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社会要求学生进行身心全面发展,国家的教育方针也不止一次地提出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身心发育还处于初级阶段,此时正是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好时机。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体现在特殊的心理教育方面,在日常的文化课教育中也可以渗入核心素养,那么,如何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对小学低年级基础教学进行创新就成了当前教育的一大难题。本文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创新进行了研究,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几种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低年级数学 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2-0049-01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及自身发展要求的能力和品格,是党和国家对学生全面发展提出来的基本要求。核心素养包含很多内容,教育家和学者也对此概念进行过了多次商榷和探讨。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规定中国学生的发展应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核心素养分为三个大的方面,即文化基础、自主發展和社会参与。要想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不忘核心素养的发展,就需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下三种教学模式是笔者总结出来的有关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创新形式。
一、趣味化教学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课堂教育一定要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使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知识教育与游戏相结合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处于身体发育的初级阶段,对于知识信息的接受没有高年级学生那么强。况且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本来就稍微缺乏灵动性。把知识教育和游戏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学到知识,让课堂充满活力和趣味。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
现代社会,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法。把单一的粉笔板书,改为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教学,让图片、音乐、动画、视频等形式与知识相结合,从而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手脑并用教学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会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因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还不完善,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在数学课堂上调动学生手脑并用,既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在学习上,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数数字”“画图画”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领悟到数学的魅力。
二、生活化教学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很多日常活动也离不开数学。把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创设多种生活化场景,在其中融入数学知识。
比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有“认识图形”这一知识板块。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窗户、课桌椅、红领巾、粉笔、日月、花草等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来带领学生认识图形。
在“认识货币”和“加减运算”的知识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生活中的购物场景,让学生了解到其中的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与家长进行沟通,尝试自己出门买东西,体会其中的数学原理[1]。
三、社会化教学
现代小学生应该对社会有着初步的认识,不能只做“温室中的花朵”,要走进社会,了解一定的社会知识。那么,把一些简单的社会知识融入数学教学中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比如在“加减法”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在盒子里放入或取出乒乓球的方式来教学。这时候,就可以适当联系一下乒乓球这项运动,给学生介绍我国乒乓球的荣誉历史,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2]。
还可以通过“猎人打兔子”、“光头强伐树”等情境来对“加减法”进行趣味教学,在此同时,贯穿一些简单的社会知识,例如“保护动物”或者“保护环境”等,让学生对社会现状有一定的了解。
在这三种模式的结合教学下,学生不仅能学到课本上要求的数学知识,还能学会生活中的一些小技能,更会对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结语
经过反复研究和实验,笔者得出了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创新模式,这种创新模式是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进行的。因此,其不仅不违背国家教育方针,而且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为小学低年级教学是一个关键时期,处在这一时期的学生身心发育基本才刚刚开始,正确的教学模式将对他们之后的学习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确实需要创新和改革,但创新不能盲目,需要在相关的教育方针的带领下进行。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一项特殊要求,把核心素养与知识教学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建芳. 小学低年级段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索[J]. 亚太教育,2015(19):27.
[2]王凤.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开展策略[J]. 学周刊,2017(18):65-66.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低年级数学 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2-0049-01
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以及自身发展要求的能力和品格,是党和国家对学生全面发展提出来的基本要求。核心素养包含很多内容,教育家和学者也对此概念进行过了多次商榷和探讨。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正式发布,规定中国学生的发展应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核心素养分为三个大的方面,即文化基础、自主發展和社会参与。要想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不忘核心素养的发展,就需要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下三种教学模式是笔者总结出来的有关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创新形式。
一、趣味化教学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课堂教育一定要充满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使数学课堂充满趣味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知识教育与游戏相结合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处于身体发育的初级阶段,对于知识信息的接受没有高年级学生那么强。况且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本来就稍微缺乏灵动性。把知识教育和游戏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学到知识,让课堂充满活力和趣味。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
现代社会,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法。把单一的粉笔板书,改为丰富多样的多媒体教学,让图片、音乐、动画、视频等形式与知识相结合,从而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手脑并用教学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在课堂上会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因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还不完善,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在数学课堂上调动学生手脑并用,既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在学习上,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可以让学生进行“数数字”“画图画”等活动,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领悟到数学的魅力。
二、生活化教学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的很多日常活动也离不开数学。把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创设多种生活化场景,在其中融入数学知识。
比如,在小学低年级数学中有“认识图形”这一知识板块。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窗户、课桌椅、红领巾、粉笔、日月、花草等现实生活中的实物来带领学生认识图形。
在“认识货币”和“加减运算”的知识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生活中的购物场景,让学生了解到其中的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与家长进行沟通,尝试自己出门买东西,体会其中的数学原理[1]。
三、社会化教学
现代小学生应该对社会有着初步的认识,不能只做“温室中的花朵”,要走进社会,了解一定的社会知识。那么,把一些简单的社会知识融入数学教学中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比如在“加减法”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在盒子里放入或取出乒乓球的方式来教学。这时候,就可以适当联系一下乒乓球这项运动,给学生介绍我国乒乓球的荣誉历史,增强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自豪感[2]。
还可以通过“猎人打兔子”、“光头强伐树”等情境来对“加减法”进行趣味教学,在此同时,贯穿一些简单的社会知识,例如“保护动物”或者“保护环境”等,让学生对社会现状有一定的了解。
在这三种模式的结合教学下,学生不仅能学到课本上要求的数学知识,还能学会生活中的一些小技能,更会对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结语
经过反复研究和实验,笔者得出了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创新模式,这种创新模式是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进行的。因此,其不仅不违背国家教育方针,而且能够更有效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为小学低年级教学是一个关键时期,处在这一时期的学生身心发育基本才刚刚开始,正确的教学模式将对他们之后的学习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确实需要创新和改革,但创新不能盲目,需要在相关的教育方针的带领下进行。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一项特殊要求,把核心素养与知识教学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建芳. 小学低年级段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探索[J]. 亚太教育,2015(19):27.
[2]王凤. 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开展策略[J]. 学周刊,2017(18):65-66.