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评价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anha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评价分为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教学中的评价都是终结性的评价,对学生的唯一评价就是看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对老师的评价也是以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为唯一依据。这样就忽视了学生的发展过程,忽视了对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评价。特别,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获得较高的数学素养。新课程理念要求对学生的评价要从终结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强烈的、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充满获得成功的信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握好评价的时机
  教师评价学生,若把握不好评价的时机,不会从学生的表现和语言之中挖掘出评价因素,评价语言平泛,语调平直,缺乏情感。教师的评价语言往往缺少个性和价值。总是“你说得真好!”“你说得太好了!”等这样的既空又泛的放之四海皆管用的一路赞歌式的评价,对甲同学是这样的评价,对乙同学也是这样的评价,对此问题是这样的评价,对彼问题也还是同样的评价。学生得到的只是精神上的慰籍,而缺少思维上的碰撞和认识上的飞跃。长时间的这种缺乏个性的评价方式使得学生也逐渐变得不以为然,连精神上的慰籍也没有了。把握评价时机是实施成功评价的关键,教师适时到位的评价才能真正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的变化,用心留意并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使正确的得以强化,错误的及时发现并设法改正。及时评价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动不动就“你真好,你真棒!”动不动就送“智慧星”,因为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自满情绪,甚至迷失方向。近几年来优质课比赛中不分青红皂白的“掌声”教学引起了教育评价的反思。相反课堂上教师应把握好时机,把“真好真棒”送给那些语言、行为确实出众的学生,把“智慧星”送给那些思维与众不同的学生,激励学生向他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教师的评价才是真正适时、到位的,真正体现了评价的意义和价值。
  二是语言要富有激励性鼓励性语言
  评价是什么?评价应该是“欣赏”,是“激励”,还应是“导向”。教学改革使得教师确实放下了“架子”,改“呵斥”为“呵护”了,教学氛围也的确使学生身心感到愉悦了。课堂上的评价应不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激励性和启发性评价,使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气度。
  我们数学应该以“享受数学”的理念帮助学生热爱数学, 学好数学,加强赏识教育。把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体验与内化。使数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教学过程的灵魂。
  三是要灵活运用终结性评价。
  在数学课堂的评价过程中,我们强调以发展性评价为主,但也不能把终结性评价排斥于课堂评价之外。对于解题方法与思维方法方面的评价,适合运用于发展性评价;至于计算问题方面的评价,应倾向于终结性评价,比如有理数计算的问题,就更适合终结性评价。
  四是倡导学生自主评价
  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正是课堂教学改革所努力的方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在数学教学中广为使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提倡学生自主评价与同学之间的彼此评价,无疑是对常规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补充。它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由老师为核心的课堂评价方式,促使课堂评价日趋多元化的互动式的评价。课堂评价除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外,还应该包括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两个方面。但在目前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看到的还主要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学生间的互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则很少有。学生间的互动评价,有可能比老师的评价更符合学生的年龄与心理发展实际,更利于学生接受,从而起到教学评价的效果。
  总之,评价除了“欣赏”和“激励”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导向”作用,因而教师的评价就必须是具体实在的,就必须能使学生认识到下一步应该怎样去努力才能做得更好。一堂课中,对学生的表现评价得体,就能达到很好激励效果,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更好,积极性就会更高。
其他文献
进入初中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因此重视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里仅对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要点及内容谈几点拙见。  一
期刊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强,各种物质文化的传播渠道、速度都得到扩宽与提速,社会成员对新鲜事物的消费需求与消费层次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目前各国政府都致力于对本国公民需求的消
现代数学教学越来越着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未来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技术革命的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当前,数学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就是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必须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入手,把创新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下面谈谈本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
期刊
英语教学是学生掌握英语语言项目的过程,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交际统一整体。一个灵活、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对象,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习目标;可以提高学生认知领域里的思维活动,能力领域里的训练活动,情感领域里的心理活动。因此,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灵活地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上探索和运用新的、好的教学方法,不仅是必要的更是必需的。根据自己
【摘要】在很多人看来,上语文课历来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多上一节少上一节课对学生的成绩而言是没有什么关系的。甚至有的学生因为特别原因一个没有上过语文课但他的语文成绩依旧如故。一些学生也认为语文课是所有的课程中最无聊最没劲的,因而对语文缺少激情缺乏兴趣。但我们试想,又有那些人会对一个本来就缺乏趣味的课堂会听得津津有味呢?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如何让学生改变以往对语文的看法,如何将生动有趣这位
目前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将应试教育变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初中教师都很积极地参见了这场改革。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觉得怎样在实验教学中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最大关键。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提出,一方面是物理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
期刊
目的:通过对海洛因代谢物6-单乙酰吗啡及阿片类治疗药剂纳洛酮的色谱过程的筛选,分离两种物质且其线性、重复性、回收率满足要求.方法: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选择不同的色
我们孩子从婴儿时期进入幼儿时期后, 由于自身动作及语言的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以及独立性的增长, 渴望参加社会活动的愿望便逐渐产生。但因受本身知识、经验和生活能力的限制, 又使他们不可能真正地参与到成人的活动之中来, 所以游戏便成了最受孩子欢迎的活动。孩子通过游戏对其身体的认知、社会认知以及情绪与情感等等的发展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幼儿在的游戏需要镇南关能否得到满足,游戏能否真正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
期刊
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呈现出复杂化、消极化、突发化的发展趋势,如环境适应、学习压力、恋爱等问题。也有特殊群体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如女生、贫困生、成绩落后学生等。面对这些问题,要有效发挥辅导员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通过团体辅导、营造富有凝聚力的班集体等措施,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辅导员 大学生 心理健康  1 问题提出  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是一个有知识、未成熟
一则好的作文批语,能启发学生思考,触发学生写作的热情;而一则较差的批语,不仅达不到批改的目的,而且有可能扼杀学生的写作热情。因此,作文批语要考虑到课标对本年级作文教学的要求,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还要有针对性,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去年教师节,我校举行了各年级组的作文竞赛。七年级的命题作文《我的老师》,要求写记叙文,并在记叙中应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有位教师给一篇作文下了这样的批语:“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