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列举普岁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理解他们思想形成的原因,并对他们的思想作简要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
①在分析和解渎材料事例中加深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的理解;
②编演历史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③将教材中的重要人物、重要概念、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分配给学生在课前搜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②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③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
二、学情分析
高二文科生已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能够初步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适度创设情境,提供史料,引领思考非常必要。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
难点:如何理解思想家的哲学观点四、教学过程
四、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利用古希腊神话图片导入,引出课题并解读课标要求。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什么是智者学派?(概念)
1、“智者学派”的概念
在当时雅典的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上,人们常常要发表意见,要和自己的对手辩论,雅典法庭规定每个公民须替自己辩护,不许旁人代辩。所以出现了这样一批专门教授人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和参政知识的职业教师,自称“智者”。反对派认为他们巧言善辩、假冒智慧,称其为“诡辩学派”。注意,他們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一的学说,只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我们都知道,“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那么当时(公元前5世纪)智者学派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了?
探究问题1:“智者学派”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以下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两个年轻人的对话。依据对话内容,结合必修一所学知识思考。
学生扮演角色对话:阿菲尔:你上午去参加公民大会吗?阿里托:希波战争胜利后,我的葡萄酒生意一直很好,我正要赶往港口送货,然后参加公民大会。 阿菲尔:中午到我家讨论公民发言权问题,如何?阿里托:不行,我要去听普岁泰格拉老师的课。我想参加陪审法庭,但演说水平不够。上次与你讨论的问题想好了吗?通过刚才对材料的阅读,可以找出跟背景有关系的关键句有那些?总结背景:①经济因素:奴隶制经济繁荣②政治因素: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③人的地位的提高(民主政治制度和每个公民参与政治意识的加强,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探究问题2:以下材料反映了智者学派怎样的哲学观点?其研究领域是什么?展示以下材料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一一普岁泰格拉《论神》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一一普岁泰格拉《论真理》
归纳思想主张:①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②反对迷信,强调白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3.如何评价智者学派的思想?
积极:肯定了人的价值,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事物的标准——有思想启蒙作用,是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
消极: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了道德、制度、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秩序。容易造成了极端个人主义。
(过渡):从刚才的分析中可看出,正是由于“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感受,导致雅典社会世风日下,引起了其他思想流派的批判。其中以苏格拉底的主张最为卓越。他的观点使人文主义思想得以升华。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生平简介: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成为了整个西方哲学的奠基人。
1、“美德即知识”主张提出的社会背景
背景:a.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b.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探究问题3:结合以下材料归纳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隐士与熊的故事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
1.针砭时弊,批判雅典的政治领袖;2.否定传统的神,而宣扬自己的思想。
思考:苏格拉底之死体现了什么人文精神?其思想有何影响?
体现了遵守法律,捍卫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等人文精神。
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探究问题4:结合前面所学比较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思想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是以人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人的作用,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不同点: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的作用,忽视社会道德。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道德对人作用,认为美德即知识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前5-前4世纪)
总结: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张?
柏拉图的主张
柏拉图关注人类社会,在《理想国》一书中,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唯心)(因为他不相信客观存在的世界万物,认为在世界万物之外有一个“理念”世界,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亚里士多德主张
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真理高于一切(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探究问题5:结合本课所学和视频材料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人文精神的含义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白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在西方,“人文精神”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基本涵义:关心人,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课堂小结:通过对本课的探讨,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作业:1.归纳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并作出评价;2.试着比较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思想联系与差异。
1.知识与能力
列举普岁泰格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理解他们思想形成的原因,并对他们的思想作简要的评价。
2.过程与方法
①在分析和解渎材料事例中加深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的理解;
②编演历史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③将教材中的重要人物、重要概念、需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分配给学生在课前搜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②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③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
二、学情分析
高二文科生已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能够初步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适度创设情境,提供史料,引领思考非常必要。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其评价
难点:如何理解思想家的哲学观点四、教学过程
四、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利用古希腊神话图片导入,引出课题并解读课标要求。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什么是智者学派?(概念)
1、“智者学派”的概念
在当时雅典的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上,人们常常要发表意见,要和自己的对手辩论,雅典法庭规定每个公民须替自己辩护,不许旁人代辩。所以出现了这样一批专门教授人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和参政知识的职业教师,自称“智者”。反对派认为他们巧言善辩、假冒智慧,称其为“诡辩学派”。注意,他們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一的学说,只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我们都知道,“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那么当时(公元前5世纪)智者学派是在什么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了?
探究问题1:“智者学派”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以下是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两个年轻人的对话。依据对话内容,结合必修一所学知识思考。
学生扮演角色对话:阿菲尔:你上午去参加公民大会吗?阿里托:希波战争胜利后,我的葡萄酒生意一直很好,我正要赶往港口送货,然后参加公民大会。 阿菲尔:中午到我家讨论公民发言权问题,如何?阿里托:不行,我要去听普岁泰格拉老师的课。我想参加陪审法庭,但演说水平不够。上次与你讨论的问题想好了吗?通过刚才对材料的阅读,可以找出跟背景有关系的关键句有那些?总结背景:①经济因素:奴隶制经济繁荣②政治因素: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③人的地位的提高(民主政治制度和每个公民参与政治意识的加强,使人的中心地位日益突出)。
探究问题2:以下材料反映了智者学派怎样的哲学观点?其研究领域是什么?展示以下材料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一一普岁泰格拉《论神》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一一普岁泰格拉《论真理》
归纳思想主张:①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②反对迷信,强调白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3.如何评价智者学派的思想?
积极:肯定了人的价值,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事物的标准——有思想启蒙作用,是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
消极: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了道德、制度、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秩序。容易造成了极端个人主义。
(过渡):从刚才的分析中可看出,正是由于“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感受,导致雅典社会世风日下,引起了其他思想流派的批判。其中以苏格拉底的主张最为卓越。他的观点使人文主义思想得以升华。
二、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生平简介: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成为了整个西方哲学的奠基人。
1、“美德即知识”主张提出的社会背景
背景:a.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b.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探究问题3:结合以下材料归纳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隐士与熊的故事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
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
1.针砭时弊,批判雅典的政治领袖;2.否定传统的神,而宣扬自己的思想。
思考:苏格拉底之死体现了什么人文精神?其思想有何影响?
体现了遵守法律,捍卫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等人文精神。
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探究问题4:结合前面所学比较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思想有何异同?
相同点:都是以人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人的作用,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不同点: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的作用,忽视社会道德。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道德对人作用,认为美德即知识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前5-前4世纪)
总结: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张?
柏拉图的主张
柏拉图关注人类社会,在《理想国》一书中,根据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唯心)(因为他不相信客观存在的世界万物,认为在世界万物之外有一个“理念”世界,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中)。
亚里士多德主张
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真理高于一切(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探究问题5:结合本课所学和视频材料谈谈你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人文精神的含义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白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在西方,“人文精神”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基本涵义:关心人,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课堂小结:通过对本课的探讨,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作业:1.归纳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并作出评价;2.试着比较苏格拉底和孔子的思想联系与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