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学案与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通过课前预习导学案可使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把原来“听课→练习→发现问题→老师再讲解”解决问题的顺序变为“预习导学案→发现问题→上课解决→深化提升”,将学习前置,将问题前置,上课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用导学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达到课堂有效甚至高效的目的。
二、导学案的内容
一份规范的导学案应包括八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质疑问难、达标检测、学习小结。其中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读、导思、导练的功能。老师将教材中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要主线清晰、容量适中,做到“内容要问题化,问题要层次化”。根据内容难易可将问题设计为四级:识记级内容、理解级内容、应用级内容和拓展级内容。
三、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在实施有效教学时,导学案的使用对学生及教师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明确了要求,可使导学案发挥更好的作用。
1.有效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课前
导学案要提前发放,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一般导学案提前两天发放,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时间预习自学,在上课的前一天再由学科班长收齐上交,教师第一次批阅,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然后进行二次备课,并确定上课重点展示的内容,然后在上课前再发给学生,上课使用。
(2)课上
首先,教师用导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放手”: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本,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体系。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其次,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
一是点拨。在学生小组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就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了,其他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作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
二是精讲。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精讲应具有启发性,针对学生的学习疑点,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3)课后
学生要在课下整理落实导学案,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导学案的二次批改环节就是为了检查学生的纠错及导学案的完善情况,教师尤其要针对学生在预习阶段出错的题目进行批阅,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二次批改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做题方法技巧的指导,对于解题方法和规律要及时补充,两次批阅都要给出评价,督促学生落实。
2. 有效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1)课前
学生拿到学案后根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重难点及学习内容进行预习,然后根据导学案过程有层次地学习教材,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预习时,用红色笔标出疑难点,并将问题写在导学案相应的知识版块处,以便于老师的学情调查和在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在完成导学案时要做到自觉、主动、独立。
(2)课上
首先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集体讨论解决相关的问题,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对于小组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暂时留下,在其它组同学展示或教师点拨时解决。然后,进入同学的展示环节,一般一节课有6个组展示,展示的内容是导学案上的问题。课前征求学生的意见,大致将导学案上的问题分配到组,展示时每组派一个代表,组内的其它同学可补充,其它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质疑,此环节用时大约15分钟左右。在这一环节结束后,对一些疑难点学生未讲清的内容再由教师进行点拨、精讲和归纳,此环节用时10分钟左右。最后用5分钟时间进行当堂检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3)课下
学生及时将导学案进行纠错及完善,课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有疑问的知识点,学生应该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或听老师讲解解决掉,并在导学案上写出来。学生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可借助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让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都有所提高,教师上课时适时、适度的讲解只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高。 参考文献
[1]王金霞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河北人民出版社。
[2]邓涛 高效课堂的教学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辛月明 孟献玲 浅谈导学案的编写.中小学教育,2011(10)。
有效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通过课前预习导学案可使学生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把原来“听课→练习→发现问题→老师再讲解”解决问题的顺序变为“预习导学案→发现问题→上课解决→深化提升”,将学习前置,将问题前置,上课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用导学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达到课堂有效甚至高效的目的。
二、导学案的内容
一份规范的导学案应包括八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学习内容、质疑问难、达标检测、学习小结。其中学习内容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读、导思、导练的功能。老师将教材中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要主线清晰、容量适中,做到“内容要问题化,问题要层次化”。根据内容难易可将问题设计为四级:识记级内容、理解级内容、应用级内容和拓展级内容。
三、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在实施有效教学时,导学案的使用对学生及教师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明确了要求,可使导学案发挥更好的作用。
1.有效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课前
导学案要提前发放,要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一般导学案提前两天发放,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时间预习自学,在上课的前一天再由学科班长收齐上交,教师第一次批阅,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状况,然后进行二次备课,并确定上课重点展示的内容,然后在上课前再发给学生,上课使用。
(2)课上
首先,教师用导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放手”:放手让学生阅读课本,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放手让学生讨论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建构知识结构体系。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其次,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
一是点拨。在学生小组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就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了,其他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作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
二是精讲。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精讲应具有启发性,针对学生的学习疑点,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
(3)课后
学生要在课下整理落实导学案,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导学案的二次批改环节就是为了检查学生的纠错及导学案的完善情况,教师尤其要针对学生在预习阶段出错的题目进行批阅,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二次批改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做题方法技巧的指导,对于解题方法和规律要及时补充,两次批阅都要给出评价,督促学生落实。
2. 有效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1)课前
学生拿到学案后根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重难点及学习内容进行预习,然后根据导学案过程有层次地学习教材,完成导学案上的问题。预习时,用红色笔标出疑难点,并将问题写在导学案相应的知识版块处,以便于老师的学情调查和在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在完成导学案时要做到自觉、主动、独立。
(2)课上
首先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集体讨论解决相关的问题,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对于小组讨论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暂时留下,在其它组同学展示或教师点拨时解决。然后,进入同学的展示环节,一般一节课有6个组展示,展示的内容是导学案上的问题。课前征求学生的意见,大致将导学案上的问题分配到组,展示时每组派一个代表,组内的其它同学可补充,其它组同学可以提出问题质疑,此环节用时大约15分钟左右。在这一环节结束后,对一些疑难点学生未讲清的内容再由教师进行点拨、精讲和归纳,此环节用时10分钟左右。最后用5分钟时间进行当堂检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记。
(3)课下
学生及时将导学案进行纠错及完善,课前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有疑问的知识点,学生应该在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究或听老师讲解解决掉,并在导学案上写出来。学生订正完成后收齐上交,教师第二次批阅。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各科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可借助导学案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让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都有所提高,教师上课时适时、适度的讲解只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使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最高。 参考文献
[1]王金霞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河北人民出版社。
[2]邓涛 高效课堂的教学艺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辛月明 孟献玲 浅谈导学案的编写.中小学教育,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