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是对现实、现状的一种反映。如果数字没有水分,那么它是我们分析研究、评判事物、谋划决策的重要依据,有时,我们还可以从数据中透析出某种现象,并把它还原成社会的真实,给人深思、给人启迪。我们最近看到了这样一组数据,它让我们想得很多很多。
据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私企研究会2004年对民营企业的一次调查称,私营企业有三项支出即收缴费、摊派费、公关费十分惊人,分别是税收额的48.8%、9.2%和18.2%,占净利润的68%、7.8%和15.2%。巨额的额外支出,让企业苦不堪言。透过这三项费用支出的现象,我们来看看现象后面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企业各项缴费的增加,说明在企业的头上有一张无形的网把企业罩得严严实实。名目繁多的组织,条条块块的关系,企业不参加不行、不搭理不行,参加了搭理了,接着就是企业的钱无端地流出。照理,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除了照章纳税之外不该再有什么费可交,相反可以充分享受纳税人的“待遇”,省却许多麻烦。但事实上并非这样。各种不合理的摊派,更让企业惟恐避之不及。但避得了今天避不了明天,摊派人隔三差五地“登门拜访”,由不得你不付钱,到头来企业为图清净,就花钱消烦吧,无奈之中又多了笔开销。如果说前两项支出是企业不情愿的支出,那么公关支出却是企业心甘情愿的,因为,这是企业利润之来源,不得不付出的。可是,我们不要以为企业乐意支出巨额公关费,就没什么问题了,其实,我们从中仍可看到某些问题的端倪。据某报报道,今年春节前国家发改委专门发文,严禁送礼者踏进大门,可见过去到这里送礼的人之多。而在过去的送礼者中,多的是企业的身影。企业为何来送礼?无非是要项目要政策。有了项目有了政策,企业就有了生路,钱就有得赚了。所以,社会上有“跑部钱进”一说,打通了国家部、委的关节,何事办不成?那么,到了地方上呢?也是一样。于是,企业的公关费居高不下。
回到我们想要说的,在这组数据的后面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象,把这种现象再归纳起来,我们看到的是企业经营环境的不容乐观,看到的是我们某些制度的缺失。企业虽然在制造着市场的繁荣,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但在强大的现有的体制格局下,民营企业仍是“弱者”,无力来抗衡所面临的这一切。企业的经营环境我们似乎在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而恰恰进步最小的仍是企业最期盼的宽松的公平的环境。如果说,在20年前,社会对私营企业还不理解不认识,或给予歧视或给予“侵犯”,而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到政府走后门拉关系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20年以后的现在,企业为生存发展仍在走着这条路,那就不仅是企业的悲哀了。
本刊一直关心着民营企业的成长,对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常常会发些议论,尽管很微弱。对民营企业那惊人的额外支出,我们有话要说,尽管可能说了没也用,但我们还是说了。
据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私企研究会2004年对民营企业的一次调查称,私营企业有三项支出即收缴费、摊派费、公关费十分惊人,分别是税收额的48.8%、9.2%和18.2%,占净利润的68%、7.8%和15.2%。巨额的额外支出,让企业苦不堪言。透过这三项费用支出的现象,我们来看看现象后面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企业各项缴费的增加,说明在企业的头上有一张无形的网把企业罩得严严实实。名目繁多的组织,条条块块的关系,企业不参加不行、不搭理不行,参加了搭理了,接着就是企业的钱无端地流出。照理,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除了照章纳税之外不该再有什么费可交,相反可以充分享受纳税人的“待遇”,省却许多麻烦。但事实上并非这样。各种不合理的摊派,更让企业惟恐避之不及。但避得了今天避不了明天,摊派人隔三差五地“登门拜访”,由不得你不付钱,到头来企业为图清净,就花钱消烦吧,无奈之中又多了笔开销。如果说前两项支出是企业不情愿的支出,那么公关支出却是企业心甘情愿的,因为,这是企业利润之来源,不得不付出的。可是,我们不要以为企业乐意支出巨额公关费,就没什么问题了,其实,我们从中仍可看到某些问题的端倪。据某报报道,今年春节前国家发改委专门发文,严禁送礼者踏进大门,可见过去到这里送礼的人之多。而在过去的送礼者中,多的是企业的身影。企业为何来送礼?无非是要项目要政策。有了项目有了政策,企业就有了生路,钱就有得赚了。所以,社会上有“跑部钱进”一说,打通了国家部、委的关节,何事办不成?那么,到了地方上呢?也是一样。于是,企业的公关费居高不下。
回到我们想要说的,在这组数据的后面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现象,把这种现象再归纳起来,我们看到的是企业经营环境的不容乐观,看到的是我们某些制度的缺失。企业虽然在制造着市场的繁荣,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但在强大的现有的体制格局下,民营企业仍是“弱者”,无力来抗衡所面临的这一切。企业的经营环境我们似乎在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而恰恰进步最小的仍是企业最期盼的宽松的公平的环境。如果说,在20年前,社会对私营企业还不理解不认识,或给予歧视或给予“侵犯”,而企业为了生存不得不到政府走后门拉关系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20年以后的现在,企业为生存发展仍在走着这条路,那就不仅是企业的悲哀了。
本刊一直关心着民营企业的成长,对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常常会发些议论,尽管很微弱。对民营企业那惊人的额外支出,我们有话要说,尽管可能说了没也用,但我们还是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