把糖适量的溶入水中,让语文这潭活水,也变得有滋有味。如教学《蜜蜂引路》一文时,写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那段话,我变语言文字为绘画,要求他们读懂后,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简笔画画出蜜蜂、花丛、园子和小房子的位置。学生们兴趣极高,非常认真地画起来,教室里鸦雀无声。不一会儿,一幅幅形象不同,但内容、位置差不多的简笔画就画成了。这样学生对这段文字的学习就非常感兴趣,而且印象也很深刻。低年级有一篇课文叫《快乐的节日》,文章写得很美,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但是那么长的一篇课文让学生背下来肯定是有难度的。于是想到了反复听歌的方法,舒缓的音乐犹如一股强磁力,很快吸引了学生,你会发现即使你不让他跟着唱,他也会情不自禁地哼起来,几遍之后就差不多会背了。 整个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
三、课尾存趣,升华主题,形成主动学习场
一个好的结尾会让学生余味无穷,终身难忘。我在阅读教学中注意精心设计具有思考性、实用性、趣味性的结尾。如配乐欣常一段精彩的片段,品味一幅美丽的图画,完成一项有趣的练习等。另外,笔者认为,学生要学好语文,除了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指导提高语文能力之外,还应在课外的阅读中增长知识,把学生在阅读课中诱发出来的学习兴趣延续到课外,延续到新的学习中去,做到“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如在《妈妈的账单》一课结束时,我再次点出主题: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价的,是广博的。接着手持另外两个关于母爱的绘本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和《逃家小兔》,娓娓地向他们讲述其中的精彩片段,伴随着我激情的讲述学生临近松怠的情绪再次高涨,纷纷问我:“老师您可以借我吗?”“老师图书馆有吗?”“我今晚就去书城看”......
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教学中只要我们以学生的兴趣做为突破口,根据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到课伊始,趣意生;课正行,趣意浓;课已尽,趣犹存,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这样的课堂必将成为学生恋恋不舍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