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脑筋不适应新情况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ffy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奥运火炬传递以“和谐之旅”为主题,以“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为口号,在五大洲进行传递,这是奥运史上线路最长、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火炬传递活动。奥运火炬在境外传递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同时也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团体和个人当作寻衅滋事的良机。当出现抢夺火炬的突发性事件时,我国媒体在应对危机事态时的报道思维和报道技巧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预期的传播效果,而这些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奥运年则显得尤为突出和紧迫。
  惧怕突发事件的危机面,丧失议题设置的主动权。突发事件在意料之外,对事件议程极具干扰性,其影响力与危机程度成正比。抢夺火炬事件打破了圣火传递的和谐气氛,使人们陷入某种担忧之中。部分西方媒体从西方人权观点角度出发,遮蔽事实真相,回避主流价值,极其自然地将奥运和政治结合起来。在目前的传播环境下,只报喜不报忧的传播指导原则不但不能化解传播危机,而且会使传播陷入被动,丧失议题设置的主动权。
  部分西方媒体在议题设置时,将新的议题(奥运本身)与固有的政治议题(人权问题)联系起来,多进行负面或批评报道。如英国主流媒体把注意力放在示威者身上;法国电视画面充斥藏独分子;CNN强调数以千计的抗议者走上街头反对奥运圣火传递……甄别是非的理性判断第一时间被强烈的意识形态画面所占据,先入为主的印象严重影响了有利于我国的国际舆论的形成。西方媒介主动设置议题,发挥其影响力,企图以“媒介意见”转化为“人民意见”,而中国媒体只能疲于解释,在整个事件的报道中处于被动地位。
  正面报道角度单一、信息量少,信息不对称。4月7日的央视《新闻联播》节目对抢夺圣火事件报道如下: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最高象征的圣火传递过程中,受到一些藏独分子的干扰。在火炬传递路线上,一些手持雪山狮子旗的藏独分子,不断冲击火炬传递队伍,有的人甚至冲到火炬手面前,抢夺火炬。但英国警方迅速制止了这些干扰行为,使火炬传递顺利进行。英国伦敦警方逮捕了极少数企图干扰破坏奥运圣火传递的藏独分子。对于藏独分子破坏奥运圣火传递的恶劣行径,一些火炬手和当地民众十分愤慨,他们纷纷谴责这种破坏行为。
  连续报道中,国内媒体以正面信息报道为主,强调了火炬传递的顺利进行,少数藏独分子的破坏活动被及时制止,以及民众和当地政府的舆论支持。这与西方媒体所呈现的充斥藏独分子活跃的画面和激进言论的信息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单向、平面、事后报道的传播效果被西方媒体所提供的大量实时、现场、强视觉冲击力的信息所消解,信息的不对称造成了受众心中的种种疑问。而在危机事件传播中,不能有效地集中民意产生支持才是最大的传播危机。
  非常状态宣传思维仍占主导。做好奥运火炬传递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是我国媒体的首要职责之一,但是面对抢夺火炬的突发事件,媒体不应单一固守宣传思维,使受众在极端不对称的信息交锋中更加茫然和疑惑。宣传工作要实现宣传目的与效果的最佳统一,不能忽视受众的信息需求和心理需求。面对抢夺火炬事件,受众最想知道的是关于事件的全面信息,如火炬传递现场藏独分子的数量、其在现场的举动和言论、西方民众对此事件的各种声音,以及西方媒体之所以如此宣传的原因和目的等。在发达的信息传播环境下,受众不可能只接受单一报道视角,媒体应依据已有的判断,对丰富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消化,使态度更加坚定,形成强大而稳定的民意,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危机转化为扭转事件发展的契机。
  面对以上几方面的问题,作为媒体和传媒人必须采用合适的传播策略,提高传播技巧,占据传播报道的有利地形。一是要以开放的姿态报道,化危机为转机。世界的开放性、信息的快速传递,要求我们必须在第一时间对事件作出正面回应,主动介入议程设置。在宣传观念上,要变信息的“堵”为信息的“通”,变被动的信息提供者为主动的信息发布者。同属危机事件的“5·12”汶川地震报道与此相比,信息传递迅速及时、公开透明,得到了世界各国新闻媒体的高度评价,为世人展现了一个反应迅速、高效、负责的政府形象,以及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民族凝聚力。西方媒体报道时也多援引中国媒体的报道材料,在此之前这是不多见的。以前我国媒体花大力气希望达到的传播效果,在这次地震危机报道中成为现实。究其原因,开放的报道姿态和主动设置议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处理好媒体、政府、公众的关系。政府在宣传中处于主导地位,规定了宣传的方向、性质和目标。公众是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媒体要在政府决策机构和公众之间搭起快速高效的沟通平台。政府要为媒体提供宽松的传播环境,充分尊重媒体的职业特点,发挥和利用媒体的功能,确保新闻发布的及时、准确和一致,塑造政府形象。媒体在报道中要有一定的灵活度,就危机事件本身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既要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也应不遗余力地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三是重视媒介特质,多用画面展现事实。电视声画兼备,现场感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极具说服力,具有其他媒介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影像在再现客观世界时也极易被歪曲和异化。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利用画面的选择性,把镜头对准藏独分子,在行为和言语方面给他们充分的展示空间,营造藏独分子声势浩大、事态严重的效果,呈现出虚构的“客观”和“全面”报道的姿态,试图达到其报道目的。我国媒体在电视画面中主要展现的是抢夺火炬时的瞬间镜头与人物观点性采访镜头,对于其他相关情况则没有更多画面,未能充分发挥画面语言直观、形象、说服力强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周庆山:《传播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王想平、宫宇:《危机传播的舆论形态与引导策略》,《求实》,2005(2)。
  3.阮璋琼:《危机传播研究关注的主要议题——危机传播研究综述》,《东南传播》,2007(11)。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校:杨彩霞
其他文献
20世纪中国文学的精神特征    大体上说,20世纪中国新文学从它酝酿、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始终浸润在浓重的“感时忧国”①的空气中。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文化的独尊地位早在汉朝即已基本确立,儒家的道德理想和价值标准,通过官方长期的宣扬教化,成为最能够影响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群体的绝对典范。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明确表述出这样一种人生
期刊
引论    当我们唱起“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时,“月亮”这个词在我们的脑海中所引出的形  象、产生的联想、唤起的情感,与下面句子中的“月亮”是截然不同的:  (1)地球运行到月亮和太阳的中间时,太阳的光正好被地球挡住,不能射到月亮上去,月亮上就出现了黑影,这种现象叫月食。  但无论就其所指称的客观事物,还是作为句子中的一个语法单位,我们都不否认它们是同一个词。同一个词为什么在表达功能上会
期刊
曹丕于其文学理论文章《典论·论文》篇末感慨说:“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①从这段总结性的文辞看,汉魏之前的那些希望自己有所建树的仁人志士,在其人生历程中,皆有所紧张与惧怕,怕被冷漠无情的时间完全抛弃。那么,在现代文学史册留下盛事美文的朱自清先生,在与时间打交
期刊
在我国明代文学史上有所谓“四大奇书”之说。“四大奇书”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书。在这“四大奇书”中,引起争议最多和研究最为困难的当数被世人视为“淫书”、“禁书”的《金瓶梅》。《金瓶梅》一书,从最早见诸文字记载,至今已有四百年历史,因所谓“淫书”、“禁书”的原因,也因为国人观念问题,导致一直以来对它的研究进展缓慢。其实《金瓶梅》自诞生后,人们对它的思想内容评价并非完全一
期刊
胡锦涛在2008年6月20日视察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时发表讲话提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如何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成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而网络媒体又该如何利用自己独特的传播优势
期刊
四川汶川地震,一时间改变了中国人日常生活与工作的模式,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大地积累的积极有益因子充分释放,960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绽放了人性与英雄主义光芒。  生逢这一伟大的时期,作为一家有责任感的医疗卫生行业专业报,从地震发生的那一刻起,医药卫生报就打破常规,调整非常时期的新闻报道策略,全方位报道了河南医疗卫生系统的抗震救灾精神,从整体上提升了报纸的精神硬度。    做好聚合新闻    汶
期刊
新闻标题在报纸版面上的重要位置毋庸置疑,今天我们如此强调新闻标题的制作,是前所未有的,很多编辑也越来越感觉到了制作标题的兴趣和成就感。怎样让新闻标题更吸引读者,让新闻标题在报纸版面上更“亮”一些,确实值得深入研究。  阅读《南方日报》的一个很大的兴奋点就是新闻标题,总体感觉有三:重要版面、重要新闻的标题大气有力,引、主、副题齐全,不惜版面,且文中都有小标题,既点出新闻要点,也避免了视觉沉闷;标题多
期刊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让我国人民根本没有丝毫准备,在这场猝不及防的8级地震面前,众多国内电视媒体打破了以往突发事件的报道模式,不仅报道信息及时、准确,还积极动员全国人民为灾区捐赠善款,展现出了中国电视媒体该有的品格、公信以及社会责任感。    媒体报道的及时性    突发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出乎人们意料的事件。它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使得自然界、社会、社会中人的存在状态的恒常性遭到破坏或发生断
期刊
时政新闻常常特指对本辖区内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及主要领导人活动的新闻报道。在市级党报的时政新闻报道上,多指围绕市委、市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的时事政治活动和群众对这些活动反应的消息。  作为时政新闻记者,承担的主要工作就是采访主要领导活动和本地重要、重大事件的报道,时政新闻记者的肩上承担着当地最大的政治,笔下掌握着最权威的舆论导向,因此,作为时政新闻记者,就要把自己定位于政治家的高度,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期刊
在目前省会郑州的报业市场上,各大媒体新闻同质化现象的出现,使普通读者难以区分这些报纸在新闻内容上的差异,更不用说记得清哪个作品能够深入人心了。这样的一种现状,常常使笔者不由自主地联想起以穆青为代表的新闻界前辈的一些作品。为什么他们的新闻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能够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笔者认为,推动当下的新闻工作尤其是采写工作,重新学习穆青的作品及其精神,有着明显的示范意义。  对于新闻的定义,中外学者各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