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中,教师要吃透教材,将内容准确地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对计算的兴趣,重视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实现计算教学效率的稳步提升。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基础如果不牢靠,又怎么去谈建设高楼大厦?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在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时,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培养数学计算能力相关现状解析
(一)教师自身方面原因
数学计算能力仅仅是一项基本性的技能,所以很多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数学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时,教师认为是由学生粗心造成的,不用额外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培养,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学生在计算方面得不到重视,计算能力无法提高。在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时,教师必须摈弃固有思维,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学生自身方面原因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往往不会系统地对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进行巩固,也不会究其根本,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几乎不理解自己计算某道题出现错误的原因。同时,小学生的思维不够缜密,在数学应用方面往往会落入陷阱,造成计算的错误。小学生的另一大特点就是感性思维,只能看到问题的表象,在计算时总是以最简单的思维计算题目,造成计算的错误。
二、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1.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小学生的数学计算意识进行培养
要把计算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算数的兴趣,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明白计算的意义和价值。“数一数”是一年级小学生接触数学的起点,数学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从场景图中把数字剥离出来,让小学生能按顺序数数。“数一数”这节课程是让小学生完成数的积累,小学生只有完成数的积累才能进行数学计算的学习,才能对小学生的数学意识进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意识和数感的初步建立是在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生数学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促进了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进而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在小学生数学计算教学中树立层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生计算教学中,要根据课程要求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有利于小学生有目的地掌握计算相关知识点,有目的地增强计算能力的提升,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计算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例如,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情景,让小学生初步了解混合运算和生活的联系,并能利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让小学生了解并掌握“先算乘除再算加减”的运算顺序。(3)让小学生了解在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作用。通过这种有层次的清晰的数学计算教学目标,让小学生能有针对性地学习计算相关的知识点,让小学生有层次地去解决计算中的难点和重点,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和小学生数学
核心素养的目的。
3.突出小学生计算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合理设置教学导向
小学数学教师要把小学生作为主体,科学合理的设计计算教学导向,引导小学生建立数学意识,并把学到的数学计算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上,以达到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例如,在小学生学习“混合运算”这一课程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设计情境:在动物学校旁边开了一家超市,森林里面的许多小动物都来买东西,大熊和小熊哥俩也在超市里面购物呢。引导小学生根据情境进行自主的探究数学问题。“小熊有20元钱,要买3包4元的饼干,小熊还剩多少钱?”小学生数学教师引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先算小熊买饼干需要多少钱,计算算式是“3×4=12(元)”,然后再计算小熊还剩下多少钱,计算算式是“20-12=8(元)”。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把两个算式合起来,计算算式为“20-3×4=8(元)”。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小学生对这个算式进行总结,即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既有减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从而引出“混合运算”的原则“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样通过实际的情景分析,可以实现以小学生对数学计算知识理解的加深、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为目的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4.实施鼓励和表扬,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自信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以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把小学生的计算自信心作为教学的重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计算教学,小学数学教师要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让小学生对数学计算产生兴趣。在小学生进行数学计算训练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综合表现,对小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要重视小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在数学计算中通过验算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对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整理,总结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在日后的计算训练中为了达到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目标就要进行大量的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计算训练。
结论
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的数学教学是小学期间小学生接受的主要教育之一。在小学生数学计算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把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在数学计算课堂上把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興趣,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这样可以促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整体效率的提升,同时还可以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凤金.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算法的有效结合[J].天津教育,2020(34):87-88.
[2]熊芬.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教学的策略[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12):113-114.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整个数学学习的基础,基础如果不牢靠,又怎么去谈建设高楼大厦?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教师在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时,要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培养数学计算能力相关现状解析
(一)教师自身方面原因
数学计算能力仅仅是一项基本性的技能,所以很多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中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数学技能的提高而忽略了对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时,教师认为是由学生粗心造成的,不用额外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培养,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学生在计算方面得不到重视,计算能力无法提高。在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时,教师必须摈弃固有思维,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学生自身方面原因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往往不会系统地对自己的数学计算能力进行巩固,也不会究其根本,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几乎不理解自己计算某道题出现错误的原因。同时,小学生的思维不够缜密,在数学应用方面往往会落入陷阱,造成计算的错误。小学生的另一大特点就是感性思维,只能看到问题的表象,在计算时总是以最简单的思维计算题目,造成计算的错误。
二、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1.在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小学生的数学计算意识进行培养
要把计算和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算数的兴趣,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例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明白计算的意义和价值。“数一数”是一年级小学生接触数学的起点,数学教师要引导小学生从场景图中把数字剥离出来,让小学生能按顺序数数。“数一数”这节课程是让小学生完成数的积累,小学生只有完成数的积累才能进行数学计算的学习,才能对小学生的数学意识进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意识和数感的初步建立是在小学数学教师对小学生数学理论基础知识的讲解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促进了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进而能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2.在小学生数学计算教学中树立层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生计算教学中,要根据课程要求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样有利于小学生有目的地掌握计算相关知识点,有目的地增强计算能力的提升,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计算能力和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例如,在“混合运算”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情景,让小学生初步了解混合运算和生活的联系,并能利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让小学生了解并掌握“先算乘除再算加减”的运算顺序。(3)让小学生了解在混合运算中小括号的作用。通过这种有层次的清晰的数学计算教学目标,让小学生能有针对性地学习计算相关的知识点,让小学生有层次地去解决计算中的难点和重点,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和小学生数学
核心素养的目的。
3.突出小学生计算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合理设置教学导向
小学数学教师要把小学生作为主体,科学合理的设计计算教学导向,引导小学生建立数学意识,并把学到的数学计算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上,以达到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例如,在小学生学习“混合运算”这一课程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设计情境:在动物学校旁边开了一家超市,森林里面的许多小动物都来买东西,大熊和小熊哥俩也在超市里面购物呢。引导小学生根据情境进行自主的探究数学问题。“小熊有20元钱,要买3包4元的饼干,小熊还剩多少钱?”小学生数学教师引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先算小熊买饼干需要多少钱,计算算式是“3×4=12(元)”,然后再计算小熊还剩下多少钱,计算算式是“20-12=8(元)”。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小学生把两个算式合起来,计算算式为“20-3×4=8(元)”。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小学生对这个算式进行总结,即在一个算式中如果既有减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从而引出“混合运算”的原则“先算乘除后算加减”。这样通过实际的情景分析,可以实现以小学生对数学计算知识理解的加深、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为目的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4.实施鼓励和表扬,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自信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以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基础,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把小学生的计算自信心作为教学的重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计算教学,小学数学教师要采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让小学生对数学计算产生兴趣。在小学生进行数学计算训练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综合表现,对小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同时,小学数学教师还要重视小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在数学计算中通过验算检查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对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整理,总结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在日后的计算训练中为了达到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目标就要进行大量的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计算训练。
结论
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小学生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的数学教学是小学期间小学生接受的主要教育之一。在小学生数学计算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把核心素养作为出发点,在数学计算课堂上把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興趣,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这样可以促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整体效率的提升,同时还可以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凤金.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算理算法的有效结合[J].天津教育,2020(34):87-88.
[2]熊芬.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教学的策略[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12):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