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做诚实的人》是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与诚信同行》第二框题的教学内容,这是第一框题《人贵诚信》的落脚点,即导行。生活中诚信是复杂的,做一个诚实的人知易行难,有时还会知行不一,为实现两者的统一,笔者通过设置复杂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合理、规范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情感体验,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情境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使学生养成对人守信、对事负责的好习惯,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努力做诚实的人。
一、案例描述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右侧《诚信方可成
人》的公益宣传画。(注:诚信中
“成亻”用红笔表示)请学生回答
公益宣传画表明的道理及对我们
的启示。
生: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简明扼要,既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又自然地过渡到本课所学内容。以公益宣传画的形式导入新课,形式新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为引导学生表达创造良好的开端和背景。)
(二)新课学习
师:生活中处处有选择。让我们通过下面几个生活情境,学会做出正确选择。
师:出示情境材料:
【选择一:犯错后的选择】
材料一:骑车上学途中,不小心剐蹭了路边停车区域内的一辆汽车,看着汽车上新鲜的划痕,车主又不在现场……
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请说出选择的理由。
生:选择耐心等待车主,准备赔偿。(有部分学生有怀疑声)理由是我们要讲诚信,做诚信的人。
生:我会选择离开。(有部分学生发出惊讶声)理由是怕承担责任。
师:同学们的观点主要归纳为两点,一是逃离,二是留下。下面我们看看身边的事例:
材料二:扬州大学附中学生徐砺寒在骑车上学途中不慎刮蹭路边宝马轿车。他在原地等了半小时没等到车主,就留下一张道歉及赔偿联系的小纸条。车主对此“无比感动”和“极度震惊”,做出了不让徐砺寒赔偿的决定。
师:徐砺寒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要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师:有没有补充?联系上一课的学习内容。提示:因为徐砺寒的诚信,使生活中的矛盾得到妥善解决。
生:诚信是协调公共关系的重要条件,讲诚信能赢得信任和尊重。
师:回到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听到要讲诚信,下面会有怀疑的声音?
生:生活中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还存在讲诚信吃亏的思想。
师:为什么我们听到不讲诚信,下面会有惊讶的声音?请同学们分析逃离的后果。
生:这是逃避责任的做法,会受道德的谴责,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师:(小结)通过分析以上得失,我们得出:做一个诚实的人就要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师:(板书)“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设计意图:思想品德课学生表达基本要求是充分、真实、规范,但是由于中国文化传统“师本位”和“知识本位”的教育理念,导致学生课堂不敢表达、表达失真等。因此我创设以上两个情境, 使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通过对比分析、引导提示,使学生勇于表达、愿意表达、善于表达,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真实思想,学会做出正确选择,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即做一个诚实的人,要做到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师:(过渡)对事负责,就我们中学生学习而言就是诚信学习、诚信考试。
师:展示材料:
选择二:“考场”上的选择
偌大的教室,只见学生
们埋头答题,教室里只有“沙
沙”的写字声,却不见一个监
考老师的身影。原来,某中学
在九年级试行无人监考的期
中考试,推出了“诚信考场”。
你赞同设立“诚信考场”吗?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师:请以小组为单位,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老师巡视,了解讨论情况)
师:下面请交流讨论结果。
生:同意设立“诚信考场”,理由是我们要讲诚信。
生:……
师:通过我的了解,基本上是赞同设立“诚信考场”的,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赞同组里的一个同学)我对本组的观点持不同意见。我不赞成,因为有的学生还会作弊。
师:学习生活中是否如此?(学生表示赞同)我们为敢于表达不同见解的同学鼓掌。
师:(小结)对于以上观点,同学们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言之成理即可。赞成是因为:“诚信考场”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诚实品质、责任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推动校园诚信风气的形成。(或用诚信学习的知识回答)不赞同是因为有的学生因虚荣心理和过度的学习压力,自制力不强,考试时作弊,从而影响公平。
师:(小结)“成绩诚可贵,诚信价更高”,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我们都应该诚信学习,诚信考试。(副板书于“对事负责”旁边)
(设计意图:第一,“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通过设置“两可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或辩论,明白诚信学习、诚信考试的道理。第二,课堂表达包括学生对上课内容提出的质疑,这本身就是敢于表达的表现。因此通过设置上述情境鼓励、引导学生表达不同见解,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学习品质。第三,由于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且生活经验的缺乏,在课上常会出现“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况,即不会表达,因此通过上述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学会规范表达和充分表达。)
师:(过渡)在考场上出现了以下一幕:
《做诚实的人》是苏人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五课《与诚信同行》第二框题的教学内容,这是第一框题《人贵诚信》的落脚点,即导行。生活中诚信是复杂的,做一个诚实的人知易行难,有时还会知行不一,为实现两者的统一,笔者通过设置复杂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合理、规范表达自己的思想见解、情感体验,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情境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使学生养成对人守信、对事负责的好习惯,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努力做诚实的人。
一、案例描述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右侧《诚信方可成
人》的公益宣传画。(注:诚信中
“成亻”用红笔表示)请学生回答
公益宣传画表明的道理及对我们
的启示。
生:诚信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导入简明扼要,既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又自然地过渡到本课所学内容。以公益宣传画的形式导入新课,形式新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积极思维,为引导学生表达创造良好的开端和背景。)
(二)新课学习
师:生活中处处有选择。让我们通过下面几个生活情境,学会做出正确选择。
师:出示情境材料:
【选择一:犯错后的选择】
材料一:骑车上学途中,不小心剐蹭了路边停车区域内的一辆汽车,看着汽车上新鲜的划痕,车主又不在现场……
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请说出选择的理由。
生:选择耐心等待车主,准备赔偿。(有部分学生有怀疑声)理由是我们要讲诚信,做诚信的人。
生:我会选择离开。(有部分学生发出惊讶声)理由是怕承担责任。
师:同学们的观点主要归纳为两点,一是逃离,二是留下。下面我们看看身边的事例:
材料二:扬州大学附中学生徐砺寒在骑车上学途中不慎刮蹭路边宝马轿车。他在原地等了半小时没等到车主,就留下一张道歉及赔偿联系的小纸条。车主对此“无比感动”和“极度震惊”,做出了不让徐砺寒赔偿的决定。
师:徐砺寒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要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师:有没有补充?联系上一课的学习内容。提示:因为徐砺寒的诚信,使生活中的矛盾得到妥善解决。
生:诚信是协调公共关系的重要条件,讲诚信能赢得信任和尊重。
师:回到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听到要讲诚信,下面会有怀疑的声音?
生:生活中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还存在讲诚信吃亏的思想。
师:为什么我们听到不讲诚信,下面会有惊讶的声音?请同学们分析逃离的后果。
生:这是逃避责任的做法,会受道德的谴责,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师:(小结)通过分析以上得失,我们得出:做一个诚实的人就要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师:(板书)“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设计意图:思想品德课学生表达基本要求是充分、真实、规范,但是由于中国文化传统“师本位”和“知识本位”的教育理念,导致学生课堂不敢表达、表达失真等。因此我创设以上两个情境, 使学生如临其境,感同身受,通过对比分析、引导提示,使学生勇于表达、愿意表达、善于表达,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真实思想,学会做出正确选择,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即做一个诚实的人,要做到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师:(过渡)对事负责,就我们中学生学习而言就是诚信学习、诚信考试。
师:展示材料:
选择二:“考场”上的选择
偌大的教室,只见学生
们埋头答题,教室里只有“沙
沙”的写字声,却不见一个监
考老师的身影。原来,某中学
在九年级试行无人监考的期
中考试,推出了“诚信考场”。
你赞同设立“诚信考场”吗?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师:请以小组为单位,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老师巡视,了解讨论情况)
师:下面请交流讨论结果。
生:同意设立“诚信考场”,理由是我们要讲诚信。
生:……
师:通过我的了解,基本上是赞同设立“诚信考场”的,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赞同组里的一个同学)我对本组的观点持不同意见。我不赞成,因为有的学生还会作弊。
师:学习生活中是否如此?(学生表示赞同)我们为敢于表达不同见解的同学鼓掌。
师:(小结)对于以上观点,同学们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言之成理即可。赞成是因为:“诚信考场”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诚实品质、责任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推动校园诚信风气的形成。(或用诚信学习的知识回答)不赞同是因为有的学生因虚荣心理和过度的学习压力,自制力不强,考试时作弊,从而影响公平。
师:(小结)“成绩诚可贵,诚信价更高”,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我们都应该诚信学习,诚信考试。(副板书于“对事负责”旁边)
(设计意图:第一,“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通过设置“两可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或辩论,明白诚信学习、诚信考试的道理。第二,课堂表达包括学生对上课内容提出的质疑,这本身就是敢于表达的表现。因此通过设置上述情境鼓励、引导学生表达不同见解,培养学生敢于表达的学习品质。第三,由于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够且生活经验的缺乏,在课上常会出现“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况,即不会表达,因此通过上述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学会规范表达和充分表达。)
师:(过渡)在考场上出现了以下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