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功能对等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是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语言再现源语的信息。本文结合案例解析功能对等理对社科著作翻译的指导。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社科著作翻译
一、功能对等理论内涵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在其著作《翻译科学初探》中提出了“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动态对等是“与原文最自然的贴切”(Nida.2004),注重读者反应,以最贴切的自然语言再现原文信息,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程度一致。同时,奈达指出:“所谓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再现源语的信息”(谭载喜,1984:10)。奈达后来用功能对等代替动态对等,但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功能对等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强调翻译不是原文的字面意义和语序,而是原文的思想和目的,不仅是语义的对等还包括风格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因此,要求译文读者对译文与原文读者对原文做出的反应基本一致。这也是功能对等理论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
二、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实例翻译
(一)词汇对等 词在翻译中扮演重要作用,译者能否正确选出合适的目标语会严重影响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和反应。因此,译者应了解汉英语转换过程中词汇的差异,熟练掌握其中的翻译技巧。一)直译 奈达曾说过“如果直译能够达到指称意义和联想意义上的对等,则无需形式上的转变”(Nida,1993:125)。换言之,如果直译可以实现完全对等,即形式和功能上的对等,那么直译法是首要的选择。二)词性的转换 按照词性的不同,如何摆脱英汉语言差异,用最贴切的方式传达原文信息,达到词汇上的对等。名词化 英语名词化能简化句子结构,浓缩信息,使行文更加正式、客观。汉语多用动词来表达类似的概念,换用动词表达,译文行文更加明确。因此译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词性的转换,确保译文精准,流畅。形容词 形容词是一种修辞表达,翻译中有时候由于上下文语境和表达习惯的要求需要转化词性,达到功能上的对等。原文:Not to worry; you were still young, eager, and inexpensive, so the company would find you a spot with one of its magazines’ Web divisions.譯文:你不必担心,凭你的年轻、热切和廉价,公司肯定会在旗下杂志的某个网络部门给你安排个职位。分析:划线处形容词汉译时转换为名词,使句子更加流畅通顺。虚词 英语中使用虚词,体现语句各部分的关系,在汉语里不一定需要,译出则会使汉语啰嗦,甚至造成汉语失范。
(二)句法对等 英汉两种语系存在较大差异,语言都有各自特征。译者需要尊重目的语特征,采用目的语表达习惯,准确传达句子表层信息,挖掘其深层含义。一)语态转换 英文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较多,这也是英文社科著作的一大特征,作者此举体现文本的客观性。汉语中,被动句使用频率相对较少。因此汉译时尽量按照汉语的表述习惯,可将被动态转为主动句,既可准确传达了原文信息又避免了翻译腔。二)逆向翻译 由于英汉在思维方式和表达方法上存在差异,有些句子按照字面翻译效果不佳,汉译时不能完全按照词序顺序翻译,需要根据隐含意义,以及汉语行文顺序,进行顺序调换。英文句子的自然语序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如使用倒装语序,主要是为了加强语气、突出重点、平衡句子结构等,而汉语中使用较少。译成汉语转换为自然语序,使译文符合汉语表达易于理解。三)分译与合译 英文社科著作句型结构复杂,定语较多,信息量大。译者需分析语句中的深层含义,根据逻辑关系对原文作必要合译或拆分。原文:Fifteen years later Baer was working for another defense contractor when he drafted the complete schematics for a video-game console that would sell for about $20. 译文:十五年后,贝尔为另一家防务承包商工作,草创一款视频游戏机原理图,售价20美元。分析:英语复合句汉译时常在分句连接处分译。原句为主从复合句,如果按照英语顺译,译文句子复杂定语过长,容易导致译文晦涩难懂,译者分别从两分句处进行分译,这样读起来语句更流畅、节奏感更强。原文:Interruptive ads are ad copy that weaves through or around editorial copy. Although critics call them invasive ads, as long as readers can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ad and the editorial content it interrupts they do not violate industry ethical standards. 译文:干扰性广告贯穿或隐含在杂志内容之中,批评者称其为侵入性广告,但只要读者能分辨广告与它所干扰的杂志内容,就未违反行业的道德准则。分析:原文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起修饰限定作用,译者为了避免修饰语过长,将此部分转换成动词功能,采用合译的方法。后一句中两个从句与前文具有承接关系,将其合并后逻辑关系清楚,易于理解。
总 结
社科著作文本翻译既要准确再现原文信息,也要注重读者的感受,这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一致的。译者应结合翻译实践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力求原文与译文对等。
参考文献:
[1]黄忠廉等.翻译方法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2]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
[3]刘敬国,何刚强.翻译通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社科著作翻译
一、功能对等理论内涵
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著名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在其著作《翻译科学初探》中提出了“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动态对等是“与原文最自然的贴切”(Nida.2004),注重读者反应,以最贴切的自然语言再现原文信息,使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程度一致。同时,奈达指出:“所谓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再现源语的信息”(谭载喜,1984:10)。奈达后来用功能对等代替动态对等,但两者并无本质的区别。功能对等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强调翻译不是原文的字面意义和语序,而是原文的思想和目的,不仅是语义的对等还包括风格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因此,要求译文读者对译文与原文读者对原文做出的反应基本一致。这也是功能对等理论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
二、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实例翻译
(一)词汇对等 词在翻译中扮演重要作用,译者能否正确选出合适的目标语会严重影响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和反应。因此,译者应了解汉英语转换过程中词汇的差异,熟练掌握其中的翻译技巧。一)直译 奈达曾说过“如果直译能够达到指称意义和联想意义上的对等,则无需形式上的转变”(Nida,1993:125)。换言之,如果直译可以实现完全对等,即形式和功能上的对等,那么直译法是首要的选择。二)词性的转换 按照词性的不同,如何摆脱英汉语言差异,用最贴切的方式传达原文信息,达到词汇上的对等。名词化 英语名词化能简化句子结构,浓缩信息,使行文更加正式、客观。汉语多用动词来表达类似的概念,换用动词表达,译文行文更加明确。因此译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词性的转换,确保译文精准,流畅。形容词 形容词是一种修辞表达,翻译中有时候由于上下文语境和表达习惯的要求需要转化词性,达到功能上的对等。原文:Not to worry; you were still young, eager, and inexpensive, so the company would find you a spot with one of its magazines’ Web divisions.譯文:你不必担心,凭你的年轻、热切和廉价,公司肯定会在旗下杂志的某个网络部门给你安排个职位。分析:划线处形容词汉译时转换为名词,使句子更加流畅通顺。虚词 英语中使用虚词,体现语句各部分的关系,在汉语里不一定需要,译出则会使汉语啰嗦,甚至造成汉语失范。
(二)句法对等 英汉两种语系存在较大差异,语言都有各自特征。译者需要尊重目的语特征,采用目的语表达习惯,准确传达句子表层信息,挖掘其深层含义。一)语态转换 英文中,被动句的使用相对较多,这也是英文社科著作的一大特征,作者此举体现文本的客观性。汉语中,被动句使用频率相对较少。因此汉译时尽量按照汉语的表述习惯,可将被动态转为主动句,既可准确传达了原文信息又避免了翻译腔。二)逆向翻译 由于英汉在思维方式和表达方法上存在差异,有些句子按照字面翻译效果不佳,汉译时不能完全按照词序顺序翻译,需要根据隐含意义,以及汉语行文顺序,进行顺序调换。英文句子的自然语序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如使用倒装语序,主要是为了加强语气、突出重点、平衡句子结构等,而汉语中使用较少。译成汉语转换为自然语序,使译文符合汉语表达易于理解。三)分译与合译 英文社科著作句型结构复杂,定语较多,信息量大。译者需分析语句中的深层含义,根据逻辑关系对原文作必要合译或拆分。原文:Fifteen years later Baer was working for another defense contractor when he drafted the complete schematics for a video-game console that would sell for about $20. 译文:十五年后,贝尔为另一家防务承包商工作,草创一款视频游戏机原理图,售价20美元。分析:英语复合句汉译时常在分句连接处分译。原句为主从复合句,如果按照英语顺译,译文句子复杂定语过长,容易导致译文晦涩难懂,译者分别从两分句处进行分译,这样读起来语句更流畅、节奏感更强。原文:Interruptive ads are ad copy that weaves through or around editorial copy. Although critics call them invasive ads, as long as readers can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ad and the editorial content it interrupts they do not violate industry ethical standards. 译文:干扰性广告贯穿或隐含在杂志内容之中,批评者称其为侵入性广告,但只要读者能分辨广告与它所干扰的杂志内容,就未违反行业的道德准则。分析:原文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起修饰限定作用,译者为了避免修饰语过长,将此部分转换成动词功能,采用合译的方法。后一句中两个从句与前文具有承接关系,将其合并后逻辑关系清楚,易于理解。
总 结
社科著作文本翻译既要准确再现原文信息,也要注重读者的感受,这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一致的。译者应结合翻译实践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力求原文与译文对等。
参考文献:
[1]黄忠廉等.翻译方法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2]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
[3]刘敬国,何刚强.翻译通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