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前提
新课程完全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充分反映了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新教师的观念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前提。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师要树立以下新观念:
1.树立弘扬学生主体精神的现代学生观
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发展潜能、素质目标及评价标准等问题的总的看法和观点。有效实施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以学生为本,以21世纪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身心发展潜能,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为目的的学生主体观。
2.树立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的现代教学观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等基本问题的认识。客观事实表明,教学观支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决定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教师教育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质量,影响着教育的效果,从而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3.树立促进各类课程整体发展的现代课程观
课程观是人们对课程的设置、编制与实施以及课程价值的看法和认识。现代课程观要求教师一专多能、博学广识,具备复合课程的教学能力,在课程实施中贴近现代社会生活,淡化学科本位意识,不断充实、丰富教学内容,构建开放化教学系统,实施结构化教学,并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4.树立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操作者的现代教师观
教师观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新的教师观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关键
教师的素质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的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形象、育人知识与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为满足21世纪社会发展与育人的要求,扎实推进课程实施,笔者认为,我们广大教师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
1.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须反映一定社会与时代的特点和需要。它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立教的根基,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的教育观念既要善于继承,更要善于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2.多元的知识结构。教育部颁布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立了新的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改革和建立分科课程,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线,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形成学科之间的整合与相互渗透。
3.较强的现代教学能力。课程实施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是自己课堂的课程决策者,是一个将现有材料转变为课堂里具体教学计划的设计者与开发者。
4.健康的身心素质。教师的教育工作是塑造完美个性的工作,教师的职业是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教育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身心素质的重要性。
三、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基本途径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关键环节,教师素质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效果。为了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为新课程培养合格教师,就必须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
1.要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和师范类高等教育。要依据新课程实施的要求,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合理构建未来教师的知识结构。
2.要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在职培训模式。这是因为目前部分教师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偏低。这些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程序化,知识面狭窄。
3.要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制度,不断满足新课程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实施新课程的先决条件和有效保障是教师素质的提高。
结 语
新课程的组织与推进是贯穿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和效果。而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师是关键。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人物,广大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做实施新课程的合格教师。
新课程完全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充分反映了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新教师的观念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前提。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师要树立以下新观念:
1.树立弘扬学生主体精神的现代学生观
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发展潜能、素质目标及评价标准等问题的总的看法和观点。有效实施新课程,要求广大教师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以学生为本,以21世纪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身心发展潜能,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为目的的学生主体观。
2.树立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的现代教学观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等基本问题的认识。客观事实表明,教学观支配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决定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态度和方法。教师教育观念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质量,影响着教育的效果,从而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3.树立促进各类课程整体发展的现代课程观
课程观是人们对课程的设置、编制与实施以及课程价值的看法和认识。现代课程观要求教师一专多能、博学广识,具备复合课程的教学能力,在课程实施中贴近现代社会生活,淡化学科本位意识,不断充实、丰富教学内容,构建开放化教学系统,实施结构化教学,并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4.树立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操作者的现代教师观
教师观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新的教师观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是有效实施新课程的关键
教师的素质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的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形象、育人知识与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为满足21世纪社会发展与育人的要求,扎实推进课程实施,笔者认为,我们广大教师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
1.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须反映一定社会与时代的特点和需要。它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立教的根基,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的教育观念既要善于继承,更要善于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2.多元的知识结构。教育部颁布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立了新的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改革和建立分科课程,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线,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形成学科之间的整合与相互渗透。
3.较强的现代教学能力。课程实施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是自己课堂的课程决策者,是一个将现有材料转变为课堂里具体教学计划的设计者与开发者。
4.健康的身心素质。教师的教育工作是塑造完美个性的工作,教师的职业是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教育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身心素质的重要性。
三、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基本途径
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关键环节,教师素质直接影响着新课程的实施效果。为了保障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为新课程培养合格教师,就必须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
1.要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和师范类高等教育。要依据新课程实施的要求,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合理构建未来教师的知识结构。
2.要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在职培训模式。这是因为目前部分教师的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偏低。这些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程序化,知识面狭窄。
3.要确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和制度,不断满足新课程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实施新课程的先决条件和有效保障是教师素质的提高。
结 语
新课程的组织与推进是贯穿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和效果。而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师是关键。作为课程实施的主要人物,广大教师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做实施新课程的合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