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题目千变万化,唯有问题的本质亘古不变。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高屋建瓴,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一题多变的研究,在探究中揭示问题的本质,从而习得丰富的解题经验。
关键词:一题多解;一题多用;揭示本质
一题多变,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进行有计划的探究,进而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 一题多解,拓宽思维。
一题多解是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分析数学问题,通过纵横发散,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
例如:甲、乙两人同时从李村出发,步行去王庄,5分钟后,甲返回李村取笔,没有停留继续步行去王庄,恰与乙同时到达王庄,如果从两人同时出发开始起计时,那么,35分钟后两人同时到达。已知甲每分钟所行路程比乙每分钟所行路程的2倍少30米,求甲、乙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解:设乙每分钟行x米,则甲每分钟行(2x-30)米。
解法一 在路程上选一个量(李村到王庄的路程),用两种方式进行表达,得:
35(2x-30)-2×5(2x-30)=35x,
或(35-2×5)(2x-30)=35x
解法二 在速度上选一个量(乙的速度),用两种方式加以表达,得:
x=35(2x-30)-2×5(2x-30)3×5
解法三 在时间上选一个量(甲全程所用35分钟),得
35=35x 2×5(2x-30)2x-30
通过对本题多种解法的探究,不仅复习了行程问题里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而且培养了学生通过纵横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揭示了行程中的数学本质。
二、 一题多变,提升思维品质
(一)转化题设或结论
通过转化习题的题设或结论,并结合问题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深入与扩展,从而得到一类变式题组,发展数学解题的思维深度。
比如:在Rt△ABC中,当∠C=90°时,则 c2=a2 b2.(勾股定理)
变换1:当∠C不是90°时,c2=a2 b2仍成立吗?如果不能成立,a,b,c三邊又成何关系呢?
变换2:已知所有符合a2 b2=c2的正整数解即为一组勾股数,如:3、4、5,5、12、13,9、40、41,…那么是否存在正整数a,b,c,使a3 b3=c3呢?
(二)变换设问方向
针对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引导我们将其分解为几个基本问题,通过对基本问题的求解,逐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
例如:已知点P(a-2,a2-4)在x轴负半轴上,求点P坐标。
变换1:已知点P(a-2,a2-4)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求点P坐标。
变换2:已知点P(a-2,a2-4)在直线y=2x 3上,求点P的坐标。
变换3:已知点A(-3,m)、B(n,4),若AB∥x轴,求m的值并确定n的取值范围。
三、 一题多用,打开视野
有时一个求解思路、解题规律可以适用于一系列看似问题差异很大的题目求解。
例如:(1)下列图1中各有几条不同的线段?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如图2,已知∠AOB是锐角,以点O为端点向∠AOB内部作一条射线,则图中共有多少个角?若作两条、三条射线有多少个角?若作n条射线时有多少个角?画一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观察下列各图,寻找对顶角(不含平角)与邻补角:
①图3(1)中共有 对对顶角, 对邻补角;
②图3(2)中共有 对对顶角, 对邻补角;
③图3(3)中共有 对对顶角, 对邻补角;
④研究①~③小题中直线条数与对顶角,邻补角对数之间的关系,若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 对对顶角, 对邻补角。
以上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打开了学生解题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建模思想和题目整合能力。
数学题目千变万化,唯有问题的本质亘古不变。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高屋建瓴,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一题多变的研究,在探究中揭示问题的本质,从而习得丰富的解题经验。
关键词:一题多解;一题多用;揭示本质
一题多变,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而进行有计划的探究,进而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 一题多解,拓宽思维。
一题多解是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分析数学问题,通过纵横发散,探求不同的解题途径。
例如:甲、乙两人同时从李村出发,步行去王庄,5分钟后,甲返回李村取笔,没有停留继续步行去王庄,恰与乙同时到达王庄,如果从两人同时出发开始起计时,那么,35分钟后两人同时到达。已知甲每分钟所行路程比乙每分钟所行路程的2倍少30米,求甲、乙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解:设乙每分钟行x米,则甲每分钟行(2x-30)米。
解法一 在路程上选一个量(李村到王庄的路程),用两种方式进行表达,得:
35(2x-30)-2×5(2x-30)=35x,
或(35-2×5)(2x-30)=35x
解法二 在速度上选一个量(乙的速度),用两种方式加以表达,得:
x=35(2x-30)-2×5(2x-30)3×5
解法三 在时间上选一个量(甲全程所用35分钟),得
35=35x 2×5(2x-30)2x-30
通过对本题多种解法的探究,不仅复习了行程问题里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而且培养了学生通过纵横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揭示了行程中的数学本质。
二、 一题多变,提升思维品质
(一)转化题设或结论
通过转化习题的题设或结论,并结合问题的内涵与外延进行深入与扩展,从而得到一类变式题组,发展数学解题的思维深度。
比如:在Rt△ABC中,当∠C=90°时,则 c2=a2 b2.(勾股定理)
变换1:当∠C不是90°时,c2=a2 b2仍成立吗?如果不能成立,a,b,c三邊又成何关系呢?
变换2:已知所有符合a2 b2=c2的正整数解即为一组勾股数,如:3、4、5,5、12、13,9、40、41,…那么是否存在正整数a,b,c,使a3 b3=c3呢?
(二)变换设问方向
针对综合性较强的数学问题,引导我们将其分解为几个基本问题,通过对基本问题的求解,逐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从而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
例如:已知点P(a-2,a2-4)在x轴负半轴上,求点P坐标。
变换1:已知点P(a-2,a2-4)在第二、四象限的角平分线上,求点P坐标。
变换2:已知点P(a-2,a2-4)在直线y=2x 3上,求点P的坐标。
变换3:已知点A(-3,m)、B(n,4),若AB∥x轴,求m的值并确定n的取值范围。
三、 一题多用,打开视野
有时一个求解思路、解题规律可以适用于一系列看似问题差异很大的题目求解。
例如:(1)下列图1中各有几条不同的线段?从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2)如图2,已知∠AOB是锐角,以点O为端点向∠AOB内部作一条射线,则图中共有多少个角?若作两条、三条射线有多少个角?若作n条射线时有多少个角?画一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3)观察下列各图,寻找对顶角(不含平角)与邻补角:
①图3(1)中共有 对对顶角, 对邻补角;
②图3(2)中共有 对对顶角, 对邻补角;
③图3(3)中共有 对对顶角, 对邻补角;
④研究①~③小题中直线条数与对顶角,邻补角对数之间的关系,若有n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则可形成 对对顶角, 对邻补角。
以上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打开了学生解题的视野,培养了学生建模思想和题目整合能力。
数学题目千变万化,唯有问题的本质亘古不变。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高屋建瓴,引导学生积极进行一题多变的研究,在探究中揭示问题的本质,从而习得丰富的解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