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7年11月20日十九届中央深改组第一次会议审核通过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应该坚持的方向、应当遵循的规律、改革的具体路径、目标和工作重点。结合国内外教师队伍建设现行政策分析,为确保《意见》政策的执行效果,后期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首先,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工资水平与结构改革;其次,系统地规划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设计;其三,创新教师职前培养体系;其四,扩大师资供给渠道;其五,改善教师整体工作环境。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路径;政策研究
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任何教育改革要想取得成效,最终都得依赖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培养有理想、有本領、有担当的青年一代,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国家高度重视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团队的建设。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之后,我国密集发布了34项有关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内容涉及宏观设计、师德建设、业务水平、地位待遇、管理制度等。[1]政策实施效果逐步显现,但整体上教师的获得感不高,教师队伍出现人心涣散、工作消极的现象,制约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发展。[2]教师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2017年11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审核通过了《意见》,该《意见》是2017年5月23日通过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第一个公开配套文件,是对十八教育政策方针的补充和延续,体现了教育政策的连贯性和科学性。我们可以从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机制三个方面对《意见》进行政策分析,探析今后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方向和举措。
一、《意见》的制定背景分析
2017年5月23日通过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主要内容共十项:①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②要创新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③要完善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体制机制。④要完善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体制机制。⑤要健全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⑥要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等改革。⑦要创新教师管理制度,强调要健全加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⑧要健全教育投入机制。⑨要健全教育宏观管理体制。⑩要做好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组织实施。[3]其中第七项是专门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并且其余几项的落实也都需要依靠教师去执行。另一方面,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措施取得明显成效,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在充分肯定教育事业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突出短板,教育对外开放的水平还不够高,重点是教师队伍还不能适应提升质量与促进公平的新要求,阻碍了教育发展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因此,不难发现教师队伍建设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中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十九大会后新一届党中央深改小组通过的第一个教育文件——《意见》,也正标志着教师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战略地位正在深入落实,预示着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期。[4]
二、《意见》的主要内容分
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首次会议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要重视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这些内容既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应该坚持的方向、应当遵循的规律,也明确了改革的具体路径、目标和工作重点,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的集中和精华表述,具有鲜明的新时代特征。[5]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今后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主要目标有三点:一是要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二是要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三是要重视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其中必须重视教师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专业自觉的唤醒,会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培养、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构建覆盖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建立教师国家荣誉制度作为重要的制度文化基石。
三、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分析与建议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从2010年至2016年,国家教育部就相继颁布并实施了包括教师编制、资格标准、绩效工资、培训晋升、周转房建设、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计划等多项政策,政策执行效果逐步显现。但是回归现实情况依旧严峻,如农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依然较为严重;城乡、不同省市或地区之间教师综合素质差异明显;我国教师的待遇地位虽然有了大幅提升,但是与其他行业的工资相比仍然较低,相对工资不高,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强;教师编制矛盾问题突出;高级职称比例过低,职级工资差距过大,评职竞争过于激烈矛盾突出,高级职称教师由于缺乏激励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等。为此,我们可以预测在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国家会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出台一些配套政策措施。为确保《意见》政策的执行效果,后期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
(一)提高教师待遇,深化工资水平与结构改革
在宏观层面,工资水平改革兼顾绝对工资与相对工资,工资结构实行差别工资制,起点工资设置尽量合理,工资增长尽量切合预期。即根据当地发展状况、教师自身特征(如大学、中学还是小学)、教师的工作表现、教师的职责范围等来调整工资,教师工资更加多样化,彼此差距也更大。这样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争相从教和留住好教师,也有利于解决某些地区师资匮乏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改革路径;政策研究
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任何教育改革要想取得成效,最终都得依赖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培养有理想、有本領、有担当的青年一代,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国家高度重视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团队的建设。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之后,我国密集发布了34项有关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内容涉及宏观设计、师德建设、业务水平、地位待遇、管理制度等。[1]政策实施效果逐步显现,但整体上教师的获得感不高,教师队伍出现人心涣散、工作消极的现象,制约教育质量的提高,影响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发展。[2]教师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2017年11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会议审核通过了《意见》,该《意见》是2017年5月23日通过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的第一个公开配套文件,是对十八教育政策方针的补充和延续,体现了教育政策的连贯性和科学性。我们可以从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实施机制三个方面对《意见》进行政策分析,探析今后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方向和举措。
一、《意见》的制定背景分析
2017年5月23日通过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主要内容共十项:①要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②要创新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③要完善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体制机制。④要完善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体制机制。⑤要健全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⑥要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等改革。⑦要创新教师管理制度,强调要健全加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⑧要健全教育投入机制。⑨要健全教育宏观管理体制。⑩要做好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组织实施。[3]其中第七项是专门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并且其余几项的落实也都需要依靠教师去执行。另一方面,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改革措施取得明显成效,教育公共服务水平和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升,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在充分肯定教育事业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国教育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突出短板,教育对外开放的水平还不够高,重点是教师队伍还不能适应提升质量与促进公平的新要求,阻碍了教育发展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因此,不难发现教师队伍建设在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中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十九大会后新一届党中央深改小组通过的第一个教育文件——《意见》,也正标志着教师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战略地位正在深入落实,预示着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期。[4]
二、《意见》的主要内容分
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首次会议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要重视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这些内容既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应该坚持的方向、应当遵循的规律,也明确了改革的具体路径、目标和工作重点,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的集中和精华表述,具有鲜明的新时代特征。[5]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今后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主要目标有三点:一是要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二是要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改革;三是要重视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其中必须重视教师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专业自觉的唤醒,会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培养、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构建覆盖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建立教师国家荣誉制度作为重要的制度文化基石。
三、教师队伍建设政策分析与建议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可以发现,事实上从2010年至2016年,国家教育部就相继颁布并实施了包括教师编制、资格标准、绩效工资、培训晋升、周转房建设、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免费师范生培养计划、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计划等多项政策,政策执行效果逐步显现。但是回归现实情况依旧严峻,如农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依然较为严重;城乡、不同省市或地区之间教师综合素质差异明显;我国教师的待遇地位虽然有了大幅提升,但是与其他行业的工资相比仍然较低,相对工资不高,教师职业吸引力不强;教师编制矛盾问题突出;高级职称比例过低,职级工资差距过大,评职竞争过于激烈矛盾突出,高级职称教师由于缺乏激励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等。为此,我们可以预测在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国家会加大改革力度,逐步出台一些配套政策措施。为确保《意见》政策的执行效果,后期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
(一)提高教师待遇,深化工资水平与结构改革
在宏观层面,工资水平改革兼顾绝对工资与相对工资,工资结构实行差别工资制,起点工资设置尽量合理,工资增长尽量切合预期。即根据当地发展状况、教师自身特征(如大学、中学还是小学)、教师的工作表现、教师的职责范围等来调整工资,教师工资更加多样化,彼此差距也更大。这样有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争相从教和留住好教师,也有利于解决某些地区师资匮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