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探究”的教学问题思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3-0297-02
  新地理课程标准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置于突出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技能和方法。而“问题探究”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一环,经过实践发现把问题融在情境之中,能够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起到很好的效果。教师要特别注意在问题探究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方法、应用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而且同时自主学习、合作态度和竞争能力等综合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培养。因此地理问题探究作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重要的一环,必然越来越受到我们的重视。
  在实际的操作中,我们应该注意许多问题:
  (一)教学的时间。
  问题探究的缺点是效率低,因此要求教师精选问题,科学探究。
  (二)教师的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问题探究的效率和质量。
  (三)学生的经验。
  针对学生的不同知识背景选择问题探究才能有效。
  (四)问题的选择。
  避免由于问题的过难或过易对学生探究产生的消极影响。
  (五)活动的组织。
  问题探究不等于提出问题,学生自由发挥,要进行周密的设计和组织。
  (六)探究的训练。
  注意训练学生的探究品质,问题探究也有它的内在规律性的,要求合理假设,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七)主动的探究。
  利用情境,合理有趣的问题背景和语言等,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决定探究是否成功。
  (八)实惠的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有义务最大化的让学生获益,不光是知识,学生在能力和品质上都得到纵深的发展,这才是真正实惠的探究。
  实践出真知,理论只有可行才是真正好得理论,才有实际意义上的价值。下面以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一课为例,谈谈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关于课堂教学“问题探究”方面的具体做法。
  灯塔长明,孩子啊——大胆远航
  【问题探究一】
  导课:首先我们做个拼图游戏,游戏中能用到我们学过的“大洲和大洋”的知识。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来利用模型在黑板上摆出七大洲的相对位置,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提出猜想大陆原来可能是在一起的。
  学生活动,老师指导找到证据印证猜想。
  活动之后学生找到证据各大陆的可拼合性、古老底层的相似性、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古生物演化的相似性。教师补充南极洲发现煤层,煤可以说是植物化石,说明在很早以前这里有许多树木,气候不这么寒冷,也就是说南极洲曾位于纬度较低的地区,后来才漂移到此。
  【问题探究二】
  师:这样我们得出结论,大陆确实是漂移的。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首先提出这个假说。那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
  引出板块运动,学生活动,找到六大板块,分析火山地震与板块边界的关系,并运用形象的比喻,
  教师利用鸡蛋演示,地球的构造就如一个鸡蛋,内部是液体,外部是坚硬的壳,但鸡蛋壳是个整体不能动,而大陆却能漂移,说明分成不同的板块。当鸡蛋壳有裂缝分块,这时有力使其移动时,会怎样?会碎,会有液体涌出来,那对于地球我们感受到的地表强烈的震动,和地下液体涌出的现象,就形成了火山和地震。
  【问题探究三】
  师:沧海桑田原意就是指海陆变迁,说明人类在很早以前就对海陆变迁有所察觉。海变成陆,陆变成海,你们信吗?拿出证据来。
  学生活动,找出证据。教师补充。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大连著名的星海广场,也是亚洲最大的广场,他就是在人工填海造陆的基础上修建的。位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的“贝壳梁”就是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
  【问题探究四】
  师:看到这些证据后,我们相信海陆确实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那么几亿年以后全球的海陆分布又是怎样的呢?探索发现之大胆预测:请你根据前面我们理解的板块运动学说大胆预测未来全球的海陆分布趋势。注意认真阅读友情提示,【友情提示:1、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推测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变化? 2、(东非大裂谷图片,观察红海的形成示意,分析原因。)分析红海形成原因,推测变化趋势。3、据此推测地中海、太平洋……将来的变化趋势。】前后四人为一组交流一下。
  创设情境,有序组织,学生活动,得出结论,鼓励大胆预测。
  以上是“海陆的变迁”一课在进行问题探究时的教学片断,“海陆的变迁”是非常适合采用探究式教學的一堂课。整堂课都被问题围绕,可以分为四部分,每部分都是一个相对独立,又前后联系的问题探究。上好本课的关键就在于设计怎样的问题进行探究,如何组织探究活动。教师经过反复钻研教材、课标,进行大胆的尝试,将教材内容打乱重组,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首先采用拼图活动导课,即复习了前面七大洲四大洋的知识,又提出问题,提出一种“不协调”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展开探究。学生利用手中的资料,主要依靠书和地图册找到证据证明观点,培养正确的科学态度。同时教师补充相关材料,拓展知识,为学生的求知欲再加把火。为了加深印象,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陆漂移,直观形象。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又产生了新的矛盾。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距离遥远、抽象的板块运动,利用鸡蛋做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为了巩固火山地震与板块边界关系部分的知识,反复举例,例子具有时效性和生活性。就这样问题一个一个突破,接下来该分析现象了,举出海陆变迁的例子,学生迅速收集资料回答问题,同样教师补充课外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增加课堂容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体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最后问题探究四,不但是本堂课知识和方法的巩固和检验,而且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情感。教师提出一个现象,有了前面探究的基础,学生积极性越来越高,兴趣越来越浓,创设的情境完全刺激了学生想要学习的兴奋点。学生分组,自主合作探究,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去发现新问题,分析问题,最后通过同伴互助解决问题。在整个过程中,鼓励不同意见,同学们大胆设疑,大胆猜想,大胆表达。为了兼顾学生的差异,还设计友情提示,帮助分析。本堂课达到了高潮,短短的40分钟时间,学生们意犹未尽,知识传授的全面准确,学习方法通过活动反复强化,科学态度逐渐形成,合作意识不断加强。同时探究问题设计的合理到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使每个人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可以说这才是真正“问题探究”应该达到的效果。
  问题探究必须是双向的,即教师以“问题”为主线设计探究思路,还有就是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双向互动才能引起共鸣,才能使问题探究达到应有的效果。那么在整个过程中首先和主要的获益者一定要是学生,这也是评定问题探究成败的重要指标。那么理想状态是什么样子的呢?我认为在问题探究过程中,学生是在好奇心驱使下、以问题为导向参与活动,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活”和“动”两个字。“活”一方面表现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活动的生成性。教室里实际所发生的一切不可能都由教师所预设,学生的思维常常迸发出令教师意想不到的智慧的火花;“动”表现为学生真正的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掌握这种教学方法,如果能够运用得当、并且灵活运用,除在学科方面会有促进作用,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积极的影响。问题探究的设计想要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并不是高不可攀,教师必须潜心挖掘教材,钻研课标。同时要注重地理的学科特色,充分利用地图,充分认识地理图像包含了丰富的地理信息,也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新课改的教材中,可以说每章每节,甚至每页都有地图,很多教学内容是以图示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地理知识和图像的有机结合,通过读图、画图、忆图,丰富地理知识、帮助学生培养地理能力,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面对新课程教学,面对给予教师广阔发挥空间的教材,教师怎么去使用,怎么将其用好,是摆在面前的一大课题。教师应首先树立信心,在大胆实践的同时,必须用心,动脑,多思考,有意识的应用,勤反思,从而不断提高。当然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求,教师还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驾驭现代的课堂。
其他文献
【摘要】朗读,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实现从“读文”到“写文”的真正还原。本文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加强朗读要领指导,使学生逐步提高;采用多种方式朗读,培养语感;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读中求异,培养创新精神几方面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朗读; 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63-01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小学英语教学正由传统的知识型方法迅速地向语言交际运用型教学方法过渡。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随时都能看到:用英语说,用英语讲,用英语唱,用英语演的场面,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对英语非常地感兴趣。交际是教学的最终目标,然而我们在发展语言交际时,往往忽视了其实用性和有效性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养成“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掌握读书方法,选择阅读材料,积累写作素材,读写结合,提高写作水平,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给写作引来活水。  【关键词】阅读; 积累; 写作【中图分類号】G8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65-01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因单纯注重机械地分析课文,致使学生语文素质差,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没有创意,这
期刊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教师本身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的体现和需要。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努力地、不断探究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探究;初中数学;课堂应用【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期刊
【摘要】在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不等式的教学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不等式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中存在于多个课题分支中,对不等式的教学与应用成为了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考虑到不等式的重要程度和廣泛的应用性,中等职业学校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的时候,就要做好不等式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学好不等式知识。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用多种方法证明不等式。
期刊
【摘要】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生活味”,凸显“数学味”,必须正确认识并且处理好“生活味”和“数学味”的关系:“数学味”需要“生活味”调和;“生活味”必须为“数学味”服务;“数学味”应浓于“生活味”;让“生活味”与“数学味”和谐统一。  【关键词】生活味; 数学味; 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81-01  “生活味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82-01  一、设计背景  物理知识与一般的文化知识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如能把物理概念整合到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就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一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对包含“势”字的词语的讨论,使学生理解“势”的一般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电势概念。  类比是人类研究、理解未知事物的一种有效而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285-01  实验内容在生物高考中权重稳步攀升,近几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生物部分已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特别是近两年的四川高考,第二卷中都有一道實验题,一般都以设计实验为主,分值在20多分以上,生物成绩的好坏实验题是至关重要的,实验题可以说是最容易丢分的地方,也是最易得分的地方,所以要想争取得高分,必
期刊
【摘要】物理命题形式对物理教学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从近几年的物理中考试题,可以窥视未来考试内容改革的方向,检测试题内容的设计,应充分体现新物理课程理念:即关注科技与社会发展,注重联系自然与生活,注重考察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学科渗透情况,引入物理学科的新成就,能够促进新课程的实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物理检测;命题设计;整合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
期刊
【摘要】面对现在的职校生和社会对职校的要求,我们应树立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以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为理念,把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以往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变得新颖生动,让学生的兴趣在了解、探究、讨论、应用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形成,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新教育理念。  【关键词】健全学生;人格发展;学生潜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