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地理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很难有效解决地理教学中的种种疑难问题,更无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开放式”、“启导式”、“反馈式”教学,巧妙运用地理教具,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变“静听”为“动学”,让他们通过“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演示”、“亲手制作”等活动,培养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和探究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既能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又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科学运用地理教具方面,本人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运用地图,丰富课堂教学信息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被视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它展现在师生面前的是一个微缩的知识世界,学生可借助地图这一能透视的眼睛来认识大千世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地理知识。识图、用图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读图识图能力的高低,尤其是图文转换能力的高低也就成了学生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特别是近些年来,“考图”已成了高考地理试题的一大特色,几乎达到了“无图不成题”、“无题不考图”的地步。为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加强其读图、析图和亲自动手绘制地图能力的培养。
(二)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化难为易
由于地理教学内容具有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复杂性、间接性等学科特点,这必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而对于那些空间概念强,抽象、难懂、枯燥的地理知识更是深感力不从心。为此,中学地理教学中有必要加强直观教学,变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借助现有教具和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高一地理》第一章中《地球的运动及运动的意义》空间概念较强,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在引导学生识图的同时,应尽可能地采用教具演示。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在进行自转和公转关系的演示时,我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并在我的悉心指导下做如下演示:先拿着地球仪沿课桌面运动一周。待学生仔细观察后,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感知到:在地球仪上过球心并与桌面平行的大圆,可以被视为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有一个夹角,即黄赤交角。正是有了黄赤交角的存在,才影响到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做南北回归运动,导致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分配具有回归年的变化。同时,学生通过观察“三球仪“的运动过程,了解昼、夜半球的周期变化规律,理解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采用这种借助现有教具直观教学的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兴趣,激活其思维,拓宽其地理视野,深化理解掌握的地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动手观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自制教具,培养创新
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源于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解决问题习惯的养成。而地理学具的亲手制作,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天地。学生在对地理知识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出与此相关的实物学具,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在制作中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其个性特长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以上是我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对采用教具进行针对性实效性教学的几点拙见,自知仍有不成熟之处,希望广大同仁交流指正,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责编 黄 晓)
(一)运用地图,丰富课堂教学信息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被视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它展现在师生面前的是一个微缩的知识世界,学生可借助地图这一能透视的眼睛来认识大千世界,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地理知识。识图、用图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读图识图能力的高低,尤其是图文转换能力的高低也就成了学生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特别是近些年来,“考图”已成了高考地理试题的一大特色,几乎达到了“无图不成题”、“无题不考图”的地步。为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地图意识,加强其读图、析图和亲自动手绘制地图能力的培养。
(二)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化难为易
由于地理教学内容具有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复杂性、间接性等学科特点,这必然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而对于那些空间概念强,抽象、难懂、枯燥的地理知识更是深感力不从心。为此,中学地理教学中有必要加强直观教学,变抽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借助现有教具和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高一地理》第一章中《地球的运动及运动的意义》空间概念较强,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在引导学生识图的同时,应尽可能地采用教具演示。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在进行自转和公转关系的演示时,我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并在我的悉心指导下做如下演示:先拿着地球仪沿课桌面运动一周。待学生仔细观察后,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感知到:在地球仪上过球心并与桌面平行的大圆,可以被视为地球公转轨道面,即黄道面。黄道面与赤道面有一个夹角,即黄赤交角。正是有了黄赤交角的存在,才影响到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做南北回归运动,导致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分配具有回归年的变化。同时,学生通过观察“三球仪“的运动过程,了解昼、夜半球的周期变化规律,理解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采用这种借助现有教具直观教学的方法,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兴趣,激活其思维,拓宽其地理视野,深化理解掌握的地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动手观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自制教具,培养创新
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创造性学习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源于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解决问题习惯的养成。而地理学具的亲手制作,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天地。学生在对地理知识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出与此相关的实物学具,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在制作中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使其个性特长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以上是我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对采用教具进行针对性实效性教学的几点拙见,自知仍有不成熟之处,希望广大同仁交流指正,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责编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