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备受家长与教师的关注,幼小衔接工作主要落实在幼儿园大班的教育教学中,而幼儿园阶段作为幼儿教育的启蒙阶段,其不仅需注重幼儿思考与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还是小学时期知识储备以及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因此,幼小衔接下,幼儿园的大班教师就需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园;大班;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幼儿园作为幼儿的智力开发初步阶段,大班教师在具体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与方式通常会对幼儿造成重要的影响,同时,教师在大班教学中的教学方式与能力也会对幼儿在小学时期的学习状态造成直接影响,并关注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以及心智开发,这不仅能促使幼儿在步入小学阶段的适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对幼儿实现长期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幼儿园的大班教师需依据幼儿园的教学现状,制定有效的教学措施,并依据幼儿园的具体状况,完善幼小衔接的工作,从而使幼儿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一、幼小衔接下大班教学的现状
(一)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小学化
学前儿童,其思维方式以及实践能力都立足于幼儿自身的角度,教师如果过早的开展些晦涩难懂的内容,不仅会使幼儿产生反感心理,而且还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部分大班的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的教学时,经常会忽视幼儿的心理与生理状况,只是开展“填鸭式”教学,大量开展认字、算数、英语口语等相关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幼儿的心理与实际需求。在幼儿园的教学中,需关注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审美认知的提高,从而使幼儿动手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时,使幼儿充分认识到自身与社会、自然之间的联系。但如果提前进行小学内容的传授,让幼儿提前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就会产生抗拒心理与压力,并影响到幼儿自身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幼儿的学习与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二)过于注重形式,忽视了教学方法与内容
幼小衔接下的教育主要是对幼儿上小学的环境与心理的适应能力进行培养。但部分大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更注重小学知识的传授,部分家长在课外给幼儿报幼小衔接的课外班,这就会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建设。同时,幼儿在面对小学生活的时候,学习环境与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变化,但是,幼儿园的教师如果过于形式化,教授小学一年级的知识,这不仅会造成幼儿思维局限,而且还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与思维方式。因此,大班的幼儿教师需注重引导性与启发性,而非生搬硬套的讲解知识,而影响幼儿园至小学阶段的教学过度。
二、幼小衔接下大班幼儿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一)基于主体地位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
学习能力的培养前提就是幼儿需具备主动学习的良好意识,并在面对些未知事物时,表现出相应的求知欲与良好求知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幼儿充分意识到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以促使教学以幼儿为核心开展,在传统的教学中,其虽然是以幼儿为中心开展的,但却没有依据幼儿的实际学习需求与能力开展。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调动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而且还能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被动学习,教师真正的主宰整个教学过程。长期以往,幼儿就会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习惯,该状况下,就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能力形成。基于此,幼儿园的大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需注重教学理念与方式转变,充分关注幼儿的具体学习需求与学习能力,针对性的满足幼儿自身的学习欲望,以促使幼儿学习积极主动性得以提高的同时,促使幼儿真正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例如,在开展图书义卖活动中,从图书的收集、分类、定价到设计海报、布置场地等,都以孩子为主,教师为辅,通过该状况,幼儿就会从被动逐渐转变成主动,并在长期学习中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意识。
(二)基于趣味教学的主观能动性激发
主观能动性通常是对幼儿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重点。幼儿自身的思维活跃度、事物感知能力、记忆能力等都和幼儿主观能动性有着密切关联,想要使幼儿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显著提高,教师就需确保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幼小衔接下,教学内容通常缺乏相应的趣味性,更注重知识性,在该状况下,幼儿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变得较低。许多幼儿园的大班教师对此觉得很烦恼,而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更好的适应小学时期的教学形式,教学內容不能延续先前的教学方式,这就使幼儿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为了使幼儿自身的学习能力得到良好培养,大班教师需在知识性与趣味性之间做出平衡,以促使幼儿在课堂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激发。因此,幼儿教师需注重延用先前的游戏化教学方式,将丰富的知识内容渗透到游戏化教学当中,例如,设置小超市,通过超市购物的游戏,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整个教学过程更具趣味性,从而使幼儿通过游戏乐趣实现相关知识的学习。
(三)基于教学手段丰富的认知能力提高
学习能力的重要与基础的构成部分通常就是认知能力,幼小衔接下,对幼儿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幼儿教师需充分注重培养幼儿自身的认知能力。对于幼儿而言,其自身的认知方式更偏向于形象认知,但在基础教育时,其认知方式就会更丰富,且对幼儿自身的认知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幼儿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注重教学手段的丰富,立足于多角度,对幼儿自身的认知能力进行培养与提高。例如,在科学小实验中,幼儿充分动手、动脑、动口,从而获得知识经验,同时,随着幼儿自身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幼儿求知欲也愈来愈高,对陌生知识的学习也会更感兴趣,这个时候,幼儿教师就需注重合理引导,通过个性化思维方式,促使幼儿形成相应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最特殊且重要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需将教学注意力放在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上,经过教学方式转变及教学重点突出,对幼儿的主动思维意识进行培养,以促使幼儿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文彦.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 2019, 000(008):27.
[2]王珍珍.浅谈大班幼儿如何平缓渡过幼小衔接期[J].当代家庭教育, 2020(11).
[3]何杞.幼小衔接背景下培养大班幼儿学习习惯方法[J].当代家庭教育, 2018, 000(001):P.30-30.
[4]侯桂荣.浅谈幼儿园活动开展过程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J].知识文库, 2020(1).
[5]戴佳.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探讨[J].学园, 2018(15):137-138.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园;大班;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幼儿园作为幼儿的智力开发初步阶段,大班教师在具体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与方式通常会对幼儿造成重要的影响,同时,教师在大班教学中的教学方式与能力也会对幼儿在小学时期的学习状态造成直接影响,并关注大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以及心智开发,这不仅能促使幼儿在步入小学阶段的适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对幼儿实现长期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幼儿园的大班教师需依据幼儿园的教学现状,制定有效的教学措施,并依据幼儿园的具体状况,完善幼小衔接的工作,从而使幼儿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一、幼小衔接下大班教学的现状
(一)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小学化
学前儿童,其思维方式以及实践能力都立足于幼儿自身的角度,教师如果过早的开展些晦涩难懂的内容,不仅会使幼儿产生反感心理,而且还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部分大班的教师在开展幼小衔接的教学时,经常会忽视幼儿的心理与生理状况,只是开展“填鸭式”教学,大量开展认字、算数、英语口语等相关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幼儿的心理与实际需求。在幼儿园的教学中,需关注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幼儿审美认知的提高,从而使幼儿动手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时,使幼儿充分认识到自身与社会、自然之间的联系。但如果提前进行小学内容的传授,让幼儿提前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就会产生抗拒心理与压力,并影响到幼儿自身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幼儿的学习与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二)过于注重形式,忽视了教学方法与内容
幼小衔接下的教育主要是对幼儿上小学的环境与心理的适应能力进行培养。但部分大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更注重小学知识的传授,部分家长在课外给幼儿报幼小衔接的课外班,这就会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建设。同时,幼儿在面对小学生活的时候,学习环境与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变化,但是,幼儿园的教师如果过于形式化,教授小学一年级的知识,这不仅会造成幼儿思维局限,而且还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与思维方式。因此,大班的幼儿教师需注重引导性与启发性,而非生搬硬套的讲解知识,而影响幼儿园至小学阶段的教学过度。
二、幼小衔接下大班幼儿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一)基于主体地位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
学习能力的培养前提就是幼儿需具备主动学习的良好意识,并在面对些未知事物时,表现出相应的求知欲与良好求知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幼儿充分意识到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以促使教学以幼儿为核心开展,在传统的教学中,其虽然是以幼儿为中心开展的,但却没有依据幼儿的实际学习需求与能力开展。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调动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而且还能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被动学习,教师真正的主宰整个教学过程。长期以往,幼儿就会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习惯,该状况下,就会影响到幼儿的学习能力形成。基于此,幼儿园的大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需注重教学理念与方式转变,充分关注幼儿的具体学习需求与学习能力,针对性的满足幼儿自身的学习欲望,以促使幼儿学习积极主动性得以提高的同时,促使幼儿真正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例如,在开展图书义卖活动中,从图书的收集、分类、定价到设计海报、布置场地等,都以孩子为主,教师为辅,通过该状况,幼儿就会从被动逐渐转变成主动,并在长期学习中形成主动学习的良好意识。
(二)基于趣味教学的主观能动性激发
主观能动性通常是对幼儿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的重点。幼儿自身的思维活跃度、事物感知能力、记忆能力等都和幼儿主观能动性有着密切关联,想要使幼儿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显著提高,教师就需确保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幼小衔接下,教学内容通常缺乏相应的趣味性,更注重知识性,在该状况下,幼儿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变得较低。许多幼儿园的大班教师对此觉得很烦恼,而幼小衔接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更好的适应小学时期的教学形式,教学內容不能延续先前的教学方式,这就使幼儿在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为了使幼儿自身的学习能力得到良好培养,大班教师需在知识性与趣味性之间做出平衡,以促使幼儿在课堂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激发。因此,幼儿教师需注重延用先前的游戏化教学方式,将丰富的知识内容渗透到游戏化教学当中,例如,设置小超市,通过超市购物的游戏,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整个教学过程更具趣味性,从而使幼儿通过游戏乐趣实现相关知识的学习。
(三)基于教学手段丰富的认知能力提高
学习能力的重要与基础的构成部分通常就是认知能力,幼小衔接下,对幼儿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幼儿教师需充分注重培养幼儿自身的认知能力。对于幼儿而言,其自身的认知方式更偏向于形象认知,但在基础教育时,其认知方式就会更丰富,且对幼儿自身的认知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幼儿教师在具体教学时,需注重教学手段的丰富,立足于多角度,对幼儿自身的认知能力进行培养与提高。例如,在科学小实验中,幼儿充分动手、动脑、动口,从而获得知识经验,同时,随着幼儿自身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幼儿求知欲也愈来愈高,对陌生知识的学习也会更感兴趣,这个时候,幼儿教师就需注重合理引导,通过个性化思维方式,促使幼儿形成相应学习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是学前教育最特殊且重要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需将教学注意力放在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上,经过教学方式转变及教学重点突出,对幼儿的主动思维意识进行培养,以促使幼儿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实现学习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文彦.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 2019, 000(008):27.
[2]王珍珍.浅谈大班幼儿如何平缓渡过幼小衔接期[J].当代家庭教育, 2020(11).
[3]何杞.幼小衔接背景下培养大班幼儿学习习惯方法[J].当代家庭教育, 2018, 000(001):P.30-30.
[4]侯桂荣.浅谈幼儿园活动开展过程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J].知识文库, 2020(1).
[5]戴佳.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探讨[J].学园, 2018(15):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