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1年9月,许鞍华的《桃姐》亮相威尼斯电影节,颇受舆论好评。此后该片先后荣获台湾第48届金马奖三项大奖、第18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奖,此外还获得2012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女主角奖和最受欢迎男演员奖……这部小投资的文艺片一路走来,以朴质无华、温润雅致的格调,轻轻地撞击观众的心灵,让长久以来浸淫于好莱坞式奇观大片的观众,感受到电影的另一种美丽。而它的成功无疑提振了华语电影的艺术创作的信心。
【关键词】《桃姐》;许鞍华;温情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应该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桃姐》以一种素描的风格不煽情不造作的给我们展示了一段真实的故事,反映了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引发了人们关于人生、关于爱、关于生活的问题的深思。
《桃姐》全片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表现的也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生活细节,阐释了一段主仆之间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感人故事,在一言一语,一饭一食的日子里,以一袭人生真实的素颜赢得无数眼泪与共鸣。影片讲述的是少爷Roger相送从小照顾她的佣人桃姐终老的故事,从女仆桃姐日常买菜做饭开篇,进而平缓地推进到中风住院、主动请辞并住进老人院。这条故事线顺理成章,很容易将人带入到叙事情境中。
可以说许鞍华是一个大艺术家,在电影《桃姐》中她以自己贯有的简单的如素描的线条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而这一切其实都源于许鞍华贯有的平淡中见悠远,沉静里含深意的独特表达方式。很多人其实不知道,许鞍华以前四处找投资商筹拍《天水围的日与夜》,并未预料到影片上映后竟会有这样的轰动,《天水围的日与夜》主角不过是隔壁邻居家满脸褶皱的阿婆,镜头前来来去去不过是普通人起居、吃饭、睡觉、穿衣这样触目可及的平凡生活,上映后却赢得诸多民众共鸣,并获得第十五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桃姐》就是以类似的方式,又一次轻松取得了那么多的优秀成绩。这不是偶然,就像电影的英文的名《A simple life》一样,在这个社会中人们都在追求一种真实的简单, 现在听到很多人在说自己只想要一份简单的快乐,平静的生活,但是很多时候却发现那份简单是那么的难。《桃姐》给了我们这样一份简单,或者说是给了我们一个空间来思考这份简单。
《桃姐》中给我们透露了很多信息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比如桃姐做菜。她做菜很讲究,其实菜谱都很简单,区别只在于是否用了心。其实这也隐喻了导演一直坚信的:电影也就是一道菜,可口的饭菜不一定是要多少技术,只要你在里面加入真情它就会变得与众不同。对于许鞍华来说,电影就是她的一切,有人说她这一生就是嫁给了电影。她没有随着商业片的大潮逐流,而是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秦海璐在接受采访中说:“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桃姐,这个人可能是你的父母,也可能是你的邻居”,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我的外婆。那个和桃姐一样老实一样朴素一样善良的人,在别人眼中她或许平凡平淡了一点,但是正是因为她们这么老实本分的尽职的做了一辈子平凡的事,反而凸显出了她的伟大。每次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题材,让我可以写写我的外婆,每每提起笔时我却发现我词穷了,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我对外婆那种质朴又坚韧的品质的赞扬,她是那么伟大但是我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来抒发我对她的感情,因为那些华丽又高调的文字配不上外婆的气质。所以,就算是写出来了,也是一篇干瘪的文章,除了自己心里明白以外,却不能打动任何的人。而《桃姐》的出现,让我恍然大悟,用这种素描般的方式,或者是白描的表现手法最为适宜,就评这一点,许鞍华在我心中已经是一个好导演。真正打动人的故事是不需要我们过多的用文字去装饰去堆砌的。我的“桃姐”也是一个朴素却又极讲究的人,她每天亲力亲为着那些琐碎的事,好像这些除了她谁来做她都不放心,这些看起来极为普通的事情,她认认真真地用心去做了一生。她跟桃姐一样,不愿意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即使喜欢即使不舍也不肯让年轻人为自己耽误一丝半点。她对别人总是那么宽容,不争强好胜,这样平平淡淡的坚持了一生,而那种平淡正好又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最容易使人忽视的。外婆身上有的是和桃姐出于忠诚有所不同的爱,她本身就是一份心灵鸡汤,温暖着我们家所有的人,让我们感受一种纯粹的爱、纯粹的亲情。她们这一代人身上有的这些质朴的品质都是我们所缺少的,这些都是《桃姐》带给我的启示,这就是这部影片的伟大之处,它让我们静下来反思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桃姐》给我们展示的也是一种纯粹的人性美,60年如一日的坚持这一份真,这是多么的难得,这大概也是为何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此部影片就那么打动人的原因吧。桃姐和roger这种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感情似乎还给我传达了一种处事之道,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真心相对的基础上的,人们都是用心来交换信任的。桃姐那么用心的在roger家做了60年,照顾了几代人,尽心尽责,我相信她在做这些的过程中没有想过回报,但是,roger一家却依然给了她如儿子般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敬老院里的其他人都羡慕不已。
当然,电影在表现社会问题上也一点不含糊,在最后的这段日子中,桃姐所经历的是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转折——退休、养老。电影的镜头大多数是对准的敬老院,对于现实社会中有的问题也提了出来让更多的人去讨论。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电影中表现媒体为了做报道去敬老院给老人们发月饼,表演节目时的场景,月饼只是道具,用完这家还会拿到下一家,而给老人们唱歌的女演员更是一离开镜头就表现得好不耐烦的样子。看到这些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平时我们看到的那些报道都很受欺骗?还有简陋而逼仄的隔间,落后的医疗设备与匮乏的护工资源,这些是真实的。我想,看到这里每个人都会觉得心酸,因为我们都会老去,如果离去之前每个人都是面临这样的场景,你会不会觉得很冰凉?这个忙碌的世界,这个冰冷的世界,谁又能奢望一个美满的终老?敬老院里的人们见过太多的人离去,但是他们都已经麻木了,这种麻木是他们对待死的态度吧,如果一个人到了死亡都不怕的境界,还算是个正常的人吗,这又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还好,roger对桃姐的照顾在这种接近于黑白的冷色基调中,可以算得上是时代的冷光灯下透露出人性的丝丝温暖,他们之间的这份浓情确实让人羡慕。
这不是电影,就是生活;这不是浓墨重彩,就是白描;这不是这幅装裱的多么华丽的油画,就是一幅用简单线条勾勒起来的素描画。但是它却真真正正的敲打着我们的内心,引起我们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思考,在这个喧嚣的城市中,如果能够返璞归真反倒能够给人意外惊喜。
【关键词】《桃姐》;许鞍华;温情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应该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桃姐》以一种素描的风格不煽情不造作的给我们展示了一段真实的故事,反映了一系列社会现实问题,引发了人们关于人生、关于爱、关于生活的问题的深思。
《桃姐》全片没有大起大落的剧情,表现的也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之类的生活细节,阐释了一段主仆之间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感人故事,在一言一语,一饭一食的日子里,以一袭人生真实的素颜赢得无数眼泪与共鸣。影片讲述的是少爷Roger相送从小照顾她的佣人桃姐终老的故事,从女仆桃姐日常买菜做饭开篇,进而平缓地推进到中风住院、主动请辞并住进老人院。这条故事线顺理成章,很容易将人带入到叙事情境中。
可以说许鞍华是一个大艺术家,在电影《桃姐》中她以自己贯有的简单的如素描的线条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而这一切其实都源于许鞍华贯有的平淡中见悠远,沉静里含深意的独特表达方式。很多人其实不知道,许鞍华以前四处找投资商筹拍《天水围的日与夜》,并未预料到影片上映后竟会有这样的轰动,《天水围的日与夜》主角不过是隔壁邻居家满脸褶皱的阿婆,镜头前来来去去不过是普通人起居、吃饭、睡觉、穿衣这样触目可及的平凡生活,上映后却赢得诸多民众共鸣,并获得第十五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桃姐》就是以类似的方式,又一次轻松取得了那么多的优秀成绩。这不是偶然,就像电影的英文的名《A simple life》一样,在这个社会中人们都在追求一种真实的简单, 现在听到很多人在说自己只想要一份简单的快乐,平静的生活,但是很多时候却发现那份简单是那么的难。《桃姐》给了我们这样一份简单,或者说是给了我们一个空间来思考这份简单。
《桃姐》中给我们透露了很多信息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比如桃姐做菜。她做菜很讲究,其实菜谱都很简单,区别只在于是否用了心。其实这也隐喻了导演一直坚信的:电影也就是一道菜,可口的饭菜不一定是要多少技术,只要你在里面加入真情它就会变得与众不同。对于许鞍华来说,电影就是她的一切,有人说她这一生就是嫁给了电影。她没有随着商业片的大潮逐流,而是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秦海璐在接受采访中说:“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个桃姐,这个人可能是你的父母,也可能是你的邻居”,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我的外婆。那个和桃姐一样老实一样朴素一样善良的人,在别人眼中她或许平凡平淡了一点,但是正是因为她们这么老实本分的尽职的做了一辈子平凡的事,反而凸显出了她的伟大。每次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题材,让我可以写写我的外婆,每每提起笔时我却发现我词穷了,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我对外婆那种质朴又坚韧的品质的赞扬,她是那么伟大但是我却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来抒发我对她的感情,因为那些华丽又高调的文字配不上外婆的气质。所以,就算是写出来了,也是一篇干瘪的文章,除了自己心里明白以外,却不能打动任何的人。而《桃姐》的出现,让我恍然大悟,用这种素描般的方式,或者是白描的表现手法最为适宜,就评这一点,许鞍华在我心中已经是一个好导演。真正打动人的故事是不需要我们过多的用文字去装饰去堆砌的。我的“桃姐”也是一个朴素却又极讲究的人,她每天亲力亲为着那些琐碎的事,好像这些除了她谁来做她都不放心,这些看起来极为普通的事情,她认认真真地用心去做了一生。她跟桃姐一样,不愿意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即使喜欢即使不舍也不肯让年轻人为自己耽误一丝半点。她对别人总是那么宽容,不争强好胜,这样平平淡淡的坚持了一生,而那种平淡正好又是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最容易使人忽视的。外婆身上有的是和桃姐出于忠诚有所不同的爱,她本身就是一份心灵鸡汤,温暖着我们家所有的人,让我们感受一种纯粹的爱、纯粹的亲情。她们这一代人身上有的这些质朴的品质都是我们所缺少的,这些都是《桃姐》带给我的启示,这就是这部影片的伟大之处,它让我们静下来反思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桃姐》给我们展示的也是一种纯粹的人性美,60年如一日的坚持这一份真,这是多么的难得,这大概也是为何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此部影片就那么打动人的原因吧。桃姐和roger这种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感情似乎还给我传达了一种处事之道,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真心相对的基础上的,人们都是用心来交换信任的。桃姐那么用心的在roger家做了60年,照顾了几代人,尽心尽责,我相信她在做这些的过程中没有想过回报,但是,roger一家却依然给了她如儿子般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敬老院里的其他人都羡慕不已。
当然,电影在表现社会问题上也一点不含糊,在最后的这段日子中,桃姐所经历的是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转折——退休、养老。电影的镜头大多数是对准的敬老院,对于现实社会中有的问题也提了出来让更多的人去讨论。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电影中表现媒体为了做报道去敬老院给老人们发月饼,表演节目时的场景,月饼只是道具,用完这家还会拿到下一家,而给老人们唱歌的女演员更是一离开镜头就表现得好不耐烦的样子。看到这些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平时我们看到的那些报道都很受欺骗?还有简陋而逼仄的隔间,落后的医疗设备与匮乏的护工资源,这些是真实的。我想,看到这里每个人都会觉得心酸,因为我们都会老去,如果离去之前每个人都是面临这样的场景,你会不会觉得很冰凉?这个忙碌的世界,这个冰冷的世界,谁又能奢望一个美满的终老?敬老院里的人们见过太多的人离去,但是他们都已经麻木了,这种麻木是他们对待死的态度吧,如果一个人到了死亡都不怕的境界,还算是个正常的人吗,这又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呢?还好,roger对桃姐的照顾在这种接近于黑白的冷色基调中,可以算得上是时代的冷光灯下透露出人性的丝丝温暖,他们之间的这份浓情确实让人羡慕。
这不是电影,就是生活;这不是浓墨重彩,就是白描;这不是这幅装裱的多么华丽的油画,就是一幅用简单线条勾勒起来的素描画。但是它却真真正正的敲打着我们的内心,引起我们关于生活关于人生的思考,在这个喧嚣的城市中,如果能够返璞归真反倒能够给人意外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