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具体研究中,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合理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思维意识,为技巧指导铺垫基础。随后再通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思维;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观察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难以真正落实对数学思维的培养,以至于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过度依赖教师,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所谓数学思维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和运用数学意识的培养。利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一种数学思维的直观反映。因此,改变传统教学理念,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从思维层面出发展开教学,恰恰是当前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合理的引导与点拨,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强化他们的自主探究意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认知规律。长此以往,对于学生升入更高级的学府来讲有着重要意义。
一、围绕现实案例,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即结合数学知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在生活中使用面积计算公式购买地砖,利用体积公式计算家中鱼缸容积,利用统计学知识计算家庭一个月的花费情况。以上现象都属于数学案例,都融入了数学思想。所以,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引入这些案例,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桌子有多长”为例:这节课重点讲述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引入了单位长度m/cm的知识。在教学期间,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工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况视频,然后要求学生思考:“工人叔叔们使用的工具叫什么?”以此传递“尺子”的概念。随后,教师可以追问:“尺子上的刻度代表的是什么?”在学生观察期间,他们会发现一组组大的刻度数和小的刻度数。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大的刻度数代表的是cm,而比cm更大的是m。当学生听到这里的时候会询问:“我们手中的尺子没有1m,要怎样才能测量出桌子的长度呢?”这时教师可以将单位长度的换算问题交代出来,从而让学生在观看和思考中快速融入到知识情境中。可见,围绕现实案例引入数学知识,是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最佳手段。而且,通过悬念性的引入,能让课堂快速点燃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
二、践行技巧指导,强化學生数学思维
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体现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之上,这也是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所在。因此,践行技巧指导,为学生提供合理的练习体验平台,无疑是当前教学的重中之重。具体实践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以此强化他们的数学思维。
在学完“桌子有多长”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探究任务:首先,利用手中的直尺测量黑板、书桌、椅子的长度,然后利用单位换算的方式标注出它们分别为多少米和多少厘米。其次,指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对比一下自己的测量结果和对方的测量结果是否匹配。若发现不匹配的情况,则需要及时找出测量期间的错误。譬如:有的学生在利用直尺测量黑板长度的时候忘记了标注记号,以至于在测量的过程中重叠了先前测量长度的部分距离。就这样,通过反复的体验,有效提升了实践效果,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当然,在教学其它知识点时,教师同样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练习平台,比如在“小小图书馆”中给学生提供计算情境,在认知图形中鼓励学生设计图形,观察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图形的外部轮廓特点等。由此一来,学生可以意识到生活处处是数学。而在这个基础上再布置数学探究任务,便可巩固学生的理解,将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全面提升上去。
三、课后延伸探索,巩固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懂得“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不能单纯地通过几节课来实施简单的教育,而是要在平日的生活中给学生提供合理的思维养成空间。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全面强化学生的数学实践体验,一方面可以巩固他们的数学思维。
譬如在学完“小小商店”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以下家庭作业:首先,自己设计一份购物清单,而购物的总金额不可以超过30元,随后亲自前往附近的超市购买文具用品。其次,在购买完物品之后,需要统计自己一共花费了多少钱,还余留多少钱。然后指出如何购买文具,可以获得最大的收益,同时还能间接省掉更多的钱。上述两点中,第一个问题需要学生运用统计学的知识进行设计,而第二个问题需要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完成解答。另一方面,该作业不存在具体的答案,所以学生可以随意开发个人的智慧和想象力,根据自己的思路列出不同的购买方案。这样一来,一方面加强了他们对货币的概念,提高了他们对加法和减法的使用效率,同时也让他们懂得了如何在生活中合理运用数学知识。所以,定期开展此类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数学,这是巩固其数学思维的最佳手段。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其实就是授人以渔的过程。在这期间,教师通过融入核心素养理念,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体验平台,能让学生更灵活地使用数学知识。但需要注意: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里,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客观学情,并针对部分学生的认知现状采取合理的纠正措施,从而达到“因人制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士贤.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6(09):26—27
[2]张莹莹,朱丽,吴晓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6(09):25—27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思维;教学方法
通过教师的观察发现,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难以真正落实对数学思维的培养,以至于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过度依赖教师,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所谓数学思维的培养,其实就是对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和运用数学意识的培养。利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一种数学思维的直观反映。因此,改变传统教学理念,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从思维层面出发展开教学,恰恰是当前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合理的引导与点拨,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强化他们的自主探究意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认知规律。长此以往,对于学生升入更高级的学府来讲有着重要意义。
一、围绕现实案例,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即结合数学知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在生活中使用面积计算公式购买地砖,利用体积公式计算家中鱼缸容积,利用统计学知识计算家庭一个月的花费情况。以上现象都属于数学案例,都融入了数学思想。所以,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引入这些案例,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桌子有多长”为例:这节课重点讲述了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引入了单位长度m/cm的知识。在教学期间,教师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工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况视频,然后要求学生思考:“工人叔叔们使用的工具叫什么?”以此传递“尺子”的概念。随后,教师可以追问:“尺子上的刻度代表的是什么?”在学生观察期间,他们会发现一组组大的刻度数和小的刻度数。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大的刻度数代表的是cm,而比cm更大的是m。当学生听到这里的时候会询问:“我们手中的尺子没有1m,要怎样才能测量出桌子的长度呢?”这时教师可以将单位长度的换算问题交代出来,从而让学生在观看和思考中快速融入到知识情境中。可见,围绕现实案例引入数学知识,是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最佳手段。而且,通过悬念性的引入,能让课堂快速点燃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
二、践行技巧指导,强化學生数学思维
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体现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之上,这也是增强学生数学思维的关键所在。因此,践行技巧指导,为学生提供合理的练习体验平台,无疑是当前教学的重中之重。具体实践阶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以此强化他们的数学思维。
在学完“桌子有多长”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探究任务:首先,利用手中的直尺测量黑板、书桌、椅子的长度,然后利用单位换算的方式标注出它们分别为多少米和多少厘米。其次,指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对比一下自己的测量结果和对方的测量结果是否匹配。若发现不匹配的情况,则需要及时找出测量期间的错误。譬如:有的学生在利用直尺测量黑板长度的时候忘记了标注记号,以至于在测量的过程中重叠了先前测量长度的部分距离。就这样,通过反复的体验,有效提升了实践效果,强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当然,在教学其它知识点时,教师同样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练习平台,比如在“小小图书馆”中给学生提供计算情境,在认知图形中鼓励学生设计图形,观察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图形的外部轮廓特点等。由此一来,学生可以意识到生活处处是数学。而在这个基础上再布置数学探究任务,便可巩固学生的理解,将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全面提升上去。
三、课后延伸探索,巩固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懂得“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不能单纯地通过几节课来实施简单的教育,而是要在平日的生活中给学生提供合理的思维养成空间。如此一来,一方面可以全面强化学生的数学实践体验,一方面可以巩固他们的数学思维。
譬如在学完“小小商店”之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以下家庭作业:首先,自己设计一份购物清单,而购物的总金额不可以超过30元,随后亲自前往附近的超市购买文具用品。其次,在购买完物品之后,需要统计自己一共花费了多少钱,还余留多少钱。然后指出如何购买文具,可以获得最大的收益,同时还能间接省掉更多的钱。上述两点中,第一个问题需要学生运用统计学的知识进行设计,而第二个问题需要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完成解答。另一方面,该作业不存在具体的答案,所以学生可以随意开发个人的智慧和想象力,根据自己的思路列出不同的购买方案。这样一来,一方面加强了他们对货币的概念,提高了他们对加法和减法的使用效率,同时也让他们懂得了如何在生活中合理运用数学知识。所以,定期开展此类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数学,这是巩固其数学思维的最佳手段。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其实就是授人以渔的过程。在这期间,教师通过融入核心素养理念,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体验平台,能让学生更灵活地使用数学知识。但需要注意: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里,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客观学情,并针对部分学生的认知现状采取合理的纠正措施,从而达到“因人制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士贤.简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6(09):26—27
[2]张莹莹,朱丽,吴晓璐.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6(09):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