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嫁娘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yrab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一个清晨,正当我打点行装准备离开瑶寨的乡亲家时,一个被大家唤作美月老人的小孙子心急火燎地跑来:“我奶奶叫你去一下。”丢下行装我匆忙赶到美月老人家,刚一进门就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一位穿着精美的瑶族服饰的新娘,绯红的面颊染红了两鬓的白发,眉宇间透露出一种从未见过的气质。她可是这寨子里年逾百岁的美月老人!
  美月老人拉着我的手,告诉我她想了整整一夜,到天亮终于决定,把这套嫁衣拿出来给我看,但有一个条件,让我拍张她穿着这件嫁衣的照片。我欣然地将镜头对准了眼前这位穿着绣满各种精致图案嫁衣的“新娘”,我知道,镜头定格的不仅是一位穿嫁衣的百岁老人,还有一段山盟海誓的爱情。我的思绪被拉回到半个月前。
  今年初秋的一天,阳光明媚,我乘车来到桂北的一个瑶族古寨。这个大寨子坐落在龙脊梯田的山脉深处,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地势险要,但充满灵性,被当地人视为一块风水宝地。车到龙脊梯田脚下就到了终点。我下了车,步行了整整三个小时才抵达寨子。举目望去,这里是清一色的木制吊脚楼,自上而下倚坡修建,很是壮观。寨子的正面是一条蜿蜒流淌的小河,潺潺的流水声格外悦耳,一伙顽童正光腚在水中游戏,传来阵阵笑声。寨子的背面是一座挺拔耸立的山峰,直入云霄,被当地人喻为镇寨之峰,那山峰犹如一位勇士,日夜守护着瑶寨的百姓。山寨满眼是茂密的植被,阳光充足地令呼吸的空气都是甘甜的。
  我是为采集民俗民艺来到寨子的,一听说寨子里有位叫美月的百岁老人珍藏了一套从未上身的精美嫁衣时,就按捺不住好奇之心,想一探究竟。尽管老人从来秘不示人,似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但作为一名民族学的研究生,我还是决定贸然一试。我找到这位百岁老人,她表情平静、目光深邃,竟令我顿生敬畏。当听到我是来看嫁衣的,老人很漠然地拒绝了。我也自觉我的行为过于唐突,讪讪离开了美月老人的家。
  


  我住进了美月老人家的隔壁,每天忙着采风、记录、拍摄。偶尔间会拐到老人家去坐坐,拉拉家常,听她聊些陈年往事,但只字不再提那件嫁衣的事儿。几次之后,老人的陌生感渐渐消失,她偶尔还会让她的小孙子给我送过来亲手做的瑶族传统食品——米粉莲花肉让我品尝。这种米粉肉用荷叶包了放到笼上蒸熟,闻起来清香扑鼻,吃起来香甜可口。
  半个月的时间里,我走家串户,访问拍摄,了解了这里瑶族的生活情景。寨中那纵横交错宛如蛛网的竹水笕,独立四方如塔的粮仓,放在居家主要位置的温暖烘热的火炉塘,木制如船似舟的洗浴盆,无遮无拦的竹木晒台,昏暗而又不透风的卧室,用于恋人对歌的窗口等等,无不吸引着我,诱惑着我。
  但最吸引我的是那古朴又多姿的服饰。在瑶族,男女老少都以留长发为美,将长发盘结在头上呈圆锥形,并在发髻上缠上黄、绿、红色的绒线,还要插上两三根美丽的雉鸡羽毛。女人们喜欢戴银、铝、铜、锡制的耳环,脖子上套数个项圈。男人裹有一丈多长的红头巾,而女人戴的则是绣花头帕,头帕里缠有玉镯形的“自木通”(一种柔软有弹性的树蕊),装饰着白色雉鸡羽毛和银簪、银钗、山花等物,这种扮相为已婚标识。未婚的姑娘头上不戴绣花头帕,以示区别。
  这是瑶族的家常服饰,他们的盛装,特别是嫁衣就更要富丽庄重,热烈大方。在瑶族,只有在探亲访友、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穿上盛装。他们的服饰绣满花草藤蔓、飞禽走兽等大自然的奇异景物。男子的盛装一般是自备,而女子的盛装是随嫁妆从娘家带来的,终身穿用直到百年归寿后,当寿服入殓。
  在瑶寨采风很快乐,不知不觉就到了返回的日子。虽然未能见到美月老人的神秘嫁衣,但离开前的那个晚上我仍然去看望了老人。那晚上我们聊了很久,老人知道我要走了,还给我唱了首山歌,告诉我她已经几十年没有唱过了。老人唱的山歌的歌词虽然含糊不清,但经由她沙哑的声音传出,竟充满了一种朦胧感和神秘感,仿佛将我带回到遥远的古代。我起身要走的那一瞬间,感觉到老人好像要说什么,嘴唇动了几下,但又没说出来。
  我从记忆中回过神来,眼前这位光彩照人的“百岁嫁娘”对着我和她的家人娓娓讲出了一段往事:
  八十多年前,美月老人还是个十多岁的女孩。她偷偷爱上了邻村一位家境贫寒但勤劳善良的年轻人,按照本族的习俗,美月早早就夜以继日地赶做自己的嫁衣,针针线线都寄托着她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就当她憧憬着早点嫁给心上人,过上幸福的婚姻生活时,她的父母却看上了一家有钱人家的男子,并将她许配给了那个她并不爱的男人。美月愤怒至极,出嫁那天,她断然拒绝穿上这件用她的心血和情感织成的嫁衣,一把锁将嫁衣封进嫁妆的箱底,一同来到了现在的夫家。
  这套嫁衣一锁就是近一个世纪。美月老人的老伴已于二十多年前先她而去,当年的初恋情人早已背井离乡,不知去向。如今她也已年逾百岁,岁月在脸颊无情地刻下深深的皱纹,随风而逝的往事将老人的心涤荡得平静如湖水,唯独这件压在箱底从未上身的嫁衣,精美依旧,只是不再钩沉老人的记忆。
  此刻,在我这个异乡的年轻人面前,老人取出搁置了大半辈子的嫁衣,头一次穿上它。眼前这位不同寻常的百岁新娘,略带沉稳而羞涩、沧桑而幸福的笑容定格在我的镜头,我想,一起定格的还有百岁新娘的不老爱情。
  
  旅游小贴士
  连南瑶族自治县是块充满神奇色彩的瑶族聚居区,它地处粤北,因遍布瑶寨而被称为“百里瑶山”之称。这里群山环绕,景色优美。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9.5℃,气候温和怡人。当地居民多为瑶民,他们都住在富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瑶寨里,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古典建筑民居遍布山岗,古屋一律青砖砌墙,黑瓦盖顶,造型独特,极为壮观。千年瑶寨其实就是一处大“碉堡”。山寨建在易守难攻的半山腰,四处设防,壁垒森严。
  


  瑶族人民绚丽的服饰,优美的歌舞更令人们赏心悦目,如果你能赶上“耍歌堂”等传统节日,那就更能让你大开眼界了。你不仅可以一饱口福在那里尝一尝糍粑、竹筒饭、烟肉等特产,更可以一饱眼福和耳福:盛大的游神“大典”,美丽的歌舞,耍歌堂最壮观的仪式“枪杀法真”。总之绝对会让你不虚此行,回味无穷。
  您可以从广州省客运站出发,坐汽车到达连南,费用只有60元,用时三个小时。
其他文献
中国内画肖像艺术是中国内画一种表现人物真实面目的形式,内画肖像的创始人是民国时期的北京内画艺人马少宣。但自马少宣之后在内画艺术的行业中很少有人去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绘制人物肖像。  内画,顾名思义,就是在某种透明或半透明的器皿内壁用一种特制的笔从器皿的开放处伸入内部壁上作画。但视觉观赏却是在器皿的外壁,所以称之为内画。内画的形成是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此时的一些王公贵族,文人雅士在使用、玩弄料器(玻
期刊
田野建筑艺术,是一段段凝聚的历史,一份份生命的感悟,它以一个个独特的艺术视角,留下人类不曾逝去的记忆,  构画更新的今天,追梦未来的心灵家园。  反复推敲,虽然这个题名还是定的很笼统,或者说有些抽象,但“田野艺术”一词,它涉及的艺术人类学却内涵极深,近百年来已是被世人关注的学科。  在今天动笔想写“建筑”这个专辑的序时,脑海里浮现的却是一片艺术的旷美田野,它们立体地、全方位地呈现着……可能是因为近
期刊
1904年,英军从印度出发,经由日喀则入侵西藏,留下了众多“血迹斑斑”的遗迹。比如江孜的宗山古堡,比如亚东堆纳乡的曲美雄谷抗英英雄纪念碑。而用电影形式回放那段悲壮历史的《红河谷》便选取了这两个地方作为影片拍摄地。  江孜被称为“英雄城”,因为这里曾上演了一幕江孜人民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的事迹,《红河谷》所讲述的汉藏人民团结抵抗英帝侵略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一座城市必然有一个地标,而江孜的地标便是宗
期刊
1 寻访德木寺:一段历史的记录    由盛极一时到静卧一岗,德木寺这个集300余年荣光的辉煌大寺,如今呈现给我们的,却是村落与人情交织中的斑驳红尘。远离历史烟云,德木寺的威名却随着“羌姆”的恢复,滋生出了无限亲近民间的顽强生命力。  两次前往大峡谷派镇的路上,我都没能看到雅鲁藏布江北岸的德木寺。事实上这个寺庙并不是藏在深山中那般难寻,一路沿北岸正在修建中的简易公路穿村过乡,经林芝县米瑞乡所在地,再
期刊
几年来,我不止一次地神游过丝路南道。我坚信与河西走廊并行的祁连山南麓,存在一条同样重要的同样繁忙的通道。这条经河谷、高原和越过祁连山大坂的路,是由马蹄敲打出来的。    7、浩门城北约8.5公里的北山乡境内,还有唐威戎军城遗址。    浩门城北约8.5公里的北山乡境内,还有唐威戎军城遗址。  威戎军大抵是团一级的建制。《新唐书》上记载:“唐初之戍边者,大日军,小日守捉。日城,日镇,总之者日道。”《
期刊
它是鲁北平原上霍然而起的一个奇迹。那青色砖屋青色的瓦,构成了一幢神秘的历史深宫。它的身上浓缩了百年的风雨,通过它可以形象地了解晚清时代的社会状况和当时的社会心态建筑风格,更重要的是,从庄园的兴衰和魏氏家族的命运,可以看到100多年来社会和时事的变迁。  ——题记  由济南沿220国道东北而行百余公里,到达惠民县的魏集。下国道不远,快要抵着黄河坝堤的地方,就是那谜一样的魏氏庄园了。这是我国北方仅存的
期刊
也许在人类历史中,从来没有一个知识分子像中国的孔丘(公元551~479年)那样,长时期地受到一个朝代接着一个朝代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尊崇。他认为“一只鸟能够挑选一棵树,而树不能挑选过往的鸟”,所以周游列国,想找一位能重用他的封建主来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但始终不得志。事实上,“树”能挑选鸟;却没有一棵“树”肯要这只姓孔名丘的“鸟”。他有时在旅途中绝了粮,有时狼狈到“累累若丧家之狗”;最后只得叹气说,“吾道
期刊
读高月冬先生所绘《百驴图》,虽不及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之繁华,但他都把人带入了一个另类的社会群体,犹如置身于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之中。驴非驴,画驴写人。  观其驴:悠然自得者如采菊东篱下;仰天长啸者如壮士悲歌,慷慨激昂;嘻戏玩耍如睿智玩鲁天真可爱;老态龙钟者如白发翁满腹经论;还有如情侣之耳鬓厮磨;有如母子情深恬犊之情。奔驴之狂如夸父追日,卧驴之静虽有磐石之安,目光中却掩饰不住其迷离扑朔的心性。相聚一起
期刊
书法艺术载于中国特殊的象形语言符号。语言表意借助于形象,遂使这形象的把握产生许多审美心理及程式。首先是主体心理的各类状态,它决定了这一艺术创造活动质量的诸多特征。  这种主体心理简扼地说在于文化史的艺术控制系统,由此而形成的艺术创作观及评论观,于书法则具体表现为书法史学、书法本体学、书法评论学三大方面。  我认为林散之老人的书法史观是碑为体、帖为用的一个运动史学观,由此而展开审度取合,构成他独特的
期刊
仙境    时值11月初,从成都出发时气温在18℃左右,可过了康定,漫天下起鹅毛大雪,气温下降至零度以下,可我还是一身秋衣,难抵严寒的侵袭。大巴车内坐有30多个人,有90%是藏族同胞,他们都穿着厚厚的藏袍,还有三五个穿着紫红色佛装的喇嘛。车子遇到一次颠簸,车内便掀起一阵尖叫,尖叫过后听到的是一阵咪咪嘛嘛的诵经声。  我第一次到藏区,藏区在我心中的感觉是——蓝天、青草、雪山、牦牛、喇嘛庙。可是到了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