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州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人才支持,本文分析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苏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四大模式:教育集团化、“订单式”培养、政校企共建、企业学院,得出这四种模式存在政府支持、行业领导、企业参与、校企双向沟通的典型特征,为其他地区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2016年苏州市生产总值1.54万亿元,城镇常住人口80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5.5%,城镇化发展是全国的“一把标杆”。苏州市经济腾飞、城镇化快速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人才支持,苏州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需求,就业导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方针,为经济发展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推进新型城镇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一、苏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
(一)职业教育集团
苏州市响应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提出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2010年5月,根据苏州市的产业结构,由苏州市政府牵头成立了光伏技术、金融、物流、商贸、动漫等12个职教集团。经过七年时间的发展,到2017年9月,苏州组建的职教集团30余个,其中包括: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现代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现代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庆典礼仪与形象设计职业教育集团、光伏职业教育集团、创意职业教育集团、化工职业教育集团、现代物流职业教育集团等。“十二五”期间,苏州职教集团在量和质方面都有了实质性发展,集团内的成员间实现互惠互助、优势互补、多方共赢,形成教学和就业的“零过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
(二)“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是职业院校根据企业的内生需求培养对接岗位能力的人才,“量身定做”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节约了企业的招聘成本又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使深度合作企业源源不断地汲取到所亟需的人才红利而更深入地参与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目前苏州市职业院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实效,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例如:由苏州出境旅游的数据得知企业需求“日本专线”出入境旅游顾问岗位群,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务日语专业与同程旅游企业签署“日本专线”旅游国际化人才订单培养协议[1]。苏州职业教育实行“订单式”培养优势在于学校与企业无缝衔接,毕业与上岗无缝衔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毕业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招聘难”的难题。对职业院校而言,能提高学生就业率,从而吸引更多生源。对学生而言,毕业即是就业,提高学习积极性。对企业而言,按需定制培养人才,降低招聘成本[2]。最终实现了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三赢”。
(三)政校企共建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建立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创新平台。政校企三方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同心协力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新发展。政校企三者创新型生态链如下图所示。
2014年,在苏州高新区政府强力推动下,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苏州易北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和德国第二大职教集团——德国东布莱登堡州职业教育集团(BBW)合作,以中德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载体,以机电一体化和数控技术两个专业为试点,共同探索实施了政校企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这是苏州市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的一次成功研究与实践。政府、学校、企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政府作为职能部门,扶持企业发展,资助学校教育,位于生态链最上游。企业作为社会资助力量,处于生态链的上游;而作为用人单位,又处于生态链的下游。学校位于生态链核心位置,应对上游政策指导,借助社会资源力量,实施本职工作任务,输送技术人力人才,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上游职能部门根据区域发展、人才状况,适时调整指导方针和政策倾向,从而更有利于区域经济、企业学校的合理发展。
(四)企业学院
校企共建企业学院是苏州市校企合作育人的典型模式之一。企业学院是由企业冠名建立订单班级,针对性地培养高度匹配企业需求的人才,达到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效果。企业学院把企业的用人标准作为教育目标,把企业的“培训包”作为教学内容,把企业的生产工作过程作为人才培养过程,实现校企间的无缝衔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同程旅游集团共建“同程国际学院”,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校企合作案例。企业为学院提供教学设备、实训场所、技术指导、实训师资、教学项目、办学经费等,同时,学院不仅为企业培养精准对接的人才,还为企业员工提供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基于企业学院的同程文化进教室、岗位规范进课堂、业务经理进宿舍,全方位融入“岗证课赛”育人实践。校企携手重构课程体系、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及教材、量身定制一线主管及以上人才。开设企业学院是探索“岗证对接、课赛融通”、“岗证课赛”融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现实路径和具体举措。
二、苏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之处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苏州市快速的经济发展亟需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苏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其经济腾飞奠定了人才基础,并取得一定成效,值得其他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校企合作参考学习。
(一)政府支持
苏州市人民政府不遗余力地支持其职业教育(下轉第页)(上接第页)校企合作的发展。首先是政策支持,2014年印发的《苏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建立了合作运行的保障机制。其次是平台支持,苏州市校企合作服务平台发布启动,入驻企业近千家,院校50余所。在工业4.0的背景下,其作为江苏省第一个专业校企合作互联网服务新平台,开启了苏州市校企合作“互联网+”新时代。该服务平台由苏州市政府牵头,由教育局主导,致力于整合苏州市各大职业院校资源以及企业资源,相当于中介平台,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可以实现线上线下对接。苏州市校企合作服务平台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实习鉴定、培训课程、工作职位、个人创业等服务,能为企业提供招聘人才、入职培训、寻找合作、项目外包、企业金融等服务,能帮助学校招生宣传、扩大知名度、提高学生就业率、增强学生职场竞争力、建设校企共建实训室,及时更新信息和政策通告,实现人才、企业、院校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促进校企合作“双赢”。
(二)行业领导、企业参与
哪个行业需要人才,哪里就有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涉及各行各业各所职业院校,苏州市地区的龙头企业组织成行业协会,沟通交流、互补长短、资源共享,校企合作取得的突出成就离不开行业领导和企业参与。苏州市校企合作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各大企业抱团组成行业协会,聘请专家教授组成智囊团;职业院校坚持资源共享原则,沟通交流,减少专业雷同,开设匹配当地经济的特色专业。
(三)校企双向交流
校企联姻是双方主动交流合作的结果,以达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二者双向交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一是校企资源对接。职业院校将合作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流程、产品工艺、管理标准等方面直接引进课堂,将其作为专业教学内容,开设共享型校企合作课程。职业院校为合作企业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持,培养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企业的技术工人。二是校企人员对接。职业院校聘请企业的高级技师、专业技工作为技能型教师担任实操性强的课程,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节约教学成本。同时,企业聘请职业院校的教授、专家作为科研人员,进行产品研发,改良生产技术,成为企业的“智囊团”。形成校企人员对接的合作机制,既能补充学校的实践型教师,又能增强企业的创新科研能力。
三、结束语
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苏州市的经济腾飞提供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支持,其典型而成功的模式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唐祥金.“日本专线”旅游国际化人才的订单式培养——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04):131-135.
[2]王华.试论江苏高职订单式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3,(12):140-143.
作者简介:罗丹萍(1991—),女,汉族,广东茂名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投标项目《职业教育推进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建设研究》(课题批准号:AJA13004)。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2016年苏州市生产总值1.54万亿元,城镇常住人口803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5.5%,城镇化发展是全国的“一把标杆”。苏州市经济腾飞、城镇化快速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人才支持,苏州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需求,就业导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方针,为经济发展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推进新型城镇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一、苏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典型模式
(一)职业教育集团
苏州市响应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提出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2010年5月,根据苏州市的产业结构,由苏州市政府牵头成立了光伏技术、金融、物流、商贸、动漫等12个职教集团。经过七年时间的发展,到2017年9月,苏州组建的职教集团30余个,其中包括: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现代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现代电子信息职业教育集团、庆典礼仪与形象设计职业教育集团、光伏职业教育集团、创意职业教育集团、化工职业教育集团、现代物流职业教育集团等。“十二五”期间,苏州职教集团在量和质方面都有了实质性发展,集团内的成员间实现互惠互助、优势互补、多方共赢,形成教学和就业的“零过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
(二)“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是职业院校根据企业的内生需求培养对接岗位能力的人才,“量身定做”的人才培养模式既节约了企业的招聘成本又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使深度合作企业源源不断地汲取到所亟需的人才红利而更深入地参与到人才培养全过程。目前苏州市职业院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实效,也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例如:由苏州出境旅游的数据得知企业需求“日本专线”出入境旅游顾问岗位群,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务日语专业与同程旅游企业签署“日本专线”旅游国际化人才订单培养协议[1]。苏州职业教育实行“订单式”培养优势在于学校与企业无缝衔接,毕业与上岗无缝衔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毕业生就业难、用人单位招聘难”的难题。对职业院校而言,能提高学生就业率,从而吸引更多生源。对学生而言,毕业即是就业,提高学习积极性。对企业而言,按需定制培养人才,降低招聘成本[2]。最终实现了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三赢”。
(三)政校企共建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建立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创新平台。政校企三方搭建有效的沟通平台,同心协力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新发展。政校企三者创新型生态链如下图所示。
2014年,在苏州高新区政府强力推动下,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苏州易北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和德国第二大职教集团——德国东布莱登堡州职业教育集团(BBW)合作,以中德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载体,以机电一体化和数控技术两个专业为试点,共同探索实施了政校企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这是苏州市职业教育政校企合作的一次成功研究与实践。政府、学校、企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政府作为职能部门,扶持企业发展,资助学校教育,位于生态链最上游。企业作为社会资助力量,处于生态链的上游;而作为用人单位,又处于生态链的下游。学校位于生态链核心位置,应对上游政策指导,借助社会资源力量,实施本职工作任务,输送技术人力人才,服务区域产业发展。上游职能部门根据区域发展、人才状况,适时调整指导方针和政策倾向,从而更有利于区域经济、企业学校的合理发展。
(四)企业学院
校企共建企业学院是苏州市校企合作育人的典型模式之一。企业学院是由企业冠名建立订单班级,针对性地培养高度匹配企业需求的人才,达到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效果。企业学院把企业的用人标准作为教育目标,把企业的“培训包”作为教学内容,把企业的生产工作过程作为人才培养过程,实现校企间的无缝衔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同程旅游集团共建“同程国际学院”,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校企合作案例。企业为学院提供教学设备、实训场所、技术指导、实训师资、教学项目、办学经费等,同时,学院不仅为企业培养精准对接的人才,还为企业员工提供入职培训和在职培训。基于企业学院的同程文化进教室、岗位规范进课堂、业务经理进宿舍,全方位融入“岗证课赛”育人实践。校企携手重构课程体系、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及教材、量身定制一线主管及以上人才。开设企业学院是探索“岗证对接、课赛融通”、“岗证课赛”融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现实路径和具体举措。
二、苏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之处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苏州市快速的经济发展亟需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苏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其经济腾飞奠定了人才基础,并取得一定成效,值得其他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校企合作参考学习。
(一)政府支持
苏州市人民政府不遗余力地支持其职业教育(下轉第页)(上接第页)校企合作的发展。首先是政策支持,2014年印发的《苏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建立了合作运行的保障机制。其次是平台支持,苏州市校企合作服务平台发布启动,入驻企业近千家,院校50余所。在工业4.0的背景下,其作为江苏省第一个专业校企合作互联网服务新平台,开启了苏州市校企合作“互联网+”新时代。该服务平台由苏州市政府牵头,由教育局主导,致力于整合苏州市各大职业院校资源以及企业资源,相当于中介平台,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可以实现线上线下对接。苏州市校企合作服务平台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实习鉴定、培训课程、工作职位、个人创业等服务,能为企业提供招聘人才、入职培训、寻找合作、项目外包、企业金融等服务,能帮助学校招生宣传、扩大知名度、提高学生就业率、增强学生职场竞争力、建设校企共建实训室,及时更新信息和政策通告,实现人才、企业、院校相互融合、共同发展,促进校企合作“双赢”。
(二)行业领导、企业参与
哪个行业需要人才,哪里就有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涉及各行各业各所职业院校,苏州市地区的龙头企业组织成行业协会,沟通交流、互补长短、资源共享,校企合作取得的突出成就离不开行业领导和企业参与。苏州市校企合作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各大企业抱团组成行业协会,聘请专家教授组成智囊团;职业院校坚持资源共享原则,沟通交流,减少专业雷同,开设匹配当地经济的特色专业。
(三)校企双向交流
校企联姻是双方主动交流合作的结果,以达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二者双向交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一是校企资源对接。职业院校将合作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流程、产品工艺、管理标准等方面直接引进课堂,将其作为专业教学内容,开设共享型校企合作课程。职业院校为合作企业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持,培养大批优秀毕业生成为企业的技术工人。二是校企人员对接。职业院校聘请企业的高级技师、专业技工作为技能型教师担任实操性强的课程,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节约教学成本。同时,企业聘请职业院校的教授、专家作为科研人员,进行产品研发,改良生产技术,成为企业的“智囊团”。形成校企人员对接的合作机制,既能补充学校的实践型教师,又能增强企业的创新科研能力。
三、结束语
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苏州市的经济腾飞提供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支持,其典型而成功的模式值得其他地方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唐祥金.“日本专线”旅游国际化人才的订单式培养——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04):131-135.
[2]王华.试论江苏高职订单式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3,(12):140-143.
作者简介:罗丹萍(1991—),女,汉族,广东茂名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2014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投标项目《职业教育推进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建设研究》(课题批准号:AJA1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