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本刊视点栏目组 选题·统筹:白 蔚 董 凡 执行:董 凡
近年来,在国内一些偏远山村里,村民们奇怪地发现,有时会出现—些来自城里的陌生人,而且动辄以几百块的高价买走老橱窗旧床具。这让村民们窃喜不已,想不到这些用了几辈子的破旧玩意还能卖个好价钱。可是,淳朴的乡村人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这些破玩意如今已经成为了宝贝,在城里早就卖到成千上万元了。
老家具市场火爆,九年增值五倍!
如果你看到过在家具市场上—些仿古家具都已经卖到几万块的活,你就不会对收藏市场里那些几万几十万元的古典家具感到吃惊了。
在豪华宽敞的洋房里,摆设起儿张古老的红木交椅或一扇木制的屏风,似乎成为了许多有钱人生活档次和品位的象征。于是乎,古典家具市场风生水起。一把红木交椅标价到了儿千元,而一张晚清时期的硬木八仙桌动辄上万元。
这还只是收藏品市场上的小打小闹,明清家具在拍卖场上才叫波涛汹涌。在2004年11月6日开始举槌的嘉德秋季拍卖会中,两件明清家具分别以超过400万元的价格成交,紧接着在11月22日北京翰海的秋拍会上,又有四件明清家具拍出了400万元以上的高价,其中翰海的清黄花梨雕云龙纹四件柜以1100万元的天价成交,创下国内古典家具拍卖最高价。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嘉德以429万元人民币成交的明黄花梨雕双螭纹方台曾于1995年在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以88万元成交,在九年中升值近五倍;嘉德拍出的另一套清乾隆紫檀雕“福庆有余”四件柜则以539万元成交,创下紫檀国内拍卖的最高价。家具拍卖的火爆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可以说是市场长期酝酿的必然结果。近十年来,继书画、古玩瓷玉之后,明清家具已成为中国艺术品收藏家们第三大追逐品。艺术品投资者已经开始关注这座“金矿”。国内的家具收藏市场呈现出空前繁荣活跃的景象。
繁荣背后的沧桑曲折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其历史是一部由木头构创的绚丽诗篇,亦自成体系,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无论是古雅精美的明式家具,还是雍容华贵的清式家具……都以其富有美感的永叵魅力吸引着中外万千人士的钟爱和追求。多少年来中国古代传统家具走着与西方家具截然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一种工艺精湛、不轻易装饰、耐人寻味的东方家具体系,在世界家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东方艺术风格特点。中国古代家具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家具及室内装饰的发展。
西方人在很早以前,就将中国的明清家具提升到了与中国其他文物等同的地位。而中国本土的古典家具的价格,却曾长期在低位徘徊。上世纪70年代末,古董家具收藏最丰的北京硬木家具厂,因为开支困难,向全国的艺术团体和国家机关推销该厂30年来的收藏珍品,然而问津者寥寥。不久,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出版,在港台地区发行了数千册,这部堪称经典的巨著对明清家具市场的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我国第—部系统介绍中国古典家具的大型图书,让世界真正认识了中国古典家具的投资与艺术价值。不少人就是通过阅读此书,队识了中国古典家具的文化价值,开始踏上了苦苦追寻的旅程。至今,此书还是研究中国传统家具的权威文本。
在其后的十多年里,港台收藏家涌入大陆搜觅明清家具。当时大陆根本没有古典家具市场,大陆的古玩商们也不清楚古典家具在国际上的价格。港台收藏家开出的价码,极大地激发了大陆家具商的热情。他们深入到江、浙、晋、冀、陕等省的城乡,到每一间旧宅老户内搜寻,以极低的价格搬走黄花梨、红木、乌木、鸡翅木等明清家具。当古玩商象篦头发似地从南向北篦了一遍后,明清家具的价格暴涨了近10倍。天津古董市场卜一对红木太师椅的行市,半年间从几卜元人民币升为几百、上千元。
在古董家具外流的高潮中,国内的收藏家也开始了古典家具的收藏。首先吸引国人的是迅速上升的价格。它上升的速度,接近和超过了书画和明清官窑瓷器。但国内有限的购买力,没有改变家具的销售方向。最精美的古典家具源源不断地运往海外。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明清家具的交易已成为海外古董拍卖中的重头戏。
20世纪50年代,王世襄先生等文物专家参与制定了关于紫檀、黄花梨等明式家具不得出门的法律规定。1985年家具外流高潮时,工先生再一次向文物部门呼吁,而家具商贩完全无视此规定。一件紫檀条桌在海外拍卖价高达32.5万美元,相当于270万元人民币。海内外价格间的差距,已无法阻止中国古典家具的外流。一些对古典家具有研究的年轻专家和商家,凭借眼力和勤快,向海外收藏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卜乘的货色。上世纪80年代末香港收藏家徐展堂在其私人博物馆开设了“紫檀家具展宣”,另—位香港收藏家叶承耀在四五年里从大陆和海外市场收进了八十余件明式黄花梨家具。
为了让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国明清家具,1989年初,北京文物节期间,有几个收藏家白发组织了个中国古典家具研究学会,由朱家酒、舒乙、王世襄等文化名流领衔,并于同年2月出版会刊《明清家具收藏与研究》(后改为《明清家具研究》),以求和鸣,执著探索。后来研究学会又举办过一个中国古典家具展,除中国收藏家外,有兴趣的外国朋友也欣然前往,先睹为快。收藏家们断言,这里展出的古典家具历经劫难,保存至今非常不容易,而且展品的学术水平是相当高的。后来,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还分别举办过古典家具学习与鉴定班。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国内的古典家具市场初具规模,但一直以来,那种明清家具“轰轰烈烈”从国内“倒”向海外的“逆向运动”仍未得到有效的扼制。其主要原因还是市场价格的差异。
1996年,嘉德大力推出“清水山房藏明清家具”的专场拍卖,原总估价超过1000万元,实际成交额仪400万元。而拍卖的家具都是中国明清两代家具中的经典之作,无论年代、造型、材质均属上乘。从中可以看出国人对于古典家具的兴趣及吸纳力较西方人尚有很大距离。于是,一些专家指出,在各种传统收藏品中,如书画、陶瓷、文玩等价格高居不下的情况下,古董家具仍与国际市场的价格存在着巨大的差额。 而同一时期,美国克里斯第拍卖行推出的毕格史人妇收藏的中国家具专场拍卖,拍卖估价较之中国当时的行情简直是天壤之别,全场9Q件拍品大多成交,且高出估价许多。
“回流潮”激活市场人气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日新月异,艺术品市场也出现了持续火爆的局面,许多艺术品在海内外藏家的追捧下,价格迭创新高。这一现象令众多海外藏家羡慕不已,于是,海外文物艺术品开始加速回流大陆。这股强劲的艺术品“回流潮”为艺术 品市场提供了充足而丰富的货源,将艺术品市场推向了新的台阶。
2002年,中国艺术品在传统字画和官窑瓷器的带动下,出现了强劲上涨势头。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清初黄花梨雕云龙纹大四件柜”现场以943.8万元的天价刷新国内明清家具拍卖纪录。在香港佳士得2003年春拍中,康熙皇帝御制的“寿山石嵌人物图雕空龙寿纹围屏”,估价800万至1000万港元,最后由现场买家以23,583,750港元投得,又一次刷新了中国家具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新纪录频频诞生,无疑为古典家具价格的上升打开了空间。
政策开禁诱爆牛市行情
2002年10月2a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新法规定,公民只要通过合法途径(依法继承赠与;文物商店购买;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公民个人合法所有文物相互交换或依法转让;国家规定的其他合作方式)获取的文物均可依法买卖流通。新文物保护法的颁布打消了不少藏家投资的顾虑,一些原来进行地下交易的,现在可以正大光明地、大胆地去收藏和投资文物。此外,私人文物买卖流通的开禁,促使我国古典家具市场走向规范和成熟。因为一个开放和健康的市场有助于形成鉴定、估价、品评、存档、交流、保护等一整套程序,这样更有利于对古典家具的保护。有很多市场人士认为,新文物保护法颁布后,包括古典家具在内的许多收藏品的价格者隋望上扬。
而在投资市场上,中国的股市却连续走了近两年的熊市,不少股民壮士断腕,先后退出了股市。同样,中国邮市自1997年以后一蹶不振,许多邮品经过几年大幅回落,已跌得面目全非。相反,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中国艺术市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走强也出现了大幅回暖,成交额逐年放大。这两年更是势头强劲,迭创佳绩,2003年11月26口,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举行的“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拍卖专场,143件包括木器、铜器等艺术珍品,全部落槌成交,没有一件流拍,竞拍者频频举牌,不给拍卖师报价的机会。有的珍品成交价高于底价的十倍或甘倍,创造了拍卖史上的奇迹。遵循国际拍卖行的习惯,中国拍卖师第一次戴上白手套。
2005年,古家具投资“钱”途看好
2004年,艺术品市场出现了空前火爆的局面,许多艺术品在海内外藏家的追捧下,11月6日至9日在北京主办的中国嘉德秋拍会成交额逾4.8亿元,而2003年中国嘉德秋拍会的成交额才2.5亿元,几乎翻了一番。2004年12月20日开槌的北京翰海秋拍会的成交总额更高达6.25亿元,大大高出了业界的意料,刷新了中国艺术品拍卖会成交总额的历史纪录。
种种迹象表明,正有大量热钱潜入艺术品市场。据相关人十分析,原因有四个:其一,收藏界大都认为人民币可能在明年春拍前后升值,人民币一日升值,以人民币标价的收藏品必定水涨船高;其二,国外资金进入国内,以目前的汇率购置收藏品,待人民币升值后再抛出,可以赚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益;同时,人民币的升值还会带来收藏品价格上涨,又可以赚到其价差。其三,即使人民币不升值,由于国际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升温,特别是奇货可居的名品,也一样可以确保投资回报。具四,兑现更容易,由于现在艺术市场比较开放,兑现的手段非常多,所以藏家不用担心逐利之后无法脱身。比如圈内交流、同行转让等,或者重新拍卖。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周拍、月拍及一年一度的拍卖盛会——春拍和秋拍。
热钱的潜入为艺术品市场的进一步攀升打下了基础。占典家具的不可再造陛、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传统收藏的一脉相承,正好搭上了此趟快车。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古典家具市场才刚刚起步,大好的日子还长着呢! (责编:池亦欣)
近年来,在国内一些偏远山村里,村民们奇怪地发现,有时会出现—些来自城里的陌生人,而且动辄以几百块的高价买走老橱窗旧床具。这让村民们窃喜不已,想不到这些用了几辈子的破旧玩意还能卖个好价钱。可是,淳朴的乡村人怎么也想不到的是,这些破玩意如今已经成为了宝贝,在城里早就卖到成千上万元了。
老家具市场火爆,九年增值五倍!
如果你看到过在家具市场上—些仿古家具都已经卖到几万块的活,你就不会对收藏市场里那些几万几十万元的古典家具感到吃惊了。
在豪华宽敞的洋房里,摆设起儿张古老的红木交椅或一扇木制的屏风,似乎成为了许多有钱人生活档次和品位的象征。于是乎,古典家具市场风生水起。一把红木交椅标价到了儿千元,而一张晚清时期的硬木八仙桌动辄上万元。
这还只是收藏品市场上的小打小闹,明清家具在拍卖场上才叫波涛汹涌。在2004年11月6日开始举槌的嘉德秋季拍卖会中,两件明清家具分别以超过400万元的价格成交,紧接着在11月22日北京翰海的秋拍会上,又有四件明清家具拍出了400万元以上的高价,其中翰海的清黄花梨雕云龙纹四件柜以1100万元的天价成交,创下国内古典家具拍卖最高价。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嘉德以429万元人民币成交的明黄花梨雕双螭纹方台曾于1995年在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以88万元成交,在九年中升值近五倍;嘉德拍出的另一套清乾隆紫檀雕“福庆有余”四件柜则以539万元成交,创下紫檀国内拍卖的最高价。家具拍卖的火爆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可以说是市场长期酝酿的必然结果。近十年来,继书画、古玩瓷玉之后,明清家具已成为中国艺术品收藏家们第三大追逐品。艺术品投资者已经开始关注这座“金矿”。国内的家具收藏市场呈现出空前繁荣活跃的景象。
繁荣背后的沧桑曲折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其历史是一部由木头构创的绚丽诗篇,亦自成体系,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无论是古雅精美的明式家具,还是雍容华贵的清式家具……都以其富有美感的永叵魅力吸引着中外万千人士的钟爱和追求。多少年来中国古代传统家具走着与西方家具截然不同的道路,形成了一种工艺精湛、不轻易装饰、耐人寻味的东方家具体系,在世界家具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东方艺术风格特点。中国古代家具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家具及室内装饰的发展。
西方人在很早以前,就将中国的明清家具提升到了与中国其他文物等同的地位。而中国本土的古典家具的价格,却曾长期在低位徘徊。上世纪70年代末,古董家具收藏最丰的北京硬木家具厂,因为开支困难,向全国的艺术团体和国家机关推销该厂30年来的收藏珍品,然而问津者寥寥。不久,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出版,在港台地区发行了数千册,这部堪称经典的巨著对明清家具市场的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我国第—部系统介绍中国古典家具的大型图书,让世界真正认识了中国古典家具的投资与艺术价值。不少人就是通过阅读此书,队识了中国古典家具的文化价值,开始踏上了苦苦追寻的旅程。至今,此书还是研究中国传统家具的权威文本。
在其后的十多年里,港台收藏家涌入大陆搜觅明清家具。当时大陆根本没有古典家具市场,大陆的古玩商们也不清楚古典家具在国际上的价格。港台收藏家开出的价码,极大地激发了大陆家具商的热情。他们深入到江、浙、晋、冀、陕等省的城乡,到每一间旧宅老户内搜寻,以极低的价格搬走黄花梨、红木、乌木、鸡翅木等明清家具。当古玩商象篦头发似地从南向北篦了一遍后,明清家具的价格暴涨了近10倍。天津古董市场卜一对红木太师椅的行市,半年间从几卜元人民币升为几百、上千元。
在古董家具外流的高潮中,国内的收藏家也开始了古典家具的收藏。首先吸引国人的是迅速上升的价格。它上升的速度,接近和超过了书画和明清官窑瓷器。但国内有限的购买力,没有改变家具的销售方向。最精美的古典家具源源不断地运往海外。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明清家具的交易已成为海外古董拍卖中的重头戏。
20世纪50年代,王世襄先生等文物专家参与制定了关于紫檀、黄花梨等明式家具不得出门的法律规定。1985年家具外流高潮时,工先生再一次向文物部门呼吁,而家具商贩完全无视此规定。一件紫檀条桌在海外拍卖价高达32.5万美元,相当于270万元人民币。海内外价格间的差距,已无法阻止中国古典家具的外流。一些对古典家具有研究的年轻专家和商家,凭借眼力和勤快,向海外收藏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卜乘的货色。上世纪80年代末香港收藏家徐展堂在其私人博物馆开设了“紫檀家具展宣”,另—位香港收藏家叶承耀在四五年里从大陆和海外市场收进了八十余件明式黄花梨家具。
为了让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国明清家具,1989年初,北京文物节期间,有几个收藏家白发组织了个中国古典家具研究学会,由朱家酒、舒乙、王世襄等文化名流领衔,并于同年2月出版会刊《明清家具收藏与研究》(后改为《明清家具研究》),以求和鸣,执著探索。后来研究学会又举办过一个中国古典家具展,除中国收藏家外,有兴趣的外国朋友也欣然前往,先睹为快。收藏家们断言,这里展出的古典家具历经劫难,保存至今非常不容易,而且展品的学术水平是相当高的。后来,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还分别举办过古典家具学习与鉴定班。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国内的古典家具市场初具规模,但一直以来,那种明清家具“轰轰烈烈”从国内“倒”向海外的“逆向运动”仍未得到有效的扼制。其主要原因还是市场价格的差异。
1996年,嘉德大力推出“清水山房藏明清家具”的专场拍卖,原总估价超过1000万元,实际成交额仪400万元。而拍卖的家具都是中国明清两代家具中的经典之作,无论年代、造型、材质均属上乘。从中可以看出国人对于古典家具的兴趣及吸纳力较西方人尚有很大距离。于是,一些专家指出,在各种传统收藏品中,如书画、陶瓷、文玩等价格高居不下的情况下,古董家具仍与国际市场的价格存在着巨大的差额。 而同一时期,美国克里斯第拍卖行推出的毕格史人妇收藏的中国家具专场拍卖,拍卖估价较之中国当时的行情简直是天壤之别,全场9Q件拍品大多成交,且高出估价许多。
“回流潮”激活市场人气
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日新月异,艺术品市场也出现了持续火爆的局面,许多艺术品在海内外藏家的追捧下,价格迭创新高。这一现象令众多海外藏家羡慕不已,于是,海外文物艺术品开始加速回流大陆。这股强劲的艺术品“回流潮”为艺术 品市场提供了充足而丰富的货源,将艺术品市场推向了新的台阶。
2002年,中国艺术品在传统字画和官窑瓷器的带动下,出现了强劲上涨势头。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件“清初黄花梨雕云龙纹大四件柜”现场以943.8万元的天价刷新国内明清家具拍卖纪录。在香港佳士得2003年春拍中,康熙皇帝御制的“寿山石嵌人物图雕空龙寿纹围屏”,估价800万至1000万港元,最后由现场买家以23,583,750港元投得,又一次刷新了中国家具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新纪录频频诞生,无疑为古典家具价格的上升打开了空间。
政策开禁诱爆牛市行情
2002年10月2a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决定》。新法规定,公民只要通过合法途径(依法继承赠与;文物商店购买;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公民个人合法所有文物相互交换或依法转让;国家规定的其他合作方式)获取的文物均可依法买卖流通。新文物保护法的颁布打消了不少藏家投资的顾虑,一些原来进行地下交易的,现在可以正大光明地、大胆地去收藏和投资文物。此外,私人文物买卖流通的开禁,促使我国古典家具市场走向规范和成熟。因为一个开放和健康的市场有助于形成鉴定、估价、品评、存档、交流、保护等一整套程序,这样更有利于对古典家具的保护。有很多市场人士认为,新文物保护法颁布后,包括古典家具在内的许多收藏品的价格者隋望上扬。
而在投资市场上,中国的股市却连续走了近两年的熊市,不少股民壮士断腕,先后退出了股市。同样,中国邮市自1997年以后一蹶不振,许多邮品经过几年大幅回落,已跌得面目全非。相反,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中国艺术市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走强也出现了大幅回暖,成交额逐年放大。这两年更是势头强劲,迭创佳绩,2003年11月26口,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举行的“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拍卖专场,143件包括木器、铜器等艺术珍品,全部落槌成交,没有一件流拍,竞拍者频频举牌,不给拍卖师报价的机会。有的珍品成交价高于底价的十倍或甘倍,创造了拍卖史上的奇迹。遵循国际拍卖行的习惯,中国拍卖师第一次戴上白手套。
2005年,古家具投资“钱”途看好
2004年,艺术品市场出现了空前火爆的局面,许多艺术品在海内外藏家的追捧下,11月6日至9日在北京主办的中国嘉德秋拍会成交额逾4.8亿元,而2003年中国嘉德秋拍会的成交额才2.5亿元,几乎翻了一番。2004年12月20日开槌的北京翰海秋拍会的成交总额更高达6.25亿元,大大高出了业界的意料,刷新了中国艺术品拍卖会成交总额的历史纪录。
种种迹象表明,正有大量热钱潜入艺术品市场。据相关人十分析,原因有四个:其一,收藏界大都认为人民币可能在明年春拍前后升值,人民币一日升值,以人民币标价的收藏品必定水涨船高;其二,国外资金进入国内,以目前的汇率购置收藏品,待人民币升值后再抛出,可以赚到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收益;同时,人民币的升值还会带来收藏品价格上涨,又可以赚到其价差。其三,即使人民币不升值,由于国际艺术品市场的不断升温,特别是奇货可居的名品,也一样可以确保投资回报。具四,兑现更容易,由于现在艺术市场比较开放,兑现的手段非常多,所以藏家不用担心逐利之后无法脱身。比如圈内交流、同行转让等,或者重新拍卖。现在很多地方都有周拍、月拍及一年一度的拍卖盛会——春拍和秋拍。
热钱的潜入为艺术品市场的进一步攀升打下了基础。占典家具的不可再造陛、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传统收藏的一脉相承,正好搭上了此趟快车。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古典家具市场才刚刚起步,大好的日子还长着呢! (责编:池亦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