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是我校为毕业生颁发毕业证的日子。“戴雅芝”,随着我的一声轻呼,一位女生神采奕奕地走来,她双手接过毕业证,深深地向我鞠了一躬。看到她那灿烂的笑容,我真是既欣慰又庆幸:欣慰的是,她终于以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并考入重点高中;庆幸的是,这个命运多舛的女孩终于站起来了。
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三年前,第一次见到她的那天。那是新生报到的最后一天。下午快结束的时候,一位留着短发,身穿红白相间T恤的胖乎乎的女孩急匆匆跑到我跟前,掏出一把零钱气喘吁吁地对我说:“老师,对不起。我才卖完报纸,所以报到来迟了。”我上下打量着这位迟来的学生,她似乎要比同龄孩子成熟些,而且眼神中有种无奈与疲惫。看着她专心整理零钱时的样子,我想,这是个怎样的小姑娘呢?
很快,我与这个新集体的孩子们熟悉了。慢慢地我发现,每次早餐时间都看不到她吃早点,所穿的衣服、所用学习用品都是很陈旧。联想到报到时的情形,我觉得这个孩子的家庭经济状况一定不是很好。详问之后才知道,她和爸爸两人靠低保生活。而开学的费用是靠她卖了两个月的报纸才交清的。于是,我决定去她家进行一次家访,看看究竟。
时至今日,我仍然忘不了第一次去她家的情形。一间昏暗的平房,一张床、一把椅、一个低柜、一个炉子、一口锅,几件简单得再没法简单的生活必需品,由于欠费而无法使用的一盏电灯,这就是戴雅芝的家。我无法想象今天的兰州市居然还有这样状况的家庭。我真的太震惊了!后来才得知,其父在新疆做生意失败后,不仅赔光所有的本钱,而且自己还落得残疾返回原籍。而其母抛下他们父女二人远走他乡杳无音信。现在两人的生活完全靠政府的低保来维持。
回来之后,我将孩子的情况向学校汇报,请学校给予她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在思考,作为班主任如何帮助她。是给她点钱?买点东西?还是在班级中开展“伸出友爱之手”的活动?——这些我们常用的办法。但这时我却想到了曾看过的一篇文章。文章讲述的是一位中国援助非洲志愿者的感触。在一次分发救助品活动中,这位中国志愿者只是叫孩子们排好队来领,却被一位有经验的外国志愿者阻止了。外国志愿者告诉她,让这些本来就很贫穷的孩子们不费吹灰之力得到援助品,久而久之,会使他们养成一种坐享其成、安于现状的恶习;应该让他们明白天下没有白吃的宴席,人穷但心不能穷。于是,他教她给孩子们分配一些简单任务。孩子在完成后,再来领取这些物品作为报酬。故事同样也让我受到了启发。于是我决定,让她为班集体、为同学们做点事,来换取大家对她的帮助。
每天都有不少学生将饮料带到学校,我专门找了一个铁桶用来装饮料瓶,然后让她收集起来拿去废品站变卖。每个月我对她的课代表工作做出评价,然后给以不同的奖励。每学期开学我要求她提前来打扫教室卫生,然后按市场价将费用付给她。每逢一些特殊的节日我才给她一些额外的奖金。虽然这些收入从根本上解决不了什么,但慢慢地,我发现,她变得开朗了,变得乐观了,变得富有爱心了,变得积极向上了。这正是我想看到的。
可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去年12月的一天清晨,我在去学校的路上碰到了戴雅芝。平时她不走这条路,今天是怎么回事?我叫住了她。奇怪,她怎么恍恍惚惚的。不对,一定有问题。将她带到办公室,一问,天啊,她父亲昨天夜里突发心脏病去世了。遗体还在医院里。她不知该怎么办,下意识地在路上等我。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遇到了如此大的打击,我都不知如何安慰她。但是,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其父的后事。学校没有这个能力,只有通过政府。于是,我带上她叫上另一位老师一起去他们所在的社区。经过几番交涉,终于妥善安排了其父亲的后事。可以想象,这对她的打击有多大。我组织班委成员开会,商量如何在这个特殊时期帮助她。大家纷纷行动,我们开了主题班会,从精神上、从经济上给予她帮助。在我的倡议下,全年级的师生们进行了捐助活动。我又和社区联系,直到他们答应继续支付戴雅芝的低保费。同时社区同志也帮忙找来她唯一的亲人——一位近80岁的爷爷,与她一起生活。一切似乎有了较圆满的结果。可是,此时新问题又出现了。
一向听课专心、从不迟到的她,不久之后上课时总是昏昏沉沉的,而且不时的迟到。开始她只是说晚上学习晚,睡得迟。可我总觉得不对,于是打电话给房东,请她提醒孩子别迟到。迟到是少了,可是课堂上依然有睡觉的现象。我还是觉得不对,便在一天放学后悄悄跟在她身后,只见她一出校门就直奔药店。原来她表面上对父亲的离去已放下了,其实她根本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正筹划买够安眠药自杀。前几天已经吃了一些。怪不得她总是昏昏沉沉的。我真是太粗心了。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这么快地忘掉那么沉痛的打击呢?鉴于这种情况,我所做的就是要给她信心,给她关爱,给她实实在在的帮助。一次又一次,我告诉她,孩子,要坚强,要站起来;一次又一次,我从身边的小事帮助她,终于我的苦心有了回报。笑容回到了她的脸上,学习的劲头又来到了她的身边。坚强的她终于顺利地度过了初中学习的最后阶段。
今天的她笑得那么灿烂,今天的我深深地感到: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有时是一位严厉的师者,有时是一位慈祥的长者,有时又是一位知心的朋友……
(责任编辑 韦 雄)
思绪一下子回到了三年前,第一次见到她的那天。那是新生报到的最后一天。下午快结束的时候,一位留着短发,身穿红白相间T恤的胖乎乎的女孩急匆匆跑到我跟前,掏出一把零钱气喘吁吁地对我说:“老师,对不起。我才卖完报纸,所以报到来迟了。”我上下打量着这位迟来的学生,她似乎要比同龄孩子成熟些,而且眼神中有种无奈与疲惫。看着她专心整理零钱时的样子,我想,这是个怎样的小姑娘呢?
很快,我与这个新集体的孩子们熟悉了。慢慢地我发现,每次早餐时间都看不到她吃早点,所穿的衣服、所用学习用品都是很陈旧。联想到报到时的情形,我觉得这个孩子的家庭经济状况一定不是很好。详问之后才知道,她和爸爸两人靠低保生活。而开学的费用是靠她卖了两个月的报纸才交清的。于是,我决定去她家进行一次家访,看看究竟。
时至今日,我仍然忘不了第一次去她家的情形。一间昏暗的平房,一张床、一把椅、一个低柜、一个炉子、一口锅,几件简单得再没法简单的生活必需品,由于欠费而无法使用的一盏电灯,这就是戴雅芝的家。我无法想象今天的兰州市居然还有这样状况的家庭。我真的太震惊了!后来才得知,其父在新疆做生意失败后,不仅赔光所有的本钱,而且自己还落得残疾返回原籍。而其母抛下他们父女二人远走他乡杳无音信。现在两人的生活完全靠政府的低保来维持。
回来之后,我将孩子的情况向学校汇报,请学校给予她一定的帮助。同时也在思考,作为班主任如何帮助她。是给她点钱?买点东西?还是在班级中开展“伸出友爱之手”的活动?——这些我们常用的办法。但这时我却想到了曾看过的一篇文章。文章讲述的是一位中国援助非洲志愿者的感触。在一次分发救助品活动中,这位中国志愿者只是叫孩子们排好队来领,却被一位有经验的外国志愿者阻止了。外国志愿者告诉她,让这些本来就很贫穷的孩子们不费吹灰之力得到援助品,久而久之,会使他们养成一种坐享其成、安于现状的恶习;应该让他们明白天下没有白吃的宴席,人穷但心不能穷。于是,他教她给孩子们分配一些简单任务。孩子在完成后,再来领取这些物品作为报酬。故事同样也让我受到了启发。于是我决定,让她为班集体、为同学们做点事,来换取大家对她的帮助。
每天都有不少学生将饮料带到学校,我专门找了一个铁桶用来装饮料瓶,然后让她收集起来拿去废品站变卖。每个月我对她的课代表工作做出评价,然后给以不同的奖励。每学期开学我要求她提前来打扫教室卫生,然后按市场价将费用付给她。每逢一些特殊的节日我才给她一些额外的奖金。虽然这些收入从根本上解决不了什么,但慢慢地,我发现,她变得开朗了,变得乐观了,变得富有爱心了,变得积极向上了。这正是我想看到的。
可真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去年12月的一天清晨,我在去学校的路上碰到了戴雅芝。平时她不走这条路,今天是怎么回事?我叫住了她。奇怪,她怎么恍恍惚惚的。不对,一定有问题。将她带到办公室,一问,天啊,她父亲昨天夜里突发心脏病去世了。遗体还在医院里。她不知该怎么办,下意识地在路上等我。看着这个可怜的孩子,遇到了如此大的打击,我都不知如何安慰她。但是,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其父的后事。学校没有这个能力,只有通过政府。于是,我带上她叫上另一位老师一起去他们所在的社区。经过几番交涉,终于妥善安排了其父亲的后事。可以想象,这对她的打击有多大。我组织班委成员开会,商量如何在这个特殊时期帮助她。大家纷纷行动,我们开了主题班会,从精神上、从经济上给予她帮助。在我的倡议下,全年级的师生们进行了捐助活动。我又和社区联系,直到他们答应继续支付戴雅芝的低保费。同时社区同志也帮忙找来她唯一的亲人——一位近80岁的爷爷,与她一起生活。一切似乎有了较圆满的结果。可是,此时新问题又出现了。
一向听课专心、从不迟到的她,不久之后上课时总是昏昏沉沉的,而且不时的迟到。开始她只是说晚上学习晚,睡得迟。可我总觉得不对,于是打电话给房东,请她提醒孩子别迟到。迟到是少了,可是课堂上依然有睡觉的现象。我还是觉得不对,便在一天放学后悄悄跟在她身后,只见她一出校门就直奔药店。原来她表面上对父亲的离去已放下了,其实她根本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正筹划买够安眠药自杀。前几天已经吃了一些。怪不得她总是昏昏沉沉的。我真是太粗心了。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这么快地忘掉那么沉痛的打击呢?鉴于这种情况,我所做的就是要给她信心,给她关爱,给她实实在在的帮助。一次又一次,我告诉她,孩子,要坚强,要站起来;一次又一次,我从身边的小事帮助她,终于我的苦心有了回报。笑容回到了她的脸上,学习的劲头又来到了她的身边。坚强的她终于顺利地度过了初中学习的最后阶段。
今天的她笑得那么灿烂,今天的我深深地感到: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有时是一位严厉的师者,有时是一位慈祥的长者,有时又是一位知心的朋友……
(责任编辑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