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了解银川市独生子女家庭的基本状况及其父母养老的生活满意情况、面临困难、养老压力等方面进行研究,了解现阶段宁夏地区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现状,从中发现养老过程中存在问题并对宁夏地区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老保障提出自己相应的建议,以帮助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未雨绸缪,为相关部门科学地制定相关对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独生子女父母;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方式;养老需求
一、银川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银川市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老保障问题进行统计,从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需求入手,分析不同养老方式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找到适合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的有效途径。
根据银川市统计局的资料显示,银川市于2005年进入老年型社会行列,至今已是第10年。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全市总人口(常住人口,下同)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2.5万人,已占总人口的11.4%。近年来,老龄化进程更是越来越快。银川市老龄化有几个明显的特点:老年人口增速快于总人口增速;老年人口年龄结构日趋高龄化;区县老龄化程度不一;老年人口中女性大于男性[1]。
(一)本次调查的介绍
1.调查目的
对银川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问题进行调查,了解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需求,独生子女父母为满足养老需求选择怎样养老方式,分析和其相关因素,探究在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需求满足和提供的养老方式支持存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2.调查范围及对象
本次调查于2015年10月进行,调查对象年龄取周岁,,包括兴庆区。西夏区,金凤区,永宁县,贺兰县,调查地点是银川市,调查对象各区县。
3.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内容分A、B、C、D四部分,A是独生子女父母基本情况调查:父母年龄,婚姻状况,收入状况等个人基本信息;B部分是独生子女基本情况调查:个人基本情况相关问题;C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障需求调查,了解父母有哪些养老需求,从经济、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个方面设计相关题目。D是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调查。
4.调查方法及问卷情况
调查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银川市随机抽取总样本量300户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平均每区抽取50户调查。300份问卷中,回收有效问卷295份,有效回收率为98.3%,由于精力有限,本次调查样本量较小,有效回收率较高。
二、银川市独生子女家庭基本情况
(一)独生子女父母的基本情况
1.性别分布
调查男性105人,占35.8%,女性190人,占64.2%。女性被调查者多,主要因为银川市非干部岗位的女性退休年龄为55周岁。
2.年龄结构
将银川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年龄分四组,其中50一55周岁人数最多,共计115人,占总人数的38.7%,其次是56一60周岁98人,占总人数的33.5%,45一49周岁69人,占23.6%,60周岁以上12人,占4.2%。
3.婚姻状况
已婚264人,占89.5%;离婚21人,占7.1%;丧偶9人,占3.1%;分居1人,占0.3%。因此大多数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维持正常婚姻状况,但离婚、丧偶、分居合计也超过总数10%,这部分父母年老后独身可能性更大。
4.工作及收入状况
43.4%的独生子女父母在工作,离休或退休在家39.5%,这两类占了总体大多数,7.8%的父母退休后继续工作,其身体状况良好或者在经济上、心理上仍有需求。还包括退职、失业、下岗情况合计共占9.8%。从主要收入来源看,90.7%父母都是依靠自己劳动收入生活,3.6%的人依靠配偶扶养,依靠城市低保父母占3.5%,仅有2.1%的父母依靠赡养,比例是最低的。表4反映是银川市独生子女父母月收入情况,可见,低收入人群占多数,随收入增加,人数占比例越来越小,说明这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收入状况不乐观,有可能在养老保障经济方面面临风险.
5.健康状况
大多数人身体状况处于“较好”和“一般”状态,分占总体42%和35.9%,身体“良好”的占15.8%,有5.7%和0.4%选择身体“不太好”和“不好”。因为本次调查独生子女父母年龄集中50多岁,60周岁以上的进入老年阶段人数很少,因此多数父母身体健康状况比较好,即使已出现疾病,还没有影响正常生活。
(二)银川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障需求调查
根据社会经济条件,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是社会养老保障重要目标。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在了解老年人需求基础上,把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作为最重要的依据。
1.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调查
养老方式分为三大类:传统家庭养老、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包括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护理医院机构),居家养老。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父母中,41%选择传统家庭养老模式;34.9%尝试机构养老;24.1%接受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服务网络居家养老新模式[2]。更多的人受传统观念影响,还希望和家人一起生活,接受子女赡养和照料安享晚年,为数不少的人尝试新养老方式。
三、种养老方式在实践中的利弊分析
(一)传统家庭养老
从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收入来源看,91.8%依靠劳动收入或养老金生活,仅3%依靠子女赡养。说明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中,子女对父母在经济上的赡养有限,以“子代为中”的新家庭观念改变家庭经济资源分配模式,在有限的经济能力下,面临赡养老人和哺育下一代。日常生活方面,大多数老年人依靠自己或配偶,指望子女照料不多,现实情况中依靠独生子女照顾父母的确存在困难。随着空巢家庭增多,独生子女在家庭养老发挥的精神慰藉功能越来越小,家庭代际之间的隔阂严重,使一些老年人家中養老产生一些心理或精神问题[3]。 (二)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指老人在养老院、老年公寓、福利院安度晚年,叫社会养老。中国机构养老兴起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社会福利院形式存在,收养城市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和无赡养人的“三无老人”,社会福利院属公办性质,为非赢利性福利机构。随着部分老年人经济条件变化和自主意识增强,兴起的机构养老被专家认为是一条有发展潜力的养老途径。在满足养老需求方面有连续性,专业性,即时性特点,在照料高龄老人方面,机构养老发挥不可替代作用[4]。
据测算,今后银川市老年人口以平均每年2%速度递增。银川市养老福利事业发展,但养老机构建设滞后。国家对福利机构很多优惠扶持政策不到位,机构收费高,养老机构因服务水平低、设施陈旧、构造简单、功能单一原因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致养老机构入住率低。[5]
(三)社区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以家庭为核心,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支撑,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构建符合老人意愿养老体系。[6]老年人居住家中,由社区服务机构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集中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优点,弥补这两种模式不足。1、从养老地点来说,没有远离老年人家庭和熟悉的生活环境,延续了对父母尽孝道的传统美德,体现政府和社会对老年人关心和帮扶,不仅着眼于分散家庭照料,更着眼于满足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2、利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利用社区闲置房屋略加改造成为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节约政府投资,可以提供就业岗位,使下岗待业者找到工作机会,调动社区闲置资源。3、有利于解决困难家庭养老后顾之忧。
居家养老模式在中国切实可行的,但缺乏一些主、客观层面支持性要素。1.认识误区,居家养老是社区依托的,社区领导对居家养老的认识和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这种新养老模式开展。2.资金不足制约这项事业发展,随居家养老规模扩大,供养对象增多,支付养护员工资标准提高及培训费用,管理费增加,运作模式要政府支援,期待社会资本介入。
四、结语
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方法,介绍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相关理论支持,银川市城区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老保障问题调查,了解银川市独生子女父母及家庭基本情况,父母养老需求和根据需求选择养老方式,分析影响养老方式选择因素,养老方式实践中的利弊,尝试提出解决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的建议。
综上,可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从养老经济需求看,城市独生子女父母收入上有一定保障,大多数经济来源可以满足生活需要。从理论角度看,有一部分父母面临年老后经济风险,在退休后,大多数有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支撑,经济需求不是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最迫切需求。
2.独生子女父母最担心的问题是年老后生活照料问题和出现重大疾病,无人陪护问题。
3.愿意选择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人数居多,选择机构养老人数次之,社区居家养老人数较少。对不同选择,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年龄、文化程度、收入状况和家庭结构。
参考文献:
[1]李建新.中国人口结构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22
[2]董银兰,周艳华,解鸿泉.人口学概论〔M8.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49一167
[3]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2004中国人口[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59
[4]陕西省人口普查办公室.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陕西卷)[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103,65-84,96-107
[5]李仲生.人口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3-49,146-148
[6]邓大松,林毓铭,谢圣远.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4-110
作者简介:
马慧艳(1994、2--22),女,宁夏西吉人,本科生,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研究方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
通讯作者:秦毅,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神经生物学研究。文玉军,男,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師,主要从事神经再生研究。
关键词:独生子女父母;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方式;养老需求
一、银川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银川市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老保障问题进行统计,从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需求入手,分析不同养老方式的优势和存在问题,找到适合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的有效途径。
根据银川市统计局的资料显示,银川市于2005年进入老年型社会行列,至今已是第10年。根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全市总人口(常住人口,下同)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2.5万人,已占总人口的11.4%。近年来,老龄化进程更是越来越快。银川市老龄化有几个明显的特点:老年人口增速快于总人口增速;老年人口年龄结构日趋高龄化;区县老龄化程度不一;老年人口中女性大于男性[1]。
(一)本次调查的介绍
1.调查目的
对银川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保障问题进行调查,了解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需求,独生子女父母为满足养老需求选择怎样养老方式,分析和其相关因素,探究在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需求满足和提供的养老方式支持存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2.调查范围及对象
本次调查于2015年10月进行,调查对象年龄取周岁,,包括兴庆区。西夏区,金凤区,永宁县,贺兰县,调查地点是银川市,调查对象各区县。
3.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内容分A、B、C、D四部分,A是独生子女父母基本情况调查:父母年龄,婚姻状况,收入状况等个人基本信息;B部分是独生子女基本情况调查:个人基本情况相关问题;C部分是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障需求调查,了解父母有哪些养老需求,从经济、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个方面设计相关题目。D是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调查。
4.调查方法及问卷情况
调查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在银川市随机抽取总样本量300户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平均每区抽取50户调查。300份问卷中,回收有效问卷295份,有效回收率为98.3%,由于精力有限,本次调查样本量较小,有效回收率较高。
二、银川市独生子女家庭基本情况
(一)独生子女父母的基本情况
1.性别分布
调查男性105人,占35.8%,女性190人,占64.2%。女性被调查者多,主要因为银川市非干部岗位的女性退休年龄为55周岁。
2.年龄结构
将银川市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年龄分四组,其中50一55周岁人数最多,共计115人,占总人数的38.7%,其次是56一60周岁98人,占总人数的33.5%,45一49周岁69人,占23.6%,60周岁以上12人,占4.2%。
3.婚姻状况
已婚264人,占89.5%;离婚21人,占7.1%;丧偶9人,占3.1%;分居1人,占0.3%。因此大多数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维持正常婚姻状况,但离婚、丧偶、分居合计也超过总数10%,这部分父母年老后独身可能性更大。
4.工作及收入状况
43.4%的独生子女父母在工作,离休或退休在家39.5%,这两类占了总体大多数,7.8%的父母退休后继续工作,其身体状况良好或者在经济上、心理上仍有需求。还包括退职、失业、下岗情况合计共占9.8%。从主要收入来源看,90.7%父母都是依靠自己劳动收入生活,3.6%的人依靠配偶扶养,依靠城市低保父母占3.5%,仅有2.1%的父母依靠赡养,比例是最低的。表4反映是银川市独生子女父母月收入情况,可见,低收入人群占多数,随收入增加,人数占比例越来越小,说明这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收入状况不乐观,有可能在养老保障经济方面面临风险.
5.健康状况
大多数人身体状况处于“较好”和“一般”状态,分占总体42%和35.9%,身体“良好”的占15.8%,有5.7%和0.4%选择身体“不太好”和“不好”。因为本次调查独生子女父母年龄集中50多岁,60周岁以上的进入老年阶段人数很少,因此多数父母身体健康状况比较好,即使已出现疾病,还没有影响正常生活。
(二)银川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障需求调查
根据社会经济条件,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是社会养老保障重要目标。社会养老保障体制改革,在了解老年人需求基础上,把满足老年人基本需求作为最重要的依据。
1.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选择调查
养老方式分为三大类:传统家庭养老、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包括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护理医院机构),居家养老。第一代城市独生子女父母中,41%选择传统家庭养老模式;34.9%尝试机构养老;24.1%接受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服务网络居家养老新模式[2]。更多的人受传统观念影响,还希望和家人一起生活,接受子女赡养和照料安享晚年,为数不少的人尝试新养老方式。
三、种养老方式在实践中的利弊分析
(一)传统家庭养老
从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收入来源看,91.8%依靠劳动收入或养老金生活,仅3%依靠子女赡养。说明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中,子女对父母在经济上的赡养有限,以“子代为中”的新家庭观念改变家庭经济资源分配模式,在有限的经济能力下,面临赡养老人和哺育下一代。日常生活方面,大多数老年人依靠自己或配偶,指望子女照料不多,现实情况中依靠独生子女照顾父母的确存在困难。随着空巢家庭增多,独生子女在家庭养老发挥的精神慰藉功能越来越小,家庭代际之间的隔阂严重,使一些老年人家中養老产生一些心理或精神问题[3]。 (二)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指老人在养老院、老年公寓、福利院安度晚年,叫社会养老。中国机构养老兴起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社会福利院形式存在,收养城市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和无赡养人的“三无老人”,社会福利院属公办性质,为非赢利性福利机构。随着部分老年人经济条件变化和自主意识增强,兴起的机构养老被专家认为是一条有发展潜力的养老途径。在满足养老需求方面有连续性,专业性,即时性特点,在照料高龄老人方面,机构养老发挥不可替代作用[4]。
据测算,今后银川市老年人口以平均每年2%速度递增。银川市养老福利事业发展,但养老机构建设滞后。国家对福利机构很多优惠扶持政策不到位,机构收费高,养老机构因服务水平低、设施陈旧、构造简单、功能单一原因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致养老机构入住率低。[5]
(三)社区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以家庭为核心,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支撑,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调动社会各方力量构建符合老人意愿养老体系。[6]老年人居住家中,由社区服务机构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集中传统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优点,弥补这两种模式不足。1、从养老地点来说,没有远离老年人家庭和熟悉的生活环境,延续了对父母尽孝道的传统美德,体现政府和社会对老年人关心和帮扶,不仅着眼于分散家庭照料,更着眼于满足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2、利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利用社区闲置房屋略加改造成为养老护理服务中心,节约政府投资,可以提供就业岗位,使下岗待业者找到工作机会,调动社区闲置资源。3、有利于解决困难家庭养老后顾之忧。
居家养老模式在中国切实可行的,但缺乏一些主、客观层面支持性要素。1.认识误区,居家养老是社区依托的,社区领导对居家养老的认识和观念很大程度上影响这种新养老模式开展。2.资金不足制约这项事业发展,随居家养老规模扩大,供养对象增多,支付养护员工资标准提高及培训费用,管理费增加,运作模式要政府支援,期待社会资本介入。
四、结语
通过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方法,介绍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相关理论支持,银川市城区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老保障问题调查,了解银川市独生子女父母及家庭基本情况,父母养老需求和根据需求选择养老方式,分析影响养老方式选择因素,养老方式实践中的利弊,尝试提出解决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的建议。
综上,可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从养老经济需求看,城市独生子女父母收入上有一定保障,大多数经济来源可以满足生活需要。从理论角度看,有一部分父母面临年老后经济风险,在退休后,大多数有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支撑,经济需求不是城市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最迫切需求。
2.独生子女父母最担心的问题是年老后生活照料问题和出现重大疾病,无人陪护问题。
3.愿意选择传统家庭养老模式人数居多,选择机构养老人数次之,社区居家养老人数较少。对不同选择,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年龄、文化程度、收入状况和家庭结构。
参考文献:
[1]李建新.中国人口结构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22
[2]董银兰,周艳华,解鸿泉.人口学概论〔M8.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49一167
[3]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2004中国人口[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59
[4]陕西省人口普查办公室.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陕西卷)[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103,65-84,96-107
[5]李仲生.人口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33-49,146-148
[6]邓大松,林毓铭,谢圣远.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4-110
作者简介:
马慧艳(1994、2--22),女,宁夏西吉人,本科生,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 研究方向:独生子女父母养老。
通讯作者:秦毅,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神经生物学研究。文玉军,男,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師,主要从事神经再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