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培养兴趣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ohydromu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钻得进去,学习才会有成效。每个中学语文教师都必须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去研究并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本文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巧用导入、利用多媒体以及联系生活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培养初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有探知的动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为重要。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诱发兴趣
  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以及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从教师方面接受大量的信息,并能通过学生敞开的心扉直接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才能使课堂上的教与学活动产生最佳效益。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这种积极的情感会让学生视教师为良师益友乃至亲人,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这对教学活动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学质量必定会有所提高。所以说,教师要改变上课满堂灌的局面,形成融洽的主客体关系,这无疑为课堂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诱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就为语文课堂教学架起了一座有效教学的桥梁。
  二、巧用导入,激活兴趣
  例如在教学《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篇课文时,我先利多媒体的语音播放功能为学生播放了歌曲《七子之歌—澳门》,优美、深情的旋律从一开始就深深吸引了每一个学生,也让学生在这诚挚的歌声中初步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的那片赤子之情。然后,我又让学生结合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谈谈自己听了这首歌曲以后的心理感受,有的学生说这首歌歌词写得好,很感人;有的学生说这首歌曲子谱得好,让这首歌响彻了神州大地。就在学生们兴趣极高的谈论着这首歌曲时,我因势利导,讲述了《七子之歌》的著作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简述,进一步让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终生的优良品质,使学生产生对作者的赞美敬重之情,为真正体会文章中“他,是说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以及理解文章为什么取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打下基础,从而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这种未开场先叫座儿的导入方式,能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结合教学内容能取得先声夺人的效果,让学生做到思维方向集中,并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识。
  三、利用多媒体,提高兴趣
  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集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其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文学作品所涵括的文字、情节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更深刻地去感悟文章。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朱自清先生所著的《背影》一文时,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朱自清先生的简介和《背影》一文的创作背景,再配上朱自清先生的照片,用不同颜色的字体突出重点,如:朱自清先生是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背影》是纪实散文等,然后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析课文时,我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文中所提及的四次父亲的背影:“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以及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用简洁的文字配上逼真的背影图,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简单而又深刻地记住这分别是惦记背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以及再现背影,以及相对应的作者流下的悲哀之泪、感动之泪、感伤之泪以及思念之泪。
  四、联系生活,巩固兴趣
  知识源于生活。同样,语文也一样离不开生活,生活是语文的第二课堂,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说明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规律。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因而,我们语文教师应该让教学贴近生活,创设轻松愉快的语文情境,让学生从其中积累更多更有意义的知识和经验,以达到学以致用之目的。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的《羚羊木雕》时,我先让学生熟悉课文,再分角色朗读,我先不做任何阐述,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课文中围绕“赠送”和“索回”那只羚羊木雕,发生在父母与孩子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的这两组矛盾的看法。有的学生说:孩子的父母太吝啬和不通情理;有的学生说:“我”太懦弱,万芳却很仗义、善解人意;有的学生说:送羚羊木雕给万芳,其实是把赠送物质当作建立友谊的基础了。
  在同学们的众说纷纭之后,我再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家庭,谈谈自己父母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自己的内心想说的话,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疏导,帮助他们端正认识,正确看待父母的唠叨和父母之所以对自己的严厉。在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说出内心最想说的话,以此来激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调动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江宁区龙都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梁启超写过一首诗,题为《读陆放翁集》: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放翁,即陆放翁,也就是陆游。他出生于越州山阴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因此,他从小就怀有忧国忧民思想,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鸿鹄之志,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成为一名名副
《唐诗宋词选读》在致同学的序言中这样写到:“阅读诗歌是探寻美的过程”。是的,诗歌美的探寻需要我们沉进去,沉潜玩味;需要我们读出来,高声吟哦;更需要我们拓展眼界,比较同与异,鉴别优与劣,探寻每首诗歌的独特魅力,体会每个专题的深刻内涵,领略唐诗宋词的整体风貌。如何进行文本、专题的拓展阅读呢?我想教师的课前设计引导和课堂拓展是十分必要的。  《唐诗宋词选读》第一专题的题目为“‘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在进
【摘 要】本文以浙江省的两则著名商品广告的修改为例,说说广告用语中存在的语言逻辑问题。  【关键词】广告语 创意 语言逻辑  广告虽然带有很浓的商业味道和极鲜明的商业性质,但是,广告内容还是离不开语言和逻辑的范畴。下面就以浙江省的两则著名商品广告的修改为例,说说广告用语中存在的语言逻辑问题。  第一则广告的内容说的是杭州千岛湖啤酒,该啤酒是采用纯净甘甜的千岛湖水酿造而成的,所以该啤酒味道醇厚,多少
【摘 要】:对《荷塘月色》思想感情的狭隘理解直接导致了对全文写法的否定,对荷花的比喻和《采莲赋》与《西洲曲》的引用诟病尤多。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抛开已往过分社会化的角度,完全从人性化的角度,主要是知识分子对理想爱情的精神追求方面,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全方位的个性化阐释。将有关描写、引文、注释做整体性的理解,真正使读者体会到原文出神入化的情景交融,体会到经典的魅力。  【关键词】误读 人性化
记叙文的生命力在于细节描写。学生的作文读来平淡无味,缺乏感染力,主要由于缺少细节描写。缺少感人的细节描写是制约作文分数的瓶颈。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块“短板”,教师难教,学生厌学。本文通过分析三个课堂案例。指出文言文教学不能“言”“文”割裂,而应该“言”“文”并举。  [关键词]课堂教学 文言文 “言”“文”并举    中国文学讲究含蓄蕴籍,“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样的文言文文美而意丰,引起我们无穷的遐想和思考。使我们俗世疲惫的心灵在阅读中获得了休憩,寻找到心灵的归宿。但是,中学生却有一句口头
【摘 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主张语文学习要个性化,阅读也要个性化。这一主张对于摆脱长期以来程式化阅读的弊端,使阅读回归真实、走向科学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结合名著导读和《中国小说欣赏》所进行的文学作品个性化解读活动,无疑是一项有益且有效的尝试。  【关键词】个性化解读 中国小说专题 回归经典    “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排名四大名著之首,作为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实在有必要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人际交往也日益频繁,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教学的角度讲,口头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书面表达能力的强弱。能够打破以往相对单一“读”与“写”的教学方式,做到读、写与口语交际共同进步,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课本 训练方法 共同训练  目前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不乐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用词不当、句子表达不清、段落层次模糊、思路不清晰,让教师
【摘 要】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内在关系,启示我们从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体验进行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如能渗透现代生活的内容,注入时代的源头活水,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情感共鸣,他们就会更深入地把握古文的思想内涵,从而优化文言文教学的效果。本文结合《游褒禅山记》的教学实例,谈谈高中语文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与思考。  【关键词】文言文 生活化教学 体验 内涵
【摘 要】《烛之武退秦师》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经典作品,也是中国古代散文中的优秀之作。作品表现了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复杂的矛盾斗争。本文从政治关系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文本作了细致的分析论述。  【关键词】国家 政治 利益    读完《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之后,感觉文章除了赞扬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计较个人得失,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外,同时也突出地反映了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