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摄影人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ilv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见到尹春华的人像作品,是在2010年的春天。天津诗社在干部俱乐部举办迎春诗会,会场门口赫然立着一幅诗人唐绍忠的大照片。暗红的书几前,诗人支颐凝神,潜心于案头翻开的书页中。黝黑的窗外万籁俱寂,只有台灯的光亮映射在他花白的头发上,流泻于前额的沟壑间。光亮如一把雕刻刀,把他的眉眼、鼻翼以及下颔的嘴唇都刻画得有棱有角。刚毅啊!清癯啊!日常生活中的诗人也许就是这样,“读书两眼枯见骨,吟诗个字呕出心”,所以,照片显得极其自然而不造作。
  我十分喜欢这幅照片,很想知道它的作者是谁,一问,才晓得它出自人民出版社的摄影编辑尹春华之手。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搞“世界读书日”摄影大赛,除普遍征稿外,要求本系统的单位都要报送作品。尹春华遵命寄上此照,不意竟得金奖。他携此照参加迎春诗会,为诗会送来一缕春风,也等于献上一首诗。
  在生活中,通过作品认识一个人,总比泛泛的握手相识来得深刻。我和尹春华即是如此。同楼同院办公逾20年,居然失之交臂;今朝一照(片)牵手,即成知音。他出身于平民之家,却承袭了写得一手好字的父亲的基因,追随罗文明老师跨进书法的殿堂。由字及文,语文课便成为他的最爱,唐诗宋词、古今文章,无涯的书海一任他生命的小舟游荡。在杜学忠老师引领下,他的文学底子打下了。而兴趣,更使他迈进门槛,一窥堂奥。在这个基础上绽放出来的摄影之花,犹如植根于肥沃膏腴的土地,朵朵争奇斗艳,博得阵阵喝彩。这是自然的。因为文学为百学之原,摄影应是文学之树的一个分支。梁启超说,他就是先业词章,后治各科的。1915年,青年毛泽东观其自述,方悟自己以前所说诗赋无用为失言。尹春华初始也许不知道这些道理,但他的艺术实践却在证明着这些道理,是许多学者文人的心得和经验之谈。
  文学,或者大一点说文化的浸润,使得尹春华在那样一个年代,在那样一群知识青年中显得出类拔萃、非同凡响。中学时,因为同学的一台日本相机,燃起了他对摄影艺术的渴望。下乡时,河北省青县大杜庄的书记一眼就把他相中,将他调到公社宣传组写标语、写材料,给了他接触相机亲近摄影的机会。回城后,1975年他被分配到第三自行车零件厂当学徒,微薄的工资有了结余,他最先买的是那台“东方”牌照相机。然后,用这台照相机,他拍下了《饭后》,入选了天津市国庆30周年摄影艺术展,同时进入了编辑家、《八小时以外》杂志主编丛林的视野,最终成为这家杂志的摄影编辑。看,文学土壤上的摄影之花,生命力多么旺盛!如果仅仅是玩玩照相,至多也是玩玩而已,不会有《饭后》的诞生。
  据说,把尹春华从工厂调到出版社十分费劲,但丛林不遗余力。他看中的是《饭后》这幅作品的寓意及其象征韵味,进而认识了尹春华的才华和潜力。丛林是一个唯才是举、品格高洁的领导干部,性格爽朗,襟怀开阔。这从尹春华最近为他拍的一幅照片,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变与不变:变的是,短而齐的头发,已成一片银白,光洁的脸上略有皱纹;不变的是,眉宇间仍存英俊之气,微笑中依然平易可亲。我25年前与丛林曾有一夕之谈,看到这张照片,仿佛又听到他爽朗的笑声、亲切的话语。那天我有许多牢骚,他听了,又似乎没听,只告诉我,让时间来裁判一切。这张照片发在一期《枫叶》的扉页上,他的眼睛似乎在看着我的眼睛,让我感到惶恐,又让我心生崇敬。一张照片能产生如此力量,因为它不仅形似,而且神似,这是摄影乃至一切艺术活动的最高境界。尹春华近年的不少作品,都达到了这个高度。我发现有一个规律,那就是他所拍摄的较好的人像作品,,都是他所熟悉或者比较了解的人。例如,他的老师杜学忠夫妇,诗人冯景元、唐绍忠,劳动模范邢燕子、张世珍,老领导丛林,画家霍春阳等。他们的人像,都显示出鲜明的个性、气质、精神和追求。我曾问他为什么熟悉的人就照得好。他说,道理与文学创作一样,吃透了的人,才能写生动。拍照,不仅仅拍他的面部,更要洞彻他的灵魂。一张人像作品,总不能与他的性格气质背道而驰。我很赞同他的话。他是一个有思想和艺术追求的人。
  这时我才理解了他的摄影为什么坚持“三不”,即不用化妆、不用道具、不用华丽的新衣。道理很简单:他的镜头对准的是人而不是物。对于一个总是用镜头探视人的心灵的摄影者来说,一切都是镜外之物。在拍摄的过程中,他要用文学的想象、哲学的思维、画家的眼睛去扑捉人物最美的瞬间,摄影器材的高科技应用,为此提供了可能;他要选取最恰切的角度,给人物以最美的造型——藏其拙,显其巧,给被摄者以愉悦;他要调整光线、光度、光晕,让人物浸润在柔和的光海之中,举止适宜,谈笑风生。在这种情况下,一切人为的都显得多余,唯有自然才和谐。2013年第一期《枫叶》封二《女医生》照片,充分体现了他的作品简洁、明快、含蓄、唯美的艺术风格。
  春华秋实。退休后,尹春华的落脚点在他的“百年印象”工作室。在这里,他继续着他深爱的摄影工作,所以他很快乐。让他更快乐的,是他的作品得到照片主人的夸赞。霍春阳的人像作品制成,他拿去给画家看了,画家几分钟一言不发,审视良久,才发出轻轻的赞叹。这让尹春华欣喜若狂。真可谓,人知得到好照片而乐,却不知摄影人之乐其乐。为什么呢?尹春华说,画坛大家入法眼,我得佳作亦欣然。
  一个快乐的摄影人,更多的快乐在前面等你。
其他文献
成都市锦江区慈善会作为四川省第一家街道慈善会,2012年八月正式成立。这个由民间发起运作的公益性团体,是社区居民互助体系的平台和载体,希望通过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助交流让生活在社区的居民感到温暖和幸福。这也是在政府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制下,促进多元参与的一次有益实验,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新思路之门。  构建社区参与式互助体系  3月8日,水井坊街道慈善会的社工和社区志愿者对社区的肖大爷进行走访时发
明·李流芳《西湖烟雨图》  “半城烟雨半城湖”这句话拿来形容杭州还是蛮贴切的,湖岸既是闹市,湖区也是城区,湖边人家开窗即见湖光山色,湖水荡漾处皆是都市的繁华旖旎,湖山是城市的名片,也是城市的妆容。因此,治理西湖历来是城市管理者的头一桩大事。  千百年来城市面目脱胎换骨,而西湖则是不变的。这座城市的历史离不开湖,历朝历代对西湖的治理,也是一个城市成长的缩影。  西湖是自然天成的,但也是挖出来的。有史
编者按: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环境和行业自身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客观分析这些变化,继而做出正确的对策,是摆在每一个慈善组织面前的课题。本文作者尝试从发展环境、参与主体、业务模式三个方面对慈善事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予以分析。本期刊登其中“参与主体”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慈善事业不再是富人的“特权”,而逐渐成为全民参与的公益活动。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慈
许多人都想成为善良的人,许多人都想成为积德行善的好人,这是一种很好的想法。我想,人生在世,应该做一个有道德、有理想、有追求、有奋斗目标的好人。如果我们的社会里,善良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愿意自觉做奉献的人多了起来,经常助人为乐的人多了起来,那么,社会将会变得更加温馨、和谐、融洽,大家就会和睦相处,社会就会充满爱的阳光。  但是,必须懂得,善良、积德行善、助人为乐、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等等,这些人
刚考完试的我,开心得不得了!  我赶快回到家,迫不及待地冲进房间,跟我多月没见的电脑说Hello。不到一分钟我就陶醉在超人电影里,我化身成了假面骑士,拯救人类……“滔滔!”妈妈的声音打破了我沉醉其中的幻境,妈妈说:“快过年了,村口的李爷爷一个人住,你去帮忙搞卫生吧!”我惊讶地说:“什么?我正在看电影呢。”“儿子,你可是少先队员,要做个乐于助人、善良的男孩!”妈妈有点不高兴了,我马上知道自己不对了,
引子  “姐姐,我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东西啊?”我把脸贴着姐姐的肩膀问。  “明天,明天你就能看见了,再等一等,再等一等。你可以看到好多好多东西,七色的彩虹,美丽的花,我们家旁边的流水,青山,还有大哥哥,你不是一直想看看大哥哥的吗?”姐姐的声音有些微异样,断断续续,仿佛是在……抽泣?我听到了泪水落地的响声,水是什么样的呢?  “你是这个小女孩的亲属吧?来签字,手术准备的差不多了。”我听到了医生的话,听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乘着和煦的春风,中华慈善总会在今天隆重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我谨代表民政部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为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各地国慈善会的工作者表示诚挚的敬意!  中华慈善总会作为新中国第一个旗帜鲜明地以“慈善”二字命名的全国性慈善组织,是我国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和推动者。近二十年来,中华慈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文明得到极大提高,精神文明也与时俱进,人们将目光转向慈善公益领域。我国慈善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关注的范围和角度也越来越全面和细致。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老年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在中国,还有一类人群值得关注,那就是妇女,她们的生活状况也成为慈善公益组织的关注对象。让我们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妇女发展
“慈善”这个词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可我们有谁专心注意过它吗?现在学校发下《慈善读本》这本书,才让我深刻地了解了它。慈善不是口头禅,它要我们用爱心去传播温暖,它要我们用双手去付出、去实践。  慈善,可以让两个人心有灵犀,可以让生活变得欢畅,可以让大自然有生机,也可以让世界充满着无尽的爱!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个人做了一个梦,梦中他来到一间二层楼的屋子里。进到第一层楼时,他发现一张大桌子,
《慈善法》颁布实施后,县域慈善事业如何发展?带着这一课题,陕西省慈善协会调研组走进了府谷县。  府谷县位于陕西最北端、秦晋蒙三省(区)交界的黄河“金三角”,鸡鸣闻三省。全县总面积3229平方公里,辖15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24.38万人口。  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早在1926年就建立了共产党的地下组织。这片热土孕育了赵博、高克亭等大批革命志士,留下了马占山光辉的战斗足迹。革命战争年代归属晋绥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