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话语标记语and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它的语用模糊性,并运用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分析其在动态语境中的使用,在交际过程中能动的使用并理解话语标记语and,才能达到成功的交际。
【关键词】and 话语标记语 语用模糊 动态语境 顺应理论
一、引言
英语连词and形似简单,其用法和含义却灵活多变,是英语中最活跃的单词之一。很少有人对and引起重视,一般的语法书也极少对它的功能进行系统的讨论,以往的语言研究或英语教学对and进行考察时多停留在语法,语义,句法层面上。但and的用法非常灵活,有学者已开始尝试从语用角度考察,如李从禾(2006:34)以关联理论为主要框架详细考察了英语连词and的语用和认知特点,并指出and的作用不仅仅是连接两个句子,还具有非常丰富的话语标记功能。本文拟在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框架下分析and作为话语标记语的特点和使用。
二、话语标记语的概念及识别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话语成分,充当这种成分的可以是单个的词语也可以是短语或小句,如英语中的and,therefore,because,well,oh,you know,I mean等和汉语中的“令人遗憾的是”,“我提醒你”,“据报道”,“总而言之”,“不过”,“哦”,“吧”,“吗”,“呢”,“嘛”等。由于国内外学者研究角度的不同,所以赋予了话语标记语各种不同的术语,如连接词(conjunctions),逻辑语(logical connectors),话语操作语(discourse operators),语用标记语(pragmatic markers),话语小品词(discourse particles),语用表达式(pragmatic expressions)等(何自然,冉永平,1999)。本文通称为话语标记语,这一术语是由Schiffrin提出的,是说话人为了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而选择的语言标记。从功能上看,话语标记语本身不添加任何话语内容,对话语表达的命题不产生影响,但能衔接句子结构,它将听话人引入处理该话语所需的语境中,并根据该语境得出话语结构(何自然,冉永平,1999)。
近年来,随着语用学的兴起,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从简单的结构描写开始进入到认知语用领域,成为国外会话分析,语用研究中一个新的探讨话题。国内学者也陆续发表了一些相关的研究论文,但大多集中于易于识别的话语标记语,如汉语语气词“吗”,“呢”,“嘛”,英语感叹词well,oh,和一些能够独立使用的小句等,而对于英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连词and专门研究却相对较少,这与and作为话语标记语的不易识别有关。福德(J.D.Fodor)在《形式语言学和形式逻辑》(伍铁平:1998)一文中说到了and和or的模糊性,指出这两词甚至在连接句子时所包含的意义也是既不系统,又很难用形式规则去加以掌握的。如a person I don’t like and I had every reason to like(尽管我曾有一切理由喜欢但终未喜欢的一个人) 该句如果采用比较合乎逻辑的方式表达应为:a person I don’t like even though I had every reason to like 。可见,我们用and一词是相当随便的。
对于and的使用,关联理论不能做出很好的解释。关联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最少的努力去追求最佳的认知效果。如He fell in the river and caught a chill中,and不如because关联性强,选用and使听话人或读者在理解话语时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对此关联理论不能很好的解释选用and的原因。本文试图从话语使用的角度用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来分析话语标记语and。
三、从顺应论角度看话语标记语“and”的选择
1.顺应理论与语言选择
维索尔伦在他的《语用学新解》中提出了语言顺应理论,以一种新的视角来考察语言的使用,为语用学整体理论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维氏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经常不断的有意无意的,受语言内或语言外因素左右的语言选择过程。语言使用者之所以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做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这三种特性。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对语境的一种顺应,它们不仅可以帮助说话人构建语篇,同时还可实现不同的语用功能以促成交际。对听话人来说,话语标记语则可帮助他更好的理解语篇和推导说话人的话语意义。因此,说话人必然会根据语言的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以及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在交际过程中能动的利用话语标记语顺应构建语篇的需要,成功的进行交际。
2.话语标记语“and”的顺应性分析
(1)语言项目(包括语篇,语段)在话语或篇章中通常按一定的次序排列,形成一定的逻辑语义关系,构成语篇的连贯。
He knocked the door and went in.
He wrote a letter and went to bed.
She picked up the kitten and put it in the box.
She jumped on the horse and she rode the horse into the sunset.
人类认知的特点之一就是把时间先后的顺序作为一种自然的处理顺序。以上各句中,前后之间蕴含着先后关系,所以使用话语标记语and表明说话人顺应了按时间先后合理展开话题的语义关系,使语篇的发展较为自然。同时对听话人或读者所面临的众多语境假设加以限制和制约,起到一种明示导向作用,减少了听话人或读者在话语理解过程中所要付出的努力,从而达到成功的交际目的。
(2)维氏认为语言使用者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语言能力,语言的方便和实用程度,而且还要考虑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说话人使用话语标记语是出于以下心理动机:有逻辑的构建语篇和实现交际目的,并且方便听话人理解语篇和推导自己话语的意义和交际动机。为了顺应这样的心理动机,从而最终实现成功的交际,说话人会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上从储存于大脑中的备选项中作出选择,各种选择最终服务于说话人在具体语境下的交际目的。
According to the treaty of 1868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nd the Sioux Indians,the land between the Missouri River and the Bughorn Mountains was granted to the Sioux forever. But within the territory lay the Black Hills,most sacred place of the Sioux,where braves went to speak to their gods. To many white men,however,the ponderosa-clad hills,which from a distance looked so strangely black,seemed a likely place to find gold. And in violation of the treaty,prospectors entered the Indians’ holy mountains.
这段话中,说话人为了顺应有逻辑的建构语篇的心理动机,使用话语标记语but,however,和and不仅从结构上把三个句子连接起来,而且把它们的意义关系也有机的编织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说话人选择语言的过程也是顺应自己的和听话人的心理世界的一个动态过程。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不确定某些话语是否该说,如何说,说话场合是否合适,出于礼貌的考虑或照顾双方的面子,或协调彼此间的冲突,可以有意识的使用一些语气轻微的连接词如and.
(John is very lazy and doesn’t work hard. Recently,he lost his job again and had no money to pay his rental. So he turned to his father for help.)
Father:You guy got time back?
John:Oh,I miss you and mum so,and
Father:You little rabbit need money again?
John:Yeah,but I will give back,I promise.
此例中,John 一直以来不求上进,每次回家都是向父母要钱,父子关系比较紧张,这次John 又一次失业,回家请援时,就采取试探的方式,只用了连接词and,可以停顿观察父亲的反应,以免直接说出要钱激化双方的冲突。这样,既能维护自己的面子,又能维护父亲的面子,顺应了说话人的心理世界。
(4)在言语交际中,谈话者角色,谈话者彼此间关系,谈话者的社会地位及权势等作为社会规约对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也会产生影响。由于对社会规约的违背所导致的后果,往往是无法修复与弥补的,而且交际效果也不可能令人满意,所以交际者对社会规约的重视程度往往比较高。
Do it at once,and you’ll never regret.
在祈使分句Do it at once和陈述分句you’ll never regret之间,通过and来表示前后两句之间的隐含关系if you do it at once…为了避免话语太直接而影响交际的成功,运用语义隐含的话语标记语and来提出建议或警告,顺应了谈话双方的角色和社会关系。
Reporter:And,first question Benny——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rt gallery?
Benny:Yes,lots of times.
Reporter:And the bullet,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ballet?
Benny:yes,a few times. It’s all right. I quite like it.
Reporter:And what about classical concerts?
在此例中,and 作为语气铺垫词,顺应了交际双方的心理动机,使问话变得和蔼,婉转,避免了硬梆梆的,直来直去的审问,从而实现成功的交际。
四、结语
话语标记语and的使用可以明示的方式对听话人或读者理解话语起制约作用,还可以协调话语行为,实现建构语篇的功能。此外,它还具有非常强的语境动态性,它的选择受各种因素制约,比如,社会规约,心理世界等。明确and的这种作用,不仅能对英语写作,阅读理解及口语教学提供借鉴,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现不必要的理解错误。
参考文献:
[1]Schiffrin,D. Discourse Mark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Verschueren,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李丛乐.英语连词and 及其并列句的语用功能分析[J].外语教学,2006,(2):34-38.
[5]冉永平.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0,(4):8-14.
[6]何自然,冉永平.话语联系语的语用制约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8.
本文系2009年校青年科学基金《语块习得对外语输出能力发展的探索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and 话语标记语 语用模糊 动态语境 顺应理论
一、引言
英语连词and形似简单,其用法和含义却灵活多变,是英语中最活跃的单词之一。很少有人对and引起重视,一般的语法书也极少对它的功能进行系统的讨论,以往的语言研究或英语教学对and进行考察时多停留在语法,语义,句法层面上。但and的用法非常灵活,有学者已开始尝试从语用角度考察,如李从禾(2006:34)以关联理论为主要框架详细考察了英语连词and的语用和认知特点,并指出and的作用不仅仅是连接两个句子,还具有非常丰富的话语标记功能。本文拟在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框架下分析and作为话语标记语的特点和使用。
二、话语标记语的概念及识别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话语成分,充当这种成分的可以是单个的词语也可以是短语或小句,如英语中的and,therefore,because,well,oh,you know,I mean等和汉语中的“令人遗憾的是”,“我提醒你”,“据报道”,“总而言之”,“不过”,“哦”,“吧”,“吗”,“呢”,“嘛”等。由于国内外学者研究角度的不同,所以赋予了话语标记语各种不同的术语,如连接词(conjunctions),逻辑语(logical connectors),话语操作语(discourse operators),语用标记语(pragmatic markers),话语小品词(discourse particles),语用表达式(pragmatic expressions)等(何自然,冉永平,1999)。本文通称为话语标记语,这一术语是由Schiffrin提出的,是说话人为了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而选择的语言标记。从功能上看,话语标记语本身不添加任何话语内容,对话语表达的命题不产生影响,但能衔接句子结构,它将听话人引入处理该话语所需的语境中,并根据该语境得出话语结构(何自然,冉永平,1999)。
近年来,随着语用学的兴起,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从简单的结构描写开始进入到认知语用领域,成为国外会话分析,语用研究中一个新的探讨话题。国内学者也陆续发表了一些相关的研究论文,但大多集中于易于识别的话语标记语,如汉语语气词“吗”,“呢”,“嘛”,英语感叹词well,oh,和一些能够独立使用的小句等,而对于英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连词and专门研究却相对较少,这与and作为话语标记语的不易识别有关。福德(J.D.Fodor)在《形式语言学和形式逻辑》(伍铁平:1998)一文中说到了and和or的模糊性,指出这两词甚至在连接句子时所包含的意义也是既不系统,又很难用形式规则去加以掌握的。如a person I don’t like and I had every reason to like(尽管我曾有一切理由喜欢但终未喜欢的一个人) 该句如果采用比较合乎逻辑的方式表达应为:a person I don’t like even though I had every reason to like 。可见,我们用and一词是相当随便的。
对于and的使用,关联理论不能做出很好的解释。关联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以最少的努力去追求最佳的认知效果。如He fell in the river and caught a chill中,and不如because关联性强,选用and使听话人或读者在理解话语时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对此关联理论不能很好的解释选用and的原因。本文试图从话语使用的角度用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来分析话语标记语and。
三、从顺应论角度看话语标记语“and”的选择
1.顺应理论与语言选择
维索尔伦在他的《语用学新解》中提出了语言顺应理论,以一种新的视角来考察语言的使用,为语用学整体理论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维氏认为语言的使用是一个经常不断的有意无意的,受语言内或语言外因素左右的语言选择过程。语言使用者之所以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做出种种恰当的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这三种特性。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反映了语言使用者对语境的一种顺应,它们不仅可以帮助说话人构建语篇,同时还可实现不同的语用功能以促成交际。对听话人来说,话语标记语则可帮助他更好的理解语篇和推导说话人的话语意义。因此,说话人必然会根据语言的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以及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在交际过程中能动的利用话语标记语顺应构建语篇的需要,成功的进行交际。
2.话语标记语“and”的顺应性分析
(1)语言项目(包括语篇,语段)在话语或篇章中通常按一定的次序排列,形成一定的逻辑语义关系,构成语篇的连贯。
He knocked the door and went in.
He wrote a letter and went to bed.
She picked up the kitten and put it in the box.
She jumped on the horse and she rode the horse into the sunset.
人类认知的特点之一就是把时间先后的顺序作为一种自然的处理顺序。以上各句中,前后之间蕴含着先后关系,所以使用话语标记语and表明说话人顺应了按时间先后合理展开话题的语义关系,使语篇的发展较为自然。同时对听话人或读者所面临的众多语境假设加以限制和制约,起到一种明示导向作用,减少了听话人或读者在话语理解过程中所要付出的努力,从而达到成功的交际目的。
(2)维氏认为语言使用者不仅要考虑自己的语言能力,语言的方便和实用程度,而且还要考虑语篇的衔接和连贯。说话人使用话语标记语是出于以下心理动机:有逻辑的构建语篇和实现交际目的,并且方便听话人理解语篇和推导自己话语的意义和交际动机。为了顺应这样的心理动机,从而最终实现成功的交际,说话人会在不同的意识程度上从储存于大脑中的备选项中作出选择,各种选择最终服务于说话人在具体语境下的交际目的。
According to the treaty of 1868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nd the Sioux Indians,the land between the Missouri River and the Bughorn Mountains was granted to the Sioux forever. But within the territory lay the Black Hills,most sacred place of the Sioux,where braves went to speak to their gods. To many white men,however,the ponderosa-clad hills,which from a distance looked so strangely black,seemed a likely place to find gold. And in violation of the treaty,prospectors entered the Indians’ holy mountains.
这段话中,说话人为了顺应有逻辑的建构语篇的心理动机,使用话语标记语but,however,和and不仅从结构上把三个句子连接起来,而且把它们的意义关系也有机的编织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说话人选择语言的过程也是顺应自己的和听话人的心理世界的一个动态过程。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不确定某些话语是否该说,如何说,说话场合是否合适,出于礼貌的考虑或照顾双方的面子,或协调彼此间的冲突,可以有意识的使用一些语气轻微的连接词如and.
(John is very lazy and doesn’t work hard. Recently,he lost his job again and had no money to pay his rental. So he turned to his father for help.)
Father:You guy got time back?
John:Oh,I miss you and mum so,and
Father:You little rabbit need money again?
John:Yeah,but I will give back,I promise.
此例中,John 一直以来不求上进,每次回家都是向父母要钱,父子关系比较紧张,这次John 又一次失业,回家请援时,就采取试探的方式,只用了连接词and,可以停顿观察父亲的反应,以免直接说出要钱激化双方的冲突。这样,既能维护自己的面子,又能维护父亲的面子,顺应了说话人的心理世界。
(4)在言语交际中,谈话者角色,谈话者彼此间关系,谈话者的社会地位及权势等作为社会规约对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也会产生影响。由于对社会规约的违背所导致的后果,往往是无法修复与弥补的,而且交际效果也不可能令人满意,所以交际者对社会规约的重视程度往往比较高。
Do it at once,and you’ll never regret.
在祈使分句Do it at once和陈述分句you’ll never regret之间,通过and来表示前后两句之间的隐含关系if you do it at once…为了避免话语太直接而影响交际的成功,运用语义隐含的话语标记语and来提出建议或警告,顺应了谈话双方的角色和社会关系。
Reporter:And,first question Benny——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rt gallery?
Benny:Yes,lots of times.
Reporter:And the bullet,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ballet?
Benny:yes,a few times. It’s all right. I quite like it.
Reporter:And what about classical concerts?
在此例中,and 作为语气铺垫词,顺应了交际双方的心理动机,使问话变得和蔼,婉转,避免了硬梆梆的,直来直去的审问,从而实现成功的交际。
四、结语
话语标记语and的使用可以明示的方式对听话人或读者理解话语起制约作用,还可以协调话语行为,实现建构语篇的功能。此外,它还具有非常强的语境动态性,它的选择受各种因素制约,比如,社会规约,心理世界等。明确and的这种作用,不仅能对英语写作,阅读理解及口语教学提供借鉴,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出现不必要的理解错误。
参考文献:
[1]Schiffrin,D. Discourse Mark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Verschueren,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3]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4]李丛乐.英语连词and 及其并列句的语用功能分析[J].外语教学,2006,(2):34-38.
[5]冉永平.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0,(4):8-14.
[6]何自然,冉永平.话语联系语的语用制约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8.
本文系2009年校青年科学基金《语块习得对外语输出能力发展的探索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