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体育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_0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变化多端的运动技术课相比,枯燥乏味的体育史课程受学生欢迎程度要低得多。而学生掌握知识的第一个阶段就是:引起求知欲。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指出,“教学应从诱发和激起求知欲开始,从作好学习的心理准备开始。”[4]如何引起大学生对体育史的求知欲望,是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可以采用的方法很多,笔者认为用历史故事导入是个不错的选择。一是因为历史本身就是一座巨大的故事库,只要教师认真准备,与教学内容相關的历史故事俯拾皆是;二是故事的趣味性、情节性对任何年龄阶段的学生均有一定的吸引力;三是故事导入可以有效缓解师生之间潜在的对立情绪,有助于缓和教学氛围。
  用历史故事导入课程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历史学功底,对整个历史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熟练掌握相关历史典故;二是要认真备课,要选择富有传奇色彩、易于引人入胜的故事作为导入点。如在讲述中国古代体育“武艺”内容时,可以从“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奇故事或
其他文献
一概念的厘定:课程与高等教育课程  课程是课程论学科领域中的最基本概念,任何课程论研究者都不可避免地使用它。课程本身的复杂性决定着人们对课程认识也是多样的、不确定的。目前,对课程一词的定义多达上百种。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是一种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机会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知识、丰富體验。课程不仅是一种过程,一种结果,还是一种意识。由于课程的复杂性,导致高等教育课程也有其丰富性。张楚廷认为
一高职院校课程资源建设与实践的指导思想和技术路线  一是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和完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内容结构及基于工作质量的课程学习要求”的“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二是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突出高职院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广泛運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及虚拟、仿真等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之中,因此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资源库中
二“大四”上学期的教学法改革措施  按照普通高校正常的教学计划和本科学制,大学四年级的上学期(第七学期)一般安排一些方向类限选课、拓展类任选课,以及课程设计、综合实驗类课程。这些课程的突出特点为专业性较强、与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岗位关系密切、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尤为重要。然而,这一时期也是临近研究生招考和企事业单位招聘的学期,学生很难静下心来学习这些专业课。为此,笔者所在学院采取了如下改革措施:
外训工作是我军军事外交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主要目的是配合国家、军队外交,培养外军友好力量。外训工作具有连续性、互动性等潜在效应,是其他军事援助形式所不可替代的。  外训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教员面对的是外国军队学员,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层次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外训教员如何适应外训特色的教学,保证培训质量是他们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  一外训教学现状分析  1外训学员的特点  
一引言  情景认知是指通过设计特定的场景、人物、事件、让学生进入相关的角色,以現实中类似的情景为参照物,进行模仿、比较、优化,并通过演练,以求得理论的升华和能力的提高。针对高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特征而言,情景认知理论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度进行真实化和可操作化的设计,实现亲身体会的参与式教学,使教学内容来源于真实的职业世界,以此建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  二高职院校情景认知教学的特点  1真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学校一门特殊的公共必修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起到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这门课特别强调它的思想性、教育性,强调它的育人功能。所以只有提高它的说服力,感染力,增强它的实效性,才能更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当然,这也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任务之一。  多年来,为了更好地实现思
一建筑CAD课程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中,“建筑CAD制图”主要研究解决阅读建筑工程图样、具备计算机软件绘制建筑图的能力的理论和方法。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环境、任务、对象、内容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教学观念、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都不能
一语言环境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文化适应模式”(Acculturation Model)由Schumann在1978年提出,其为从环境及情感因素的角度来研究第二语言习得提供了理论基础。文化适应模式理论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效果取决于其对目的语言社团的“社会距离”与“心理距离”。站在英语教学的角度研究,所谓“社会距离”是指英语学习者与英语语言社团接触的紧密程度,其主要包含社会优势、融合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