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记取AIG的教训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enr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次贷危机犹如一根导火索,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同时也给国际保险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就连全球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简称AIG)也未能摆脱濒临破产而被美国政府变相接管的噩运。其背后显现出来的问题,值得人们深思。借鉴AIG的教训,防患于未然,对于我国保险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AIG陷入困境之谜
  
  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AIG危机也不例外。
  
  1、从宏观环境分析
  连锁反应之祸。美国金融机构犹如一个倒置的金字塔,底层是和物质产业与实际消费相关的接口,如工商企业贷款、房贷、消费贷款等,以此为基础构造出金融衍生产品的大厦。美国金融机构发放的实物类贷款不到20万亿美元,但衍生金融产品的规模却达到了400万亿美元。随着底层垮台,上面庞大的衍生金融产品大厦也必然倒垮。由于购买次级债衍生品的投资者遍布全球,危机便能够通过资金链条传导给各国的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投资者,造成了整个信用市场危机和投资者恐慌,最终演变成为金融风暴。在这种背景下,由于受到相关衍生品资产减记拖累,AIG在信用违约掉期上遭受的损失不断加重。另外,金融风暴扼杀了AIG公司原定于2008年9月25日公布的业务复兴方案。再加上金融市场脆弱,投资者信心不足,致使股票价格持续承压下挫,使得AIG本已虚弱的财务状况更加恶化。
  信用评级下调推波助澜。2008年9月12日,AIG股价暴跌了31%,标准普尔发出调降评级警告,使得AIG的筹资行动变得更加困难。紧接着,美国穆迪投资服务,标准普尔和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于9月15日分别将AIG的信用级别下调至少两个等级。信用评级下调在助推融资成本升高的同时,迫使AIG向其交易对手再提供至少100亿美元的抵押品,从而使得抵押品总额达到200亿至250亿美元,导致AIG财务状况急剧恶化。也正是因为信用评级的下调,致使AIG在试图利用信贷循环额度作最后一搏时,遭到了银行的拒绝。
  监管缺失。尽管美国有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管体系,但对次级贷市场的监管却存在空白地带。如信贷违约掉期市场就没有受到政府管制,也没有公开的记录显示如果债券违约卖方是否拥有资产进行支付。早在2005年5月,新闻媒体就开始报道新增房贷风险,经济学家也对此发出警告。但直到2005年12月监管层才开始推出监管指引,时隔9个月后这份指引才最终定稿。监管的缺失,使市场的不规范行为没有得到及时纠正,风险积累最终引发危机。
  
  2、从AIG内部分析
  资产管理不慎,资金运用不当。AIG的风险并不是由保险主业产生的,而是源于衍生金融产品。由于AIG从事的传统保险业务一直都是中等的成长型业务,公司为追求成长性,就为大量的金融产品提供保险,包括风险极高的CDO和次级债产品。其中,由于泡沫经济时期抵押债券实现的高额利润远高于房屋保险业务、人寿保险业务以及汽车保险业务,因此AIG仅对该债券的担保金额就高达4000亿美元。正是受到抵押贷款投资不当相关的衍生品资产减记的拖累,才使得AIG在信用违约掉期上遭受的损失不断加重。其旗下一家出售信用违约掉期(CDS)的子公司,在三个季度里就累计亏损180亿美元,致使AIG不得不追加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抵押品,导致公司财务吃紧。虽然这对于资产上千亿的AIG来说,影响是极其有限的,但由于公司缺乏足够的流动性资金,又带来额外的信贷成本,才使公司最终陷入财务困境。
  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信贷违约掉期市场不受政府管制,也没有公开的记录显示如果债券违约卖方是否拥有资产进行支付,这种交易对手风险被经济学家威廉·恩道尔比喻成已启动的定时炸弹。但大家都觉得自己够聪明,会在爆炸前把炸弹传给别人,因此就疏于防范CDS存在的潜在隐患。正如金融会计准则委员会主席鲍勃赫兹在致高级行政人员的演讲中所言:“每个经手信贷违约掉期的人都在找下一个卖家,认为通过交易把这项合约从帐簿中去除,就能成功地将风险转移,而没有考虑到雪球越滚越大造成的系统风险和无限增加的杠杆。”AIG公司也正是因为心存侥幸而疏于对CDS风险的防范,当2006年CDS成本大幅上升、2007年次级债风波出现兆头时,AIG没有对CDS做出严肃的处理,从而为后来公司陷入危机埋下了祸根。
  
  AIG事件对中国保险业的警示
  
  尽管我国保险业受到国际金融风暴的直接影响有限,但也存在着某些类似华尔街的“病因”。俗话说“事后化解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防范”。因此,吸取AIG事件的教训,对维护我国保险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应辩证看待金融改革与创新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美国在金融创新中推出了许多金融衍生产品,这对繁荣金融市场和市场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金融衍生品越搞越复杂,最初一元钱的贷款通过创新可被放大为几元、甚至十几元的金融衍生品,以至于后来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的真正基础价值,从而助长了短期投机行为,最终酿成了严重的次贷危机。AIG的商业模式是对金融衍生产品进行保险,而这些衍生品又是基于其他抵押品产生的衍生品。鉴于此,有必要对金融创新进行重新审视,既要看到其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也要对金融创新的负面效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以便在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防范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
  从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十条”以来,保险公司投资渠道逐步放开,股票和基金投资比例提高,未上市银行股权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海外投资、不动产投资等投资渠道先后打开,无担保公司债试点、PE投资试点也开始推进,这对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增加保单吸引力和保险行业盈利能力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意义。但放开投资渠道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投资收益有望提高;另一方面,投资业务风险也相应提高。因此,我国保险业投资渠道开放的步伐应当继续,不可因噎废食,因为畏惧风险而固步自封。但需要强调的是必须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放开渠道,进行多元化投资。
  
  2、应建立健全金融监管机制
  美国金融监管在某种意义上存在着“错位”;在后台方面比较严格,比如保险偿付能力比率要求在200%以上;在前台业务开拓方面,崇尚自由竞争,鼓励金融创新,但却存在着较多监管空白,特别是衍生产品方面(如CDS)。这就使得贪婪的金融机构有机会利用衍生产品的信息不对称来欺诈和误导客户,最终造成金融危机。
  反观我国的金融监管,不难发现也存在着些许不足。比如,前台监管重点存在偏差,对保险行业的监管 偏重于准入管理,而不够注重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只要后台抓不到位,前台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监管资源错配,在某种程度上扼杀金融企业运营活力。因此,应完善我国金融监管机制,建立“前台全面而灵活,后台强化而严厉”的监管模式。一方面,金融监管应该保持对前台业务的全面覆盖,不留空白;另一方面,对后台业务的监管应该强化,并且对前台业务实现适度放松,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
  
  3、应培育负责有效的信用评级机构
  信用评级,是投资人、交易对手常用的信用指标,它在这次波及整个美国的危机中凸现的作用值得业界深思。信用评级存在一些不曾被人足够重视的问题:首先,评级机构并非先知。2007年次贷危机已经初显狰狞,但美国各大评级机构却无动于衷,直到2008年才开始大范围调低次级贷的信用等级。其次,信用评级公司的观点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重大变化。仅在2008年7月10日这一天,穆迪就调低了超过400种此类证券的评级;标准普尔在同一天将612类证券列为观望,并在随后两天内调低了大部分证券的评级。此外,市场过度依赖信用评级。信用评级的放大效应,使得企业易陷入“业务受困——评级下调——更大程度受困”的恶性循环。与次贷危机相比,对AIG构成致命打击的更像是几家评级机构接连大幅下调其信用评级。因此,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因对市场震荡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备受质疑和诟病。
  当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还比较弱小,稚嫩。随着无担保公司债和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的逐步发展,信用评级机构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地位将日益显著,在平衡金融市场和控制金融风险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应该建立健全恰当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且营造适当的竞争环境,促使信用评级机构真正做到对投资者负责,有效预警系统性风险,成为金融市场风控定价和风险控制的核心部门。
  
  4、强化保险公司风险管理
  得益于AIG前CEO格林伯格对风险的重视,在过去很长时间里,AIG都以其经营风险能力著称。比如,当多数美国保险公司对10%的保单进行再保险时,AIG就将保险费的70%进行再保险。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利润,却让公司有了远远多于竞争对手的现金。但是,随着格林伯格的离任,AIG的风险管理能力也在无形中降低了。正如格林伯格2008年9月份给英国《金融时报》撰写的评论所述:“近几年里,AIG为增长而增长,甚至忽略了赢利能力和其金融产品已经失控。”因此,AIG案例不仅告诫我们应当不断强化自己的风险管理能力,更告诫那些长期成功的公司应时刻保持应有的谨慎,否则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我国保险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健康的风险文化和理念为前提,树立起贯穿全员和全过程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培育自上而下的风险管理氛围;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运用风险量化模型和量化指标,合理地评估风险;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健全科学,严密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此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国的保险公司大多数跟AIG公司一样实行混业经营。尽管混业经营可以给企业带来高额收益,但风险却很容易在内部子公司间传导。在此次危机中,AIG的保险业务虽然没出问题,但是衍生金融产品带来的灾难却殃及池鱼,其下属运营良好的分支友邦保险就出现了退保潮。因此我国的保险公司应在各业务子公司之间建立起防范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部分保险公司对资金运用风险没有足够认识,出现了强烈的投资冲动,超范围,超比例投资以及不规范关联投资时有发生,因此应重点加强投资型保险业务风险的防范。
  
  5、警惕国际金融风险向中国保险业的传导
  我国保险监管部门和相关保险公司一定要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国际金融风险向中国保险业的传导。其可能的传导路径可分为以下四种:(1)境外金融资产的风险向中国保险业的直接传导,即保险公司受其参股或购买的境外资产发生风险所累,典型事例如中国平安投资富通的失利。(2)境外金融资产的风险向中国保险业的间接传导。当我国部分金融机构通过QDII或其他形式投资的境外资产发生危险时,不但会直接影响参与投资的我国境内机构,还将间接影响参股或购买这些境内金融机构及其资产的保险公司。(3)外资股东的风险向中国保险业传导。目前外资参股的保险公司占我国保险公司总数的60%以上,外资股东面临的风险一旦形成危机,就必然波及其在华投资或参股的保险公司。(4)境外金融市场的风险向中国保险业的传导。境外金融市场的风险对于我国资本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并且将直接波及参与资本市场活动的保险业。
其他文献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建于1727年,总部设在英国爱丁堡,是欧洲领先的金融服务集团,也是英国最大的银行,其业务遍及世界各地。该银行在英国的法人、个人及海外银行业中排名第一,在零售银行业及私人汽车保险业中排名第二。在英国和爱尔兰拥有2000多家分行,服务于1500多万客户。2000年3月该行与国民西敏寺银行合并。2007年,在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中,苏格兰皇家银行列第54位。    弗
期刊
特邀嘉宾    [孟凡驰]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  [王成荣] 北京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教授  [于文岗] 北京住总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  [洪艳辉] 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关系委员会主任  [王莉萍]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主持人    [黄志强] 本刊总编室主任  非常必要的思考    主持人:东航事件发生以后,人们对它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抨击东航的有之
期刊
美籍德裔学者贡·弗兰克(Frank·G)写了一部叫做《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的书(ReOrient:The GlobalEconomy in The Asian Age)。这部书于1999年获得了“世界历史学会图书奖头奖”。这是一部讲世界金融史的书,作者的观点是:在当今以美国为首的金本位经济时代之前,有一个“白银时代”。历来,学界都以英国等欧洲国家为代表。而贡·弗兰克却认为,“白银时
期刊
燕山石化在节能减排、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的实践中逐步树立了“污水也是资源”和“利用有限水资源,创造无限水循环”的理念。通过技术攻关、技术引进和资金投入,2002年9月,燕山石化投资1634万元建成了西区污水回用装置。处理后的再生水输送到炼油厂和橡胶事业部,用于循环水。2004年7月,大胆引进“反渗透膜”等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投资近7000万元,建成了东区污水回用装置,由这套装置生产出来的脱盐水,输送到
期刊
安全文化是企业和员工共同秉持的关于安全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子文化,最高目标与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的目标,都是促进人的发展和幸福。安全文化更重视生命本身的价值,偏重企业内部的人性化管理,通过营造企业内部和谐稳定的环境增强外部竞争力。捷盟在进行企业安全文化咨询时,把握住安全文化不同于企业文化的特点,创造了以“同-硬-防”为精髓、基于“文化-制度-管理”的安全文化
期刊
1 劳资演绎新博弈,七大手段变相“炒人”    据1月22日中国网报道,《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日前在珠三角地区的东莞、深圳等地采访时了解到,一些工龄长、年龄大、工资高、“不听话”的员工,在企业所谓“业务发展需要,调整岗位”等名义下,被重新安排到“不愿干、干不了”的岗位上,迫使他们“自愿”离开。手段一:将“年龄大、工龄长”的员工放到本人“干不了”的岗位上。手段二:通过派遣公司卸包袱。手段三:将“不听话
期刊
目前,金融危机对中国多个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应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诸如财政政策更加倾向民生,货币政策更趋宽松,出口政策更加积极。这一切政策对遏制当前的危机究竟能起到哪些作用?2009年国内经济环境能否有所好转?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张晓晶。    记者:您认为金融海啸蔓延的势头能否被遏制?这场危机还会持续多久?  张晓晶:从总体情况来
期刊
基础管理    公司成立了以董事长、总经理挂帅的创建节约型企业推进委员会,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持续创新”的原则,制定了“资源消耗少、成本水平低、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总体目标和创建节约型企业实施方案。公司坚持“处处从基础抓起,事事从节约出发”,对产品结构、生产布局、管理体制、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大胆变革,搭造起创建节约型企业的平台。“企业文化”、“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工作
期刊
2008年12月21日至22日,第七届全国企业文化年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王忠禹、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欧新黔、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等出席开幕式。400多位来自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民营企业的代表到会。王忠禹会长在年会上从“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完善和优化发展环境;弘扬传统美德,推进企业诚信道德建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等三个方面阐述了
期刊
企业标志“LOGO”,既是企业理念的载体,又是企业理念的外化,是企业无形资产之一。    设计原则    1、标志理念化。企业标志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企业精神文化、服务文化、行为文化有机结合。企业标志不是简单空洞的装饰,必须在企业理念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彰显企业宗旨,体现企业的“精气神儿”。  2、符号特色化。特色即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及企业个性。北京奥运会的标志和吉祥物,很有冲击力,其原因就是把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